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陈旧性腕舟骨骨折不连结、月骨缺血性坏死的治疗是临床上的一个难题。自1986年以来,我们用带血管蒂掌骨瓣翻转,治疗陈旧性腕舟骨骨折不连结、骨坏死和月骨缺血性坏死34例,经过随访,均治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共34例。男性32例,女性2例;年龄18~42岁;工人20例,农民6例,学生5例,干部3例;病程7~12个月13例,1~8年21例;右侧23例,左侧11例;陈旧性舟状骨骨折不连结15例,舟以骨坏死13例,月骨坏死6例;28例陈旧性舟状骨骨折不连结、骨坏死均作了月骨缺血性坏死只行带蒂掌骨瓣植入手术;6例月骨缺血性坏死只行带蒂…  相似文献   

2.
老年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手术风险性高 ,并发症多 ,尤其是术后易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我院收治 2 4例老年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并成功实施了手术 ,有效地防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疗效满意 ,现分析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2 4例中男 7例 ,女 17例 ;70~ 79岁 19例 ,80岁以上 5例 ,平均年龄 81 5岁 ;病程在 3~ 6个月17例 ,6~ 12个月 5例 ,12个月以上 2例 ;囊内型骨折 15例 ,囊外型骨折 9例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患肢肿胀。入院后进行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 ,血糖 ,心电图 ,胸透 ,血气分析等检查 ,无明显手术…  相似文献   

3.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其发生率近年有上升趋势[1] ,输卵管妊娠破裂或流产可形成陈旧性异位妊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 ,病程长 ,若临床医生认识不足 ,易造成误诊。我院 1992— 2 0 0 2年共收治异位妊娠 178例 ,其中经手术和病理确诊为陈旧性异位妊娠 34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共 178例异位妊娠 ,经手术和病理检查确诊为陈旧性异位妊娠 34例 ,占 19.1% ,年龄 2 0~ 4 3岁 ,平均32 .5岁 ;病程 12d~ 3+ 个月 ,平均 2个月 ;安放宫内节育器 12例 ,未安放 16例 ,未记录 6例。1.2. 临床症状 停经 2 4例 ,时间 3…  相似文献   

4.
酚妥拉明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治疗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疗效肯定,屡见报道。我院自1992年1月至1995年5月共收治小儿重症肺炎28例,采用酚妥拉明辅治,其中疗效不佳6例,占21.4%。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8例住院患儿,男19例,女9例。<1个月2例,~3个月10例,~6个月5例,~1岁4例,1岁以上7例。诊断标准参照1987年卫生部小儿四病防治方案制定标准。临床表现有腹胀12例,烦躁12例,高热10例,嗜睡6例,惊厥3例(除高热惊厥);并发心力衰竭22例,肠麻痹、中毒性脑病各3例;合并腹泻8例,先天性心脏病3例。28例均有呼吸困…  相似文献   

5.
本院儿科自1991年~1993年应用东莨菪碱辅佐抢救符合诊断标准的86例重症肺炎并急性呼吸衰竭,获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86例中,男58例,女28例;年龄1~3个月46例,3~6个月24例,6~12个月12例,12~24个月4例。X线胸片示毛细支气管炎征象者68例,典型支气管肺炎征象者18例。单纯呼吸频率增快者49例,呼吸节律  相似文献   

6.
<正>1990年以来,我院应用掌长肌腱转位韧带重建修复陈旧性下尺桡关节脱位9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本组男6例,女3例;年龄17~43岁,平均26岁;左侧3例,右侧6例;9例尺骨小头均向背侧脱位。脱位时间最长15个月,最短1个月,平均8个月。9例均有腕部外伤史。临床表  相似文献   

7.
笔者观察浅刺透穴治疗气虚血瘀型陈旧性面瘫36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36例患者,男21例,女15例,年龄最小35岁,最大73岁,平均年龄57岁。病程6个月~1年18例,l~2年12例,2~3年4例,3年以上2例。  相似文献   

8.
小儿咳嗽变异型哮喘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86例男55例;女31例.年龄1~3岁18例,4~6岁40例,7~12岁28例.病程1个月~3年,平均9个月.其中50例在求治过程中分别被误诊为支气管炎、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咽炎、扁桃体炎、百日咳、原发性肺结核等.  相似文献   

9.
1 临床资料1980年8月~1996年5月,我们用中药治疗头颅皮下血肿28例,其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1~28天23例,1~3个月3例,~3岁2例.血肿部位:额部6例,枕顶部12例,额颞部6例,双侧4例.发病至治疗时间:1~3天17例,4~10天10例,1例发病时间长达2个月.其中3例曾行血肿抽吸治疗数次未愈.  相似文献   

10.
理疗是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方法之一 ,笔者自 1997年 6月~ 1999年 12月用低周波治疗肩关节周围炎 6 2例 ,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1.病例资料 :6 2例中 ,男 41例 ,女2 1例 ;年龄 42~ 6 6岁 ,平均 5 4岁。病变部位左肩 38例 ,右肩 2 4例。病程 <3个月 18例 ,3~ 12个月 35例 ,>12个月 9例。病情轻度 38例 ,中度 2 3例 ,重度 1例。选择同期行超短波治疗的5 2例为对照组 ,其中男 2 8例 ,女 2 4例 ;年龄 41~ 6 5岁 ,平均 5 3岁。病变位于左肩 31例 ,右肩 2 1例。病程 <3个月8例 ,3~ 12个月 32例 ,>12个月 12例。病情轻度 2 9例 …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手指屈肌腱在近节指骨段不同范围损伤时对屈指肌腱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12只成人尸体手指。实验分为:第一阶段屈指肌腱完整,以后四个阶段依次沿近节指骨掌侧小线闭开小央1/4、1/2、3/4及全长。在掌指关节被动屈80°和掌指关节屈80°同时近侧指关节屈100°时,测量指浅屈肌腱(FDS)和指深屈肌腱(FDP)的滑动距离。根据肌腱力臂和滑动距离的关系,得出屈指肌腱在掌指关节处和近侧指间关节及肌腱在近节指骨段的弓弦畸形程度。结果 腱鞘中央1/4切开时,指屈肌腱的滑动距离、力臂均无显著变化;1/2切开后,单纯屈曲掌指关节时的FDS腱和掌指、近节指间关节屈曲时的FDS、HDP腱的滑动距离和力臂较腱鞘完整时显苫增大(P<0.05);切开3/4长度后,FDS、FDP腱滑动距离均有统计学意义变化,FDS、FDP腱力臂平均增加8~9%;全切开腱鞘,FDS、FDP腱滑动距离变化正统计学上有高度显著性(P<0.01),两腱力臂分别增加16%和15%。随腱鞘切开范围增大,FDS、FDP在近节指骨段的弓弦畸形程度也越来越大。结论 从肌腱的生物力学变化可见,近节指骨段腱鞘的小范围损伤如中间1/4以内损伤时,对肌腱功能影响小,可以不予修复;若损伤超过1/2长度,尤其对腱鞘全长损伤,应予以修复以恢复肌腱功能。  相似文献   

12.
Effect of pulley integrity on excursions and work of flexion in healing flexor tendons@Wang YH @Gu YT @Chen F  相似文献   

13.
Effect of A3 pulley and adjacent sheath integrity on tendon excursion and bowstringing@Xie RG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腕横纹小切口腕横韧带切开术治疗轻中度腕管综合征(CTS)的疗效和优点,阐明腕横纹小切口腕横韧带切开术的独特临床疗效。方法:切口长约2 cm,位于中间腕横纹水平,掌长肌作为手术标记位于切口中点。切开皮肤、皮下,辨清掌长肌腱显露正中神经,显露腕横韧带近侧部分,于掌腱膜与腕横韧带之间向切口远端钝性分离;提起掌长肌腱和皮肤,将腕关节背伸约15°,用钝头组织剪直视下沿正中神经尺侧环指中轴延长线纵向将腕横韧带完全剪开。结果:术后随访,2周后27例患者症状明显缓解,示、中指正中神经的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潜伏期缩短;3个月后患者症状完全消失,示指指腹平均两点辨别觉恢复至(5.0±0.5)mm、拇短展肌肌力部分恢复,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AMP)的远端潜伏期(DML)明显缩短、波幅有所增加;术后1年,所有患者均无临床症状,拇对掌功能正常,各项神经电生理指标恢复正常。未发现切口瘢痕痛和其他并发症。结论:腕横纹小切口腕横韧带切开术是一种治疗轻中度CTS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Anomalous muscles usually do not cause symptoms but are of academic interest. They become a surgical problem when they produce symptoms or are difficult to differentiate from soft tissue tumours. During routine cadaveric dissection for th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t the Kasturba Medical College, Mangalore, we came across two additional muscles in the deep flexor compartment of the right forearm of a 69-year-old woman. The anomalous muscles were located on the ventral aspect of the proximal forearm, in a plane deep to the flexor digitorum superficialis (FDS). Both the muscles originated from the deep surface of the FDS. The muscle on the radial side was a Gantzer's muscle as it was inserted into the tendon of the flexor pollicis longus. The muscle on the ulnar side formed an independent tendon for the middle finger, 14 cm above the proximal edge of the flexor retinaculum and passed through the carpal tunnel; surprisingly the tendon of the additional muscle and flexor digitorum profundus tendon for the middle finger gave origin to the second lumbrical in the carpal tunnel. The passive traction on the tendon of the additional muscle resulted in flexion of the distal and medial phalanges. The presence of such an additional tendon and origin of lumbrical muscle in the carpal tunnel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 aetiology of carpal tunnel syndrome.  相似文献   

16.
几种肌腱缝合方法的生物力学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比较了改良Kessler、单针津下、双改良Kessler、津下加改良Kessler、多组腱内缝合等五种不同的肌腱缝合方法的2mm间隙(形成负荷、最大负荷以及功耗.发现多组腱内缝合法的抗张强度最强,和其他四种方法比较均有显著意义(P<0.01或P<0.001)。双改良Kessler、津下加改良Kessler法的抗张强度次之,和改良Kessler、单针津下法比较也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1)。改良Kessler及单针津下法抗张强度最差。指出在临床工作中应优先选用抗张强度大、操作又不太复杂的多组踺内缝合法,以利于修复的肌腱早期运动,减少粘连,促进肌腱愈合,使伤指功能得以最大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了克服肌腱术后早期活动所需的张力 ,更有效地减少肌腱粘连 ,寻找一种有效的屈肌腱缝合法。方法 :用中轴远距离包埋法缝合 15例 2 4条肌腱 ,术后 72h早期伸屈活动。结果 :全部病例得到随访 ,随访时间为 6~ 12mo ,平均为 10mo ,按TAM评定方法评定疗效 :优 :16条 ;良 :5条 ;差 :3条。优良率为 87 5 % ,无一例断裂。结论 :中轴远距离包埋缝合法操作简单 ,抗拉强度足够临床需要 ,术后可早期进行主动屈指活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58例腕管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微创双小切口腕管松解术组(A组,28例)和内镜下腕管松解术组(B组,30例),随访14~36个月,主要观察术后并发症(包括瘢痕痛、手墩柱部痛、返支损伤及RSD)、恢复工作时间,并采用Kelly评定法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A组优良率为96.43%,B组优良率为9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恢复工作时间优于A组(P<0.05)。结论微创双小切口腕管松解术及内镜下腕管松解术治疗腕管综合征都有效,但内镜下腕管松解的手术治疗方法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国外手指屈肌腱动物实验中常用的狗、兔、鸡在解剖显微镜下进行了解剖,通过对肌腱、腱鞘、滑车、腱纽等结构的观察比较,认为:鸡具有指蹊与人相似,趾分节均衡,有握持本能。肌腱易显露,腱鞘、腱纽等结构清楚,可应用多个趾等优点,是研究手指屈肌腱较理想的实验动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正中神经返支的起始部位、体表投影及其相关数据,为腕管综合征手术治疗提供相关解剖资料。方法:常规解剖60侧经福尔马林固定后的成人手标本,肉眼观察正中神经返支的起点部位、行程和分布情况。测量正中神经返支的起点及止点坐标。以中指掌指横纹中点至腕远侧横纹中点的连线作纵坐标,以纵轴的中点作一与纵坐标相垂直的横坐标,将手掌分成四个象限,确定返支起始部位在象限中的体表投影。结果:正中神经返支的起点均在近侧桡侧象限,起点横纵坐标分别为6.73±1.84mm、26.20±5.57mm。结论:左、右侧正中神经返支的全长皆位于近侧桡侧象限内,因此设计腕管综合征的手术切口时,在中指掌指横纹中点至腕远侧横纹中点的连线尺侧切开皮肤或屈肌支持带,可避免损伤正中神经返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