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为健侧颈7移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30侧成人上肢标本上测量经皮下和椎前两种健侧C7移位时,正中神经返支起点至健侧C7神经吻合口之间的距离,并对两者进行比较:分别测量尺神经深支以及正中神经返支起点以上365 mm点距肱骨外上髁的长度.结果 经椎体前通路时测得效应器与健侧C7神经吻合点之间长度为(80.6±2.9)cm,经颈前皮下通路时长度为(86.5±3.1)cm.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t=6.32,P<0.05).测量正中神经返支和尺神经深支起点上365 mm分别位于肱骨外上髁上(4.6±0.7)cm和(6.7±0.8)cm处,两点均位于肘上部.结论 健侧C7移位修复正中神经不能恢复内在肌功能;经椎前通路优于经皮下通路;高位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损伤均位于肘上.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健侧颈7移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30侧成人上肢标本上测量经皮下和椎前两种健侧C7移位时,正中神经返支起点至健侧C7神经吻合口之间的距离,并对两者进行比较:分别测量尺神经深支以及正中神经返支起点以上365 mm点距肱骨外上髁的长度.结果 经椎体前通路时测得效应器与健侧C7神经吻合点之间长度为(80.6±2.9)cm,经颈前皮下通路时长度为(86.5±3.1)cm.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t=6.32,P<0.05).测量正中神经返支和尺神经深支起点上365 mm分别位于肱骨外上髁上(4.6±0.7)cm和(6.7±0.8)cm处,两点均位于肘上部.结论 健侧C7移位修复正中神经不能恢复内在肌功能;经椎前通路优于经皮下通路;高位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损伤均位于肘上.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健侧颈7移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30侧成人上肢标本上测量经皮下和椎前两种健侧C7移位时,正中神经返支起点至健侧C7神经吻合口之间的距离,并对两者进行比较:分别测量尺神经深支以及正中神经返支起点以上365 mm点距肱骨外上髁的长度.结果 经椎体前通路时测得效应器与健侧C7神经吻合点之间长度为(80.6±2.9)cm,经颈前皮下通路时长度为(86.5±3.1)cm.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t=6.32,P<0.05).测量正中神经返支和尺神经深支起点上365 mm分别位于肱骨外上髁上(4.6±0.7)cm和(6.7±0.8)cm处,两点均位于肘上部.结论 健侧C7移位修复正中神经不能恢复内在肌功能;经椎前通路优于经皮下通路;高位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损伤均位于肘上.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健侧颈7移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30侧成人上肢标本上测量经皮下和椎前两种健侧C7移位时,正中神经返支起点至健侧C7神经吻合口之间的距离,并对两者进行比较:分别测量尺神经深支以及正中神经返支起点以上365 mm点距肱骨外上髁的长度.结果 经椎体前通路时测得效应器与健侧C7神经吻合点之间长度为(80.6±2.9)cm,经颈前皮下通路时长度为(86.5±3.1)cm.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t=6.32,P<0.05).测量正中神经返支和尺神经深支起点上365 mm分别位于肱骨外上髁上(4.6±0.7)cm和(6.7±0.8)cm处,两点均位于肘上部.结论 健侧C7移位修复正中神经不能恢复内在肌功能;经椎前通路优于经皮下通路;高位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损伤均位于肘上.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健侧颈7移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30侧成人上肢标本上测量经皮下和椎前两种健侧C7移位时,正中神经返支起点至健侧C7神经吻合口之间的距离,并对两者进行比较:分别测量尺神经深支以及正中神经返支起点以上365 mm点距肱骨外上髁的长度.结果 经椎体前通路时测得效应器与健侧C7神经吻合点之间长度为(80.6±2.9)cm,经颈前皮下通路时长度为(86.5±3.1)cm.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t=6.32,P<0.05).测量正中神经返支和尺神经深支起点上365 mm分别位于肱骨外上髁上(4.6±0.7)cm和(6.7±0.8)cm处,两点均位于肘上部.结论 健侧C7移位修复正中神经不能恢复内在肌功能;经椎前通路优于经皮下通路;高位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损伤均位于肘上.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健侧颈7移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30侧成人上肢标本上测量经皮下和椎前两种健侧C7移位时,正中神经返支起点至健侧C7神经吻合口之间的距离,并对两者进行比较:分别测量尺神经深支以及正中神经返支起点以上365 mm点距肱骨外上髁的长度.结果 经椎体前通路时测得效应器与健侧C7神经吻合点之间长度为(80.6±2.9)cm,经颈前皮下通路时长度为(86.5±3.1)cm.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t=6.32,P<0.05).测量正中神经返支和尺神经深支起点上365 mm分别位于肱骨外上髁上(4.6±0.7)cm和(6.7±0.8)cm处,两点均位于肘上部.结论 健侧C7移位修复正中神经不能恢复内在肌功能;经椎前通路优于经皮下通路;高位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损伤均位于肘上.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健侧颈7移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30侧成人上肢标本上测量经皮下和椎前两种健侧C7移位时,正中神经返支起点至健侧C7神经吻合口之间的距离,并对两者进行比较:分别测量尺神经深支以及正中神经返支起点以上365 mm点距肱骨外上髁的长度.结果 经椎体前通路时测得效应器与健侧C7神经吻合点之间长度为(80.6±2.9)cm,经颈前皮下通路时长度为(86.5±3.1)cm.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t=6.32,P<0.05).测量正中神经返支和尺神经深支起点上365 mm分别位于肱骨外上髁上(4.6±0.7)cm和(6.7±0.8)cm处,两点均位于肘上部.结论 健侧C7移位修复正中神经不能恢复内在肌功能;经椎前通路优于经皮下通路;高位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损伤均位于肘上.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健侧颈7移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30侧成人上肢标本上测量经皮下和椎前两种健侧C7移位时,正中神经返支起点至健侧C7神经吻合口之间的距离,并对两者进行比较:分别测量尺神经深支以及正中神经返支起点以上365 mm点距肱骨外上髁的长度.结果 经椎体前通路时测得效应器与健侧C7神经吻合点之间长度为(80.6±2.9)cm,经颈前皮下通路时长度为(86.5±3.1)cm.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t=6.32,P<0.05).测量正中神经返支和尺神经深支起点上365 mm分别位于肱骨外上髁上(4.6±0.7)cm和(6.7±0.8)cm处,两点均位于肘上部.结论 健侧C7移位修复正中神经不能恢复内在肌功能;经椎前通路优于经皮下通路;高位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损伤均位于肘上.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健侧颈7移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30侧成人上肢标本上测量经皮下和椎前两种健侧C7移位时,正中神经返支起点至健侧C7神经吻合口之间的距离,并对两者进行比较:分别测量尺神经深支以及正中神经返支起点以上365 mm点距肱骨外上髁的长度.结果 经椎体前通路时测得效应器与健侧C7神经吻合点之间长度为(80.6±2.9)cm,经颈前皮下通路时长度为(86.5±3.1)cm.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t=6.32,P<0.05).测量正中神经返支和尺神经深支起点上365 mm分别位于肱骨外上髁上(4.6±0.7)cm和(6.7±0.8)cm处,两点均位于肘上部.结论 健侧C7移位修复正中神经不能恢复内在肌功能;经椎前通路优于经皮下通路;高位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损伤均位于肘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健侧颈7移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30侧成人上肢标本上测量经皮下和椎前两种健侧C7移位时,正中神经返支起点至健侧C7神经吻合口之间的距离,并对两者进行比较:分别测量尺神经深支以及正中神经返支起点以上365 mm点距肱骨外上髁的长度.结果 经椎体前通路时测得效应器与健侧C7神经吻合点之间长度为(80.6±2.9)cm,经颈前皮下通路时长度为(86.5±3.1)cm.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t=6.32,P<0.05).测量正中神经返支和尺神经深支起点上365 mm分别位于肱骨外上髁上(4.6±0.7)cm和(6.7±0.8)cm处,两点均位于肘上部.结论 健侧C7移位修复正中神经不能恢复内在肌功能;经椎前通路优于经皮下通路;高位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损伤均位于肘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健侧C7神经联合多组神经移位治疗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后正中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自2005-06—2010-06诊治40例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首先行臂丛神经探查和健侧C7移位术一期。间隔4~8个月后完成健侧C7移位术二期及附加其他神经移位,按附加手术的不同分为3组,其中第1组10例健侧C7神经根移位于正中神经附加膈神经移位肌皮神经;第2组15例健侧C7神经根移位于正中神经附加肋间神经移位肌皮神经;第3组15例健侧C7神经根分2股分别移位于正中神经和肌皮神经附加副神经移位肩胛上神经。结果 40例获得随访3年余,1、2、3组有效率分别达50%、60%、73.3%。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侧C7神经根联合多组神经移位治疗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可获得较好的疗效,但不同附加术式未见明显疗效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探讨健侧颈7神经移位术不同术式及不同神经吻合方法的特点,并在一定程度上判断各方法对神经再生的影响及予后。方法本组64例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患者将其分成A,B两组。A组30例为实验组,将健侧颈7神经根部分切断,与患侧尺神经远端行部分端端吻合(尺神经自颈椎椎体前食管后穿过);尺神经近端自然分成两束,分别与患侧正中神经、桡神经远端一期行端端吻合;B组34例为对照组,将健侧颈7神经根完全切断,与患侧尺神经远端行端端吻合(尺神经自颈前皮下穿过),患侧尺神经近端于二期(术后8个月)与患侧正中神经或桡神经远端行端端吻合。术后定期观察随访并记录分析结果。结果术中神经吻合张力A组明显小于B组;术后健侧上肢短期感觉运动异常改变,A组较B组发生率低,且症状消失快,但电生理检查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患肢功能恢复结果,A组较B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健侧颈7部分切开,术后减少了上肢感觉、运动异常的发生率,且症状消失快,同时吻合神经的直径相当,也减少了供区神经资源浪费;患侧尺神经自颈椎椎体前食管后穿过减少了神经吻合的张力;一期手术即可完成患侧上肢两条神经移植,患者痛苦小,病程短,费用低,易接受。因此A组改良的方法优于B组常规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健侧颈7神经移位与下干直接缝合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观察健侧颈7神经经椎体前通路移位与患侧下干直接缝合的可行性,为提高健侧颈7神经移位重建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患者的屈指功能,寻找一种新术式.方法10具福尔马林固定的尸体标本,设定左侧为臂丛神经损伤侧,右侧为健侧.将健侧通过颈7神经根的前后股向远端进行干支分离,使其长度增加后再切断.经椎体前通路将健侧颈7向患侧颈部牵拉,测量其远端过颈7椎体中线的距离.患侧经锁骨上、下切口显露臂丛神经,将下干向近端游离至颈8、胸1神经根,在前斜角肌的外缘切断之.然后沿下干向远端游离至上臂中段.在患侧肩关节前屈、内收位,将下干经锁骨后向对侧颈部牵连,测量其过颈7椎体中线的距离.临床选择7例全臂丛神经撕脱伤患者,行健侧颈7神经经椎体前通路与患侧下干直接缝合.结果颈7神经根与前股和后股长度之和分别为(6.8±0.7)cm、(6.3±1.0)cm,前后股过颈7椎体中线的长度分别为(2.8±0.67)cm、(2.3±0.98)cm;患侧下干过颈7椎体中线的距离为(1.0±0.3)cm.临床应用7例均成功将健侧颈7与患侧下干直接缝合.结论健侧颈7神经经椎体前通路可直接与患侧下干进行缝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七种不同术式的健侧颈,神经根移位术后受体神经的功能以探讨颈,神经重建多组神经的可行性。方法SD大鼠105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15只。建立传统的健侧颈,移位经尺神经近端(单根)接正中神经或肌皮神经或桡神经(A、D、G组),健侧颈,经尺神经近端(2股,合干法)接正中、肌皮神经或正中、桡神经(B、E组),健侧颈,经尺神经及腓肠神经(分干法)接正中、肌皮神经或正中、桡神经(C、F组)。术后观察患肢功能,抓握力及梳洗动作出现时间。结果术后2个月,修复正中和肌皮神经的B、C组,均出现主动屈趾、屈肘功能。抓握力比较:合干法(B、E组)、分干法(C、F组)及传统法(A、D、G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合干、分干法与传统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梳洗试验出现时间:合干、分干法及传统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神经根能提供足够的神经再生纤维,可同时恢复2条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中断C7~T1背根神经节与桥接尺神经联系对健侧C7神经根移位治疗全臂丛根性撕脱伤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 192只SD大鼠作成全臂丛根性撕脱伤模型。实验分为 3组。A组 :将患侧尺神经远端与健侧C7神经根缝合 ,其近端与正中神经缝合。B组 :将患侧尺神经远端与健侧C7神经根缝合 ,术后 6周将其近端与正中神经缝合。C组 :将患侧尺神经远端与健侧C7神经根缝合 ,同时切断患侧C7、8T1神经根 ,术后 6周将尺神经近端与正中神经缝合。 3组又分伤后即刻、1、2、4个月 4个手术时间组 ,每组 48只。 3组分别于术后 18、3 6周检测正中神经运动动作电位 (motoractionpotential ,CMAP)波幅、有髓神经纤维数及趾浅屈肌肌湿重、肌纤维截面积和肌张力 ,并计算它们的恢复率。结果  ( 1)损伤后早期手术 :C组大鼠各项检测指标均显著优于A、B组 (P <0 .0 1) ,而A组与B组差异不明显 (P >0 .0 5 )。 ( 2 )损伤后晚期手术 :B、C组各项检测指标均优于A组 (P <0 .0 1) ,而B组与C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 1)全臂丛根性撕脱伤早期行健侧C7神经根移位 ,中断神经节与桥接尺神经的联系 ,能显著提高健侧C7神经根移位的疗效。 ( 2 )全臂丛根性撕脱伤晚期手术时 ,因尺神经已基本自然变性 ,不管是否中断神经节与桥接  相似文献   

16.
健侧颈7移位术移植神经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前臂内侧皮神经与尺神经同时作为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术的移植神经,为临床提供解剖依据.方法 选用陈旧尸体8具16侧、新鲜尸体3具6侧.模拟健侧颈7移位术,以前臂内侧皮神经与尺神经同时作为移植神经,观测前臂内侧皮神经的行径、分支及与尺神经、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结果 前臂内侧皮神经与尺神经均发自臂丛神经下干,相邻位置恒定.其中9具18侧前臂内侧皮神经在肱骨内上髁上[(7.68±3.4)cm,-x±s,下同]分为两支,即前外支和后内支.2具4侧表现为单干型,即一条主干,无明显分支.在上臂中段前臂内侧皮神经所含神经束为4~8个,平均4.8个,尺神经为6~11个,平均8.1个.前臂内侧皮神经从前臂中段至起始处可供游离长度为(25.8±2.1)cm,尺神经为(59.2±6.4)cm,同一手术切口内易于与尺神经一起逆转移位作为移植神经.结论 从解剖学角度证实前臂内侧皮神经与尺神经同时作为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术的移植神经,可增加桥梁神经的神经纤维含量,其方法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改良的尺神经桥接健侧C7治疗臂丛神经撕脱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肘上段尺神经桥接健侧C7神经修复正中神经,治疗臂丛神经撕脱伤的可行性。方法 尺神经在进入肘管前切断,然后将近端分离至内侧束,将尺神经经胸大肌的深面穿出,经胸前及颈部皮下隧道牵至健侧颈部切口与C7神经根缝合,二期修复正中神经。术中观察尺神经远端的血供并测量长度。结果 本组全臂丛神经撕脱伤13例,中、下干撕脱伤2例,均为男性,年龄14~45岁,平均27岁;受伤时间:1.5~11个月,平均5个月。肘上段尺神经翻转与健侧C7神经根缝合12例;肘上段尺神经及前臂内侧皮神经一起翻转与健侧C7神经根缝合3例。肘上段尺神经的长度21cm~-27cm,平均24.7cm,15例尺神经远端血供均良好。尺神经自穿出胸大肌处至健侧C7的距离15cm~2cm,平均17.8cm。结论 肘上段尺神经桥接健侧C7神经修复正中神经治疗臂丛神经撕脱伤较传统的手术方法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8.
健侧C7神经移位修复臂丛神经根干部损伤的改良术式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 证实移植神经经胸锁乳突肌下方通道的改良术式修复臂丛神经根干部损伤的可行性和优点。方法 2001年2月至2002年12月,对10例臂丛神经根干部损伤患者行健侧C7神经移位于思侧臂丛上干或下干。术中发现两神经断端间距为5.5cm~10cm,平均7.8cm。采用桡浅神经、腓肠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及前臂内侧皮神经等为移植神经,桥接健侧C7神经和患侧受神经。将移植神经经胸锁乳突肌下方通道为该术式的改良处。结果 3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较短未统计在内。7例患者术后随访6~15个月,6例修复上干者,其中2例的屈肘肌力为M3、肩外展肌力M2,2例屈肘、肩外展肌力M1-2,2例腋神经、肌皮神经肌电图有运动动作电位出现。1例修复下干者,刺痛觉恢复至腕部,正中、尺神经肌电图示有运动动作电位出现。结论 健侧C7神经移位术中移植神经经胸锁乳突肌下方通道是可行的。其优点是缩短移植神经的长度和充分利用健侧C7的神经动力源。  相似文献   

19.
健侧C7神经根移位经椎体前通路的应用解剖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目的 通过尸体解剖及临床手术 ,找到健侧C7神经移位修复臂丛损伤的最佳桥接神经通路。方法 对 8具成人颈段尸体标本 ,显露双侧臂丛神经 ,将右侧C7神经在干股交界处切断并游离至椎孔处 ,经前斜角肌的深面翻转至椎体前 ,测量C7神经根至对侧臂丛上干前后股的距离。临床选择 13例臂丛神经撕脱伤患者 ,术中测量健侧C7神经根经椎体前及颈前皮下通路修复患侧臂丛上干或前后股的距离 ,并对其手术入路进行观测。结果 尸体标本测量C7神经根经椎体前通路至对侧臂丛上干前后股的距离平均为 ( 7.9± 2 .6)cm , x±s,下同。临床测量健侧C7神经根经椎体前通路及颈前皮下通路至对侧臂丛上干或前后股的距离分别为 ( 9.4± 1.2 )cm及 ( 18.2± 3 .2 )cm。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 (P<0 .0 1)。临床应用 13例全部取得成功 ,无并发症出现。结论 经椎体前通路是健侧C7神经移位修复臂丛损伤的最佳桥接神经通路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选择性健侧C7神经根移位术的可靠性以及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方法 对46例在华山医院手外科接受健侧C7神经根移位术的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患者进行随访,手术分两期进行,受体神经均为正中神经主干.其中切取C7神经根全根者8例,保留前股前内侧束者14例,仅切取前股或后股者24例.随访内容包括患肢屈腕、屈指肌力以及桡侧三指掌侧皮肤感觉的检测(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标准).结果 46例接受健侧C7神经根移位术的患者中,运动功能有效恢复率为47.83%(22/46),感觉功能有效恢复率为56.52%(26/46).健侧C7神经根的切取面积越大,术后患肢运动功能恢复的有效率越高,各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感觉功能恢复情况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期手术的间隔时间在4~8个月的患者,其术后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其余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感觉功能恢复情况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伤至接受一期手术的间隔时间不同的患者,其术后运动及感觉功能恢复情况之间的差异均没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择性健侧C7神经移位术是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有效术式,但切取全根者效果更好;两期手术的间隔时间应控制在4~8个月,这样将获得更好的功能恢复;受伤至接受手术的间隔时间也是影响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手术进行得越早,获得的功能恢复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