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高压氧结合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在常规神经功能药物治疗及功能锻炼基础上使用高压氧联合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60例脑梗死患者,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行功能评定。结果治疗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结论在常规神经功能药物治疗基础上,高压氧结合小脑顶核刺激治疗可促进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刺人中穴为主联合运动疗法对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急性脑梗死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取穴治疗;观察组予以针刺人中穴为主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NIHSS)评分、Fugl-Meyer(FMA)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ALD)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人中穴为主联合运动疗法可明显改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经皮穴位神经电刺激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接受常规的内科药物及康复治疗,治疗组加用经皮穴位神经电刺激治疗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疗程均为2周.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运动功能评分(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MBI)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经皮穴位神经电刺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明显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脑循环治疗仪电刺激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Barthel指数及Fugl-Meyer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进行脑循环功能仪治疗,于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结果2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结论脑循环治疗仪对减轻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颅皮层电刺激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运动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经颅皮层电刺激加常规治疗,对照组仅用常规治疗。用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法、Barthel指数评分法及经颅皮层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观察病人疗效。结果治疗30d后,治疗组FMA及Barthel指数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MEP皮层电位潜伏期及CMCT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皮层电位波幅明显增高(P〈0.01)。结论经颅皮层电刺激是促进急性脑梗死病人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头针联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下肢肌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头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及胫前肌与腓肠肌表面肌电均方根值。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BBS评分、FMA评分、MBI评分及胫前肌与腓肠肌表面肌电均方根值均较治疗前得到明显改善(P <0.05),且观察组各评分及表面肌电均方根值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头针联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与下肢肢体运动功能,提高肢体平衡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增强胫前肌与腓肠肌肌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Bobath技术加功能性电刺激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加用Bobath技术即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加功能性电刺激,治疗时间20天.结果:治疗组运动功能明显高于常规对照组,具有较好疗效,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obath技术加功能性电刺激可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6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按随机分为电刺激小脑治疗+常规康复组即观察组(13例)和常规康复观察组即对照组(13例)。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同时接受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分别观察其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恢复情况,用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标准(FMA)治疗后评测和日常生活能力评价采用Barthel指数进行测评。结果: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观察组前后比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可显著改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促进神经功能及患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电针治疗时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FMA)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在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同时,进行早期电针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28d后分别评价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FMA及ADL。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FMA和ADL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各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电针治疗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能力,减少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接受综合康复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62例脑梗死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血栓通 胞二磷胆碱点滴),还接受电针刺激翳风穴治疗.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定.结果:62例脑梗死患者,治疗后上、下肢运动功能积分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非常显著(P<0.01).神经功能缺损程评分比治疗前显著减少.结论:常规药物治疗加电针刺激翳风穴治疗有利于提高脑梗死患者早期上、下肢综合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1.
张恒利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9):1475-1476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神经电刺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接受常规的内科药物及康复治疗,治疗组加用经皮穴位神经电刺激治疗上肢功能障碍,疗程为2周。结果治疗组治疗后FMA、MBI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经皮穴位神经电刺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可明显改善患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辽宁中医杂志》2016,(6):1275-1276
目的:观察枢经推拿疗法治疗脑梗塞后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梗死后遗留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脑梗塞的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以枢经推拿疗法。治疗前24 h内进行第1次评定,治疗4周后进行第2次评定,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良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进行评价,比较两组间观察治疗的改善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良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枢经推拿枢经推拿法治疗脑梗塞后肢体功能障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景福权  周钰  牛相来  王增亮 《新中医》2017,49(10):136-139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运动疗法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CIS患者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根据病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康复运动疗法,对照组单纯采用康复运动疗法。观察2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分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MESSS)评分的变化,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治疗组的FMA评分比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1)。治疗组FMA评分治疗前后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MES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组的MESSS评分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1)。治疗组MESSS评分治疗前后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康复运动疗法可有效改善CIS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效果优于单纯使用康复运动疗法。  相似文献   

14.
朱冬梅 《河南中医》2013,33(6):954-956
目的:观察头针(丛刺法)、项针(完骨穴、风池穴)结合电刺激的方法治疗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体针针刺、头针针刺及脑梗死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头针丛刺、电项针治疗.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临床疗效为指标,综合评定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及脑血流改善情况.结果:疗后两组患者Fue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愈显率为83.33%,对照组愈显率为70%,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90%,无明显差异(P>0.05);经颅多普勒检测仪检测患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治疗组、对照组患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增快(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项针结合电刺激的方法治疗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临床疗效确切,并可以改善大脑中动脉血液供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上肢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影响。方法将患者36例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予西医常规康复治疗及针刺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常规康复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分别接受SEP检测、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记录SEP检测中N9及N20潜伏期和波幅。结果治疗后两组SEP、FMA评分和MBI评分均明显改善,治疗组变化更为显著。结论针刺能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SEP检查可作为一种客观的神经电生理检查手段来评价脑梗死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电针结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9年5月—2020年10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接受电针结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MA-UA评分、BMI评分。结果:干预前,组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MA-UE评分、BM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FMA-UE评分、BMI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电针结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其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进而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6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各58例。对照组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康复训练,治疗组患者则联合针灸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用Barthel指数及Fugl-Meyer评分分别对治疗前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NIHS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观察治疗后患者肌力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治疗的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较治疗前有所提高,Barthel指数及Fugl-Meyer评分有所上升,治疗组患者的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经治疗后神经功能有所提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较治疗前下降明显,但以治疗组改善更为突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经治疗后肌力提高明显,以治疗组的改善更突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1.3%,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疗效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凸显出中西医结合外治法论治脑梗死后遗症的优势与特色,值得临床深入研究运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应用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的效果及对肢体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以益气活血通络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肢体功能障碍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的各项指标得分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结束后,研究组的运动功能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过程中,益气活血通络汤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治疗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用头皮针配合肢体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9例,均予稳定血压、脑细胞保护剂等基础治疗,并予疏血通注射液静滴,治疗组加用朱氏头皮针疗法及康复运动功能训练。疗程均为14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改善亦优于对照组。结论急性脑梗死后早期进行头皮针留针配合肢体训练治疗可促进肢体功能障碍的康复。  相似文献   

20.
李转会  李丽  刘文蕊 《光明中医》2012,27(12):2485-2486
目的探讨低频电刺激疗法对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急性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低频电刺激组及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第1周及治疗后第2周以吞咽障碍的分级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吞咽障碍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低频电刺激治疗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低频电刺激治疗组第1周、第2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电刺激疗法可明显改善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疗程与疗效具有相关性,配合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可提高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