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对2型糖尿病与胆囊炎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241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行腹部多普勒超声检查以明确胆囊炎诊断,分为合并组:2型糖尿病合并胆囊炎患者105例,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不合并胆囊炎患者136例;所有对象均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围比(WHR),检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行糖尿病眼底及四肢神经及感觉振动阈值检查.结果 BMI合并组(25.78士2.37)、糖尿病组(23.62±4.1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血胆固醇(2.78±0.56) mmol/L、甘油三酯(5.50±0.96) mmol/L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71±1.36) mmol/L与糖尿病组血胆固醇(2.04士0.41)mmol/L、甘油三酯(4.61±0.73) mmol/L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14±1.22) mmol/L相比增高,而合并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1±0.71) mmol/L与糖尿病组(1.26±0.40) mmol/L相比显著降低;合并组HbA1c(10.01±2.56)%和微血管(74.29%)及周围神经病变(59.05%)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糖尿病组HbA1c(8.55±2.31)%、微血管(47.06%)及周围神经病变(24.26%)发生率.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易患胆囊炎与高血糖、血脂代谢紊乱、微血管及神经病变有关,积极控制血糖、调节血脂及治疗血管、神经并发症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胆囊炎发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切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于本院2018年7月—2019年11月行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切除术的67例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患者临床资料,将术后3个月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GIQLI)评分≥121分的48例患者纳入生活质量良好组,将术后3个月GIQLI评分<121分的19例患者纳入生活质量较差组。设计临床资料调查问卷,统计2组患者有无三高症、手术方式、有无饮酒史等,分析可能导致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较差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选出可能影响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切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因素,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三高症(OR=4.333)、无早晨用餐习惯(OR=5.958)、无运动习惯(OR=3.737)是导致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切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较差的危险因素。结论 三高症、无早晨用餐习惯、无运动习惯可能是影响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切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临床需积极予以对症干预措施,以预防胆囊结石复发,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生儿血糖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1999年 9月~ 2 0 0 3年 6月我院收治的 HIE93例患儿入院后在未静脉输注葡萄糖之前常规取静脉血进行血糖测定。结果 :血糖正常 62例 (血糖 3 .46± 0 .86mmol/ L) ,占 66.67% ,其中合并硬肿症者 4例 ,多器官功能衰竭 3例 ,死亡及病危放弃治疗 2例 ;低血糖 2 9例 (血糖 1.78± 0 .3 2 mmol/ L ) ,占 3 1.18% ,足月儿占绝大多数 ,HIE均为中、重度 ,其中合并硬肿症者 7例 ,与正常血糖组比较χ2 =5.82 ,P<0 .0 5,多器官功能衰竭 4例 ,死亡及病危放弃治疗 4例 ;高血糖 2例 ,占 2 .15% ,死亡 1例 ,放弃治疗 1例。高、低血糖组死亡及病危放弃治疗例数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两组比较 ,P<0 .0 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HIE并低血糖症者多发生在足月儿 ;低血糖组并发硬肿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 ;合并高、低血糖患儿预后不佳 ,尤其是前者。 HIE及时监测血糖 ,调整血糖在正常水平对降低脑损伤 ,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血糖控制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诊断的GDM孕妇180例临床资料,根据孕期血糖控制水平分为良好组(n=84)与不良组(n=96),产前健康检查正常孕妇90例为对照组。分析3组产妇妊娠及新生儿结局,分析GDM血糖控制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相关性。结果:GDM孕妇血糖控制不良组发生妊娠高血压、早产、羊水过多、剖宫产、胎膜早破、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比例高于血糖控制良好组及对照组(P<0.05),产后出血、产后感染的发生率3组无差异(P>0.05);血糖控制不良组围产儿胎儿窒息、胎儿窘迫、巨大儿、发育受限、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低体重新生儿、新生儿肺炎及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的发病率高于血糖控制良好组和对照组(P<0.05),3组围产儿死胎、新生儿畸形的发生率无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GDM孕妇中,与血糖控制良好组比较,血糖控制不良将增加胎膜早破(1.214倍)、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3.046倍)、早产(1.178倍)、巨大儿(7.267倍)...  相似文献   

5.
洪虹  李立新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9):2695-2696
目的:探讨新生儿糖代谢紊乱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住院新生儿1210例进行血糖监测,监测至3次空腹血糖正常为止。结果:1210例住院新生儿中发生糖代谢紊乱126例,血糖异常与胎龄及出生体质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巨大儿及轻度窒息组血糖紊乱以低血糖症为主,重度窒息组血糖紊乱以高血糖症居多(P>0.01)。结论:积极监测新生儿血糖水平变化,及时纠正血糖紊乱,对减少或避免后遗症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妊娠期血糖异常对母儿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妊娠期不同程度的血糖控制效果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对在密云县妇幼保健院产检并分娩的葡萄糖负荷试验(GCT)异常孕妇796例的资料进行分析,其中妊娠期糖代谢异常(OGTT异常)124例,正常672例。妊娠期糖代谢异常者中血糖控制满意组(A组)66例,控制不满意组(B组)58例。GCT异常OGTT正常组(C组)672例,对3组母儿结局进行比较。结果:A组巨大儿、剖宫产率低于B组(P<0.01),早产发生率低于B组(P<0.05)。A组巨大儿发生率低于C组(P<0.05)。B组妊高征、巨大儿、羊水过多、早产、剖宫产率均高于C组(P<0.05)。新生儿窒息、低血糖、红细胞增多症、高胆红素血症,B组均高于A组和C组(P<0.05),A组和C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控制并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是降低母儿并发症的主要因素;GCT异常OGTT正常孕妇应加强产前监测和指导,降低巨大儿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陈锋  林尧  郑肖瑾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8):3973-3974
目的:分析新生儿糖代谢紊乱的相关因素,探讨病因和防治措施。方法:住院新生儿血糖紊乱136例监测和处理。所有患儿监测至2次空腹血糖正常为止。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糖代谢紊乱136例,其中低血糖症81例,高血糖症38例,二者兼有17例。血糖异常与胎龄呈显著负相关(P<0.001);与出生体量呈显著负相关(P<0.01);轻度窒息组血糖紊乱以低血糖症为主,重度窒息组血糖紊乱以高血糖症居多(P<0.01);血糖恢复时间与窒息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血糖异常与感染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7);糖尿病母亲婴儿易患低血糖症。结论:高危儿尽早进行血糖监测,对血糖异常者及时处理,以减少或避免后遗症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与探讨糖尿病患者外科手术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糖尿病外科手术患者262例.其中急性胆囊炎64例,胃穿孔52例,化脓性阑尾炎71例,阑尾穿孔弥漫性腹膜炎各63例,外伤性脾破裂12例.采用硬膜外麻醉146例,全身麻醉116例.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顺利,麻醉平稳,麻醉手术过程中血糖水平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升高,按升高的血糖量适当增加胰岛素用量,血糖控制在10-12mmol/L,尿酮体(-),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性高血糖昏迷及低糖症发生.术毕均及时清醒,拔管,血糖水平较平稳.结论:急诊糖尿病患者手术时采用硬膜外麻醉对血糖影响小于全麻.  相似文献   

9.
王玉英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6):2446-2448
目的:通过开展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筛查,对结果异常者进行治疗干预,总结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5月~2011年5月,就诊于长春市妇产医院门诊行常规孕期检查的孕妇,进行血糖检测3 000例,筛查出糖代谢异常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进行相应干预,两组均行密切随访,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妊娠期母儿并发症、合并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诊断GDM及早期进行干预治疗可降低母婴并发症和合并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胆囊炎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于医院内部选取了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胆囊炎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急性胆囊炎类型不同,将其分为细菌感染组和非细菌感染组,对比两组的hs-CRP水平,以及不同急性胆囊炎类型的hs-CRP水平.结果:细菌感染组的hs-CRP水平显著高于非细菌感染组(P<0.05);坏疽性胆囊炎患者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单纯性胆囊炎和化脓性胆囊炎患者(P<0.05),且化脓性胆囊炎患者的hs-CRP水平略高于单纯性胆囊炎患者(P>0.05).结论:hs-CRP与急性胆囊炎具有较高的关联性,急性胆囊炎患者的hs-CRP水平相对较高,且细菌性感染急性胆囊炎和坏疽性胆囊炎患者的hs-CRP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难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86例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根据术中实际难度评分分为困难组(67例)和容易组(19例),比较两组术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指标,包括胆囊容积、胆囊壁厚度及血流、胆囊腔、胆囊床和肝内外胆管情况,评价术前超声检测指标与手术难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困难组与容易组超声检测胆囊容积分别为(52.6 4±14.6)mm~3和(32.6±10.4)mm~3,胆囊壁厚度分别为(9.7±4.1)mm和(3.8±0.9)mm,胆囊壁血流信号丰富的发生率分别为89.5%(17/19)和17.9%(12/67),胆囊粘连的发生率分别为78.9%(15/19)和11.9%(8/67),胆囊颈部嵌顿结石的发生率分别为10.5%(2,19)和0(0/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 .胆囊容积≥50 mm~3、胆囊壁厚度≥5mm、胆囊颈部嵌顿结石、胆囊周围粘连为预测指标,86例急性胆囊炎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预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难度准确率为94.2%(81/86).结论 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助于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适应证的掌握,对手术难度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和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蒙医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胆囊炎患者12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2例),分别给予西药治疗和蒙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2.26%和95.16%,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蒙医在治疗慢性胆囊炎方面有显著效果,有较高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刘智勇  闫燕 《工企医刊》2004,17(4):17-18
目的:探讨影响Ⅱ型糖尿病病人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对Ⅱ型糖尿病病人11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115例分为有血管病变组55例和无血管病变组60例,抽血检查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A_(1C) 、血脂等指标,并与对照组健康人60名的指标比较,对影响Ⅱ型糖尿病病人血管病变的众多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糖尿病有血管病变组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LDL—C分别为(11.4±5.5)、(4.2±2.2)、(3.7±1.4)mmol/L;无血管病变组相应为(9.5±3.8)、(3.1±1.5)、(2.5±1.1)mmol/L,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型糖尿病病人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依次为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血糖,LDL—C、甘油三酯。结论:糖尿病病人的血管病变与血脂、血糖水平有关,控制血糖和血脂对防止糖尿病的血管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女性胆囊炎发生情况,并分析其与血脂和内分泌代谢的关系。方法 纳入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杭州市中医院进行体检的围绝经期女性1 00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参考《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2018年)》标准,按是否出现胆囊炎分为胆囊炎组(54例)和非胆囊炎组(946例),收集两组研究对象基础资料进行分析,依据倾向性匹配原则(即控制年龄、体质量、家族史、高脂血症、饮食习惯及运动等混杂因素)按1∶1比例从非胆囊炎组中挑选54例为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两组血脂、内分泌代谢指标的差异,行Pearson分析血脂与内分泌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1 000例围绝经期女性胆囊炎发病例数为54例,发病率为5.40%。两组文化程度、糖尿病及高血压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胆囊炎组年龄、体质量、家族史、高脂血症、饮食习惯及运动情况与非胆囊炎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胆囊炎组三酰甘油(TG)、卵泡刺激素(FSH)及黄体生成素(LH)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66±0.28)mmol/L vs.(1.41±0.21)mmol...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于1994年8月—2003年6月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70例,为了客观地评价LC的优越性及不足之处,本文随机将1993年7月—2002年12月所有开腹胆囊切除术(OC)中基本情况相近的70例患者进行综合性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LC组:男21例,女49例,平均年龄51.4岁(24~79岁),OC组:男26例,女44例,平均年龄56.6岁(19~83岁),2组术前均有明显的临床症状,B超检查确诊并由术后病理诊断证实为胆囊良性疾病(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慢性单纯性胆囊走,胆囊息肉合并慢性胆囊炎)。两组术前并存疾病情况,见表1。1.2术后并发症LC组:8例(11.4%)…  相似文献   

16.
许洁 《工企医刊》2006,19(3):25-25
目的:调查人群空腹血糖水平,血糖随年龄的上升幅度。方法:调查对象为机关和科教卫生单位工作人员(包括离退休者),共2000例。资料来源包括全面体检及血液生化检查,血糖检查一律用血清(葡萄糖氧化酶法)。结果:调查对象以5岁分组。25岁以上各组空腹血糖随年龄逐步上升,直至男性65岁(4.53升到5.52mmol/L)或女性70岁组(4.55升到5.48mmol/L)。20岁~70岁间血糖随年龄上升幅度约为每10年0.19mmol~0.22mmol/L。50岁以下各年龄组的血糖数据近似正态分析,但50岁以上各组呈明显正偏态,主要因为50岁以上组高血糖者较多。结论:空腹血糖随年龄逐步上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不同时间点血糖异常的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临床特点及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本院行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GDM孕妇135例,孕24~28周行OGTT,根据3个时点测定的血糖异常项分为3组,1项血糖异常为血糖异常1组(62例),2项血糖异常为血糖异常2组(45例),3项血糖异常为血糖异常3组(28例),对各组孕妇血糖水平及妊娠结局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组孕妇在年龄、确诊孕周、孕次、产次、糖尿病家族史、不良孕产史分娩孕周、体重增加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前体重指数(BMI)、孕妇空腹血糖(FBG)、服糖后1h血糖(1hPG)、服糖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有差异(P0.01);孕妇FBG、1hPG、2hPG通过饮食运动干预相比有差异(均P0.01),通过胰岛素干预无差异(均P0.05)。3组孕妇子痫前期、胎膜早破、羊水污染、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分娩方式以及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黄疸、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发生率比较均有差异(P0.05,P0.01)。结论:OGTT检查异常项目越多、孕前BMI较高的孕妇血糖控制不佳,母婴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较高。临床上应根据OGTT异常情况进行分层管理,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空腹血糖水平升高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影响.方法 入选首次AMI患者共161例,以入院后24h内空腹8h后测定的血糖水平为空腹血糖水平.根据空腹血糖水平分为三组:1组,空腹血糖<6.1mmol/L;2组,空腹血糖6.1-6.9 mmool/L;3组空腹血糖≥7.0 mmol/L,空腹血糖水平升高包括2组与3组.所有患者分别于发病后72h内、发病后30d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LYEF.结果 2组和3组入院时及30d随访时的LVEF明显低于1组[入院时:(49.3±6.7)%、(45.8±7.4)%比(52.4±7.7)%,P<0.05;30 d随访时:(52.7±7.3)%、(49.2士7.2)%比(55.8±7.4)%,P<0.05].结论 AMI后空腹血糖水平升高是常见的临床特点,合并空腹血糖水平升高的AMI患者的LYEF降低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解糖尿病人群相关危险因素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病的影响,从而为开展DR的防治工作提供对策和依据。方法:收集58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眼底检查情况及其它临床资料。根据眼底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NDR)组398例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190例,并检测相关生化指标。结果:两组间比较,DR组病程较长,且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2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均高于NDR组(P<0.05)。结论:应加强DR防治知识的普及,尤其是病程较长,SBP、DBP、FPG、P2BG和HbA1c较高的糖尿病患者应作为重点目标人群。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短期内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合并甲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住院治疗的26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随机将这26例患者分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组(CSII组)和常规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组(MSII组)各13例。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甲亢高代谢症、糖代谢紊乱等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经治疗,2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良好(P<0.05);CSII组对餐后血糖的控制情况比MSII组好(P<0.05);CSII组血糖控制时间、住院天数、胰岛素用量、并发症发生率等均比MSII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能有效控制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血糖、减轻甲亢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