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Sch(a)fer法测量根管弯曲半径准确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chafer法测量根管弯曲半径的准确性。方法:建市弯曲根管长轴的数学模型,将弯曲根管长轴简化为依次由相切的直线l1、圆弧(半径为r、圆心角为θ)、直线l2组成的连线,将Schafer测量法应用于该数学模型,推导Schafer测量法计算公式与模型参数间的数学关系,对Schafer测量法的缺陷进行分析和修正。结果:Schafer法的根管弯曲半径计算公式仅在l2=0的情况下才能成立,l2越长其计算结果越不准确;新的测量方法改用Weine法测量根管弯曲角度,测值代入新的计算公式后能减小l2引起的计算误差。结论:Schafer测量法的准确性依赖于所测弯曲根管的类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Schfer法测量根管弯曲半径的准确性。方法:建立弯曲根管长轴的数学模型,将弯曲根管长轴简化为依次由相切的直线l1、圆弧(半径为r、圆心角为θ)、直线l2组成的连线,将Schfer测量法应用于该数学模型,推导Schfer测量法计算公式与模型参数间的数学关系,对Schfer测量法的缺陷进行分析和修正。结果:Schfer法的根管弯曲半径计算公式仅在l2=0的情况下才能成立,l2越长其计算结果越不准确;新的测量方法改用Weine法测量根管弯曲角度,测值代入新的计算公式后能减小l2引起的计算误差。结论:Schfer测量法的准确性依赖于所测弯曲根管的类型。  相似文献   

3.
Sch(a)fer法测量根管弯曲半径准确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ch(a)fer法测量根管弯曲半径的准确性.方法:建立弯曲根管长轴的数学模型,将弯曲根管长轴简化为依次由相切的直线l1、圆弧(半径为r、圆心角为θ)、直线l2组成的连线,将Sch(a)fer测量法应用于该数学模型,推导Sch(a)fer测量法计算公式与模型参数间的数学关系,对Sch(a)fer测量法的缺陷进行分析和修正.结果:Sch(a)fer法的根管弯曲半径计算公式仅在l2=0的情况下才能成立,l2越长其计算结果越不准确;新的测量方法改用Weine法测量根管弯曲角度,测值代入新的计算公式后能减小l2引起的计算误差.结论: Sch(a)fer测量法的准确性依赖于所测弯曲根管的类型.  相似文献   

4.
两种根管弯曲度测量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对Schneider法和Weine法测量根管弯曲度的可靠性进行研究。方法由三位检查者分别用Schneider法和Weine法测量51个弯曲前磨牙根管的弯曲度。结果三位检查者用同种方法测得的数据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种方法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P=0.0001)。结论以Schneider法和Weine法测量根管弯曲程度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Twisted File(TF)、萨尼S3 2种机用镍钛锉预备重度弯曲根管的成形效果及牙根微裂情况。方法 按照Schneider测量法,选取近颊(MB)根管弯曲度>25°的60颗上颌磨牙,随机分为TF组(n=30)和S3组(n=30),2组均采用冠向下法预备根管,预备前后进行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扫描,记录距离根尖孔3、5、7 mm处根管偏移值。所有离体牙在距根尖顶点3、5、7 mm 处垂直牙体长轴做横切片,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牙根裂纹形成情况,评估TF、S3镍钛锉的根管预备效果。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有根管均存在偏移,TF组和S3组在距离根尖孔3 mm处偏移有统计学差异(P<0.05),TF组牙根微裂发生率为20%(6/30),TF组牙根微裂发生率为13.3%(4/30),2组间牙根裂纹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离体牙重度弯曲根管预备中,TF和S3均有微裂纹产生,S3较TF能更好地维持根管原有走向。  相似文献   

6.
不锈钢K锉预备弯曲根管时根管不良形态形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弯曲根管预备时根管不良形态形成的特点与规律。方法:使用手用不锈钢K锉,按逐步后退法预备8个弯曲人工根管,根管预备过程中对根管及根尖孔进行微距摄影,用图像分析软件Image-ProPlus对根管的形态与位置变化进行测量、分析;实验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选用配对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果:根管预备完毕,根管弯曲角度均值从预备前的36.21°(Schneider法)逐渐减小至21.98°,弯曲半径均值从6.28mm增大至11.35mm;根管长轴发生了偏移,与预备前原根管长轴形成2个交点,3个相交区。根管的连续锥度被破坏,并出现一系列预备缺陷。结论:弯曲根管预备时,根管器械在弯曲应力与切削力的共同作用下发生动态的根管偏移,是导致一系列根管不良形态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根管弯曲度的曲线分析和几何学测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弯曲根管的形态学特点。方法:按照Nagy的弯曲根管分型法,将根管分为I型、C型、J型及S型共4型。从离体牙中各选1例典型者,拍摄其颊舌向与近远中向的数字化X线片(插针片);Photoshop7.0、CorelTRACE10软件对图像作预处理,UGNXV1.0软件提取根管长轴的2D曲线,根据2D曲线构建出根管长轴的3D曲线,然后对其进行曲线分析及几何学测量。结果:I型根管曲率较小,曲率波动平缓;C型弯曲根管的曲率峰值在根管中部,曲率向两侧逐渐减小;J型根管的曲率分布集中在根尖部,根管颈1/3、中1/3部为曲率平坦区;S型根管存在1个弯曲拐点,拐点两侧各有1个反向的曲率峰值。同一根管的2D根管长轴与3D根管长轴测得的几何参数值存在差异。结论:根管长轴上的每一个点都有1个曲率值与切向量,不同弯曲类型的根管,其曲率分布具有不同的特点,仅以1~2个参数来衡量1个根管的弯曲度是不全面的。  相似文献   

8.
3根型下颌第一恒磨牙远颊根及远舌根根管弯曲度的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3根型下颌第一恒磨牙远颊根及远舌根根管弯曲度的特点。方法从临床采集25颗拔除的3根型下颌第一恒磨牙,开髓揭顶后,将2支8号K锉分别插入远颊根及远舌根根管达根尖孔。RVG(radio visiography)数字成像系统采集牙齿在近远中向和颊舌向的X线数码牙片。将数码牙片导入图像分析软件ImagePro Plus6.0,分别用Schneider法和Weine法测量根管弯曲度及根管入角。结果 Schneider法测得远颊根根管在近远中向弯曲度为9.33°±5.08°,颊舌向为10.06°±5.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舌根根管在近远中向弯曲度为11.28°±7.30°,颊舌向为28.34°±13.76°,颊舌向弯曲度显著大于近远中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Weine法测得的各项目均值皆大于Schneider法,而且两者具有高度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r=0.972,P=0.000)。远舌根根管在颊舌向根管入角为27.04°±8.85°,明显大于近远中向的13.15°±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掌握3根型下颌第一恒磨牙根管弯曲的特点有利于根管预备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Pathfile与WaveOne联合运用在树脂模拟弯曲根管的成型效果.方法 选用20个弯曲根管树脂模块分组为W组(WaveOne)、PW组(Pathfile+WaveOne),记录两组根管预备的时间、器械分离的数量,并且通过扫描仪获取这两组预备前后的根管图像.使用Photoshop与ImageJ2X软件进行图像重叠并测量根管弯曲的变化值.从距根尖孔1 mm作为第一个观测点,在根管长轴方向每隔1 mm定一个观测点,测量每个观测点在弯曲内、外侧树脂去除量,共10个观测点,计算中心定位力.ImageJ2X软件测量根管内外侧壁的树脂去除量.对两组内,外侧去除树脂量的多少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两组均无器械分离的现象,两组根管预备的时间及两组根管预备长度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距根尖4、5 mm位点处W组偏移程度为别为-0.085±0.05 mm、-0.312±0.068 mm,PW组的偏移程度分别为:-0.071±0.042 mm、-0.26±0.103 mm,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组均能较好的完成根管预备,但两组预备后在根管中下段均有部分偏移,PW组的偏移程度较W组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采用不同方法测量上颌磨牙腭根牙齿操作长度 ,并测量上颌磨牙腭根根分叉角度 ,比较研究上颌磨牙腭根的解剖外形对临床测量牙齿操作长度的影响。方法 :95个上颌磨牙离体牙 ,测量其根分叉角度 ,用 # 15根管锉分别采用实际测量法、电测量法和X线片测量法 ,测量牙齿操作长度 ,比较分析测量结果。结果 :电测量牙齿操作长度平均短于实际值 0 .3137± 0 .16 86 1mm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 ,与牙根根分叉角度无相关 (P =0 .0 6 3)。X线根尖片测量值平均长于实际值 0 .5 5 4 7± 1.70 16 1mm ,差异有显著性(P =0 .0 0 2 ) ,与牙根根分叉角度成统计学正相关 (r=0 .312 ,P =0 .0 0 2 ) ,随根分叉角度增大 ,RL -XL差异增大。结论 :电测量牙齿操作长度与牙根管实际值差异小 ,标准差小 ,与牙根外形无关 ,较为准确。X线片测量值受牙根解剖外形影响较大 ,标准差较大 ,影响临床确定牙齿操作长度。  相似文献   

11.
手感法和电测法确定根管工作长度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研究手感法和电测法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118个根管用手感法和电测法分别测量其工作长度,并与X线法确定的真实工作长度相比较。结果 手感法测准确率为73.7%,而电测法准确率则高达96.3%;在根周有病变级和根周无病变组,手感法测准确率为60%和88%,电测法准确率达98.3%和94.8%;手感法准确度和电测法准确度均与牙位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电测法比手感法的测量准确度高,且不受患牙情况影响,但手感法的准确度基本能满足正常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12.
张光建  孔凡芝 《口腔医学》2018,38(8):724-727
摘要 目的:探讨直接法和间接法在全口义齿重衬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2014年就诊的60例无牙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直接组和间接组,比较两组修复的稳固性、舒适度及留存情况。结果:间接法和直接法在重衬时舒适率分别为100%与40%有统计学差异;重衬修复后义齿稳定性3个月后直接法为83%间接法为93%无统计学差异,6个月及12个月直接法为70%、50%直接法为93%、87%均有统计学差异;修复后材料留存率3个月直接法为87%间接法为96%无统计学差异,6个月和12个月后的留存率直接法为85%、52%显著低于间接法的92%、87%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在进行全口义齿重衬时不论采用软衬材料还是硬衬材料,使用间接法时义齿的稳定性、患者的舒适度以及材料的留存情况都好于直接法,适合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Plaque removing efficacy was compared between a new toothbrushing method named the Toothpick method and the Bass method, 20 male university dental students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which consisted of 2 experiments. Prior to each experiment, all subjects were asked to abstain from all oral hygiene procedures for 48 h. In Exp. I, plaque-removing efficacy was assessed after each participant's mouth had been professionally brushed by a dentist. In this experiment, 2 quadrants were brushed professionally using the Toothpick method, and the remaining 2 quadrants were brushed using the Bass method. The brushing time amounted to a total of 2 min per mouth. In Exp. II, the subjects brushed their own teeth after receiving toothbrushing instruction. A blind examiner assessed dental plaque using a modification of the Quigley and Hein index at 6 sites around each tooth, Toothbrushing using the Toothpick method was found to remove significantly more plaque from proximal tooth surfaces than brushing using the Bass method.  相似文献   

14.
用子模型方法进行牙周膜应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提高对下颌切牙牙周膜的应力集中区域进行应力分析的精度。方法:在包括牙齿、牙周膜及牙槽骨的整体有限元应力分析的基础上,以垂直载荷作用为例,采用子模型方法在应力敏感区域建立子模型,通过切割边界引入整体模型的计算位移作为位移约束边界,进一步分析牙周膜局部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与整体模型分析相比,子模型方法得到的应力分布规律相同,但在数值上更为准确。结论:该方法局部细化了网格,可得到应力集中区域较好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5.
对50例各类颞下颌关节脱位的患者使用"分侧复位法"进行颞下颌关节复位,1次成功49例、失败1例,无任何并发症发生,与传统的颞下颌关节复位术对比有操作简单、复位迅速、效果可靠、患者痛苦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基于ITO叉指电极微流芯片的电化学测菌法,探讨该方法检测变形链球菌的可行性。方法利用基于ITO叉指电极微流芯片的电化学测菌法检测变形链球菌,建立特定频率下细菌浓度与系统电阻抗值之间的函数关系,依据上述函数关系和测得的电化学阻抗值,分析待检样品内变形链球菌的浓度。结果在1.2KHz固定频率下、变形链球菌浓度为104~109cells/ml时,所测细菌浓度的对数与系统电阻抗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ITO2=0.995);从进样到获得稳定阻抗数值的时间为6分钟;进样速度采用1ml/h时电化学测菌法的灵敏度最高。结论基于ITO叉指电极微流芯片的电化学测菌法,可为变形链球菌的快速检测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反向沉淀法制备牙科纳米氧化锆粉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制备分散性好,粒度分布均匀的纳米级zrO2粉体。方法 以乙醇为溶剂,应用反向沉淀法,制备纳米级zrO2粉体并测试其性能。结果 前驱体粉体经600℃煅烧后,得到晶粒平均粒径为D101=15.39nm的以四方相为主的纳米级ZrO2粉体,经800℃、1000℃煅烧后,分别得到晶粒平均粒径为D111=27.29nm和D111=28.86nm的单斜相zrO2粉体。结论 以乙醇为溶剂,应用反向沉淀法可制备出分散性好、粒度均匀的纳米级zrO2粉体,低表面张力的乙醇为溶剂可以产生良好的“反团聚”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电化学测菌法检测变形链球菌的可行性。方法:利用本课题组前期建立的电化学测菌法检测变形链球菌,记录检测参数,并将电化学测菌法的检测结果与细菌培养结果进行比较。结果:①微流芯片样本通道内层流形成时间为(3.17±0.16)min,从进样到获得稳定电阻抗数据的时间为(10.20±0.16)min。②当变形链球菌浓度为104~109cells/mL时,细菌浓度C的对数与系统阻抗值Z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8)。③与细菌培养的检测结果相比,电化学测菌法获得的细菌数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变形链球菌浓度为105cells/mL时,电化学测菌法检测值与细菌培养法检测值之间的线性函数关系式为:y=0.94x+0.32E4(R2=0.95),两种方法的检测值高度正相关(P=0.001<0.01)。结论:电化学测菌法能为变形链球菌的快速检测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华西改良旋转推进法与Millard旋转推进法整复单侧唇裂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20.
快速和慢速包埋方法对铸造冠精度影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快速和慢速包埋方法对铸造全冠精度的影响。方法在同一模具上制作36个熔模冠,随机分为6组,分别用3个厂家的磷酸盐包埋材料进行快速包埋和慢速包埋。测定各组铸造冠的边缘浮升量。结果慢速包埋组铸造冠的平均边缘浮升量为41.67±3.94μm,快速包埋组铸造冠的平均边缘浮升量为96.63±7.46μm,两组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速包埋方法比快速包埋方法制作的铸造冠边缘浮升量小,铸造精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