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Ecarin测定血浆中凝血酶原的活性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建立一种准确、快速和灵敏度较高的检测血浆中凝血酶原活性的方法。方法:以巨齿蛇毒中的有效成分Ecarin作为凝血酶原的激活剂,分别采用Ecarin凝固时间法(ECT)和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中的凝血酶原的活性。结果:Earin浓度在1~8 u/ml范围内,随着血浆的稀释,ECT逐渐延长,ECT(lg)和血浆稀释度(lg)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在-0.943以上,P<0.01;Ecarin浓度(lg)和ECT(lg)的相关系数均在-0.957以上,P<0.01。血浆稀释度为1:50、1:100、1:200、1:400时,Ecarin发色底物法所测血浆稀释度(lg)与A值(lg)之间的相关系数γ=-0.974,P<0.01。结论:Ecarin凝固时间法和发色底物法均具有良好的灵敏度,能较好地反映血浆中凝血酶原活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TF ,TFPI的活性变化及其与凝血机能的关系。方法 :用发色底物法测定TF ,TFPI活性。结果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TF活性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TFPI活性低于对照组 (P <0 .0 1)。 7例初治患者化疗后血浆TF活性较化疗前下降 (P <0 .0 1) ,TFPI活性较化疗前升高 (P <0 .0 5 )。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者凝血紊乱与血浆TF和TFPI活性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血浆凝血酶原的变化,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原发性肝癌病人15例,并设健康成人对照组30例。用Ecarin—发色底物法检测其凝血酶原总量与吸附后凝血酶原量,用一期法测定PT。结果:患PT、凝血酶原总量与吸附后凝血酶原量均高于对照组,后在原发性肝癌的阳性率为93.33%(14/15),如以超过正常值一倍为诊断值,其阳性率为73.33%(11/1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血浆中异常凝血酶原量明显增多,可作为诊断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血浆凝血酶原的变化。方法: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30例,并设正常成人对照。用Ecarin发色底物法检测其血浆凝血酶原总量与吸附后凝血酶原量,用一期法测定PT。结果:患PT高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总量改变不明显,吸附后凝血酶原高于正常对照组。透析后数据下降。结论: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出血倾向与正常凝血酶原丢失及异常凝血酶原增加有关,后可能由Vit.K代谢失常诱致。  相似文献   

5.
凝固时间法测定血浆AT-Ⅲ活性及在肝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中良  汪宏良  蒋玉叶  马全新  程晖 《重庆医学》2006,35(21):1983-1984
目的建立凝固时间法测定血浆AT-Ⅲ活性的实验方法,探讨其在肝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校正血浆用含肝素缓冲液稀释成不同浓度(即不同活性AT-Ⅲ),加入纯品纤维蛋白原共同孵育后,利用血凝仪测定其凝固时间;根据不同AT-Ⅲ活性与相应凝固时间制作标准曲线;用同样的方法测定待检血浆凝固时间,查标准曲线即可得到待检血浆AT-Ⅲ活性。结果该法AT-Ⅲ活性在25%~125%范围内线性良好;日内变异系数为3.2%,日间变异系数为4.9%;凝固时间法与发色底物法比较相关性良好,r=0.999;检测178例健康人血浆AT-Ⅲ活性为(105.4±18.8)%。急性肝炎患者与健康人血浆AT-Ⅲ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较健康人低。其他各型肝病患者血浆AT-Ⅲ活性明显低于健康人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降低程度依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化、重症肝炎的顺序逐渐明显。结论该方法重复性好,结果可靠,简便实用,可用于常规检验。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凝血纤溶指标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 4 0例冠心病(CHD) ,其中急性心肌梗塞 (AMI) 18例 ,2 2例不稳定心绞痛 (UAP)和 30例正常人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抑制物 (PAI)活性 ,及其D2聚体 (D -Dimer)纤维蛋白原 (Fbg)。结果 :冠心病人与正常人比较t-PA活性降低 ,D -Dimer、Fbg含量增多 ,PAI活性增高 (P <0 .0 1) ,提示凝血纤溶系统功能异常在CHD发病中有重要作用 ,UAP和AMI有共同的血栓倾向或血栓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血浆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改变。方法 采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发色底物法 ,对 5 7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 (肿瘤组 )、30例非恶性肿瘤者 (对照组 )血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止物 (PAI 1)和D 二聚体 (D D)含量及t PA和PAI 1活性进行测定。结果 肿瘤组血浆t PA含量与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AI 1活性明显下降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D D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5 )。结论 血浆纤溶系统在妇科恶性肿瘤中有明显改变 ,这种改变可能与妇科恶性肿瘤的发展相关 ,进一步研究纤溶系统与妇科恶性肿瘤转移的关系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病患者血栓前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易并发血栓性疾病的机制。方法 :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发色底物显色法、ELISA法等检测 16例健康人 (对照组 )、5 3例高血压病 1、2、3级患者血浆中的分子标志物—血栓素B2 (TXB2 )、6 -酮前列腺素F1α(6 -K -PGF1α)、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PAI- 1)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1~ 2级高血压组及 3级高血压组病人 ,血浆TXB2 、t-PA含量、PAI- 1含量及活性、血粘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而t-PA活性、6 -K -PGF1α含量均显著下降 (P <0 .0 5 )。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 ,血压升高可能是直接原因。这为解释及防治高血压病血栓性并发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早期纤溶活性及血小板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择 4 9例非溶栓的非Q波型ACS患者 ,分别于发病后 1d、2d、3d、7d及 14d采集空腹静脉血 ,用发色底物法检测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 (tPA)及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 1(PAⅠ 1)的活性 ,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量血小板GPⅡb、Ⅲa的含量。以 32例体检正常者为对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ACS患者中tPA活性降低 ,PAI 1活性升高(P均 <0 .0 1) ,血小板GPⅡb、Ⅲa含量升高 (P <0 .0 1)。ACS组tPA活性与PAI 1活性及血小板GPⅡb、GPⅢa呈负相关 (r分别为 - 0 .6 6 0 7,- 0 .6 315 ,- 0 .5 72 8,P均 <0 .0 1) ;血浆PAI 1活性与GPⅡb、GPⅢa呈正相关 (r分别为 0 .6 90 1,0 .712 1,P均 <0 .0 1)。结论 :非Q波型ACS患者早期纤溶活性明显下降 ,血小板活性异常升高 ,2者存在相关性。监测tPA、PAI 1活性和GPⅡb、Ⅲa含量有助于ACS的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血浆蛋白C(protein C,PC)活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09年2月-2010年1月间收治的脑梗死患者30例(观察组),采用发色底物法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PC活性检测,并设同期体检者30例健康成人为对照组,采用发色底物法进行PC活性检测.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PC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3周后PC活性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结论 血浆PC活性测定是脑梗死疾病诊断及疗效评价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锯鳞蝰蛇毒显色多肽基质法(Ecarin法)测定原发性肝癌(PHC)、其它肿瘤、慢性肝病及正常对照共114例血浆异常凝血酶原(DCP).结果显示:Ecarin法测定血浆DCP的批内变异为3.8%、批间变异为4.9%、平均回吸收率为90.4%,DCP诊断PHC的敏感性为72.3%、特异性为97%、准确性为86.8%。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lung injury/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LI/ARDS)患者血浆蛋白C(protein C,PC)活性的改变以及PC、凝血酶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和纤溶酶原活化剂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的抗原含量的改变,探讨ALI/ARDS对全身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 分ALI/ARDS组(24例)和健康对照组(1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测定两组静脉血血浆PC、TM、PAI-1的抗原含量,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PC活性。对ALI/ARDS患者进行APACHE II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评分。将ALI/ARDS患者依据脏器衰竭的数目和预后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ALI/ARDS组PC活性和PC抗原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前者P<0.01,后者P<0.05);TM、PAI-1抗原含量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ALI/ARDS组血浆PC活性分别与APACHE II评分和MODS评分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性(P<0.01);ALI/ARDS组PAI-1抗原含量与两评分均存在着正相关性(前者P<0.01,后者P<0.05)。ALI/ARDS组PC、TM的抗原含量与两评分均无显著相关性。单纯呼吸衰竭亚组血浆PC活性显著高于MODS亚组(P<0.01);两亚组间PC、TM、PAI-1的抗原含量均无统计学差异。存活亚组和病死亚组间血浆PC活性,PC、TM、PAI-1的抗原含量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ALI/ARDS患者存在着全身凝血纤溶系统的异常改变,即促凝血活性增加和纤溶活性降低;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争民性早幼粒细胞型白血病的止血凝血变化及其对临床意义的影响。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单抗酶联免疫法和发色底物法,对21例初入院的急性早幼粒细胞型白血病(APL)患者于化疗前和获得完全缓解后,进行血浆血栓烷(TXB2)、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抗凝血酶原-Ⅲ(AT-Ⅲ)以及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原时间(PT)等检测,并与正常对照观察。结果:化疗前21例患者血浆TXB2、WVF:Ag、AT-Ⅲ、PT、Fg水平与正常对照比较有明显不同(分别P<0.05,P<0.01,P<0.01,P<0.01,P<0.01),经治疗后获得完全缓解的13例患者血浆TXB2、VWF:Ag、AT-Ⅲ、PT、Fg水平与化疗前对照亦有明显不同(分别P<0.05,P<0.01,P<0.01,P<0.01,P<0.01)。结论:APL患者的止血凝血障碍由多种因素形成,而且患者止血凝血障碍的 病理变化是普遍存在的。  相似文献   

14.
B-型钠尿肽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诊疗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状态、心脏结构的关系,探讨其用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断价值。方法按美国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随机抽取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内科住院患者共96例,先测定血浆BNP的含量,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经治疗症状缓解后同法测上述指标,并进行数据分析;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左室结构和功能。结果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的血浆BNP水平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经抗心衰治疗后,患者心衰症状缓解,BNP含量下降,BNP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血浆BNP水平和LVEF呈负相关(γ=-0.37,P〈0.05),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呈正相关(γ=0.36,P〈0.05)。结论血浆BNP水平和心脏结构相关,是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疗效评价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肺气虚证大鼠的血液流变性变化与内皮素 (ET)、血栓素 (TXB2 )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将 6 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与对照组 ,复制肺气虚证模型 ,分别检测血液流变性指标和ET、TXB2 水平。结果 :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 ,全血黏度 (高切、低切 )、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纤维蛋白原均升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或P <0 .0 5 ) ;模型组ET和TXB2 明显升高 ,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模型组全血黏度与ET、TXB2 呈正相关 (r =0 .95 7,P <0 .0 5 ;r =0 .992 ,P <0 .0 1)。结论 :肺气虚大鼠存在“血瘀”现象 ,且血浆中的ET、TXB2 含量随肺气虚证逐渐加重而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临床指标与出血的关系。方法 对76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的出血情况和临床指标进行分级评分,然后进行非参数等级相关分析和多分类有序反应变量的Logtstic回归分析。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按标准化回归系数的绝对值大小排列为内镜总分(3.051108,P<0.01)、凝血酶原活动度(-1.090042,P<0.05)、肝功能Child-Pugh评分总分(0.306172,P<0.15)。结论 出血分级的影响因素按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内镜总分、凝血酶原活动度、肝功能Child-Pugh评分总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油酸 (OA )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时进行性氧分压下降与脑组织丙二醛 (MDA)和中分子物质 (MMS)之间的关系。方法:34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实验组家兔耳缘静脉缓慢注射 OA造成 ARDS模型 ,检测对照组和 OA30、6 0、90、12 0 min组平均动脉血压 (MABP)、血气、血浆及脑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 Px)、MDA和 MMS的动态变化。结果:实验组随着氧分压 (Pa O2 )的进行性下降 MABP也进行性下降 ,两者呈正相关 (r =0 .88,P <0 .0 1) ;与对照组相比 ,脑组织 GSH - Px含量逐渐降低 (P <0 .0 1) ,并与 Pa O2 下降呈正相关 (r =0 .93,P <0 .0 1) ,MDA含量逐渐增加 (P <0 .0 1) ,并与 Pa O2 下降呈负相关 (r=- 0 .90 ,P <0 .0 1) ,GSH - Px含量变化和 MDA含量变化呈负相关 (r =- 0 .93,P <0 .0 1) ;与对照组相比 ,OA 90、12 0 m in组脑组织的 MMS含量逐渐增加 (P <0 .0 5~ 0 .0 1) ,Pa O2 变化与之呈负相关 (r =- 0 .89,P <0 .0 1) ,脑组织MMS含量与脑组织 MDA含量之间呈正相关 (r=0 .91,P <0 .0 1)。电镜下可见 OA90、12 0 min组脑组织有损伤性改变。结论:OA致 ARDS过程可伴发 MDA和 MMS含量的增加 ,提示 OA致 ARDS时的 Pa O2 和 MABP进行性下降可影响脑的功能、代谢和超微结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2(PPARγ2)基因在中国汉族人腹部皮下脂肪和网膜脂肪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与血浆瘦素(leptin)、游离脂肪酸(FFA)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8例非肥胖(BMI<25kg/m2)和19例肥胖症患者(BMI≥25kg/m2),采用RT-PCR方法检测大网膜与腹部皮下脂肪组织PPARγ2mRNA的表达水平,并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胰岛素、空腹血浆葡萄糖、血脂、瘦素、FFA和TNFα,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1)肥胖组血浆TG、VLDL-C、FINS、HOMA-IR、SBP、DBP、FFA、TNFα和瘦素均高于非肥胖组(P<0.05或P<0.01),ISI低于非肥胖组(P<0.01)。(2)肥胖组网膜和皮下脂肪组织的PPARγ2mRNA表达水平分别高于非肥胖组网膜下脂肪组织(P<0.01);肥胖组织内及非肥胖组织内的网膜与皮下脂肪组织PPARγ2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3)肥胖组、非肥胖及两组合并再分析显示,网膜和皮下脂肪组织PPARγ2mRNA表达水平与其他测量及计算指标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瘦素、FFA、TNFα三者间及与其他指标也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肥胖症患者网膜和皮下脂肪组织PPARγ2mRNA表达水平升高,并且血浆瘦素、FFA、TNFα的浓度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摄影(ECT)骨显像联合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测定在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6例前列腺癌患者的ECT骨显像、血清PSA水平与骨转移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前列腺癌骨转移发生率为67.8%,骨转移组与非骨转移组的PS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SA值与骨转移的程度有一定关系(P<0.01)。结论:ECT骨显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有较高的敏感性,对未经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若PSA<10μg/L则骨转移的可能性极小;PSA>100μg/L者,骨转移的可能性极大。当PSA>20μg/L时,应常规进行ECT骨显像检查,可早期、全面地发现前列腺癌骨转移。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瘦素、TNF-α、游离脂肪酸在肥胖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与胰岛素敏感性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19例肥胖症(BMI≥25 kg/m2)和29例非肥胖症(BMI<25 kg/m2)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空腹血浆葡萄糖(FPG)、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血脂和血清瘦素(Lepti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游离脂肪酸(FFA)等指标,使用SPSS11. 0统计软件包统计分析瘦素、TNF-α、FFA在两组人群间的水平差异以及与反映胰岛素敏感性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结果(1)肥胖患者的血浆TG、VLDL-C、FINS、瘦素、TNF-α、FFA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2)肥胖组中FFA与血浆TG、Tch、LDL、FINS、胰岛抵抗指数(HOMA-IR)呈正相关(γ分别为0.492、0.610、0.632、0.612、0. 607,均P<0.05),与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呈负相关(γ为-0.47,P<0.05);瘦素与BMI、FINS、HOMA-IR呈正相关(γ分别为0.673、0.831、0.823、P<0.01-P<0.001),与ISI呈负相关(γ为-0.578,P<0.05);TNF-α与ISI呈负相关(γ为-0.676,P<0.05)。结论肥胖患者的血清瘦素、TNF-α、FF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群,且其水平与反映胰岛素敏感性的指标显著相关,血清瘦素、TNF-α、FFA是一组很好的评估胰岛素敏感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