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使用口服β受体阻滞剂对老年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的影响。方法: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73例,分为住院期间口服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A组n=88)及未接受口服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B组n=85)。记录患者病史、临床特点、药物治疗情况以及住院期间心脏事件,观察两组住院期间死亡及再梗的发生。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两组之间住院期间死亡率(OR=0.45,P=0.025)及再梗死(OR=0.27。P=0.033)的发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口服β受体阻滞剂治疗可降低老年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及再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血清K^+浓度变化的影响。方法:将86例发病后〈10h入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三组:观察组36例(发病前未服用β受体阻滞剂),服β1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组35例,卡维地洛组15例;并选择4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作对照组。抽静脉血查血清K^+、血糖、肌酐,并行心电监护记录心率、心律。结果:(1)观察组与对照组、卡维地洛组、β1受体阻滞剂组相比.血清K^+浓度有显著差异(P〈0.01);卡维地洛组与β1受体阻滞剂组相比血清K^+较高(P〈0.05);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各组之间血肌酐差异无显著性。(3)直线相关分析,观察组血K^+与血糖、心率呈显著负相关,前者r=-0.14(P〈0.05).后者r=-0.19(P〈0.05),其他各组相关系数r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一代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有较好地防止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血K^+降低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艾司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发病12 h内)并接受再灌注治疗患者622例(溶栓治疗103例,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519例),观察组(228例)于入院诊断明确后及再灌注治疗期间静脉或口服应用予艾司洛尔,对照组(394例)再灌注前或再灌注时不应用任何β受体阻滞剂,其他治疗同观察组,比较2组再灌注时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对心率、血压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再灌注时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加速性自主心律、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心房早搏、心房纤颤等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应用艾司洛尔(OR=2.343,95%CI:0.998~3.247,P=0.035)是再灌注过程中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及住院期间病死率的独立影响因素(OR=1.687,95%CI:1.006~4.034,P=0.009).结论:超短效8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能显著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在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起重要保护作用,安全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预后.  相似文献   

4.
阿瑞  杨绍青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9):2937-2938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对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运动耐量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78例老年冠心病CHF患,β-受体阻滞剂组51例,对照组27例,患出院后随访1年。结果:随访期间两组在心血管死亡、心力衰竭恶化、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心绞痛分级(Ⅲ-Ⅳ)、运动耐量(6MWT<300m)、生活自理能力(丧失自理能力)及精神状态(重度焦虑)的构成在统计学上差异显(P<0.05)。结论:β-受体阻滞剂能够提高老年冠心病CHF患的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自理能力和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5.
β1受体阻滞剂用于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β1受体阻滞剂对心肌梗死后患者二级预防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6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治疗组80例。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方法,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β1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或康可),2a后观察心梗后心绞痛、在梗死、心衰、心律失常及心源性猝死二组有无可比性。结果:2a后两组心血管事件比较再梗死、心绞痛、心衰、心律失常及心源性猝死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β1受体阻滞剂用于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疗效确定,可显著改善患者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β受体阻滞剂对脓毒症早期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AHRF)患者临床特征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01-01—2019-12-31期间所有入住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的脓毒症患者数据,根据入院后有无使用β受体阻滞剂分为β受体阻滞剂组和non-β受体阻滞剂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气指标、生化指标、循环状态以及机械通气天数、ICU住院天数、28 d存活情况。结果:总共有105例脓毒症早期AHRF患者纳入研究,其中β受体阻滞剂组47例,non-β受体阻滞剂组58例。与non-β受体阻滞剂组相比,β受体阻滞剂可以改善PO_2和氧合指数,降低乳酸水平,增加淋巴细胞数量,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P0.05)。并且β受体阻滞剂可明显减少脓毒症早期AHRF患者的机械通气天数,ICU住院天数和28 d病死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β受体阻滞剂可以降低脓毒症早期AHRF患者的死亡风险(OR=0.781,95%CI:0.726~0.841,P0.05),而高乳酸(OR=1.198,95%CI:1.178~1.218,P0.01)、高SOFA评分(OR=1.222,95%CI:1.207~1.238,P0.01)以及男性(OR=1.676,95%CI:1.559~1.806,P0.01)可增加28 d病死率。结论:β受体阻滞剂是脓毒症早期AHRF患者的保护因素,而高乳酸、高SOFA评分以及男性是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的影响。方法:将12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低危患者,平行随机分为康复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除予以常规治疗外,康复组采用为期2周,以步行为主的康复训练:结果:两组患者在室性心律失常(Lown≥Ⅲ),梗死延展,心率变异性和Q—T离散度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入院第3、4周末,进行左心功能测定LVEF≥50%者康复组(66.7%)高于对照组(47.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第4周末的低水平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率,康复组(27.1%)低于对照组(39.1%)(P〈0.05)。住院期间心绞痛、再梗死、死亡率与平均住院天数,康复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无明显并发症的AMI患者,采取早期康复训练,是安全可行的,有利于病情恢复,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剂量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并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05例AMI并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AMI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胺碘酮组:0.2g、每天3次,起效后减至每天1次口服,疗程3年。美托洛尔组:25-50mg,每天2次口服,疗程同上。结果:住院期间治疗组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发生次数、静脉硝酸甘油剂量、用镇痛药次数均较美托洛尔组少(P<0.05,P<0.01)),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二尖瓣快速充盈期和心房收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E/A)均较美托洛尔组高(P<0.05,P<0.01);泵衰竭发生率较美托洛尔组少(P<0.05)。随访3年,胺碘酮组发生不稳定型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均较美托洛尔组少(P<0.05)。结论:小剂量胺碘酮治疗AMI并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作用可靠、不良反应轻微,可作为预防再生梗死,改善预后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发病≤2d)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2004年6月至2006年12月入我院的60例NSTEACS患者,随机分为PCI组(30例),保守治疗组(30例),并进行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特征,住院与随访期间发生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包括顽固性心绞痛,心肌梗死,死亡等。结果:PCI组与保守治疗组比较住院时间较短,[(12±5)d与(13±7)d,p=0.008],随访期间心绞痛发作(15.2%与23.8%,P=0.035)心力衰竭(5.6%与18%,P〈0.01)发生率减低。结论:早期PCI较保守治疗临床有效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脉成形术(PCI)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9月-2007年12月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3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影响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术后住院期间的病死率的5个独立危险因素依次为:术前Killips〉1级[比数比(OR)=7.17,95%可信区间(CI)=1.637~31.408,P=0.009;肌酐≥100μmol·L^-1(OR=12.071,95%CI=2.502~58.222,P=0.002);恶性心律失常(0R=14.831,95%CI=2.475~88.865,P=0.003);心源性休克(OR=38.275,95%CI=7.968~183.869,Pd0.001);非梗死血管狭窄≥70%(OR=5.578,95%CI=1.057~29.430,P=0.043)。结论:研究显示有5个独立因素(术前Killips〉1级、肌酐≥100μmol·L^-1、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发生心源性休克及非梗死血管狭窄≥70%)影响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患者住院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权衡  张瑞芝 《临床荟萃》2000,15(11):487-488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无并发症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期间病情的影响。方法 82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11例)和对照组(41例),早期康复组采用早期康复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康复治疗方案。结果 两组在梗死后心绞痛、再梗死、住院期死亡、Wagner-Selvester EKG值、Holter中LownⅢ级以上室性心律失常、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等倒数的构成,统计学上均无显著差异(P〉0.0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单盲分成倍他乐克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32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症状缓解,心功能改善、抗心律失常、减少住院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结论:β受体阻滞剂在改善患者心功能、抗心律失常、增加运动耐量、减少住院率方面作用肯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ST段抬高与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特点。方法:将44例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组)与同期60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B组)的临床资料作对比分析。结果:A组急性心肌梗死前后心绞痛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而心力衰竭、休克、心房颤动、室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心肌酶学各指标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ST段抬高与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生理变化不同,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病理生理变化,及早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与护理,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α1-受体阻滞剂治疗老年急性尿潴留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监测和回顾性调查方法,选择2006年1月1日至2009年1月1日发生急性尿潴留的老年住院患者82例,按时间先后顺序分为治疗组39例,对照组43例;两组均经尿道导尿,停留导尿管。对照组口服仪α1-受体阻滞剂高特灵(盐酸特拉唑嗪)及应用抗生素,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4.87%,对照组有效率为76.74%,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针刺联合α1-受体阻滞剂治疗老年急性尿潴留比单纯α1-受体阻滞剂疗效好,有协同作用,缩短了留置尿管时间,避免反复导尿和减少泌尿系统医院感染,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美托洛尔注射液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注射液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应用美托洛尔注射液,继之口服美托洛尔。对照组不使用美托洛尔等β受体阻滞剂,常规治疗两组相同。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病情更加稳定,再发胸痛次数明显减少,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急性左心衰竭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早期应用美托洛尔注射液对AMI患者能有效降低心律失常事件、心肌缺血事件及猝死率,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老年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UA)是严重心肌缺血综合征。易发展为心肌梗死或严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现认为发病机制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研究证明:新一代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具有较强的抗心肌缺血、降低心力衰竭和实验性心肌梗死后炎症因子浓度的作用。本研究观察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治疗前后TNFα、hs—CRP和cTnI浓度变化,探讨卡维地洛在不同目标血压下对老年不稳定心绞痛炎症因子以及心肌缺血损伤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背景:在传统的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要求患者绝对卧床休息14周,近年研究表明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进行康复运动能改善心功能储备,增加运动耐量,增加心肌血液灌注,减少心肌缺血,并减少焦虑和抑郁情绪。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运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入院天数、平均住院花费、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两年内心肌梗死再发率影响。 设计:非随机化同期对照分析。 单位:北京天坛医院。 对象:选择2002-08/2003-10在北京天坛医院循环内科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所有患者年龄≤70岁,病情稳定,左心室射血分数〉35%,不合并严重的高血压、严重的肺部疾病、神经和运动系统疾病。 方法:将入选病例按患者意愿分成两组(n=40):①早期康复组:常规药物治疗。绝对卧床休息24h;第2天床头抬高30&;#176;左右,肢体关节的被动运动;第3~5天床上坐起,3次/d;第6~7天床边站立,3次/d;第8~9天床边活动四肢关节,在室内慢走;第10~14天练习步行。在进行康复运动出现心绞痛发作、严重心律失常或呼吸困难登症状时,应暂停运动或将运动强度返回前一阶段水平。②绝对卧床组:绝对卧床,只进行常规药物治疗,不进行康复训练。 主要观察指标:采用Banhel指数(满分100分。〈60分为不能自理)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并对比两组的平均住院天数,住院期间的平均花费,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两年内心肌梗死的再发率。 结果:80例患者均完成了治疗和随访进入结果分析。①早期康复组平均住院天数和平均住院花费较绝对卧床组少(17.1d比24.5d;9021.23元比12383.45元;P〈0.05)。②Barthel指数:治疗前两组无差异,出院前早期康复组显著高于绝对卧床组(81.43&;#177;13.57,70.68&;#177;11.48,P〈0.05)。③早期康复组和绝对卧床组分别有6,7例发生心律失常。④追踪观察两年,早期康复组心肌梗死的再发率(5%,2/40)明显低于绝对卧床组(22%,9/40)。 结论:早期康复训练有利于提高心肌梗死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平均住院天数及平均住院花费,降低再发率。  相似文献   

18.
卜庆锋  刘杰  李法祥 《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6):1495-1496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40例,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对照组按传统的康复护理方法。早期康复组行早期康复护理方案。结果两组梗塞后心绞痛、再梗塞、住院期间死亡例数、左室射血分数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踏车试验(功率50~100w)、Barthel指数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对无并发症老年AMI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方案安全有效,能够促进老年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有效改善活动耐力,减少平均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对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以急性左心衰竭为主要表现的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以急性左心衰竭为主要表现的AMI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临床特点和预后影响因素。结果96例中有72例(75.0%)为无痛性梗死;76例(79.2%)为急性非透壁性梗死,12例并发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超声心动图LVEF〈40%的有32例,半年内死亡30例(31.2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血压(OR=1.157)、严重室性心律失常(OR=4.135),休克(OR=5.256),广泛前壁合并侧壁心梗(OR=1.932)、下壁,后壁,右室心梗(OR=1.853)是预后的危险因素,而急诊介入治疗是保护因素(OR=0.318)。结论以急性左心衰竭为主要表现的AMI病情重,死亡率高,其预后主要受并发症,心律失常、梗死的位置和治疗方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行冠脉造影术和梗死相关动脉介入治疗(急诊PCI组);3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急诊PCI组冠脉再通率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梗死后心绞痛、心源性休克发生率、总死亡率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安全性高、死亡率低、血管再通率高、住院天数短,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