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氨基酸对抗顺铂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8种L氨基酸合剂的肾功能保护作用及机理。方法雄性SD鼠静脉注射2ml氨基酸合剂后接受10mg/kg顺铂,随后氨基酸以2ml/h维持3小时,测定尿钠、钾浓度、肾小球滤过率(GFR)及肾小管细胞线粒体呼吸功能。结果顺铂注射后30分钟,尿钠、钾浓度分别增加56%及26倍。3小时后状态4呼吸升高1倍,状态3呼吸、呼吸控制率及氰化物解偶联呼吸分别减少46%、74%及47%。该氨基酸合剂能增加GFR85%,改善肾小管钠、钾排泄异常,肾小管细胞线粒体呼吸障碍显著改善。结论该氨基酸合剂有明显的对抗顺铂肾毒性作用,增加GFR,其机理可能通过改善受损细胞线粒体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2.
Nutcracker现象与反复性肉眼血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utcracker现象引起的反复性肉眼血尿最近为放射科、泌尿科及小儿科医生所重视。该病为非肾小球性血尿,根据尿中红细胞形态可与肾小球性血尿鉴别。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已广泛用于血管病变的筛查。定义 Nutcracker现象是左肾静脉受压出现类似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病态,即左肾静脉(LRV)走行于腹主动和肠系膜上动脉(SMA)间,受其压迫,变窄,瘀血引起反复性肉眼血尿。病因正常时SMA起始于主动脉成45~60°角,被肠系膜脂肪、淋巴结及腹膜等包绕,防止压迫LRV及十二指肠。到青春期身高速增,椎体过度伸展,体型急剧变化引起LRV机械受压。Pastershank等报告因纤维性条索物的绞窄,Wendel报告因肾的后方(背侧)下垂也是发病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3.
用大隐静脉作为移植物重建肾血管,治疗主动脉粥样硬化闭塞并肾主动脉狭窄,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手术。手术方法:经中线切口进入腹腔。①若计划作左肾血管再通术,游离降结肠及其脾曲,并牵向内侧,解剖胰腺和肾周围筋膜,显露肾上方之主动脉。必要时,游离牵开右侧结肠和小肠,于肾动脉上方1~2cm 处可扪及肠系膜上动脉在主动脉上的起始部,在  相似文献   

4.
2003年2月至2007年11月我们采用左肾静脉下移与下腔静脉端侧吻合术治疗5例胡桃夹综合征患者,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13-41岁,病程2个月~3年,主要症状为反复血尿和不同程度蛋白尿,合并左侧精索静脉曲张2例,术前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管造影和(或)CT三维血管重建确诊为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处左肾静脉明显受压,肾静脉近端扩张。手术方法:采用经腹入路,在左肾血管水平腹主动脉前方切开后腹膜,分离左肾动、静脉,从上至下依次结扎左肾上腺、睾丸(卵巢)及腰静脉,充分游离左肾静脉,Bulldog阻断左肾动静脉后(图1),迅速在左。  相似文献   

5.
目的:复制大鼠顺铂急性肾损伤模型,研究氧化应激与核转录因子Sp1及凋亡的关系;探讨普罗布考对顺铂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24只SD雄性大鼠被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顺铂模型组、普罗布考干预组、普罗布考对照组,每组6只;检测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甘酶(NAG)、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肾组织匀浆液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光镜观察肾脏病理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肾组织Sp1蛋白表达;采用TUNEL染色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和普罗布考对照组相比,顺铂模型组大鼠血清BUN和Scr,尿NAG酶,肾脏组织匀浆MDA含量显著升高,肾组织匀浆GSH-Px活力显著下降(P〈0.01);肾脏指数、肾小管损伤分数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百分比均明显增加(P〈0.01);肾组织Sp1蛋白的表达上调。采用普罗布考干预后血清BUN和Scr,尿NAG酶,肾脏组织匀浆MDA含量显著下降(P〈0.05);肾组织匀浆GSH-Px活力显著升高;肾脏指数、肾小管损伤分数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百分比均明显降低(P〈0.01);肾组织Sp1蛋白的表达下调。结论:氧化应激和核转录因子Sp1在顺铂所致大鼠肾毒性中起一定作用;普罗布考对顺铂所致大鼠肾毒性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下调肾组织Sp1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肾移植术中移植肾缺血的处理(附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中移植肾缺血的原因、预防措施及再灌注处理方法。方法:对移植术中移植肾缺血4例,分别采用离断肾动、静脉,离体灌注或切开肾静脉,离断肾动脉,原位灌注和肾动脉再与髂内动脉吻合方法处理。结果:4例患者术后移植肾功能恢复良好。随访3~15个月,每天尿量1500~3000ml,血肌酐均在正常范围,高血压均有不同程度缓解。结论:移植术中移植肾缺血在排除超急排斥原因后,原因未明或不能迅速纠正,应果断重新吻合血管,行移植肾再灌注。为防止髂外动脉成角导致移植肾缺血,髂外动脉不宜游离过长,以4cm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7.
五十年来我国血管外科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血管外科始于50年代,是在普外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50年代初,旨在治疗门静脉高压的脾肾静脉分流术及切除髂股动脉瘤和同种动脉移植的成功,对血管外科的初期开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几十年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特别是进入70年代后期,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通过频繁的人才和信息交流,器材和设备的引进,加速了血管外科的发展。现按动脉、静脉和实验研究,分别简介如下。一、动脉疾病动脉疾病可分2大类,即动脉扩张和狭窄性疾病。前者以动脉瘤为代表,后者包括急性和慢性动脉闭塞性疾病。1.动脉瘤:在腹主动脉…  相似文献   

8.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26(7):538-540
血管内导管包括外周静脉导管、非隧道式或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CVC)、肺动脉导管、动脉导管和体内置入式输液泵。前瞻性研究显示,外周静脉导管留置的感染率最低(1%);经皮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短暂留置的导管感染率约为3%~5%;用于血液透析的中心静脉导管的感染率最高,约为10%。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是重危病人病情恶化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活体肾移植血管重建6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活体肾移植血管重建的临床经验.方法 自2005年12月至2008年11月共行活体肾移植69例,供者手术均采用十一肋间小切口开放手术.58例单支肾动脉除2例外均采用肾动脉与髂外动脉端侧吻合重建血管,用4 mm打孔器作髂外动脉开口;6例副肾动脉分别采用原位(肾下极副肾动脉)或离体腹壁下动脉(肾上极副肾动脉)重建血管;3例双支肾动脉根据两支动脉口径不同采用不同方法重建血管;2例3支肾动脉采用受者离体髂内动脉重建血管.结扎多支肾静脉中较小的肾静脉只吻合其较大的主干,当两支肾静脉口径相近时,则将其整形为一个开口后吻合.结果 所有血管吻合均一次完成,开放血流时吻合口均通畅;所有供者和受者术后均恢复顺利,受者未发生血管重建相关并发症;随访1个月~3年,供受者均存活, 受者除1例血肌酐250~300 μmol/L外,68例血肌酐维持在70~150 μmol/L.结论 该活体肾移植血管重建方式安全、实用、操作方便,多支供肾动脉及多支供肾静脉均能较好重建,移植肾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10.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3):924-926
血管内导管包括外周静脉导管、非隧道式或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CVC)、肺动脉导管、动脉导管和体内置入式输液泵。前瞻性研究显示,外周静脉导管留置的感染率最低(<1%);经皮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短暂留置的导管感染率约为3%~5%;用于血液透析的中心静脉导管的感染率最高,约为10%。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是危重患者病情恶化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作者1976~1983年共收治肾旁主动脉粥样硬化90例。全组进行主动脉肾动脉联合重建手术。术前进行主动脉造影,摄侧位片了解内脏血管情况,下肢缺血病人需检查下肢动脉的输出道。氮血症和难控制的高血压病人要进行肾功能检查。选择部份病人进行排泄性尿路造影,同位素肾扫描和静脉肾素测定。病人分为三组,三组都有肾动脉闭塞。此外,第一组有肾旁主动脉闭塞性疾病47例;第二组肾旁主动脉动脉病30例,第三组内脏动脉闭塞伴肾旁主动脉闭塞或动脉瘤。72例采用标准经腹手术径路,18例经胸后腹膜显露主动脉,其中6例治疗胸腹主动脉瘤,12例有内脏动脉病变。施行最多的是主动脉人造血管重建术计  相似文献   

12.
自体腹膜管替代动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用14条犬的带(腹直肌后)鞘腹膜缝制成5cm~8.5cm长的腹膜管,间置于切断的腹主动脉。并通过移植前后血液流变学检查,动脉和腹膜管测压,血管造影及形态组织学检查,对腹膜管替代动脉血管的可行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自体腹膜可作为一种新型的血管替代材料用于动脉重建,特别在缺乏其它血管替代物的紧急情况下,更有其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活体肾移植供肾多支血管的处理及重建方法。方法 49例供体,供肾有多支动脉变异45例,有多支静脉变异7例,其中3例为肾动脉、静脉同时多支血管变异。供肾切取术中,对于供血面积直径小于3cm且影响操作的分支动脉,术中即予结扎、离断;多支静脉,如直径为主干的1/3以下且试夹闭该静脉未发现明显淤血等血液回流障碍者,给予结扎、离断。5例采用体外血管重建。受体肾移植术中根据分支动脉管径、长度及位置及受者髂动脉和腹壁下动脉的情况等综合条件来选择受者相应的动脉吻合。结果 48例动脉分支吻合者在开放血流后搏动良好、吻合口通畅,术后1~7d内肾功能恢复正常、术后1~2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该分支动脉供血区域丰富。肾静脉分支结扎者未发现淤血现象。1例高龄供肾者发生肾功能延迟恢复。术后无出血、肾动脉栓塞、尿瘘、输尿管坏死和新发高血压等并发症。结论正确处理移植肾多支血管变异,可获得良好移植效果。  相似文献   

14.
复杂动脉导管未闭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近10多年中,作者单位收治复杂动脉导管未闭69例,其中窗型9例、动脉瘤型13例、粗大动脉导管15例、假性动脉瘤3例、动脉导管钙化3例、动脉导管再通5例、有导管炎史5例、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16例。单纯结扎导管51例、加垫卷或垫片结扎导管9例、左心转流下切断导管缝合5例、对导管或主动脉破裂出血,采用补片修补结扎导管2例、带环涤纶人造血管套入胸主动脉内结扎2例。术后早期死亡2例(2.9%)。随访5个月~16年,手术效果满意,杂音均消失。作者认为,良好的手术效果取决于对困难动脉导管未闭不同类型,采用了不同的手术方法,强调对破裂的动脉导管或主动脉进行补片修补或带环涤纶人造血管套入胸主动脉内结扎术,操作简便,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在脾肾静脉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中,因游离脾静脉困难或脾静脉病变,往往只得舍弃传统的分流术。我们自1999年首创脾肾静脉间置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PTFE)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现赘述如下。一、手术方法气管内插管全麻,左肋缘下斜切口或者上腹部正中切口进腹,探查肝脏及腹内脏器。测门静脉压力。安置肝脏拉构。切开脾胃韧带,于胰腺上缘缝扎脾动脉,分离胃短血管,钝性分离脾膈韧带,将脾脏托出切口外,常规切除脾脏,再测门静脉压力。左膈下脾窝仔细止血后,游离脾动脉之残端再双重结扎。游离脾静脉10 mm长,用小号Satinsky钳阻断以备吻合用…  相似文献   

16.
"胡桃夹症"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的探讨(附1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胡桃夹症”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胡桃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首发症状为血尿,2例首发症状为左侧阴囊内蚯蚓状肿物,以左侧精索静脉曲张就诊,1例首发症状为蛋白尿。1例女性患者伴月经量增大。男性患者均有左侧精索静脉曲张。血管多普勒超声提示左肾静脉通过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之间有受压征象,径线1.6~6.1inin,平均2.64mm。肾门静脉段呈增粗改变,径线7.1~21.0mm,平均10.9mm。增强CT扫描横断面可见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之间挤压左肾静脉,矢状面可见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成锐角,其间的通道变窄。2例肾静脉造影提示左肾静脉过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段处变窄。4例膀胱镜检查可见左侧输尿管口喷血。结论:血尿、蛋白尿、左侧精索静脉曲张是“胡桃夹症”的重要临床症状。多普勒超声、CT是“胡桃夹症”重要的无创性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肾静脉外支架固定术治疗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 探讨肾静脉外支架固定术治疗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8例.男7例,女1例.平均年龄16(6~25)岁.血尿病史6~36个月,合并蛋白尿2例.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左肾静脉狭窄段平均直径2.2 mm、最大流速0.7 m/s,扩张段平均直径8.6 mm、最大流速0.2 m/s,扩张段与狭窄段直径比值均3(正常比值<2).CT三维血管重建检查5例示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夹角30°~40°(正常值45°~60°).膀胱镜检查5例可见左输尿管口喷血尿.8例均行肾静脉外支架同定术治疗,取一段长5~10 cm、直径1 cm的人造血管纵行切开,环绕左肾静脉一端至肾门,另一端越过肠系膜上动脉与主动脉间夹角形成一隧道样外支架以减轻肾静脉受压.结果 8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150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50ml.术中术后无明显外科并发症,术后恢复顺利,平均9 d出院.肉眼血尿消失6例、减轻2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7例显示左肾静脉血最大流速0.4~0.7 m/s、无明显受压.术后随访2~24个月,平均10个月,除1例时有活动性肉眼血尿、超声检查显示左肾静脉仍有受压征象外,余7例症状消失、尿常规检查正常、超声检查示左肾静脉血流通畅、受压现象消失.结论 左肾静脉外支架固定术采用人造血管环绕肾静脉抵抗肠系膜上动脉压迫,设计巧妙、损伤小、疗效满意,是治疗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胡桃夹综合征(nutcracker syndrome,NCS),又称为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是指左肾静脉在汇入下腔静脉的走行中,穿过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夹角或腹主动脉和脊柱之间的间隙,受到挤压而引起血尿及蛋白尿等一系列症状的疾病,为临床罕见的血管外科疾病之一。本病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介入治疗以及外科手术治疗。近期我们采用了一种尚未有文献报道的术式一自体大隐静脉旁路术来治疗该病,效果良好,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左肾静脉外支架固定术治疗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8例,男5例,女3例.年龄13 ~31岁,平均27岁.血尿病史3 ~46个月,均合并蛋白尿.8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左肾静脉狭窄段内径1.0~3.0 mm,平均2.4mm;扩张段内径5.3 ~ 14.9 mm,平均9.1 mm.扩张段与狭窄段比值均>3.8例CT三维血管重建检查:左肾静脉受压明显,血流速度0.52 ~1.15 m/s,平均0.75 m/s;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夹角9.3.~23.8.,平均18.6°.膀胱镜检查6例,均可见左侧输尿管口喷血.8例均行腹腔镜下左肾静脉外支架固定术治疗,术中将长5~8 cm直径1 cm的带外支撑环的e-PTFE人造血管固定于下腔静脉与肾门之间的左肾静脉外,以抵抗肠系膜上动脉的压迫,减轻肾静脉受压. 结果 8例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55 ~140 min,平均63 min.术中出血量10 ~ 30 ml,平均14 ml.术中术后未发生外科并发症.术后恢复顺利,住院5~7 d,平均6d出院.术后随访3~20个月,血尿消失后未复发7例,7例尿常规检查正常.1例仍间断出现镜下血尿.8例彩色多普勒超声复查显示左肾静脉狭窄段内径6.5~8.7 mm,平均7.4 mm;扩张段与狭窄段比值1.1 ~1.4,平均1.3;流速0.23 ~0.42 m/s,平均0.31 m/s;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夹角为51°~65°,平均57°. 结论 腹腔镜下人造血管外支架固定术是治疗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的一种新术式,术中需暂时阻断肾动脉,无需离断左肾静脉或肠系膜上动脉等血管,设计巧妙,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手术治疗近肾动脉腹主动脉闭塞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提高近肾动脉腹主动脉闭塞症的疗效,作者采用左肾静脉下控制腹主动脉,腹主动脉切开逆行血栓内膜切除、腹主动脉-双股(髂)动脉人造血管转流术,及腋动脉-双股动脉转流术。10年来共收治了27例,病因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大动脉炎所致的主髂动脉狭窄闭塞。诊断主要依据为双下肢缺血、双股动脉搏动缺失、腹主动脉搏动消失、性功能障碍及血管造影阳性结果。25例作了手术治疗。治愈好转率84%,死亡4例。作者认为:手术效果决定于合并症及远端流出道的好坏。术前合并症直接影响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