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组织粘合剂应用于眼外肌手术洛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徐时元,李建训,李文利,王利群,许鹤我院于lop年8R至IW3年7H,应用组织粘合剂,代替缝线施行眼外肌手术24例,32只眼,现报告如下:一、组织粘合剂的特性:我院使用的是由贸出l南光公司提供的组织粘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上斜肌止端前缘的解剖部位。方法 在19例DVD病人(24眼)上直肌后徙手术中对上斜肌的止端进行测量、记录。结果 上斜肌止端前缘距上直肌止端距离为4.0~10.00mm,水平方向从偏鼻侧4.0mm到偏颞侧2.0mm。结论 上斜肌止端解剖部位变异大,在行上直肌和上斜肌手术时应该注意。  相似文献   

3.
分布于眼外肌的睫状前动脉的应用解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眼斜视矫正后手术中,在直肌上做肌肉的后徒、截除和转移,离断直肌伤及睫状前动脉可造成眼前节缺血.眼前节缺血是一种潜在的致盲因素[2],其表现为角膜混浊,低眼压,虹膜萎缩和晶体混浊等,严重者可致眼球萎缩[3].Roth等[4](1989—1990)提出不伤害血管的斜视矫正术.国内外文献均未见对睫状前动脉进行详细研究的报道.本文对30例成人尸体眼球上睫状前动脉的长度、管径、位置和数目等作了观察统计,为眼斜视矫正手术提供解部学基础.材料和方法选用常规防腐固定的成年尸体的头颅,用过滤的红色乳胶高压灌注颈内动脉,对准注成功的30例…  相似文献   

4.
眼外肌运动神经眶内段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为临床眶内手术避免眼外肌运动神经损伤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采用显微解剖学技术对60侧成人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外展神经的位置、走行、毗邻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1)滑车神经多在上斜肌后1/3段的眶面入肌,在滑车神经与上睑提肌交叉处,额神经紧邻滑车神经外侧;(2)外展神经入肌点有动脉伴行者占86.67%,上下3等分外直肌的肌腹,入肌点在肌的中1/3份者66.67%;(3)动眼神经上干出总腱环后行于上直肌与视神经之间,并分支入上直肌和上睑提肌。动眼社会下干分出内直肌支、下直肌支和下斜肌支。内直肌支经视神经下方向内前斜行至内直肌。下直肌支有2~5条分支,入肌点多在肌的后1/3部。下斜肌支沿下直肌的外上方前行入下斜肌,是动眼神经分支中行程最长的一支。结论 经颅开眶,在上斜肌与上睑提肌、上直肌之间的间隙入路手术时应注意保护滑车神经。肌锥内后部手术在保护好视神经、眼动脉及其分支等结构的同时,还应注意保护动眼神经和外展神经。  相似文献   

5.
患者燕×男2岁生后双眼上睑下垂,眼球内斜,于2001年8月10日入院.全身检查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综合征家系发病者眼外肌及眼运动神经病变的特征及是否呈进行性发展,以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对收集的2个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综合征家系共15例(30眼)成人发病者(男5例,女10例,平均年龄35.6岁)进行高分辨率MRI扫描,随机抽取16名(32眼)正常成人(男女各8例,平均年龄34.5岁)作为对照,比较两组眼外肌及眼运动神经(动眼神经和外展神经)影像学特征.2a后对该15例发病者再次进行高分辨率MRI扫描,并与2 a前MRI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 a前发病者5条眼外肌体积(外直肌、内直肌、上直肌、下直肌、上斜肌)均较正常对照组小(P均<0.05),尤以上直肌明显[2 a前发病者上直肌体积为(103.63±16.32)mm3.而正常对照组则为(316.69±15.61)mm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眼运动神经(动眼神经、外展神经)的颅内段截面积分别为(0.51±0.08)mm2、(0.55±0.07)mm<;2>,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30±0.21)mm2、(1.30±0.13)mm2,两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0.000).2 a后MRI结果显示发病者眼外肌体积和眼运动神经的颅内段截面积[动眼神经及外展神经颅内段截面积分别为(0.49±0.09)mm2、(0.55±0.07)mm2]较2 a前无明显改变(P均>0.05).结论 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综合征的病因为神经源性,由眼运动神经发育缺陷继发眼外肌萎缩所致,成人以后病变呈非进展性.  相似文献   

7.
眼外肌广泛纤维化综合征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眼外肌广泛纤维化综合征又称先天性眼外肌完全纤维化综合征.本病是一种双眼或单眼全部眼外肌的先天性肌肉筋膜分化异常,眼外肌发育不全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临床上极为罕见,今遇1例并进行了分次手术,获得成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龚琦  邵庆  刘虎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11):2096-2097
目的:探讨共同性外斜视内直肌的病理变化与斜视发现时间的关系。
  方法:对30例共同性外斜视患者行斜视矫正手术,术中将截除的内直肌用4%甲醛固定后送病理,在显微镜下观察眼外肌的组织结构,并进行HE和Masson染色。
  结果:共同性外斜视30例中,内直肌纤维大小不一、形态异常,数量减少,肌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经Masson染色后发现,发现斜视较久患者组眼外肌肌纤维含量明显少于发现时间较短患者组(P<0.05) 。
  结论:斜视的发生与眼外肌的结构异常有关,发现斜视时间较久的共同性外斜视比发现时间较短的共同性外斜视其眼外肌发生明显的纤维化,说明内直肌纤维化可能是外斜视形成的原因之一。随着斜视时间的延长,眼外肌纤维化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先天性眼球震颤(congenital nystagmus,CN)患者眼外肌的超微结构,分析探讨其与CN发病的关系。方法: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CN患者眼外肌的超微结构改变,并以正常眼外肌电镜结果作对照。结果:CN患者眼外肌与对照组相比,出现了明显的超微结构改变。主要表现为:①肌小节及亚细胞结构的改变。②各种残余小体明显增多。②肌纤维的溶解坏死。同时观察到游离神经末梢也有超微结构的改变。结论:CN患者眼外肌及游离神经末梢的超微结构均有明显的改变,这些改变影响眼外肌的正常功能,可能与CN的病因或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眼外肌的超微结构,以期探讨间歇性外斜视的发病机制.方法 取8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8例恒定性外斜视患者(间歇性外斜视恒定化)及8例同期角膜移植供体的健康人眼内直肌,常规HE染色后在光镜下观察并计算每例标本每100倍视野下肌纤维的含量;利用透射电镜观察8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与5例同期角膜移植供体的健...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丝裂霉素C(MMC)在眼外肌再次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43例续发性斜视和残余性斜视病例,对再次施行手术的水平肌术中分别用浸有0.4mg/mlMMC的棉片置于肌肉与巩膜、肌肉与Tenon's囊之间各2分钟,对再次施行手术的下斜肌用MMC棉片置于巩膜与Tenon's囊之间2分钟。术后观察角膜上皮损害及球结膜切口愈合情况;长期随访观察眼位、球结膜瘢痕形成及眼球运动情况。结果术后第1天角膜点状着色者7例。所有病例再次手术的眼外肌部位球结膜切口均I期愈合。经术后随访3个月~4年,眼位矫正效果满意,愈合后的球结膜切口无明显瘢痕,眼球运动正常。结论在眼外肌再次手术中应用MMC,可减少术后组织粘连和瘢痕形成,提高斜视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眼外肌本体感受器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先天性眼球震颤(congenital nystagmus,CN)患者眼外肌本体感受器的超微结构,以探讨CN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方法:利用透射电镜观察CN患者8条眼外肌21个本体感受器的超微结构改变,并以正常眼外肌本体感受器作为对照。结果:CN患者眼外肌本体感受器体积较小,内囊断裂、空泡化;梭内感觉神经末梢和梭内肌纤维均出现变性,严重者内部成分消失,仅存留外囊;梭外肌纤维和游离神经末梢发生改变。结论:CN患者眼外肌本体感受器的超微结构出现明显改变;这些改变可导致眼外肌功能变化,影响本体感受信息的输入,可能与CN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3.
14.
眼外肌炎     
患者林X、男、55岁,因在侧偏头痛、复视、视蠓3个月,1993年4月1日初诊我院耳鼻咽喉科.直视力右眼1.0.左眼指数/眼前;左上睑轻度下垂,左眼球轻度凸出,鼻咽左侧粘膜苍白.1993年4月16日,CT扫描(CT号:35096)颅脑未发现病变,鼻咽部未见病变,颅底来见骨质破坏.转诊眼科,查视力右眼1.0,左眼相数/眼前,左眼球触疼( ),左眼外斜20°,在限内转受限,平视右上睑缘于8:00-3:00角膜缘,左上睑缘平7:30-4:30角膜缘,睑裂宽度:右眼上视9mm.平视8mm,下视2mm,左眼上机8mm,平观6mm,下机lmm.到眼球突出庭:右眼!lsmm,左眼1…  相似文献   

15.
罗安珍 《眼科新进展》2003,23(2):113-113
1 临床资料例 1:患儿 ,男 ,11个月 ,出生至今双眼不能睁大 ,仰头视物 ,随年龄增大上述症状无变化。眼部检查 :头后仰 ,下颌上举。双眼上睑下垂 ,睑缘于瞳孔下缘处 ,不能上举 ,Bell现象因患儿不配合未能引出。扶正头位 ,提起双上睑 ,角膜映光法检查 ,见双眼固定于下方 ,离水平线约 2 0°。眼球不能上转 ,水平转动约 5°,试图上转时见双眼异常水平散开样颤动。余未见异常。5 g· L- 1 地卡因表麻后 ,牵拉眼球向各方转动均受限。诊断 :眼外肌广泛纤维化综合征。例 2 :患者 ,女 ,2 3岁 ,例 1之母。患者从小双眼不能睁大 ,仰视 ,病情无发展和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眼外肌悬挂后徙术矫正各类型斜视手术效果。方法对我院261例各类型斜视用“薇乔6-0“可吸收缝线,二针分别在术肌后退有效量(如内直肌后退3mm,外直肌后退5mm)处肌肉上、下穿过浅层巩膜约2mm。二针相距约等于肌止宽,再由肌止中央前缘穿过巩膜至止端后缘,二针相距1-2mm,测量后退距离,按预期手术量悬挂肌肉,打一活结,术中观察眼位。结果近期随访(术后1周)正位率,改良术式组为92.42%,传统术式组91.47%,远期随访(术后≥6周)正位率,改良术式组88.54%;传统术式组86.25%。结论本术式是一种操作简便有效、可靠、安全的较为理想的斜视矫正方法。  相似文献   

17.
眼外肌炎1例     
患者齐×× 男 55岁 教师 住院号14870 1998年12月31日诊断为海绵窦综合症收入病房。于11月30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右眼红肿、疼痛,复视。用抗炎治疗后,症状消失。12月10日无明显诱因双眼红肿、疼痛,眼球转动受限,视力进行性下降,双眼球逐渐突出,发病两天后双目失明。在?..  相似文献   

18.
眼外肌炎     
眼外肌炎是局限型非特异性眼眶炎症综合征最常见的一个亚型。它的常见症状为急性发作性头痛、眼痛和复视,主要体征为上睑轻度水肿、下垂,眼球轻度突出,球结膜充血水肿、触痛,转动受限。病因不明,推测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激素治疗效果好。确诊主要靠标准化A型超声扫描显示眼外肌的各段,并加以准确测量。眼外肌炎的超声扫描表现为眼外肌增厚和低反射,以附着于巩膜的肌腱处改变最为显著,此点可与其它眼外肌增大的疾病鉴别。此病国外报道较多,国内似未见报道。先前由于检查仪器不够精密,未能测量眼外肌,此病常被误诊为巩膜炎、球筋膜炎等炎性疾病,以各种激素制剂治疗而缓解,未能揭示病变的确切位置。  相似文献   

19.
壳聚糖预防眼外肌手术粘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晟  魏锐利  王文斌  蒋丽霞  金玲 《眼科》2005,14(5):326-329
目的 了解壳聚糖预防术后眼外肌粘连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设计自身对照实验研究.研究对象家兔15只(30眼).方法 采用家兔自身对照方法,右眼为实验组,左眼为对照组,分别制作上直肌周围眼球筋膜缺损模型,缺损区实验组用2%壳聚糖凝胶,对照组用平衡盐溶液.主要指标术后4周对术区行大体观察及组织学光镜观察成纤维细胞数目及形态.结果 术后4周,大体观察实验组术区组织粘连程度较对照组明显为轻,组织学光镜观察实验组结膜与眼肌组织之间粘连较轻,瘢痕组织增生较少,成纤维细胞数目较少,体积小,排列整齐,较疏松,成熟细胞较少;对照组结膜与眼肌组织粘连重,瘢痕组织增生多,大量成纤维细胞,排列紊乱、密集,多数呈梭形,趋于成熟.结论 壳聚糖能减轻眼外肌术后组织粘连,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眼型Graves病眼外肌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廖志强  夏瑞南 《眼科研究》1994,12(4):258-261
对7例眼型Graves病的眼外肌和5例正常人的眼外肌进行了光镜、电镜的对比性观察。发现病变组下直肌和提上睑肌以胶元纤维增生为主,内直肌和眼睑轮匝肌则以粘多糖浸润为主,肌纤维变性、萎缩、肥大及纤维化共存。电镜观察发现病变肌纤维中线粒体大量增生、密集,其嵴疏松,基质颗粒消失。肌浆网扩张,糖元增加,可见脂滴。间质胶元纤维增生,毛细血管增加、扩张、充血。并将病理改变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作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