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平阳霉素囊内化疗治疗囊性颅咽管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平阳霉素对5例囊性颅咽管瘤患者进行单纯囊内化疗,开颅将Ommaya储液管头端置于肿瘤囊内,储液囊埋在皮下。通过储液囊抽取囊液监测乳酸脱氢酶(LDH)和囊液颜色变化,并注入平阳霉素。结果:5例囊性颅咽管瘤中有3例肿瘤消失,2例有效。其中1例出现脑神经损害症状。  相似文献   

2.
自1993年7月至2004年8月我院手术治疗儿童颅咽管瘤79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卡氮芥与博来霉素对颅咽管瘤细胞的体外抑瘤效果。 方法 :体外原代培养新鲜颅咽管瘤细胞 ,然后分别加入浓度为 0 .0 1、0 .1和 1.0 g/L的博来霉素或卡氮芥培养液进行培养 ,在不同时段计数以绘出抑瘤曲线 ,培养 6 d后以 ATP荧光测定法测定抑瘤效果。结果 :加药后肿瘤细胞明显减少 ;0 .0 1、0 .1和 1.0 g/L的博来霉素和卡氮芥的相对 ATP含量 (×10 - 1 4 mol/L)分别为 30 5 .5 8± 6 1.11、16 4.5 0± 5 3.0 3、1.14± 0 .45和 1.0 1± 0 .82、0 .6 8± 0 .19、0 .0 4± 0 .0 3,同一浓度组中卡氮芥抑瘤效果强于博来霉素。较低浓度组博来霉素无显著抑制颅咽管瘤作用 ,而不同浓度组卡氮芥均有显著抑瘤作用。 结论 :卡氮芥体外抑制颅咽管瘤的效果强于博来霉素 ,有应用于颅咽管瘤囊内化疗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4.
26例儿童囊性颅咽管瘤的立体定向内放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CT立体定向囊腔内放疗治疗儿童囊性颅咽管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26例囊性颅咽管瘤进行CT立体定向囊腔、胶体磷酸铬内治疗。结果 全部病例经手术排除囊液后临床症状迅速改善,经囊腔内放疗,1~5年随访。CT扫描显示22例(84.6%)瘤腔持续消失,2例(7.7%)瘤腔显著缩小,症状持续改善。2例(7.7%)分别于1、3年后因瘤实质部分增大,症状恶化而相继死亡。无手术死亡和严重并发症。结论 CT立体定向囊腔内放疗治疗儿童囊性颅咽管瘤安全、有效,可作为治疗儿童囊性颅咽管瘤首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儿童颅咽管瘤18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探讨儿童颅咽管瘤的病理特点以及手术切除和下丘脑损害的防治。方法对189例儿童颅咽管瘤的CT、MRI影像学资料,手术所见及术后病理等进行分析。结果189例中,囊性瘤体187例,其中钙化76例,实性瘤2例;牙釉质型颅咽管瘤188例,鳞状上皮乳头型1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P32胶体治疗颅咽管瘤的疗效。方法 在立体定向仪框架CT扫描选择靶点,并用CT计算机计算出囊肿的容积,用立体定向仪定向系统把P32胶体准确放入肿瘤内。结果 10例病人2年内,肿病消失4例,2例仅有钙化,症状消失,2例肿瘤缩小,症状不明显,2例因囊肿实体并存,后期手术,结论 CT引导立体定向P32胶体瘤腔内植入是治疗颅咽管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颅咽管瘤是小儿最常见的颅内良性肿瘤 ,6 0 %的颅咽管瘤发生在 15岁以下的小儿 ,约占颅内肿瘤的12 %~ 13%〔1〕。小儿颅咽管瘤的治疗方法怎样选择最为合理仍有争议 ,Cusing认为颅咽管瘤全切除是神经外科医生的最大难题之一。我们对 1989年~ 1996年共收治小儿颅咽管瘤 14例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男 10例 ,女 4例 ,年龄 7~ 14岁 ,病程 1月~ 2年。头痛 14例 ,恶心呕吐 10例 ,多饮多尿11例 ,复视 1例 ,头围增大 8例 ,发育迟缓 12例 ,视乳头水肿 10例 ,继发性视乳头萎缩 1例 ,原发性视乳头萎缩 3例 ,视力视野障碍 8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儿童颅咽管瘤的手术疗效及复发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1年1月儿童颅咽管瘤的手术治疗48例,部分行放射治疗,观察其治疗过程,治疗效果及复发因素.结果 48例全部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26例肿瘤侵犯邻近组织,显微切除肿瘤,镜下全切32例,次全切10例,术中减压6例.术后有2例死于下丘脑损伤,1例死于脑出血,1例死于电解质紊乱.术后观察半年以上,27例未见复发,7例肿瘤未见明显生长,14例肿瘤生长明显,需行再次治疗.结论 儿童颅咽管瘤治疗是神经外科难题之一,其复发关键因素是手术能否全切,术后行放疗能够巩固其疗效,明显提高肿瘤生长控制率,延长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式对儿童囊性颅咽管瘤预后影响。方法:对近5年来共收治儿童囊性颅咽管瘤39例患者,分别行手术全切、大部分切除、部分切除、部分切除 内放疗术、囊肿腹腔分流术、立体定向埋囊引流术。结果:全组患者近期疗效满意,35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6年,平均34个月。其中单纯行大部分或部分切除、立体定向埋囊引流术复发率较高,分别为54.5%,42.8%,全切除术死亡率高达33.3%,大部分或部分切除 内放疗无死亡,复发率为10%。结论:大部分或部分切除 CT立体定向囊腔内置管内放疗术.有利于降低儿童囊性颅咽管瘤复发率和改善预后,可作为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0.
儿童颅咽管瘤45例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礼刚  高立达 《四川医学》1996,17(3):145-147
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儿童颅咽管瘤45例,共51例次,患儿年龄均在15岁以下(平均9.2岁)头痛,内分泌及视力障碍为主要临床症状,31例次获肉眼全切,20例次为次全切(其中5例为复发后再手术)3例术后死亡。37例随记0.5~10年,5例肿瘤复发(平均术后28.8月复发)。本文着重讨论儿童颅咽管瘤显微手术切除的方法和技巧,并认为首次手术应尽量全切。  相似文献   

11.
单纯神经内窥镜手术治疗三脑室内囊性颅咽管瘤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纯神经内窥镜手术在三脑室内囊性颅咽管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三脑室内囊性颅咽管瘤伴有梗阻性脑积水的11例患者,应用神经内窥镜缩小肿瘤体积、解除梗阻性脑积水、穿通囊内分隔并行囊腔与第三脑室和/或侧脑室的内造瘘术,术后辅以放射治疗.结果 11例患者术后颅内压增高症状均消失、术前症状改善.影像学复查(CT及MRI)见肿瘤均缩小、脑积水明显减轻或消失.除1例少儿术后昏睡2 d外,余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三脑室内囊性颅咽管瘤并伴有脑积水者,采用单纯神经内窥镜手术,术后辅以放射治疗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严重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囊性颅咽管瘤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30例采用立体定向穿刺囊内置管术;20例手术部分切除+囊内置管术。每人治疗2~3次,间隔时间一个月,每次按每克肿瘤组织给以015~02mCi放射剂量,平均248mCi/次。结果:手术成功率100%。平均随访35年,近期有效率100%,远期有效率90%。2例肿瘤复发需手术治疗,其余均恢复工作或学习能力。结论:颅咽管瘤系良性肿瘤,内放射治疗可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垂体脓肿是罕见的疾病,常缺乏明确的感染病史,无明显发热及脑膜刺激症状,容易误诊。诊断上应注意与垂体瘤囊变、颅咽管瘤、Rothka囊肿、蝶窦囊肿或脓肿等之间的差别。本文报道1例小儿垂体脓肿的诊治过程及经验教训,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治疗头颈部大囊性淋巴管畸形的疗效及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头颈部大囊性淋巴管畸形患者予以平阳霉素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本组患者12~36个月:102例治疗后达治愈标准,24例达好转标准,有效率100%。结论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大囊型淋巴管畸形是一种简便、安全及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蓖麻毒素温敏型凝胶间质化疗对H22肝癌荷瘤小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蓖麻毒素温敏型凝胶经皮瘤内注射间质化疗治疗小鼠H22肝癌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方法:采用色谱方法纯化蓖麻毒素,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蛋白印迹法进行纯度和性质鉴定。建立小鼠皮下移植肝癌模型,分为模型组、空白凝胶组、游离蓖麻毒素组、蓖麻毒素温敏型凝胶组,瘤体内注射相应药物。治疗后第15天,剥离肿瘤称取质量并计算抑瘤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组织坏死情况;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肿瘤组织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及凋亡的形态学改变;分光光度计法检测肿瘤组织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活性;取血检测小鼠肝肾功能。 结果:蓖麻毒素温敏型凝胶瘤体内注射间质化疗对小鼠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局部给药一次抑瘤率达71.31%;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提示,肿瘤组织大片坏死;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肿瘤细胞染色质边集、凋亡小体形成等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肿瘤细胞caspase-3活性亦明显升高。 结论:蓖麻毒素温敏型凝胶间质化疗可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生长,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导向化疗对前列腺癌细胞系LNCaP的体外作用.方法 以葡聚糖为中介体制备抗前列腺癌单克隆抗体7E11C5.3与平阳霉素(PYM)的偶联物,用间接ELISA法测定其免疫活性,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法测定其抑菌活性.四唑盐法测定其体外细胞毒作用.结果 偶联物中7E11C5.3和PYM的摩尔比为1:54,偶联后单抗的免疫活性降低了10%~20%,偶联物中PYM的抑菌活性为游离PYM的25%,偶联物和游离PYM对体外培养的LNCaP细胞50%抑制浓度分别为(9.41±1.98)μg/ml和(29.92μ7.88)μg/ml.结论 7E11C5.3-PYM偶联物的体外抗前列腺癌作用强于游离PYM.  相似文献   

17.
目的特比萘芬与复方酮康唑外用治疗皮肤浅部真菌病的疗效比较。方法浅部真菌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特比萘芬组30例(应用特比萘芬软膏外涂患处,Bid×2周)和复方酮康唑组30例(外用复方酮康唑乳膏,Bid×2周);在停药时及停药2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结束时,特比萘芬组总有效率为73%(22/30),明显高于复方酮康唑组为57%(17/30)(P<0.05);停药2周后,特比萘芬组总有效率为97%(29/30),明显高于复方酮康唑组为47%(14/30)(P<0.05)。治疗结束时,特比萘芬组真菌清除率为83%,明显高于复方酮康唑组为53%(P<0.05),停药2周后,特比萘芬组真菌清除率为97%,明显高于复方酮康唑组为37%(P<0.01)。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特比萘芬治疗浅部真菌病疗效优于复方酮康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6月— 2019年6月天津市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患儿714例。收集患儿年龄、性别、住院时间、住院季节、感染部位、病原微生物物培养结果、实验室检查指标等资料,分析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结果 化疗后感染发生率为51.12%,主要感染部位为肺部(26.58%),其次为上呼吸道(15.89%);获取83株病原菌包括革兰阴性菌(48.19%)、革兰阳性菌(32.53%)、病毒(9.64%)、真菌(6.02%)、肺炎支原体(3.6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化疗后,糖皮质激素治疗、预防性抗菌药物、是否诱导缓解期、住院时间、最低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最低血红蛋白、化疗次数及不同住院季节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及最低血小板计数的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缓解期、住院时间>14?d、最低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9/L、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7?d及化疗次数>3次 是化疗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临床应针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化疗后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降低化疗后感染率,减少对患儿病情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