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四川汶川大地震地动山摇,许多房屋倒塌,数万人死亡,情形惨烈,党和政府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逐渐恢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但遇难的亲人不能复生!孩子失去父母引起的心理问题即使得到疏导,但孩子永远没有了父母!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可歌可泣,“大难见大爱”,痛定思痛,我们更应该从“大难”中“大醒”!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有的楼房仍然屹立不倒而其中的居民没有伤亡?  相似文献   

2.
解读“手足口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的春天对于很多初为人父人母的父母而言,是阴暗晦气甚至是绝望的,“手足口病”仿佛这个季节突发的瘟疫,让一些孩子离去,让更多的父母惊慌失措。那么到底什么是手足口病呢?为什么它对孩子的伤害会如此大呢?针对如此多的为什么,我们将进行一一解读。  相似文献   

3.
晚上七点多,在省城上大学的晓波突然敲开了家门。父母非常惊讶,不是周末,不是假期,孩子怎么回家了?闻听晓波打算退学,父母更是震惊,震惊得简直傻眼了。这还了得!父母好不容易供出了一个大学生,高兴劲儿还没过去,刚刚开学一个月,孩子却要退学,怎么不让父母晕头转向,心急火燎?无奈之下,一家人来到了我们心理健康中一心。晓波宄竞为什么要退学?  相似文献   

4.
每当孩子不听从管教时,有些家长常常爱用恐怖的语言去吓唬小孩子,什么“再不听话,大老猫来啦”,“大灰狼要把你叼走啦”等等。这样的做法,虽然可以使孩子暂时遵从父母的意愿,但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却非常不利。轻者可能养成孩子胆小畏缩的个性,严重的甚至会造成难以料想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5.
暑假来临,全国各大医院的口腔正畸科门诊又热闹了起来,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找医生,希望趁着假期的空闲来给孩子的牙齿“整整形”。到底有没有必要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芹宁 《家庭中医药》2001,8(6):38-38
孩子大都喜欢幻想,有些话乍听来会觉得不切实际,但需要耐心诱导,不可简单否定。孩子到了3岁,特别是玩了一天后,一定有许多新鲜事要告诉父母,父母应认真倾听孩子讲述一天的经历。不要忘记,这正是与孩子的沟通。面对着孩子的提问,父母除了要保护孩子提问的兴趣,还要注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孩子不吃饭,补锌是关键”、“钙铁锌硒一起补,花一样钱,补五样”……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心肝,这不,给孩子补这补那的广告铺天盖地地吸引着父母们的眼球。孩子不爱吃饭了,是不是就得补锌了?孩了长不高,是钙少了吗?是花一样钱补一样好,还是花一样钱补几样?父母们的眼睛都花了……  相似文献   

8.
现实生活中,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当孩子问妈妈自己是从哪里来,或问妈妈屁股下为什么会流血时,有的父母就会怒斥道:“小孩子,不学好,胡问些啥?”孩子遭了父母的骂,自然会想:父母之所以要骂他不学好,这种事一定见不得人。这无形中就在小小的心灵上种下了性的罪恶感。以致长大后——  相似文献   

9.
陈朱张 《气功》2011,(11):1014-1016
独生子女的时代,我们的孩子更需要培养其独立能力,家长则要有“该放手时则放手”的理念。有一项对北京市某小学学生的调查,问及遇到困难怎么办?97%的小学生都回答说找父母或老师。孩子们为什么不能自己尝试排除困难呢?他们缺乏的就是独立。 孩子需要独立能力 一个国家没有独立精神只能成为其他围家的附属物,只能受到强国的压迫和蹂躏;  相似文献   

10.
首某,男,7岁。1984年6月3日早,出门玩耍,至中午归,其母见儿不停地用列活,嘴角流诞,问不答话,已成“哑巴”.其父母不知孩子中了什么“邪”,急得团团转。幸有旁人提醒,抱起孩子急往医院求诊。行经晒谷场时,只见孩子指着地上晒着一颗颗东西,又指着自己的嘴,父母明白是吃了这个缘故,但不知县何物,贿丰抓一把,盲奔医院。院内医生均不识,知我是中医,遂交辨认,此乃半夏也。即嘱其用生姜309,搞碎,加凉开水适量冲服。但是否有效果,未经用过,不敢截断,AIB无妨。其父母给儿子服后,约半小时,父母带着孩子前来,高兴地说:…  相似文献   

11.
人真的很有意思,有意思到什么程度?你一定想知道吧?有一个两岁半的小孩儿,到我家,我爱人拿着苹果给他的时候,他说:“吃苹果会肚子疼!”那天我跟孩子的父母谈起此事,孩子的母亲说:“孩子咳嗽,不让他吃凉的。说吃苹果会肚子疼,他就记住了。”苹果里有很多维生素、矿物质、身体所需要的最好的水、纤维素、糖分,这些都是身体细胞所需要的材料,一把一把地吃药,却不让孩子吃苹果?  相似文献   

12.
《养生大世界》2007,(4):60-60
张先生与青梅竹马的赵小姐五年前结婚,两人在公司一直努力工作,收入不错,半年前圆了住房梦,买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后,双方父母着急嚷嚷着要抱孙子。小两口都是孝顺孩子,半年前就开始积搬准备怀孕要个孩子,张先生为了孩子果断戒了烟,赵小姐天天健身,保持愉快心情。前些日子喜讯传来赵小姐“有了”!全家人高兴极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我没出息     
“孩子,你要有出息。”当年离开山旮旯走出村口时,父母对我说的这句话,至今记忆犹新,在心中烙印着无法泯灭。屈指算来,闯海南已十四个年头了,但我始终没有出息,愧对父母的寄望。那年的我,高中还没有毕业就随姐姐来到海南的农场。姐姐听从父母的托付,支持我还没有完成的学业,希望我读完高中考上大学。尽管我孜孜不倦,挑灯苦读,结果还是名落孙山。自认  相似文献   

14.
张磊 《家庭中医药》2005,12(4):62-62
小明今年10岁,在读小学四年级。近来常有“腰酸背痛”的感觉,父母将其带到医院检查。经医生仔细检查后发现,小明的脊椎出了问题,他的“腰酸背痛”就是由此引起的。小明的父母犯疑了:孩子又没有干体力活,怎么会腰酸背痛呢?  相似文献   

15.
张远桃 《气功》2011,(7):660-660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文明程度的提高,家庭教育中那种粗暴“体罚”孩子的现象虽然大大减少,但还是经常会听到一些家长对“不争气”子女的训斥与嘲讽:“没出息”、“天生笨”等等,这就是所谓的“心罚”。不管父母的出发点是多么的善良,理由多么的实在,但其教育后果,必然会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16.
悄悄地批评     
学培 《家庭中医药》2001,8(4):39-40
常常看到家长带孩子外出买东西,遇到孩子非要买一样东西时,有的家长就会大声训斥:“太贵了,不买!”有些孩子逆反心理极强,你越说不买,他越要买,有时赖在地上不走,再有甚者,干脆在大庭广众面前大哭起来。结果呢,父母只好连哄带吓,甚至强拉硬拽地把孩子带出了商店。有些家长采取悄悄批评的方式,轻轻地对孩子说:“你过来一下。”  相似文献   

17.
许多年轻的父母“爱儿心切”常因孩子患感冒等疾病或本来无疾时就擅自给予服用滋补品,如:蜂乳、花粉、蚕蛹、鸡胚、蜂皇桨、双宝素……孩子服用之后,果然食欲增加,生长加快,于是家长欣喜异常,自以为找到了孩子生长的“保护神”,觅到了益智促长的灵丹妙药。  相似文献   

18.
王冉 《东方养生》2006,(8):138-139
不知为什么,我现在越来越不喜欢“海归”这个圈子。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海归的各种聚会我参加得很少。在觥筹交错的酒会上穿得人模人样,见到谁都虚伪地用英文热情寒暄,甭管对方是生了孩子,还是生了痔疮,都得故作高兴状,拉长了声音高八度地说:“Oh That’s Wonderful!”让我从心里感到厌烦。  相似文献   

19.
学会做父母     
要让孩子成为高素质人才,父母作为第一任老师,应当遵循科学的育儿原则,改变旧的教育观念。具体地说,应注意以下几点:1.改变评价孩子的标准过去把“听话”作为“好孩子”的唯一标准。众多家长都知道表扬自己的孩子,一开口就是“你真乖”“你真可爱”等。  相似文献   

20.
“大夫!我好像得了躁郁症,每天都在发脾气!”一位40多岁的职业妇女初次来看精神科门诊,张嘴就说这句话。我很好奇,她为什么会这样自我诊断?她提到,最近指导孩子课业时,常常发脾气,她说:“我常常就是在那个时候,躁郁发作,对儿子大吼大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