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评价传统抗癫痫药物代表丙戊酸钠与新型抗癫痫药物代表对癫痫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0例癫痫患者随机分为丙戊酸钠组与拉莫三嗪组,利用韦氏智能测定,分别于治疗前及用药6个月后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癫痫患者用药前语言智商(VIQ)操作智商(PIQ)总智商(FIQ)分值无明显差异;在用药6个月,丙戊酸钠组,语言智商(VIQ)操作智商(PIQ)总智商(FIQ)分值明显下降,而拉莫三嗪无明显变化,两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戊酸钠对患者认知功能有影响,而拉莫三嗪对患者认知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小儿难治性癫痫的疗效.[方法]对58例小儿难治性癫痫患者进行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治疗,以治疗前3个月癫痫发作频度为对照,对治疗后12个月内的疗效、不良反应、耐受性及安全性进行自身对比观察.[结果]应用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治疗12个月后,患儿发作频率均较用药前明显减少,发作频率减少≥50%的患儿占46.6%(27/58),用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5.5%(4/31).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皮疹、乏力、头晕、头痛、恶心、纳差.[结论]拉莫三嗪和丙戊酸钠联合治疗小儿难治性癫痫有良好疗效,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丙戊酸钠与拉莫三嗪治疗儿童癫痫的疗效。方法:将182例癫痫患儿完全随机分为丙戊酸钠组108例,拉莫三嗪组74例。丙戊酸钠组应用丙戊酸钠单药治疗,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发作明显控制后停止加量维持治疗;拉莫三嗪组单药治疗最小量为5 mg·kg.d~最大量15 mg·kg·d,平均7 mg·kg·d。发作明显控制后维持治疗。治疗6个月后评定疗效,包括发作情况、痫样放电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108例癫痫患儿经丙戊酸钠单药治疗完全控制16例,显效34例,有效43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86.11%,不良反应28例,占25.93%。74例癫痫患儿经拉莫三嗪单药治疗完全控制8例,显效21例,有效24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71.62%,不良反应31例,占41.89%。2组比较痫样放电改善情况丙戊酸钠组与拉莫三嗪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丙戊酸钠对各种类型癫痫均有良好效果,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小儿抗癫痫治疗药物,丙戊酸钠单药治疗亦可用于初发的癫痫患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联合拉莫三嗪治疗癫痫的疗效及对精神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癫痫患者43例,之前均为单用丙戊酸钠治疗效果不明显,后给予联合拉莫三嗪治疗。观察联合用药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并比较联合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测量表(MMSE)评分、癫痫发作频次和发作持续时间。结果联合用药后总有效率为95.35%;MMSE评分明显高于联合用药前(P<0.05),癫痫发作频次和发作持续时间均低于联合用药前(均P<0.05)。联合用药后出现3例不良反应。结论丙戊酸钠联合拉莫三嗪治疗癫痫临床显著,可显著改善癫痫患者精神状态,降低癫痫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5.
王宇 《中外医疗》2012,31(19):88-88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联合拉莫三嗪治疗儿童癫痫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收治的53例采用丙戊酸钠联合拉莫三嗪治疗的癫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抽取采用拉莫三嗪治疗的癫痫患儿50例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0%,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5);治疗后研究组EEG在恢复程度和恢复时间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戊酸钠联合拉莫三嗪可有效控制病情,制止癫痫发作,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疗效,是治疗儿童癫痫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6.
韦迪岱  陈晋  郑文明 《重庆医学》2015,(22):3125-3126
目的:探讨使用拉莫三嗪与丙戊酸钠对改善颅脑损伤后晚期癫痫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选取颅脑损伤后出现晚期癫痫患者70例,分为两组(n=35),分别使用拉莫三嗪(拉莫三嗪组)与丙戊酸钠(丙戊酸钠组)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丙戊酸钠组总有效率为70%,拉莫三嗪组为85%(P <0.05)。拉莫三嗪组有7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疲劳、皮疹、肝损伤及嗜睡等,发生率为20%;丙戊酸钠组有1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体质量增加、肝损伤及嗜睡等,多于药物剂量增加期发生,为一过性,发生率为1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颅脑损伤后出现晚期癫痫患者使用拉莫三嗪的临床效果要优于丙戊酸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选择拉莫三嗪+丙戊酸钠对小儿癫痫患者加以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4月至2016年08月收治的小儿癫痫患者70例作为主要对象。安排癫痫患儿家属凭借抽签分组;对照组:丙戊酸钠;观察组:拉莫三嗪+丙戊酸钠;对比癫痫治疗效果以及血清TNF-α水平等。结果在癫痫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88.57%)高于对照组(71.43%)癫痫患儿非常明显(P0.05)。结论对于癫痫患儿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合理选择拉莫三嗪+丙戊酸钠展开疾病的联合治疗,最终可以将患儿的TNF-α水平加以成功降低,最终获得显著的癫痫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治疗癫痫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癫痫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单用拉莫三嗪,观察组为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80.00%,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的23.33%,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治疗癫痫的应用效果显著,症状得到改善,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癫痫不同发作类型以及丙戊酸钠和拉莫三嗪2种抗癫痫药物对癫痫患者视频脑电图痫样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90例癫痫患者,采用视频脑电图检测癫痫不同发作类型、不同抗癫痫药物治疗患者的痫样发作并进行比较,探讨不同情况下的视频脑电图痫样检出率的差异。结果:全面强直-阵挛发作(generalized tonic-clonic seizure,GTCS)组、复杂部分性发作(complex partial seizure,CPS)组、CPS-GTCS组癫痫患者视频脑电图痫样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丙戊酸钠或拉莫三嗪癫痫患者视频脑电图痫样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TCS组、CPS组、CPS-GTCS组分别服用丙戊酸钠或拉莫三嗪药物患者视频脑电图痫样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癫痫不同发作类型以及丙戊酸钠和拉莫三嗪抗癫痫药物对癫痫患者视频脑电图痫样检出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拉莫三嗪、小剂量丙戊酸钠联合治疗癫痫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采用拉莫三嗪和小剂量丙戊酸钠联合治疗。治疗3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癫痫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癫痫发作频率、发作时持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拉莫三嗪和小剂量丙戊酸钠联合治疗癫痫的疗效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癫痫症状,降低发作频率,头晕、食欲减退、嗜睡等不良反应少,患者的依从性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等剂量托吡酯(商品名:妥泰)200mg对特发性全面性强直阵挛(GTCS)发作的疗效。方法:64例GTCS患者分成三组,妥泰单药治疗21例,妥泰联合丙戊酸钠治疗22例,另外21例采用丙戊酸钠治疗作对照。结果:妥泰单药组及联用药组治疗GTCS有效例数明显高于单用丙戊酸钠组,差异显著(P<0.05);同时单用妥泰组与联用丙戊酸钠组疗效相近(P>0.05)。结论:妥泰治疗GTCS疗效优于丙戊酸钠,且妥泰单一用药与联用丙戊酸钠治疗疗效相近。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30):10-12+17
目的 研究喹硫平或丙戊酸镁联合碳酸锂对双相情感障碍(BD)躁狂发作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倍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 年4 月至2020 年7 月于我院诊疗的BD 躁狂发作患者118 例作为本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分为A 组39 例、B 组38 例和C 组41 例,均给予碳酸锂治疗,B 组和C 组在此基础上分别联合喹硫平和丙戊酸镁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 个月后PANSS、BRMS 评分和认知功能相关指标变化,并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三组患者PANSS、BRMS评分、言语记忆评分和CPT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个月后三组患者PANSS、BRMS 评分均降低,B 组和C 组患者PANSS、BRMS 评分降低幅度高于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 组患者言语记忆评分和CPT 评分升高幅度>C 组>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喹硫平联合碳酸锂或丙戊酸镁联合碳酸锂治疗BD 躁狂发作患者均可显著改善患者极端情绪程度,且安全性高,但喹硫平联合碳酸锂在改善患者言语记忆和持续操作方面效果优于丙戊酸镁联合碳酸锂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常用抗癫癎药物(AEDs)对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雄性青春期SD大鼠70只,随机均分为7组。随机选取1组作为正常对照组(NS组),其余6组用戊四氮(PTZ)点燃,致癎后随机选取1组作为癫癎对照组(PTZ组),其余5组分别给予卡马西平(CBZ组)、苯妥英钠(PHT组)、丙戊酸钠(VPA组)、妥泰(TPM组)及拉莫三嗪(LTG组)以控制癫癎发作。治疗2周后采用Morris水迷宫进行认知功能测试。统计学处理采用方差分析。结果TPM组大鼠完成每次测试所用时间大多长于其他6组。TPM组每天测试所用时间均明显长于PTZ、CBZ、VPA和LTG组(P值均<0.05)。将各组之间完成6次测试总时间进行两两比较,TPM组明显长于其他6组(P值均<0.01),PHT组明显长于其余5组(P值分别<0.05、0.01);LTG组明显短于其他6组(P值分别<0.05、0.01)。将各组之间完成4 d测试总时间进行两两比较,TPM组均明显长于CBZ、VPA、PTZ和LTG组(P值分别<0.05、0.01)。TPM组大鼠定向寻找平台象限的时间明显长于其他6组(P值均<0.01)。TPM组定向逗留平台象限的时间明显短于CBZ和LTG组(P值分别<0.05、0.01)。结论TPM和PHT损害大鼠的认知功能,VPA、CBZ和LTG对大鼠的认知功能有一定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对青霉素致痫大鼠行为和脑电图的影响及其对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观察青霉素致痫组、拉莫三嗪组、丙戊酸钠组大鼠痫性发作,并记录其脑电图。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拉莫三嗪组与丙戊酸钠组脑电痫样放电减少,两组比较,癫痫发作潜伏期和发作持续时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拉莫三嗪组、丙戊酸钠组较青霉素致痫组Bcl-2细胞增多,Bax细胞减少(P<0.01)。拉莫三嗪组较丙戍酸纳组Bcl-2细胞增多(P<0.01)。结论:拉莫三嗪抗癫痫疗效优于丙戊酸钠。拉莫三嗪对青霉素致痫大鼠模型海马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托吡酯与丙戊酸钠在治疗小儿癫痫的疗效及安全性的差异。方法54名癫痫患儿随机分为托吡酯治疗组(n=30)与丙戊酸钠治疗组(n=24)。托吡酯治疗组接受托吡酯治疗,剂量从每晚1次1—3mg·kg-1·d-1(最大:25mg)增加到5-9mg·kg-1·d-1,分2次;丙戊酸钠治疗组接受丙戊酸钠20mg/kg(分2次),逐渐加量,严重病例在检测血药浓度情况下,可加量至最高40mg/kgo记录住院期间的可能副作用。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0%、667%%,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793);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6.67%和16.67%,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583)。结论治疗小儿癫痫,托吡酯与丙戊酸钠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不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柴胡皂苷a(SSa)对匹罗卡品致难治性癫痫模型大鼠痫性发作的影响。方法将制备成功的48只SD难治性癫痫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B)、丙戊酸钠组(C)、柴胡皂苷a低剂量组(D)和高剂量组(E)4组,每组各12只,另有空白对照组(A)12只。A、B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C组用量为200mg/kg,D、E组用药浓度依次为1.09mg/kg、2.18mg/kg,A、B、C组灌胃给药,D、E组腹腔注射给药。分别观察给药4周、8周后痫性发作次数、平均发作时间及发作级别的变化。结果痫性发作方面,A组无痫性发作,B组大鼠痫性发作明显(P>0.05),C、D、E组大鼠痫性发作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P<0.05),E组大鼠痫性发作减轻最明显。结论柴胡皂苷a能减轻难治性癫痫大鼠的痫性发作,有明显的抗癫痫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愈痫灵颗粒(YXL)对痫性大鼠海马CA3区超微结构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戊四氮点燃癫痫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癫痫模型组、愈痫灵颗粒干预组、丙戊酸钠干预组、拉莫三嗪干预组、正常对照组共5组:跳台实验测试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透射电镜观察海马CA3区超微结构。结果造模后反应期和学习成绩比较。正常组与其它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潜伏期和记忆成绩比较,正常组与其它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痫药物干预后各组反应期和潜伏期及学习、记忆成绩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愈痫灵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愈痫灵组、拉莫三嗪组优于丙戊酸钠组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痫药物干预前后反应期、潜伏期、学习、记忆成绩比较,愈痫灵组、拉莫三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丙戊酸钠组、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反应期、潜伏期、记忆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习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镜观察模型组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可见明显损伤。愈痈灵组多数神经元结构正常。少数粗面内质网有轻度脱颗粒。结论愈痫灵颗粒减少戊四氮致痫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坏死可能是其改善癜痫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添加托吡酯和左乙拉西坦治疗癫痫患儿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其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46例癫痫患儿在原用药方案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添加左乙拉西坦(LEV组,n=23)和托吡酯(TPM组,n=23)治疗16周,观察治疗后1个月和6个月的临床疗效及相关不良反应,评估添加治疗后患儿认知功能情况。结果:LEV组与TPM组患儿治疗后1个月总有效率分别为73.9%和82.6%,治疗后6个月时总体有效率分别为52.2%和3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1个月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及总智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LEV组操作智商优于TPM组(P<0.05)。结论:托吡酯和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癫痫患儿总有效率类似,但左乙拉西坦治疗后患儿认知功能优于托吡酯。  相似文献   

19.
杨鸿 《河北医学》2013,(6):819-822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在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联合应用的临床治疗效果,为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共纳入52例诊断为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详细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及相关病史,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两组,A组患者给予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措施,B组患者给单独拉米夫定治疗措施。随访观察1年,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月,治疗后6月及治疗后1年监测患者肝功能、肾功能指标、HBV—DNA水平,并进行Child—Pugh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间肝功能指标比较,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A¨、ALB、TBil差异比较不明显(P〉O.05);治疗后3月、6月、1年,两组患者AIJ,r、TBil明显降低,ALB明显升高,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单独组)患者相比,A组(联合组)患者A岍、TBil下降更明显,AI.B升高更明显,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HBV—DNA水平及Child—Pugh评分比较,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HBV-I)NA水平及Child—Pugh评分差异比较不明显(P〉0.05);治疗后3月、6月、1年,两组患者HBV—I)NA水平及Child—Pugh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单独组)患者相比,A组(联合组)患者HBV—DNA水平及Child—Pugh评分下降更明显,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种治疗方法治疗后,患者的肾功能cr变化不明显,亦未出现其他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更明显的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及降低HBV—DNA水平及Child—Pugh评分,且对患者的肾功能影响比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丙戊酸钠对癫痫患者白细胞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对癫痫患者白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对43例癫痫患者行丙戊酸钠单药治疗,用血细胞自动分析仪定期测其外周血象。结果丙戊酸钠对癫痫全身性发作疗效优于部分性发作。服用丙戊酸钠治疗后,癫痫患者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水平明显降低,且以中性粒细胞为主(P〈0.01)。结论丙戊酸钠致癫痫患者白细胞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