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综合方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颈性眩晕患者采用枕颌带变量牵引、中医辨证加推拿手法治疗。结果 30例患者中治愈18例,占60%;好转10例,占33.3%;无效2例,占6.7%;总有效率93.3%。结论 3种方法联合治疗颈性眩晕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李启科 《微创医学》2014,(5):645-646
目的研究正骨推拿与小针刀结合治疗颈性眩晕症临床分析。方法选取门诊确诊的47例颈性眩晕症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正骨推拿手法与小针刀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有无眩晕症状,颈枕部有无不适和明显压痛来判断其疗效。结果 47例颈性眩晕症患者经过治疗后,20例患者疗效为优,占42.5%;17例为良,占36.2%;疗效一般7例,占14.9%;无效者3例,占6.4%,总有效率为93.6%。所有患者经过随访发现无1例出现并发症,均预后良好。结论正骨推拿与小针刀结合治疗颈性眩晕症是安全、合理、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将107例颈性眩晕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57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以针刺手法治疗,对照组以西药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明显优于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在颈牵引下配合穴位推拿治疗颈性眩晕头痛的方法. 方法经过中医辨证分型使用穴位按摩配合电动牵引机治疗颈椎病引起的头痛、眩晕,并作颈椎X光检查于治疗前后作对比以检查治疗效果. 结果 通过1-2个疗程,X光检查结果提示60例病例中,治愈46例,占77 %;显效12例,占20%;无效2例,占3%.结论 颈椎电动牵引配合穴位手法推拿对治疗颈椎病引起的眩晕、头痛有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陈春宇 《微创医学》2004,23(3):285-287
目的探讨颈性眩晕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应用序贯五法治疗颈性眩晕47例,包括(1)镇痛液注入病理组织,(2)针刀术,(3)手法整复,(4)星状神经节阻滞,(5)颈椎牵引.结果 47例颈性眩晕患者治愈38例(80.85%),好转8例(17.02%),无效1例(占2.13%),总有效率(97.87%).结论由于序贯五法针对颈性眩晕的发病机理综合施治,能纠正其病理改变,因而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葛根素西比灵联合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葛根素西比灵联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112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2例(葛根素与西比灵联用)和对照组40例(丹参与西比灵联用),均治疗14天。观察临床疗效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为80%。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葛根素西比灵联用治疗颈性眩晕疗效优于丹参西比灵联用。  相似文献   

7.
序贯五法治疗颈性眩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春宇 《医学文选》2004,23(3):285-287
目的探讨颈性眩晕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应用序贯五法治疗颈性眩晕47例,包括(1)镇痛液注入病理组织,(2)针刀术,(3)手法整复,(4)星状神经节阻滞,(5)颈椎牵引.结果 47例颈性眩晕患者治愈38例(80.85%),好转8例(17.02%),无效1例(占2.13%),总有效率(97.87%).结论由于序贯五法针对颈性眩晕的发病机理综合施治,能纠正其病理改变,因而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神经阻滞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神经阻滞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对106例颈性眩晕患者分成神经阻滞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进行临床研究,分析两种疗法的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3个月至1年的随访,发现两种治疗方法治疗颈性眩晕均有疗效,但以神经阻滞组疗效好.神经阻滞组治疗的总有效率(84.9%)明显大于常规治疗对照组(64.2%).结论 神经阻滞是治疗颈性眩晕的有效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正骨手法结合小针刀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门诊42例符合诊断的患者,先采用正骨手法纠正错位紊乱的颈椎小关节,而后用小针刀疗法取颈3、4椎间穴,颈3、4夹脊穴为主,进行局部松解。治疗结束后依据疗效判断标准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42例患者经过1~2次治疗,痊愈35例,占83.3%;显效7例,占16.7%,总有效率100%。结论正骨手法结合小针刀治疗颈性眩晕,治疗效果明显,具有很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椎枕肌推拿治疗颈性眩晕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推拿椎枕肌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以椎枕肌手法牵引、椎枕肌附着点按摩法、椎枕肌弹拨法以及相关穴位按摩。结果经过1个疗程治疗,痊愈53例,占61·63%,好转27例,占31·40%,无效6例,占6·97%。结论椎枕肌推拿治疗颈性眩晕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蒺藜防风汤结合推拿手法治疗急性发作期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拟蒺藜防风汤为基本方随症加减,结合推拿手法治疗观察48例颈性眩晕患者。结果痊愈11例(22.92%),显效21例(43.75%),有效14例(29.17%),无效2例(4.16%),总有效率为96.83%。结论蒺藜防风汤结合推拿手法治疗急性发作期颈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药物等治疗手段对各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采用针刺、药物、艾灸、颈功能锻炼等手段对10年来172例颈椎病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99.4%,其中临床治愈150例占87.2%,好转21例占12.2%,基本达到满意疗效.结论:针刺、药物、艾灸、颈功能锻炼等综合手段对各型颈椎病有显著疗效,值得在临床...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针灸与中药熏蒸联合治疗中老年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03 -2015.03 期间在我院进行诊治的104例颈性眩晕症中老年患者 ,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成2组 ,对照组52例患者应用西药进行治疗 ;治疗组52例患者应用针灸与中药熏蒸联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约为96.15% (50/52 )显著大于对照组的86.54% (45/52 ) ,差异 P< 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的眩晕症状及功能评分的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 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与中药熏蒸联合治疗中老年颈性眩晕症的疗效甚好 ,能明显改善眩晕症状及功能 ,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川芎茶调散合葛根汤加减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用川芎茶调散合葛根汤加减治疗,对照组50例用西比灵治疗,2周为1个疗程,1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为7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川芎茶调散合葛根汤加减治疗颈性眩晕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从环枢椎论治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观察颈性眩晕患者通过手法纠正环枢关节错位后的疗效来分析颈性眩晕的病因及诊断治疗.方法:对56例颈性眩晕进行触诊、X线检查并行手法复位.结果:治愈46例,总有效率96.4%.结论:颈性眩晕的病变部位主要在环枢椎,对颈性眩晕的治疗应首先从环枢椎论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天麻眩晕宁合剂治疗痰浊中阻型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2例给予天麻眩晕宁合剂口服,30ml/次,3次/d;对照组90例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5mg/晚。疗程均为14天,观察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21%,对照组总有效率70.00%,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眩晕宁合剂治疗痰浊中阻型颈性眩晕疗效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四川省名老中医何洪阳教授应用辨证内服中药结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标准的颈性眩晕124例,辨证分型分别内服相应中药,配合推拿手法两者结合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根据疗效标准治愈70例(56.5%);好转47例(37.9%);无效7例(5.6%)。结论:中药辨证内服结合手法推拿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学习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加味温胆汤配合腹针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将115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应用加味温胆汤配合腹针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常规西药治疗,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0%,对照组有效率65.4%,2组相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加味温胆汤配合腹针治疗颈性眩晕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初步观察颈部三区法小针刀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50例颈性眩晕的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采取颈部三区发进行小针刀治疗,每周治疗一次,治疗3次为一个疗程;对照组采取葛根素注射液400mg入葡萄糖溶液250ml静脉点滴,每日一次,连用3日,口服西比灵10mg每晚睡前服用,连服7日为一个疗程.经过2个疗程治疗进行观察,评价治疗效果:治愈,眩晕症状和阳性体征基本消失;显效,眩晕等主要症状基本缓解;有效,眩晕等主要症状和阳性体征较明显减轻;无效,眩晕等主要症状和阳性体征改善不明显或加重.评价颈部活动度变化:颈部活动基本正常;颈部活动部分好转,颈部活动无改善.结果 治疗组治愈20例,占80%,显效4例,占16%,有效1例,占4%,治愈显效率96%;对照组治愈2例,占8%,显效12例,占48%,有效11例,44%,治愈显效率为56%,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而治愈率差别显著(P<0.01).治疗组颈部活动均明显好转或者恢复正常100%(25/25),对照组仅有4%(1/25)颈部活动明显好转,两组明显差异(P<0.01).结论 颈部三区法小针刀治疗颈性眩晕初步观察临床方法简单,易于掌握,效果良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临床医生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复方天麻蜜环糖肽片(脑珍)联合氟桂利嗪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两组均使用氟桂利嗪胶囊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复方天麻蜜环糖肽片,疗程21d,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方天麻蜜环糖肽片联合氟桂利嗪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