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从理论和临床两个方面对升阳益胃汤进行深入探讨。方法:从研究原著和明清两代医家关于本方的论著篇章入手,并对本方方剂组成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同时与补中益汤在立方宗旨,药物组成,适应症等方面的明显不同进行剖析。结果:可以看到,尽管两方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毕竟还有明显的差异.结论:本方与补中益气汤一样,在方剂学中应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它在治疗脾胃虚损引起的各种病症方面,显示出了明显的疗效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岑小波  陈光明  刘浩  周伟  林玲 《西部医学》2011,23(9):1660-1662
目的观察升阳益胃汤治疗食管贲门癌术后腹泻的疗效,并与西药进行疗效比较对照。方法选择82例食管贲门癌术后腹泻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治疗组用升阳益胃汤,对照组采用传统止泻西药思密达(蒙脱石散)、多酶片,疗程4周。于治疗前后观察并记录腹泻、腹胀、纳差、乏力情况。停药4周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痊愈率为39%,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痊愈率为24%,总有效率为59%。随访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有4例和8例复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阳益胃汤具有健脾益气、升阳举陷、除湿止泻、养血和营、清热减毒功效,对食管贲门癌术后腹泻和全身不适症状具有治愈和减轻作用,远期疗效优于西药。  相似文献   

3.
升阳益胃汤出自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李氏制方本意是为:“脾胃虚则怠倦嗜卧,节痛,口苦舌干,饮食无味,大便不调等症而设。笔者在临床治疗中用于泄泻、脱肛、消渴、慢性痢疾等病症中,凡属脾胃虚弱型者,对该方药物剂量根据病情进行稍事的调整,效果颇为满意,浅谈如下。 慢性泄泻每易伤阴夹湿化热,形成虚中兼挟湿热之证。出现大便时泻时溏,腹痛绵绵,迁延反复,食欲减退,食后脘闷不舒,面色萎黄,神疲怠倦,舌淡苔薄黄,脉细弱等证。病机为脾气虚弱,清阳不能升发,运化失常所致。久滞伤阴易生火。所以多数病例舌现薄黄苔,腹痛里急。方中党参、白术、生芪、甘草、陈皮益气健脾,茯苓、泽泻、防风、  相似文献   

4.
邹世昌 《医学综述》2009,15(18):2829-2831
李东垣创立的升阳益胃汤,专为治疗脾胃虚弱、外感风寒湿邪,脾肺同病而设。临床中各个系统的疾病在病情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阶段,都可出现脾胃虚弱、湿邪困脾的表现,根据异病同治的原则,都可使用健脾除湿的升阳益胃汤辨证治疗。因此,升阳益胃汤广泛用于治疗由脾胃虚弱、湿邪困脾引起的许多病证多获良效,本文对目前升阳益胃汤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6.
泄泻一般分急性泄泻及慢性泄泻来统括寒、热、虚、实诸型,慢性泄泻来势缓慢,或因急性泄泻失治,误治而得,往往经年累月,时作时止,故又称久泄。笔者应用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慢性泄泻20例效果较为满意,现总结如下。1 资料及分型本组20例患者,年龄2~40岁,持续反复泄泻在3个月以上,其中泄泻1年以上5例,其它在3个月~1年之间,每天泄泻次数2~7次左右。临床以大便稀溏或如水样或夹有少量粘液,便次增多为主要症状。或伴有腹痛、胸闷、食少神疲,或面色无华。有慢性病容者,但无里急后重,痢下赤白之症。按中医病机划分,属脾胃虚弱,兼湿热气滞者10例,寒…  相似文献   

7.
笔者于临床对于脾虚泄泻的治疗,主要以升阳益胃汤加减化裁,疗效满意.方中党参、白术、黄芪、甘草为补益之药,与独活、柴胡、防风等升阳药同用,是欲使脾胃不虚,必先升发阳气,使得补而不滞,更能相得益彰,是治疗慢性泄泻方剂中不可缺少之药.但方中风药用量不宜过重,一般不宜超过补药的份量,否则主次倒置,不仅起不到升阳作用,反而致使脾胃更虚.湿邪偏胜时,茯苓、泽泻用量亦不宜过重.  相似文献   

8.
运用升阳益胃汤治疗胆囊炎、返流性食管炎、血压调节不良、慢性肾盂肾炎、慢性咽炎,并举案例说明.凡属脾气不足,清阳上升之证均可以加减施治.  相似文献   

9.
笔者自1997年9月至2005年10月,采用升阳益胃汤治疗慢性泄泻86例,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运用升阳益胃汤治疗胆囊炎、返流性食管炎、血压调节不良、慢性肾孟肾炎、慢性咽炎,并举案例说明。凡属脾气不足,清阳上升之证均可以加减施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PK)方法研究中医证本质,探讨脾气虚、肝郁脾虚及胃实热证患者体内阿魏酸(ferulicacid,FA)的PK特征。方法:选择21例健康自愿者、20例肝郁脾虚证患者、22例脾气虚证患者和19例胃实热证患者,予以口服自拟加味逍遥散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观察血清FA的PK参数。结果:与健康自愿者比较,脾虚证患者的吸收速度常数和消除速度常数均下降,表观一级吸收速率常数升高;肝郁脾虚证患者的吸收速度常数、消除速度常数和表观一级吸收速率常数均下降;胃实热证患者的消除速度常数和表观一级吸收速率常数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脾气虚证患者PK特征表现为吸收速度加快,分布和排泄减慢;肝郁脾虚证患者PK特征表现为吸收、分布和排泄均减慢;胃实热证患者PK特征表现为吸收和排泄加快。提示三种中医证型患者的PK特征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健脾解毒汤治疗脾虚湿盛证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其部分作用机制。方法 58例辨证为脾虚湿盛证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健脾解毒汤治疗组(30例)和阿维A胶囊对照组(28例),分别予以4w药物治疗,采用银屑病面积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评分法观察其临床疗效。问卷调查皮肤病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并检测治疗组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的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5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DLQI评分在用药4w后均下降(P<0.05);治疗组血清TNF-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较正常组仍偏高。结论健脾解毒汤能明显改善患者皮损状况和生活质量,其机制可能与下调患者血清TNF-α水平调节免疫、改善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壮儿灵口服液对小儿厌食症脾胃气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0例小儿厌食症脾胃气虚证患儿的资料进行分析,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50例患儿使用壮儿灵口服液进行治疗,对照组50例患儿使用五维赖氨酸口服溶液治疗,治疗半个月以后观察两组患儿疗效。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0%(45/50),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78%(39/50),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血锌含量均有所升高,研究组升高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壮儿灵口服液对小儿厌食症脾胃气虚证的治疗疗效优于五维赖氨酸口服溶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药参附黄蒲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确诊为脾胃虚寒证胃痛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中药参附黄蒲汤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黄芪建中汤口服,治疗1个月后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60.59%,总有效率为98.56%;对照组治愈率为51.82%,总有效率为83.94%,两组比较,在治愈率:总有效率上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中药参附黄蒲汤治疗脾胃虚寒证胃痛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建立大肠癌脾气虚证辨证量化标准。 方法:在对311例大肠癌患者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组织专家组对其进行辨证,根据各相关中医症状在脾气虚证组和非脾气虚证组中出现状况的差异对这些症状进行赋分;根据专家辨证的结果,应用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的方法选择最佳诊断阈值从而建立量化辨证标准;以专家组统一辨证作为金标准对建立的量化标准进行回顾性检验。 结果:结合专家意见,分析了所有可能与脾虚证相关的中医症状,确定乏力等28个中医症状为大肠癌脾气虚证的候选相关因素;经列联表分析,乏力等11项中医症状在脾气虚证和非脾气虚证中出现频次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这11项中医症状作为logistic回归分析的变量进行筛选,最后确定乏力、神疲、便溏、纳呆为大肠癌脾气虚证的相关中医症状;应用条件概率方法换算,这4个症状的赋分分别为16、11、4、8;经ROC方法分析,确定量化辨证标准为≥13分;回顾性检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在80%以上,阳性似然比为9.89。 结论:建立的量化标准较符合大肠癌的临床特点和中医辨证的临床实际。  相似文献   

16.
观测了204序列糖尿病患者及216序列对照组健康人体表胃电动态频谱。结果显示:糖尿病胃热组空腹胃电活跃期的百分序列数及活动指数倾向增高,而餐后10-20min胃电达最大活动量的百分例数低于对照组(P<0.05);脾虚组餐后10-20min胃电达最大活动量的百分例数及餐后10min最大活动量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糖尿病患者空腹胃运动偏亢或正常,但食荷反应则均延缓而减弱,此改变与脾虚证患者的胃电频谱异常相一致。提示糖尿病脾虚的存在,并与糖尿病植物神经交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脾虚证模型大鼠骨骼肌肌力变化及中医补脾类方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脾虚模型组,模型组采用过度疲劳+饮食失节的方法造模4周。造模2周后模型组大鼠随机分为脾虚模型组、中药干预组(健脾升阳的补中益气汤组、健脾的四君子汤组、健脾渗湿的参苓白术散组);于造模第15天,中药各组大鼠分别按4.05 g/(kg·d)给予各干预方(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灌胃;模型组和对照组给予等量蒸馏水,连续14 d。测定各组大鼠的抓握力,血液和骨骼肌相关生化指标,观察骨骼肌病理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脾虚模型组大鼠抓握力、骨骼肌琥珀酸脱氢酶(S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M)、肌肉素(Musclin)、胆碱酯酶受体(M-AChRM2)及Ca2+-ATPase均显著性降低,血胆碱酯酶(Ach E)显著性升高(P0.01或P0.05);骨骼肌出现炎细胞浸润,肌纤维排列紊乱,粗细不匀,肌丝松散及肌纤维空泡样变。与模型组相比,3个干预方组大鼠的上述指标均见不同程度地改善(P0.01或P0.05),骨骼肌病变减轻;其中补中益气汤组的抓握力和骨骼肌SDH、CK-MM、M-AChRM2较四君子汤组和参苓白术散组显著性升高(P0.01或P0.05)。结论脾虚证模型大鼠存在骨骼肌的损伤,健脾、健脾渗湿、健脾升阳3方对该模型大鼠骨骼肌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但以健脾升阳的补中益气汤作用最佳。  相似文献   

18.
探究了补脾升阳法从《黄帝内经》到民国时期奠基萌芽、发展、继承的整个过程,并通过临床病例总结分析证明,“脾主升清”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居于权重之位,脾气健运、脾阳得升则体健无恙,然中土不足,脾胃抱恙,则诸病丛生。通过探讨可建立补脾升阳法治疗诸疾的诊疗思路和诊疗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补脾升阳法的思想渊源及临床运用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究了补脾升阳法从《黄帝内经》到民国时期奠基萌芽、发展、继承的整个过程,并通过临床病例总结分析证明,“脾主升清”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居于权重之位,脾气健运、脾阳得升则体健无恙,然中土不足,脾胃抱恙,则诸病丛生。通过探讨可建立补脾升阳法治疗诸疾的诊疗思路和诊疗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补肾胶囊治疗肾病综合征(脾肾阳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益肾康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补肾胶囊(生地黄、熟地黄、杜仲等)口服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等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70%,2组比较,P〈0.05。治疗组对于改善主要临床症状(倦怠乏力、眼睑及双下肢浮肿)、血清白蛋白、尿蛋白学等方面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胶囊治疗肾病综合征(脾肾阳虚型)能降低尿蛋白、抗血小板聚集、减轻糖皮质激素的毒副作用,延缓肾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