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6 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 11例正常膀胱组织PCNA的表达。结果 :PCNA在膀胱癌及正常膀胱组织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随着膀胱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升高 ,PCNA阳性表达上升 ,Ⅰ级、Ⅱ级与Ⅲ级比较 ,PCNA的阳性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 ;T2 ~T4 期PCNA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Tis~T1期 (P <0 .0 0 5 ) ;术后 5年内无复发组PCNA的阳性表达显著低于术后 5年内复发组 (P <0 .0 0 5 )。结论 :PCNA可作为膀胱癌恶性程度及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可指导临床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2.
HER-2/neu、PCNA在人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HER-2/neu、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人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8例BTCC组织、22例正常膀胱组织中HER-2/neu和PCNA的表达.分析HER-2/neu、PCNA表达率水平与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相关性,以及两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HER-2/neu、PCNA在BTCC中的表达分别为53.4%、63.8%,明显高于正常膀胱黏膜.HER-2/neu在高分化、浅表性BTCC中的表达率分别为21.7%、29.0%,明显低于中低分化、浸润性BTCC.PCNA在高分化、表浅性BTCC中的表达率为30.4%、35.5%,明显低于中低分化、浸润性BTCC.HER-2/neu、PCNA在BTCC中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HER-2/neu促进BTCC的发生和发展,可作为诊断、评估恶性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nuclearantigen,PCNA)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用抗PCNA的单克隆抗体PC10免疫组化染色常规石蜡包埋的膀胱癌组织。结果:全部48例膀胱癌标本中46例PCNA显示阳性(958%),正常膀胱组织均为阴性。PCNA指数在Ⅰ、Ⅱ、Ⅲ级肿瘤中分别为(828±868)%,(2382±1602)%,(4468±2465)%。在Ta~T1和T2~T4期肿瘤中分别为(1258±1233)%和(3455±2189)%。PCNA指数在各病理分级和分期间均有统计意义(P<0.01)。为了比较PCNA指数与生存率,根据PCNA染色平均水平,将患者分为两组即高PCNA组,其PCNA指数>21%和低PCNA组,其PCNA指数<21%。我们用Logrank方法对生存率统计发现高PCNA组的预后明显比低PCNA组的预后差(P<0.01)。结论:PCNA表达与膀胱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预后均有密切关系,可作为膀胱癌一个有效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肿瘤血管生成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简称膀胱癌)分级、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DNA末端标记法(TUNEL)和免疫组化法检测53例膀胱癌组织中细胞凋亡指数(AI)、微血管密度(MVD)、PCNA标记指数(PCNALI),分析与膀胱癌分级、分期的关系。结果:AI与PCNALI在膀胱癌不同分级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MVD在G1、G3间和G2、G3间差异有显著性;PCNALI在膀胱癌不同分期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而AI与MVD均在T1、T3间和T2、T3间有显著性差异。在复发的膀胱 三项指标均高于未复发者,结论:AI、MVD、PCNALI可作为评估膀胱癌恶性程度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与肿瘤间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和肿瘤侵袭力,复发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7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PCNA,第Ⅷ因子相关抗原(VWF:Ag)的表达,并对病人进行随访分析。结果:PCNA增殖指数与肿瘤间质微血管密度之间存在正相关性,两者的表达皆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病理分级显著相关,I级与Ⅱ级,Ⅱ级与Ⅲ级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侵袭性肿瘤明显高于浅表性肿瘤(P<0.01),手术3年后随访复发组明显高于未复发组(P<0.01)。结论:PCNA的表达为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恶性表型,且与膀胱肿瘤间质微血管形成有关,上述两项指标联合检测对评估膀胱移行细胞癌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AN)的表达,探讨与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PCNA的表达。结果:5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CNA标记指数随病理分级增高和肿瘤体积增大,Ⅰ、Ⅱ、Ⅲ组间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PCNA标记指数高表达者死亡明显高于低表达表(P〈0.01)。结论:PCNA是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一个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增殖活性及春与肿瘤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我们应用常规石蜡切片,以PCNA的单克隆抗体检测PCNA在19例胃腺癌,5例肠腺癌及6例食道鳞癌中的表达,并分别对PCNA增殖指数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PCNA增殖指数在消化道恶性肿瘤组织中明显升高,与正常组织间差异有明显性,但在不同组织学分级、不同淋巴结转移情况的肿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此外还发现,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  相似文献   

8.
采用免疫组化中SABC方法对55例膀胱癌PCNIA单克隆抗体标记,结果显示,PCNA的表达与膀胱癌分化程度、生物学活性及临床分期相关(P〈0.05),认为PCNA的表达能客观反映膀胱肿瘤生物学活性,可作为膀胱肿瘤预后的参数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Fas配体(FasL)的表达情况和临床意义。方法:对4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10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石蜡包埋标本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FasL。结果:4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中FasL阳性32例(76.2%),而正常膀胱粘膜FasL呈阴性表达(P<0.01),FasL阳性率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分级分期有关(P<0.05)。结论:FasL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 膀胱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并在膀胱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肿瘤增殖核抗原Ki-67的表达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Ki-67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中的表达意义.方法: 用Ki-67抗原mAb对79例TCC和30例癌旁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TCC Ki-67指数高于正常膀胱组织(P<0.01),且Ki-67指数与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 Ki-67蛋白可作为TCC细胞增殖能力及估计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 PCNA在子宫内膜增生过长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 P法检测 5 2例不同时期子宫内膜和不同类型增生过长子宫内膜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情况 ,并分析其与子宫内膜增生的关系。结果 :正常子宫内膜尤其是增生期内膜细胞 PCNA表达最低 ,随增生程度的提高 ,PCNA的表达增强 ,复合性增生过长子宫内膜尤其是腺瘤型增生子宫内膜中 PCNA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内膜 (P<0 .0 5 )。结论 :PCNA表达水平的上升与子宫内膜的增殖程度一致 ,PCNA的检测为子宫内膜增殖程度的判断和指导其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增殖细胞核抗原在不同时期婴幼儿血管瘤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术前未经治疗的 4 5例血管瘤手术切除标本 ,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素 -生物素 (S- P)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 :PCNA在增生期阳性细胞表达率最高为 81.2 5 % ,退化期次之为 4 5 .0 0 % ,退化完成期最低为 33.33% ;3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结论 :PCNA的表达对血管瘤的分类、诊断及治疗选择都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2 7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 ,PCNA)在上颌窦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上颌窦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35例上颌窦鳞癌和15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p2 7蛋白和PCNA表达。结果:p2 7蛋白及PCNA染色阳性细胞均为细胞核着色。其中上颌窦鳞癌的p2 7蛋白阳性率为2 5 .71%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阳性率为73.3%。二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 <0 .0 1)。但鳞癌各组间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上颌窦鳞癌PCNA指数为86 .94±9.83,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PCNA指数为4 6 .14±2 .6 6 ,二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 .0 0 1)。随上颌窦鳞癌分化程度的降低,PCNA指数增加,不同分化间PCNA指数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结论:检测上颌窦鳞癌组织中p2 7蛋白和PCNA的表达能够快速、准确地反映肿瘤细胞的增殖状态和评价预后,对判定上颌窦鳞癌的恶性程度及指导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阐明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心肌细胞表型变化及其与心肌纤维化的关系。方法取风心病二尖瓣乳头肌,以成人及胎儿正常乳头肌为对照,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单抗行免疫组化、免疫电镜观察,用图像分析仪定量分析。结果风心病心肌间质纤维化(2447%±305%)和小动脉内外径比值(0405±0036),与正常心肌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风心病组PCNA阳性表达不仅存在于间质细胞,且多见于心肌细胞中;αSMA在风心病组中阳性表达细胞增多。阳性细胞胞浆中粗面内质网明显增多,有大量核糖体和发达高尔基体。PCNA和αSMA阳性表达程度随心肌纤维化加重而增强(P<001)。结论PCNA和αSMA在慢性风心病乳头肌中呈阳性表达,亦见于胎儿心肌中。病变心肌细胞不仅有收缩表型,也有合成表型。阳性表达细胞进入增殖状态,参与了心肌纤维化和血管改建过程  相似文献   

15.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 NA)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 4 7例卵巢上皮性肿瘤、17例卵巢良性肿瘤及 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PCNA的表达。结果 :卵巢良性和恶性上皮性肿瘤中PC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11.76 %和 85 .11% ,两组比较差别十分显著 (P <0 .0 1) ,恶性肿瘤组织中的PC NA表达与病理分级正相关 ,与生存率呈负相关 ,与临床分期无关。结论 :PCNA表达水平的检测可作为判断卵巢上皮性肿瘤生物学行为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 43例脑膜瘤标本 ,常规固定 ,石蜡包埋切片。采用LSAB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比较恶性组与良性组及非典型增生组之间同病理级别组之间、初发组与复发组之间PCNA标记指数的差异。结果  43例脑膜瘤均有不同程度的PCNA阳性细胞表达。良性组、非典型组和恶性组的标记指数分别为 (8.2± 5 .4) %、(15 .6± 9.8) %和 (2 7.6± 10 .6 ) % ,3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初发组与复发组的标记指数分别为 (15 .2± 5 .8) %和 (2 1.4± 7.6 ) %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PCNA在脑膜瘤中的表达与肿瘤的恶性程度有关 ,其高表达提示复发的可能性大 ,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7.
食管鳞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17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是一反映细胞增殖的指标。本文旨在探讨不同分化程度的食管鳞癌中PCNA的表达及其在预后上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LSAB方法研究178例不同分化的食管鳞癌中PCNA的表达情况,用卡方检验及Pearson相关系数方法检验肿瘤的分化程度与PCNA阳性表达的关系。结果:PCNA的高表达(阳性细胞>50%)分别为Ⅰ级7/36,Ⅱ级31/74,Ⅲ级41/68。表明食管鳞癌的组织分化程度(Ⅰ~Ⅲ级)与PCNA的阳性表达(+~)有正相关关系存在(χ2=22.898,P<0.005),但属低度相关(Pr=0.338)。结论:PCNA免疫组化标记是反映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的客观指标之一,能客观反映食管鳞癌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yclinD1和增殖细胞核怕(PCNA)在食管鳞癌,癌旁正常上皮和一上皮的表达特点,并分析了CyclinD1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与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82例管鳞癌,33例非典型增生上皮和23例正常粘膜上皮进行了CyclinD1和PCNA检测。结果:82例食管鳞癌中57例阳阳性表达,阳性率为69.5%,非典型增生组阳性率为36.4%,正常粘膜上皮  相似文献   

19.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不同分化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口腔鳞癌(OS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65例不同分化的OSCC组织及10例正常口腔粘膜进行PCNA检测。结果 正常口腔粘膜PCNA为阴性或仅在基底层见少量阳性细胞;鳞癌中PCNA表达显著增高,且阳性表达率随鳞癌分化程度的降低而递增(P<0.01);淋巴结转移组鳞癌中PCNA较未转移组显著增强(P<0.01);PCNA高表达者术后生存期有短于低表达者倾向。结论 PCNA标记可作为评估和判断OSCC恶性度和生物学行为的参考指标,但与OSCC预后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葛霞  谢群 《蚌埠医学院学报》1999,24(1):5-6,F002
目的:探讨胰岛细胞肿瘤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与形态学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复习12例胰岛细胞瘤的病理资料,并以S-P法作了PCNA免疫组化标记。结果:条索状,小梁状排列的大细胞型胰岛细胞瘤PCNA呈强阳性,而胰岛状,玫瑰花样排列的小细胞者PCNA表达弱,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