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肝门部高位胆管梗阻是指位于肝总管及左、右肝管汇合部,原发性肝门部胆管癌或其附近的恶性肿瘤造成的胆管梗阻。就诊时往往已出现严重梗阻性黄疸,临床治疗较为棘手。由于肝门部解剖位置特殊,手术切除率仅为10.4%,且预后较差,手术病死率为13%。1996-03~2006-05笔者所在医院对127例高位胆管梗阻患者,采用经皮穿刺双点位双通道双支架植入、单点位单通道双支架植入、多点位单支架植入技术,治疗肝门部高位多发性恶性胆道梗阻。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和分析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选取86例肝内胆管结石者,分别给予肝切除术和其他类型手术(肝胆管切开取石术+T管引流术、肝胆管切开取石术+胆肠内引流术、肝门部胆管切开整形术+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且对所有患者手术治疗优良率、并发症和残石率进行观察及数据的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肝切除术优良率达94.64%、高于其他类型手术,且肝切除术以右半肝切除术优良率低(80.00%);同时肝切除术与其他类型手术并发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切除术结石残留率(7.14%)低于其他类型手术(P〈0.05)。结论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效果显著,能有效取尽结石、解除梗阻、通畅引流、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低场磁共振成像(MRI)常规平扫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肝门胆管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门胆管癌的低场MRI常规平扫与MRCP影像特点.结果 8例均有肝门部胆管扩张,梗阻部位显示准确率100%;6例肝门部软组织肿块,2例肝门肿块不明显.结论 低场MRI常规平扫与MRCP联合应用,能有效地反映肝门胆管癌的影像特点,是一种安全实用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RI对肝门部肿瘤的诊断及术前评估的价值。方法分析68例肝门部肿瘤的MRI表现,与手术或病理结果比较。结果MRCP对肝门胆管梗阻定位准确率达91.2%;MRI三种组合扫描方式对不同类型肝门肿瘤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52.9%,72.1%,80.9%,联合MRI检查方法对病变切除性评估准确率77.8%。结论联合MRI方法对肝门肿瘤定位、定性诊断及手术方案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方海卿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2):3516-3517
术后疼痛是人体对组织损伤和修复过程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反应,可见于几乎所有的术后患者,但对其护理质量较差.据报道有50%以上的患者术后72 h仍疼痛不止[1].胆管梗阻是指胆管排出道的任何一段因胆管腔内病变、管壁自身疾病、管壁外浸润压迫等疾病,造成胆汁排泄不畅甚至完全堵塞的胆管机械性梗阻.胆管梗阻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手术解除梗阻.而肝门高位胆管梗阻患者因肝门的生理解剖位置较为特殊,手术切除率为10.4%,患者术后疼痛较为严重[2-3].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胆管梗阻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门部胆管狭窄的手术处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并肝门部胆管狭窄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7例肝内胆管结石并肝门部胆管狭窄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遵循“清除结石,解除狭窄,切除病肝,通畅引流”的原则,我们采取病肝切除、术中胆道镜检查、取石,肝门部胆管狭窄整形,胆肠R oux-en-Y大盆口吻合,空肠盲袢皮下埋置等综合治疗。术后常规消炎利胆片或中医中药预防结石复发。结果治愈45例(95.7%)。术前黄疸深重,术中渗血不止,停止手术,死亡1例,术后46天胃瘫并衰竭死亡1例。术后发现残留结石4例(8.7%),结石复发3例(6.5%),优良率93.7%;术后并发胆汁漏3例(6.5%),残留结石术后6周经T管窦道取净结石4例。结石复发的3例中经切开皮下空肠盲袢纤维胆道镜取石成功1例,再手术切除狭窄胆肠吻合口,重新行胆管空肠吻合,并应用纤维胆道镜取石2例。结论术前完善的检查对于了解肝内胆管结石的分布及肝门部胆管狭窄的范围有着重要的意义并能为手术方案的制订提供积极的指导作用。病变肝叶或肝段切除、肝门部狭窄胆管大范围切开整形、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检查、取石、并建立皮下便捷通道的肝胆管空肠R oux-en-Y大盆口吻合是治疗该疾病的首选综合治疗方法。术后常规用药预防结石复发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肝门胆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3例胆管结石合并肝门胆管炎性狭窄患者分为实验组23例与对照组20例。实验组进行带胆囊瓣血管蒂肝门胆管成形术,对照组进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比较两组胆漏发生率、结石复发率及术后胆管炎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胆漏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结石复发率为4.3%,对照组结石复发率为25.0%,实验组结石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胆管炎发生率为8.7%,对照组术后胆管炎发生率为30.0%,实验组胆管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带胆囊瓣血管蒂肝门胆管成形术治肝门部胆管狭窄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7 a(1989-01~1995-12)来,笔者等收治了高位胆管狭窄患者38例,经手术矫治后,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20~65 y,肝门部胆管炎性狭窄26例,胆管损伤后并发的狭窄5例,胆管癌5例,硬化性胆管炎2例。1.2 狭窄类型 左肝管炎性狭窄14例,右肝管炎性狭窄5例,左、右肝管均狭窄7例,胆管损伤性狭窄位于肝总管上段,其中1例累及左、右肝管开口;胆管癌累及肝外胆管者2例(作了手术切除),3例因侵犯范围广泛,无法手术切除。硬化性胆管炎能累及肝内、外胆管。1.3 胆管狭窄的矫治术式 (1)肝门部胆管行“Y”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磁共振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技术对胆管恶性梗阻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0例经手术病理和临床治疗证实的胆管恶性肿瘤病例,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30例患者MRI均表现为肝内外胆管不同程度阻塞性扩张。其中胆管癌18例,肝细胞癌9例,转移瘤3例。阻塞部位在肝内胆管部2例,肝门部10例,中部12例,壶腹部及十二指肠乳头部6例。所有病例均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结论MRI与MRCP结合能显示胆管阻塞性扩张及阻塞部位,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探讨螺旋CT与MRI在肝门部胆管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肝门部胆管癌的患者46例,对其螺旋CT与MRI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CT诊断为肝门部胆管癌有42例,符合率为91.3%,主要表现为肝内胆管扩张与肝门部软组织肿块;MRI诊断为肝门部胆管癌有有46例,符合率为100%,皆检查可见有肝内胆管扩张与肝门包块,所有患者经动态增强扫描皆可见包块呈现出逐渐强化。结论 CT与MRI皆能准确诊断及鉴别诊断肝门部胆管癌,而MRI在显示肝门区肿块范围、大小,门静脉受累、胆管壁浸润的程度,淋巴结肿大等方面优势更为突出,并结合动态增强扫描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漏诊,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江涛  罗慧军  陈梦宇  张惠媛  刘艳 《江西医药》2008,43(11):1223-1224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经皮肝胆道置管引流术(UG-PTBD)在胆系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例胆道梗阻患者行UG-PTBD术。结果8例行UG-PTBD术均一次置管引流成功,手术成功率100%。8例中,肝门部胆管阻塞2例,胆总管下段梗阻6例,均术后一周黄疸明显减退,血浆胆红素下降5g/L以下。结论UG-PTBD能有效地降低胆管阻塞患者血浆胆红素,是阻塞性黄疸患者术前减轻黄疸与姑息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正>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1angiocarcinoma,HCCA)是指累及胆囊管开口及以上1/3的肝外胆管,并常扩展至肝管汇合部和一侧或双侧肝管的恶性肿瘤,又称中央型胆管癌、Klatskin肿瘤,占肝外胆管癌的58%75%[1],肝门部胆管癌由于其解剖位置的特殊性,一方面容易侵犯肝门区血管、神经、淋巴组织及临近肝组织,向胆管腔内生长形成梗阻性黄疸导致高胆红素血症,对患者的肝脏及全身其他器官造成损害;另一方面肝门部解剖结构复杂多变,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再次胆管手术术前PTCD管引流定位的方法及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前均行PTCD管引流定位的再次胆管手术42例,由PTCD管为定位标志术中寻找胆总管。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找到胆总管或肝门部胆管,且手术时间缩短。结论:术前放置PTCD管有助于胆管再次手术,完善术前准备及术中胆总管或肝门部胆管的显露。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螺旋CT联合超声对肝门部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1年6月本院收治住院的经螺旋CT联合超声及手术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细胞癌患者28例,回顾分析螺旋CT及超声资料。结果 28例患者经螺旋CT及超声确诊26例,并显示其侵及范围,确诊率为92.86%。结论螺旋CT联合超声检查对肝门部胆管细胞癌具有较高的确诊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4月至2007年12月32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 剖腹探查取活检7例(21.9%),平均存活时间为54 d.单纯胆管引流7例(21.9%),平均存活时间为5.6个月.手术切除加吻合18例(56.3%),平均存活时间为18.3个月.结论 影像学检查在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外科手术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最有效的方法;胆道引流亦可延长患者生存期;综合治疗是肝门部胆管癌治疗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吻合器在肝门胆管癌胆肠吻合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吻合器在肝门胆管癌胆肠吻合术中的应用.方法 设立吻合器组和非吻合器组,吻合器组:20例肝门部胆管癌应用管状吻合器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手术;非吻合器组:选取同期的18例肝门部胆管癌病人行常规手工胆肠吻合的病人,对二组手术病人的手术方法、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数据行统计学的相关分析.结果 吻合器组病人的手术方法是科学的方法,手术时间缩短,P<0.05;术后住院天数缩短,P<0.05;术后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在肝门部胆管癌应用管状吻合器行肝门胆管空肠吻合术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手术的开展和普及,腹腔镜手术技术也日臻完善,但腹腔镜手术的组织损伤时有发生。尤其是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胆管损伤较多,如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可造成严重的后果。肝门部胆管损伤是指位于肝总管及其以上部位的胆管发生的损伤,我院于2007-2012年共处理肝门部胆管损伤患者10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合分析肝门部胆管癌的不同的手术方式及其远期疗效,探讨影响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方式的选择及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重庆市九龙坡第二人民医院治疗112例肝门部胆管癌的纪录,分析切除率、并发症及病死率等,并综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根治性切除手术难度大,甚至联合肝切除亦难以达到根治目的,根治性切除率只有43.7%。随访72例中,根治切除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2.2%、33.6%、13.4%;姑息切除者1、2年生存率为54.3%、13.3%,无3年生存者;非切除性胆管内、外引流者1、2年生存率为26.2%、12.1%,无3年生存者。结论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仍以手术切除为主,只有根治性切除才能获得最佳疗效,联合肝叶、血管、淋巴结等切除的扩大根治术可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9.
陈喜中 《江苏医药》2008,34(6):576-578
目的 评价16层螺旋CT阴性法胆管造影(N-CTCP)及曲面成像(CPR)对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89例肝外胆管梗阻患者,使用血管对比剂行增强扫描,将扫描重建数据在工作站进行编辑处理,获得最小强度投影(MinIP)和CPR图像,根据最小强度投影(MinIP)及CPR图像对梗阻部位、性质诊断,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结果 MinIP和CPR对判断肝外胆管梗阻的定位诊断准确率100.0%,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1.0%和95.5%.结论 N-CTCP作为一种无创伤性检查方法,对肝外胆管梗阻部位识别的准确率高,N-CTCP及CPR图像结合,获得轴位原始像(ASI)能对胆管梗阻性质的判断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分析螺旋CT与超声相结合对肝门部胆管细胞癌(Klatskin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肝门部胆管细胞癌的螺旋CT及超声资料.结果 23例患者中,采用螺旋CT与超声相结合的检查方法,有21例检出并显示侵及范围,正确率达到90%以上,只有2例误诊为单纯性胆道炎症.结论 螺旋CT与超声联合应用提高了肝门部胆管细胞癌诊断准确性,为术前方案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