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兜唇石斛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兰科石斛属植物兜唇石斛Dendrobium aphyllum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多种柱色谱及重结晶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其中黄酮类化合物3个,分别为4′-甲氧基苜蓿素(1),苜蓿素(2),7,3′,5′-tri-O-methyltricetin(3);酚类化合物丁香酸(4);木脂素类化合物丁香脂素(5);其余化合物为阿洛醇(6),蔗糖(7)和icariside D2(8)。结论:化合物1~3,6~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温郁金茎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地上茎叶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方法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温郁金9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分分离得到9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别为:莪术二酮(curdione,1),新莪术二酮(neocurdione,2),反,反吉马酮(trans,trans-germacrone,3),顺,反吉马酮(cis,trans-germacrone,4),郁金烯酮(curcumenone,5),郁金二酮(curcumadione,6),异原郁金醇(isoprocurcumenol,7),欧亚活血丹内酯(glechomanolide,8),和二氢莪术二酮[(1R,10R)-(-)-1,10-dihydrocurdione,9]。结论:以上9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地上茎叶部分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滑桃树茎皮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滑桃树茎皮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凝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波谱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滑桃树茎皮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豆甾-4-烯-6α-醇-3-酮(1),豆甾-4-烯-6β-醇-3-酮(2),7β-羟基谷甾醇(3),7α-羟基谷甾醇(4),schleicheol 2(5),蒲公英赛酮(6),abbeokutone(7),β-hydroxypropiovanillone(8),邻香兰醇(9),单棕榈酸甘油酯(10)。结论:化合物1~5,7~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小叶锦鸡儿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小叶锦鸡儿的化学成分。方法:用各种现代色谱方法分离小叶锦鸡儿根的化学成分,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手段(MS,NMR,DEPT,1H-1H COSY,HSQC)鉴定结构。结果:从小叶锦鸡儿根的醋酸乙酯部分分离并鉴定了8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7-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酮,即赝靛黄素(2),阿魏酸二十五烷醇酯(3),阿魏酸十七烷醇酯(4),阿魏酸(5),胡萝卜苷(6),高丽槐树-7-O-β-D-吡喃葡萄糖苷(7),芒柄花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8)。结论:化合物1,3~7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3,4,5,7首次从锦鸡儿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大理白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大理白前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色谱技术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甲氧基异落叶松树脂醇3a-O-β-D-吡喃葡萄糖苷(1),六羟基胆甾烷-7-烯-6-酮(2),tylophorinidine(3),蔗糖(4),棕榈酸(5),β-谷甾醇(6),胡萝卜苷(7),壬二酸(8)。结论:化合物1~3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类叶升麻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我国药用植物类叶升麻Actaea asiatica 根茎的化学成分,为阐明其有效成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反相柱色谱,半制备液相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IR,MS,1H-NMR,13C-NMR)和化学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根茎的醋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5-O-乙酰升麻醇(1),12β-羟基升麻醇(2),23-epi-26-deoxyactein(3),27-deoxyacetylacteol(4),26-deoxycimicifugenin(5)及β-谷甾醇(6)。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翻白叶树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石妍  李帅  李红玉  崔保松  袁怡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6):1994-1996
目的:研究梧桐科翅子树属植物翻白叶树Pterospermum heterophyllum根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和葡聚糖凝胶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NMR,MS等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从翻白叶树根9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分分离和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蒲公英萜醇(1),白桦脂醇(2),白桦脂酸(3),苏门树脂酸(4),2-甲氧基-5-羟基1,4-萘醌(5),5,7-二羟基-6,8-二甲基色原酮(6),α-棕榈精(7),棕榈酸(8),β-谷甾醇(9)。结论:化合物2~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版纳藤黄Garcinia xipshuanbannaensis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正相硅胶、反相RP-18柱色谱及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5个化合物,分别为bannaxanthone E(1),大叶藤黄醇(xanthochymol,2),异大叶藤黄醇(isoxanthochymol,3),环大叶藤黄醇(cycloxanthochymol,4),osajaxanthone(5),gentisein(6),mangostinone(7),山柰酚(8),槲皮素(9),牡荆素(10),2″-O-acetylvitexin(11),3-乙酰齐墩果酸(12),(-)-表儿茶素[(-)-epicatechin,13],β-谷甾醇(14),胡萝卜苷(15)。结论:化合物4~9,11~13为首次从该种植物分离得到,化合物11~1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杠柳根皮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对杠柳根皮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通过NMR等谱学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异香草醛(1),香草醛(2),4-甲氧基水杨酸(3),(24R)-9,19-cycloart-25-ene-3β,24-diol(4),(24S)-9,19-cycloart-25-ene-3β,24-diol(5),cycloeucalenol(6),β-香树脂醇乙酸酯(7),α-香树脂醇(8)。结论:化合物1~6为首次从杠柳中分离得到,并首次从杠柳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环阿尔廷型三萜化合物4~6。  相似文献   

10.
芙蓉菊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从菊科芙蓉菊属植物芙蓉菊的全草中分离得到5个三萜、1个甾醇、1个碱基和1个六元环醇,经谱学分析分别鉴定为:蒲公英赛醇乙酯(1),蒲公英赛醇(2),α-香树脂醇乙酯(3),β-香树脂醇乙酯(4),β-谷甾醇(5),3β-乙酰氧基-12-乌苏烯-11-酮(6),尿嘧啶(7)和5-O-甲基-myo-肌醇(8)。化合物3~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紫珠叶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研究紫珠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柱色谱色谱法分离 ,理化性质和光谱确定结构。结果 :分得 7个化合物 ,5-羟基 3,6 ,7,4′-四甲氧基黄酮 (Ⅰ) ,3′ ,4′ ,5-三羟基黄酮-7-O-葡萄糖苷 (Ⅱ) ,3′,5 ,7-三羟基黄酮-4′-O-葡萄糖苷 (Ⅲ ) ,5 ,7-二羟基 3′-甲氧基黄酮-4′-O-葡萄糖苷 (Ⅳ) ,β-谷甾醇 (Ⅴ) ,熊果酸 (Ⅵ )和白桦脂酸 (Ⅶ )。 结论 :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化合物Ⅰ ,Ⅲ ,Ⅳ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2.
云南产元宝枫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黄相中  潭理想  古昆  李聪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5):1544-1546
目的:研究云南元宝枫叶的化学成分。方法:用常压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及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对元宝枫叶的7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MS和NMR等波谱分析方法对其分离产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元宝枫叶70%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分和醋酸乙酯部分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β-香树脂醇(2),β-香树脂醇乙酸酯(3),3,5-二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4),紫云英苷(5),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6)及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7)。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凤仙花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胡喜兰  朱慧  刘存瑞  屠鹏飞 《中成药》2003,25(10):833-834
目的:研究凤仙花的化学成分。方法:溶剂法和色谱法分离化学成分,波谱鉴定其结构。结果:从新疆凤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 L.提取物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经波谱方法鉴定了4个化合物,分别为豆甾醇(1)、山奈酚(2)、山奈酚葡萄糖苷(3)、山奈酚葡萄糖鼠李糖苷(4)。结论: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国产凤仙花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赶山鞭的化学成分分析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建勇  贾忠建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20):1595-1597
目的:对赶山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用色谱技术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IR,NMR,MS等光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出 9个化合物。分别为4-羟基苯甲酸(1),6,9-dihydroxy-4,7-megastigmadien-3-one(2),丁醇-O-α-D-果糖苷(3),24-ethyl- cholest-7-ene-3β,5α,6-βtriol(4),已醇(5),1β,6α-二羟基桉烷-4(14)-烯(6),β-谷甾醇(7),5,5-二甲基-4-羟基-四氢呋喃-2-酮(8),β- 胡萝卜苷(9)。结论: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到。  相似文献   

15.
荚果蕨贯众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对荚果蕨贯众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用色谱法分离化合物 ,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 6个化合物 ,狗脊蕨酸 (1) ,麦角甾 6 ,2 2 二烯 3,5 ,8 三醇 (2 ) ,芹菜素 (3) ,核黄素 (4 ) ,对香豆酸 -4-O-β-D-葡萄糖苷 (5 ) ,咖啡酸 4-O-β-D- 葡萄糖苷 (6 )。 结论 :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柔毛冠盖藤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溶剂萃取、硅胶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其理化性质、1H-NMR和13C-NMR等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栓酮(1)、β-谷甾醇(2)、伞形花内酯(3)、胡萝卜苷(4)、茵芋苷(5)。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三春水柏枝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柱色谱法分离,用理化性质及波谱方法鉴定结构。结果:从石油醚部位分离鉴定了4个化合物:3-羰基-14-taraxeren-28-醛(1),3-羰基-14-taraxeren-28-醇(2),表无羁萜醇(3),4-甲基-豆甾-7-烯-3-醇(4);从醋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了3个化合物:morelloflavone(5),3,5-二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甲酯(6),3-羟基-4-甲氧基-反式桂皮酸(7)。结论:以上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薰衣草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新疆产薰衣草中的黄酮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95%乙醇提取及各种柱色谱法分离,光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7个黄酮类化合物,经光谱方法分别鉴定为芹菜素(1),ladanein(2),芹菜素-7-O-β-D-(6′-对羟基肉桂酸基)-甘露糖苷(3),木犀草素(4),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5),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6),5,4′-二羟基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丁酯(7)。结论:上述化合物均首次从薰衣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长梗瑞香地上部分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的方法分离和纯化化合物。通过光谱方法及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长梗瑞香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瑞香素(1)、双白瑞香素(2)、瑞香新素(3)、异瑞香新素(4)、左旋松脂酚(5)、瑞香醇酮(6)、β-谷甾醇(7)、胡萝卜苷(8)。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20.
滇桑茎皮中抗氧化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滇桑茎皮中的抗氧化活性成分。方法:应用色谱技术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酚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mulberrofuran E(1),mulberrofuran K(2),albanol B(3),kuwanon H(4),resveratrol(5),moracin M(6),morachalcone A(7),3′,5′,2,4-tetrahydroxy-4-(3-methyl-1-butenyl)stilbene(8)。结论:化合物1~8都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抗氧化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2,3,6,8显示出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