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1989年和1991年两次对DDS单疗治愈者进行DDS+RFP抗复发,疗程6个月,共1001例,其中1989年483例,1991年518例。从1991年至今共复发5例,均是1989年抗复发治疗的TT型;用DDS时,服药规则,疗程19~22年,已愈5~10年。复发诱因均为劳累过度,复发病期已1~10个月,表现为界线不明的红斑,表面光滑,浅神经粗大,有不同程度压痛,BI2.5~5.5,AFB 3~+~6~+。复发后为BL 3例,LL 2例。  相似文献   

2.
本组51例少菌型麻风患者中I9、TT26、BT16,其中经DDS单疗未愈者43例、初治7例、复发再治者1例。用国产RFP和DDS二联者47例,用RFP+B663+DDS三联者4例。RFP 600mg/月监服,B663 300mg/月监服、50mg/日自服,DDS100mg/日自服。全部为规则用药,疗程6~24个月,停药后监测3年。结果:临床治愈50例,显著进步1例。疗中未发  相似文献   

3.
自1982应用世界卫生组织的联合化疗后,很多学者认为较DDS单疗优越,然而至今还未见联合化疗和DDS单疗的对比研究。本组联合化疗治愈的多菌型病人系几个麻风院村近5年用世界卫生组织的方案治愈者,DDS治愈者为增城县健娱医院的病人。疗前细菌指数计算用福州会议标准;临床治愈用卫生部颁布的标准。选用病例的标准:我省开展联合化疗5年多,1985年前后细菌指数计算是用福州会议标准,为适于比较只用这部份病人。DDS单疗用的福州会议治愈标准,要病理检查为  相似文献   

4.
作者报告用WHO联合化疗(MDT)方案治疗多菌型麻风(MB)病人长期随访后的复发。 35例MB病人用WHO/MDT方案治疗2年。疗前,35例病人中14例从未接受过抗麻风治疗,15例曾经不同疗期的氨苯砜(DDS)单疗,5例在DDS单疗后又经不同疗期的利福平(RFP)合并DDS治疗,1例接受过6个月的RFP+DDS+氯苯吩嗪(CLO)治疗。35例病人  相似文献   

5.
据报MB病人用DDS单疗后复发率为1.04~2.5%/人年。鉴于RMP有可能杀死涂片阴转的MB病人体内的持久菌,减少用DDS后的复发率,在1982~85年对136例用DDS单疗已无活动症状、涂片阴转的MB,在停用DDS前,给予单剂1500mg RMP。随访至1992年,观察复发。具备下列三条中的两条定为复发:1.任一处皮肤涂片BI≥2+,不论有无活动皮损;2.病理呈活动  相似文献   

6.
四川德阳、绵阳二市共辖13个市县(区),1988年用WHO的MDT治疗多菌型麻风,现已完成24个月的治疗并监测一年者有316例。其中l(未治)组为新发多菌型77例,包括男性58例、女性19例;LL 57例、BL 15例,BB 5例;年龄16~74岁,平均37.90岁;病期l~8年,平均2.83年;疗前皮肤涂片BI 1.33~5.50。 2(已治)组239例,包括男性192例、女性47例;LL 217例、BL 20例、BB 2例;病期8月~25年,平均6.89年;年龄14~68岁,平均41.85岁;MDT前曾用过DDS的81例、DDS+RFP的158例;皮损大部消退或仅有残留损害,皮肤涂片BI 0.16~5.30。二组病例疗前、完成治疗及监测1年时各做病理检查一次。每年作临床、细菌检查。l组  相似文献   

7.
米易县麻风防治工作始于1959年,截至2006年共发现病人609例,1986年前主要采用氨苯砜(DDS)单疗为主,1986年7月开始实施WHO的MDT方案治疗麻风,现将1例DDS单疗治愈、1例MDT治愈后复发,发生病型转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男,52岁,汉族,农民。1967年诊断为TT型麻风,采用DDS治疗,于1976年12月判愈出院,1997年复查时发现患者面部、胸部浸润大小不等、边界不清的淡红斑,双足干燥,皮肤涂片查菌BI2 ,病理查菌阳性(3 )~(4 ),病理诊断BL型麻风。例2男,53岁,汉族,农民。1986年发现左侧腰部一块4cm×4cm大小红斑,皮肤涂片查菌阴性,病理查菌阳性…  相似文献   

8.
何××,男43岁,汉族,已婚,农民。1970年诊断为TT型麻风,后经11年单用DDS和1年MDT而治愈。1989年10月,面部发红,有蚁走感,双眉脱落,双小腿发红肿胀6个月余。经皮肤和神经检查,查细菌和病理,诊断为LL型麻风。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了麻风患者周围血和骨髓中麻风杆菌检查所见.50例研究病例,男38例,女12例,年龄为21~70岁;其中多菌型32例,少菌型18例,新发病例24例,经DDS单疗或联合化疗的病例26例;疗期为6个月到30年不等.所有病人进行了皮肤涂片和胸骨骨髓抽吸液涂片查BI和MI及取血液棕黄层涂片作菌血症检查.  相似文献   

10.
388例住院麻风患者,包括初治组94例,其中新病人83例,复发者11例;MB 92例,PB 2例;经治组294例,MDT前曾用DDS治疗1~264月,平均63月.有33倒MB曾并用RFP治疗9~12月,其中有复发者104例;MB 275例,PB 19例。除14例经治的PB用二联化疗外,余374例均用三联化疗。初治病例中,83例新病人MDT前BI平均为2.43,完成疗程后降至0.14,平均下降为0.76;有56例MDT≥24月,其中治愈35例(62.5%),另21例有进步。11例复发初治者疗前BI为2.78,疗后降至0.20,年均下降0.73;MDT≥24月者5例,其中4例治愈(80%),另1例显著进步。14例经治的PB,MDT前无变化1例,进步6例,显者进步7例;MDT后6月、12月、18月分别治愈7、2、5例。经治的MB病例中,180例新病人MDT前BI为0.68,疗后降至0.02,年均下降0.83;在MDT前1 66例已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故在用MDT24月后治愈90例,另6例进一步好转。100例复发者MDT前BI为  相似文献   

11.
患者查××,男,43岁,已婚。1985年12月被诊为BT型麻风,给予RFP DDS 4个月。1986年4月开展MDT,又继续治疗6个月,皮损消失,BI为0,判治愈监测。1995年1月面部轻度浸润,双膝关节处水泡;手背浮肿,有蚁行感;面部发红。疑为复发,查菌BI 2.2;皮肤病理检查,为BL型麻风活动期。  相似文献   

12.
1982年采用RFP+DDS治疗麻风。1984年改用DDS100mg和B663 50mg,每天一次;RFP600mg和B663 300mg每月一次,全部监服。共治50例,疗前疗后进行细菌、肝功能和血尿常规检查,其中LL32例、BL7例、BB4例、BT7例;男36例,女14例;年龄26~85岁,平均45.7岁;疗期1~41年,平均7.3年;复发的17例;再治疗的30例,只用三联治疗的20例。 50例疗前BI0.29~5.83,平均2.60,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现52岁,1956年发病,诊为结核样型麻风。用TB_1和DDS治疗,病情好转,1960年双手是Ⅲ度残疾。1982年临床治愈,多年未出现不良反应,查菌阴性,进行3年巩固治疗至1985年。1990年2月感无力,颜面蚁行感,呈轻度醉酒状,半月后颜面肿胀,脱眉,两耳大神经不对称肿大,细菌检查6个部位有5处+~++,BI1.17,临床诊断为BB型麻风。此病例DDS治疗规则,临床治愈已8  相似文献   

14.
患者任××,男,21岁,未婚。1976年8月发病,1979年10月诊断为组织样瘤型麻风;用DDS治疗二年,再用DDS+RFP治疗二年后中断,1986年9月自杀。其兄37岁,未婚,1987年  相似文献   

15.
1986年开始用三联化疗治疗多菌型麻风12例,经一年的观察。其中LL8例、BL2例、BB2例;男9、女3;年龄18~63岁;平均病期8.2年;复发的1例、有麻风反应的8例、有神经痛的4例;全部曾单用DDS治疗过,平均疗期4.75年,部分病例还短期用过DDS+RFP。 12例均做到规则服药,结果接近治愈3例,显著进步9例,无一例恶化。细菌指数平均由1.14降到为0.19;治疗前病理检查有泡沫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治疗一年后均呈  相似文献   

16.
向××,男,1970年7月患瘤型麻风进麻风村,服DDS 8年,1978年治愈。盯××,女,1973年12月患结核样型麻风进麻风村,用DDS 5年,1978年治愈。该两人愈后于1979年结为夫妇,1980年后相继生育两女一男。这期  相似文献   

17.
麻风病人的家属发病率较高,我们对麻风病人家属进行调查时发现,有3个家庭先后发现18例麻风病人,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家庭1,全家6口人均被诊断为麻风.其中例1男,1941年出生,1967年诊断为LL麻风(MB)并足底溃疡,1969年DDS单疗治愈出院.例2女,例1之妻子,1946年出生,1966年确诊为LL麻风(MB),住院治疗3年后与例1于1969年结婚后出院,DDS单疗至1976年判愈,夫妻俩为首发者.例3,二女儿,1976年出生,1992年发病,病期6个月时被检查发现,诊断为TT(PB)麻风,按少菌型联合.化疗方案治疗6个月,于1994年判愈至今未复发.例4,儿子,1971年出生,2005年5月发病,2006年诊断为BT麻风(PB),左侧爪形手,病期14个月,确诊后给予二联联合化疗半年治疗,于2008年12月判愈.  相似文献   

18.
患者黄某,男,73岁,农民,1978年确诊瘤型麻风,1978年8月至1982年12月单用DDS。1983年至1987年8月改用DDS+RFP,愈后出院。1987年9月至1990年12月继续用DDS巩固治疗。1992年2月上腹膨胀,有压迫不适感,隐痛、食欲减退;按胃炎治疗无效,病情迅速恶化,5月到县医院就诊,面色腊黄,恶心呕吐,不能进食,全身消瘦,左锁骨上有数个2×2×3cm的淋巴结,质硬不活动,大便潜血++++;X线检查,胃壁强直呈凹凸不平的缺损,蠕动微弱;6月死亡,诊断为胃癌。  相似文献   

19.
住院多菌型病人85例均经DDS等治疗过,效果不佳。改用DDS+RFP+B663三联化疗一年.有效率为93%.皮疹有消退者占90.6%;BI下降者占84.2%,平均下降0.41, BI在2.0以下时.下降速度变慢;BI下降与皮疹消退呈平行关系.联合化疗对控制麻风反应(尤其是Ⅱ型反应)有利.在复发及耐砜类药病人中疗效明显优于以往用过的其它治疗。对砜类药过敏者4例曾用RFP单疗,2例疗效欠佳。未见严重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作者报告1例 SLE 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经用DDS 治疗有效。患者女,29岁。1980年诊断为面部DLE,病史4年,此前曾有短暂的手指血管炎性损害和末梢关节病。实验检查:ANA 阳性(1:80),C_3、C_4降低,血小板计数140×10~9/L,DNA 结合率<20U/ml。其皮肤病变用 DDS 治疗,100mg/d 约2个月获良效。1年后皮肤病变复发,且血小板减少(11×10~9/L)。此前5个月曾患玻璃体出血,故重又使用 DDS,10天后血小板上升至67×10~9/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