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左东红  周涛  张军  乔磊 《陕西医学杂志》2013,(10):1382-1383
目的:探讨先天性肺动静脉瘘的CT增强扫描、多层螺旋CT肺血管成像(MSCTPA)表现及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肺动静脉瘘患者的CT平扫、增强及MSCTPA征象;结果:2例为单发病灶,1例为一侧两处病灶,1例为双肺四处病灶,共计8个病灶,其中位于下肺5个病灶,左上肺2个病灶,右肺中叶及下叶后基底段各1个病灶。CT平扫病灶可表现为位于肺野内条带状、圆形、分叶状及团块状的高密度灶,增强扫描及MSCTPA示4例大小病灶均可见输入的动脉血管、畸形血管团和引流静脉注入左心房。结论:肺动静脉瘘CT平扫形态表现多样,可以发现病变,但无特征性;CT轴位增强扫描结合计算机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肺部血管三维成像,可将供血肺动脉与引流静脉两者的空间关系及其解剖结构明确的显示出来,能够准确、直观的观察肺动脉及静脉的走行、数目、直径,达到定性、定位诊断目的,是首选的非侵袭性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X刀是利用CT、MRI或血管造影的图象数据,在计算机上通过对病灶解剖结构的三维重建和立体定位,设计出三维照射方案,然后控制直线加速器,使用一次性大剂量窄射束准确地照射靶区,损毁病灶,在不开颅的情况下对颅内疾病等达到治疗目的。整个过程约需3小时。我院从1997年9月至1999年12月采用国产X-刀治疗颅内疾病113例。现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机化性肺炎诊断采用多排螺旋CT诊断影像学表现以及诊治价值。方法 对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107例机化性肺炎患者相关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患者均接受多排螺旋CT检查,分析机化性肺炎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治价值。结果 多排螺旋CT检查显示病灶存在患者双肺、右肺与左肺,病灶直径为(3.29±0.84)cm,病灶多分布于肺部内带,形状多为多边形,大部分病灶与肺组织界限不清,紧贴胸膜;同时可见显著长毛刺、血管“集束”征、支气管“充气”征以及“空洞”征象,少量患者病灶伴积液、病灶结构稀疏以及胸膜“凹陷”征象;平扫CT值为(23.97±2.36)HU,静脉期与动脉期CT值变化平均值分别为(21.48±3.51)HU、(30.04±2.53)HU。多排螺旋CT检出大、小病灶部位、分布、与肺组织分界等情况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排螺旋CT检出大病灶、小病灶在病灶形状、与胸膜关系关系等方面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多排螺旋CT检出大、小病灶无“毛刺”、“短毛刺”、“长毛刺”、血管“集束”征、“血管晕”征、支气管“充气”征、结构稀疏等征象比较没有统...  相似文献   

4.
刘哲辉  仇亚妹  梁冰  许云龙  韦柳 《中外医疗》2013,32(26):191+193-191,19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的64排螺旋CT肝动脉血管成像表现。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该院通过64排螺旋CT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7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64排螺旋CT肝动脉血管成像表现。结果所有患者均显示肝动脉血管增粗,血管分支明显增加;结节型和巨块型肝癌共出现93个病灶,并呈现出不同的影像学表现;72例患者中有20例出现肝动脉变异,表现为不同的分型。结论 64排螺旋CT能够形成三维立体肝动脉血管图像,清晰显示肿瘤供血动脉、病灶部位和病灶大小、肝动脉变异等,对原发性肝癌的介入治疗有着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Χ刀是利用CT、MRI或血管造影的图象数据,在计算机上通过对病灶解剖结构的三维重建和立体定位,设计出三维照射方案,然后控制直线加速器,使用一次性大剂量窄射束准确地照射靶区,损毁病灶,在不开颅的情况下对颅内疾病等达到治疗目的。整个过程约需3小时。我院从1997年9月至1999年12月采用国产Χ-刀治疗颅内疾病113例。现将其护理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肺动静瘘(PAVF)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近4年经64层螺旋CT增强三维血管重组技术证实肺动静瘘患者3例,比较与普通增强CT诊断肺动静瘘的一致性、优越性。结果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清楚显示了3例患者全部5个肺动静瘘囊瘤的大小、形态,从不同角度完整显示出病灶血管的三维空间结构。结论多层螺旋技术的发展成为诊断PAVF首选的非创伤性影像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利用多层螺旋CT胸部薄层平扫图像进行肺血管三维重组诊断肺动静脉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CT增强肺血管三维成像证实的肺动静脉瘘患者共17个肺动静脉瘘病灶的CT胸部薄层平扫图像并进行肺血管三维重组,联合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薄层多向倾斜VR和MIP等重组技术,比较与CT增强诊断肺动静脉瘘的一致性、辐射剂量和碘对比剂用量。结果CT胸部薄层平扫图像联合应用多种三维重组技术清楚显示了全部17个肺动静脉瘘囊瘤的大小、形态,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对全部病例均做出了明确诊断,辐射剂量是CT增强的33%~50%,不使用对比剂而CT增强需要使用45~85ml碘对比剂。结论利用多层螺旋CT胸部薄层平扫图像进行肺血管三维重组能对肺动静脉瘘做出准确诊断并明显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和避免碘对比剂的使用,大大增加了检查的安全性,在临床上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8.
CT血管造影(CTA),又叫非创伤性血管成像技术,是脑血管造影的三大方法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之一,由于其无创性,完成速度快、分辨率高以及所用造影剂容易通过肾脏排泄等优点,使CTA在近些年得到飞速发展。CTA三维重建可显示脑血管病变的三维形态,方便了医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病灶以及其周围组织,大大提高了医生的诊断效率与准确性。首先讨论CTA在国内外临床上的应用;其次对CTA三维重建过程中去骨算法进行阐述,并对去骨后的绘制方法进行简要综述;最后对CTAZ维重建未来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游兴攀  杨柳  彭吉明  官彬 《重庆医学》2013,42(16):1830-1832
目的探讨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在螺旋CT上的表现以及CT三维重建技术对诊断FNH的应用价值,提高CT诊断FNH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FNH的CT平扫和增强表现,所有病例均行螺旋CT增强扫描,其中4例行三维重建。结果 CT共发现11个病灶,均为单发;平扫CT上7个病灶为略低密度,4个为等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除了中央瘢痕和纤维分隔外,所有病灶都明显均匀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大部分病灶变为等密度或略高密度;8个FNH病灶中发现中央瘢痕,2个病灶增强扫描后经三维重建可发现肿瘤周围增粗迂曲的血管。结论 FNH在螺旋CT增强扫描上表现具有特征性,螺旋CT诊断FNH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螺旋CT多层面重建及三维成像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17例进行螺旋CT扫描患者,检查部位包括肺部、血管、胃肠及骨骼脊柱,层厚3-5mm,螺距(pitch1.0-1.5),重建后二维图像进行多层面(MPR)及表面遮盖法三维(SSD)重建。结果:多数病例的三维成像显示良好,病变整体形态与周围结构解剖关系从不同位置和角度得以观察。结论:螺旋CT多层面重建及三维成像可以立体、多层面、多角度观察病灶,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多信息,对指导外科手术治疗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不同造影方式及三维重建软件平台对下肢血管进行三维可视化,探讨其方法的实用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健康志愿者CT血管造影(CTA)1例,以及明胶-氧化铅混悬液灌注的新鲜成人标本1具,分别行下肢多层螺旋CT扫描,观测动脉的分布及彼此间的吻合情况,将数据输入CT自带工作站及个人电脑,利用各自软件,对皮肤及其血管等结构进行三维重建,获得立体形态的动脉三维可视化结构,并进行对比.结果 两者均重建了下肢血管的主要构成,特别是基于个人电脑平台的CTA重建的三维结构整体显示更清晰、实体感强,可清楚地观察皮肤、动脉、肌肉和骨骼各解剖结构的形态.结论 CTA与个人电脑相结合,对未来下肢血管基础研究、临床试验及手术规划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髋关节CT三维重建与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建立髋关节可视化三维解剖模型,并对髋关节CT三维重建图像进行研究,为影像诊断学和外科学提供准确、直观的形态学资料。方法选取20例患者,对其髋关节进行螺旋CT扫描,在CT工作站上进行骨骼三维重建。选取中国首例女性可视化人体数据集之髋关节连续薄层断面解剖图像,在SGI工作站上对骨骼、肌肉、神经、血管等分别进行精确勾画、三维重建。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能清楚显示髋关节骨性结构的毗邻空间关系。髋关节可视化重建对骨骼和周围软组织结构均能进行三维立体重现。结论髋关节CT三维重建和可视化三维解剖模型可全面准确重现髋关节三维立体形态和空间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放射造影术,建立盆腔血管的三维可视化数字解剖模型。方法应用放射造影和CT扫描的人体数据集,运用Mimics10.01软件,在计算机上实现盆腔血管解剖结构的三维可视化。结果成功建立了盆腔内主要血管解剖结构的三维可视化模型,获得非常清晰血管三维重图像,边缘光滑、层次分明。该模型能进行任意方位的旋转,并以多彩色的形式表现,能清晰地显示出各个方位的解剖结构。结论可视化盆腔血管三维重建模型,为盆腔微创手术和盆腔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开展提供了直观的数字化解剖依据。重建的三维模型可以提供正常腰区皮瓣的三维动态解剖,为虚拟手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钟学金 《大家健康》2014,(1):190-190
目的:探讨:CT在肝癌的诊断中的应用情况和价值,为肝癌采用CT诊断提供相关参考。方法:选取2005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肝癌患者50例,均先行CT平扫,后进行多期扫描,对比不同扫描方式的临床检出率,并分析CT的整体检出情况,以及三位重建情况。结果:CT平扫检出率74.0%,CT多期扫描门静脉期、肝动脉期及平衡期的检出率则分别为88.0%、92.0%和94.0%,与CT平扫对比后差异性明显(P0.05);另外,CT检测的肝癌病灶多数为巨块型病灶,少数呈现为弥漫性与结节型病灶;三维重建后可清晰显示病灶与血管结构以及肝实质的空间关系,为临床提供全面的影像解剖信息。结论:CT在肝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螺旋CT多期扫描诊断准确率高,同时行三维重建,利于对病灶情况作出更全面的诊断,并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展翔 《吉林医学》2012,(30):6594-6595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显影技术在肝癌介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4例肝癌介入患者,术前均实施多排螺旋CT血管显影技术,分析其影像学特征,以期指导介入治疗。结果:供血动脉包括腹腔动脉34例、肠系膜上动脉10例;病灶内动静脉漏包括动脉一体静脉漏6例、动脉—门静脉漏4例;癌栓部位包括门静脉主干11例、门脉右支9例、门脉左支7例;病灶强化程度包括明显27例、中等8例、不明显9例;病灶大小包括大于10 cm病灶19例、5~10 cm病灶16例、<5 cm病灶9例。结论:多排螺旋CT血管显影技术应用于肝癌介入,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陈伟  张贺喜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4):143-143
目的:分析肝脏血管平滑脂肪瘤(HAML)的CT表现及增强特征,提高与肝脂肪瘤、脂肪肉瘤及肝癌等的鉴别能力。方法:收集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及1例超声下经皮肝穿刺活检病理证实患者,共7例,均经螺旋CT检查并做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7例病灶中有6例通过薄层螺旋CT扫描测得脂肪密度影,1例病灶中未测得脂肪密度影,7例病灶动脉期呈点状、片状、条状及扭曲血管样不规则强化。静脉期,肿块实质进一步强化。延迟期持续强化,但低密度区始终不强化。1例病灶,CT血管成像上病灶血供来源于肝右动脉和胃、十二指肠动脉。结论:病灶同时含有脂肪成分及血管影是HAML的CT特征性表现,结合CT薄层平扫及动态分期增强扫描,有助于提高该病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盆腔异位妊娠CT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平顶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盆腔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主要观察孕囊形态、密度以及周围血管异常改变情况。结果 42例患者中38例CT影像显示其盆腔内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囊实性肿块,27例病灶组织与周围组织之间存在粘连情况,且病灶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在增强扫描状态下,34例病灶包膜可见强化,其中,18例病灶周围血管异常增多。结论盆腔异位妊娠的CT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对提高盆腔异位妊娠检出率以及指导手术治疗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三维CT血管造影(CTA)与平板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三维CT血管造影和平板DSA检查,统计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等。结果 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符合率93.75%,DSA诊断符合率95.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3 mm的动脉瘤,CTA和DSA的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3 mm动脉瘤,DSA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三维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与金标准平板DSA相似,诊断准确率高,CTA容易遗漏少数体积微小的病灶,必要时需CTA和DSA结合明确诊断,早期发现微小病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黄平波 《当代医学》2009,15(25):88-89
目的探讨MBCT后处理重建在肺内小结节定性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对肺内孤立性小结节进行容积扫描,然后在工作站上对病灶数据进行后处理,采MPR和VR技术重建出不同平面的MPR图像及3D图像,以更好地显示病变特征。依据所建图像对病灶性质进行分析,再与横断面图像和病理所见进行对照分析,探讨MPR及VR技术在肺内小结节定性诊断中的价值。结果螺旋CT薄层扫描后处理重建能显示常规扫描不能显示的部分细小钙化、毛刺征、空泡征、棘状突起及脂肪等,而后处理重建能更多的显示病变征象,尤其瘤-肺界面及肿瘤邻近结构的形态学改变。结论对于sSPN,螺旋CT多平面重建及表面重建技术比常规扫描能显示更多细微CT征象,能直观地三维显示肺结节的异常的立体形态学特征,确定结节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及血管类型,以及相邻胸膜内外侧面的形态改变和结节与周围支气管的解剖关系。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有助于sSPN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20.
梁博 《南通医学院学报》2011,31(2):148-149,151
目的: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超声及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0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超声及CT表现。结果:15个病灶在二维超声上表现为高回声,彩色血流多普勒显示血流信号较少,呈低速高阻型。2个病灶表现为低回声,3个病灶表现为混合回声。CT图像上17例病灶内可见脂肪密度,大部分病灶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并延迟强化。3例病灶仅表现为低密度灶,未测得明显脂肪密度。结论:超声及CT两种检查方法对典型病例的诊断有较高价值,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增强CT有助于进一步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