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评估高度抛光无釉瓷氧化锆全瓷冠的临床效果。方法牙体缺损磨牙80颗,分为2组,40例40颗患牙进行高度抛光无釉瓷的氧化锆全瓷冠修复(试验组),40例40颗患牙常规制作钯金烤瓷牙单冠修复(对照组)。戴固后即刻、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临床观察和评价修复体破损和对袷牙磨耗情况,比较2组修复体的存留率和成功率。结果试验组中有1件修复体出现小面积瓷裂,修复后12个月2件全瓷冠对冶天然牙牙出现I级磨耗。对照组中有3件修复体出现小面积瓷裂,但对殆天然牙均无明显磨耗。试验组和对照组修复体3年存留率分别为100%和97.5%,成功率分别为97.5%和9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度抛光无釉瓷氧化锆全瓷冠修复磨牙牙体缺损不易破损,对猞天然牙磨耗轻微,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运用牙科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CAD-CAM)氧化锆全瓷固定冠桥修复体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5月接受氧化锆全瓷冠桥修复的患者113例,共计167件修复体,通过计算机印模采集系统获取工作模型及对(牙合)牙咬合记录的三维数据,将两者虚拟拼合后,采用inLab V3.85软件的Reduced程序...  相似文献   

3.
用IPS e.max Press热压铸瓷对16例牙列重度磨耗患者(共398个牙单位)进行咬合重建.针对口腔具体条件,分别选择贴面、咬合罩面、全瓷冠桥修复,随访6 ~12个月,参照改良的美国公共卫生署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对数据进行非参数统计学分析.390单位修复体成功,成功率97.9%,所有修复体边缘密合、色泽自然、外形协调,在各评价项目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筛选合适病例的前提下,用IPS e.max Press热压铸瓷为牙列重度磨耗患者进行咬合重建的短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在三维打印诊断性全冠上运用功能引导路径(functional generated path,FGP)技术获得修复体功能性[牙合]面形态,探索减少修复体面调改量以及避免干扰的临床方法。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就诊、需行下颌第一磨牙全冠修复的患者10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6例,年龄(29.6±7.4)岁;进行基牙预备体模型扫描并获得数字化模型;分别为每例患者制作两种全冠修复体。试验组:制作三维打印聚乳酸基底冠和蜡面,通过口内FGP法直接获得具有功能接触形态的面,扫描后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作氧化锆全冠修复体;对照组:按照数据库及经验常规设计制作氧化锆全冠修复体。临床试戴后用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Sudio&Quality)对修复体[牙合]面调改前后的咬合接触位置及面积、咬合接触程度、面调改高度和体积等指标进行数字化定量分析,并对两组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10例患者均顺利通过FGP法获得面形态。试验组修复体[牙合]面调改体积[(7.320±4.238)mm3]显著小于对照组[(20.178±9.650)mm3](P<0.05);调改前试验组咬合高点高度[(0.043±0.019)mm]显著低于对照组[(0.594±0.201)mm](P<0.05),咬合接触面积[(11.430±4.102)mm2]显著大于对照组[(4.808±3.223)mm2](P<0.05)。结论运用三维打印及功能引导路径技术可获得修复体[牙合]面的个性化功能接触形态,可比常规方法显著减少修复体[牙合]调改量并降低咬合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氧化锆全瓷冠修复上颌前牙牙体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上颌前牙牙体缺损患者49例共134颗患牙,使用氧化锆全瓷冠进行前牙美学修复。全瓷冠粘固后6、12个月进行复诊检查,根据美国公共健康协会口腔临床修复材料评价修正标准对全瓷冠的外形、边缘适合性、表面质地、颜色匹配性、边缘染色等进行评价。结果 3颗全瓷冠粘固后2周因咬硬物崩瓷,其余无破损、松动、脱落,牙体无折断、劈裂和继发龋等并发症。修复后6、12个月复查,修复体外形、表面质地、边缘染色、固位、术后敏感性、牙龈健康、继发龋7项标准在2次评价中均达到了A级;边缘适合性在修复后6个月复查时A级占97.8%(131/134),在修复后12个月复查时A级占96.3%(129/134);颜色匹配性两次复诊时A级均占92.5%(124/134)。结论掌握合理的适应证和规范化的操作,采用氧化锆全瓷冠修复上颌前牙牙体缺损能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樊帆  苗微铭  邓小林 《口腔医学》2023,(11):1019-1023
目的 研究电子面弓辅助固定修复义齿制作对恢复后牙咬合功能的作用。方法 本研究选取单侧2个牙位以上的末端咬合游离的固定修复患者16例,共39颗基牙。比较采用传统技术与数字化口内扫描、电子面弓、虚拟(牙合)架CAD/CAM技术制作固定义齿的修复效果差异。并通过口内咬合纸印迹法、调(牙合)时间和T-ScanⅢ数字化咬合分析仪,比较两组修复体的咬合功能。结果 (1)两种方法制作的修复体在咬合面早接触点、调(牙合)时间上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2)两组修复体调(牙合)后,两侧后牙咬合均匀,均未发现明显早接触点。结论 采用电子面弓辅助制作的固定修复体可以更加精确地恢复患者咬合功能,减少临床调(牙合)时间,有利于降低医疗成本,从而为精准地恢复后牙固定修复体的咬合功能提供理论和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锆面氧化锆全瓷冠修复体的临床应用效果及边缘适合度.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8月到静安区牙病防治所口腔修复科接受全瓷修复的患者40例,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作(CAD/CAM)技术制作氧化锆全瓷冠修复体46件,其中上颌22件,下颌24件;前牙单冠21个,后牙单冠25个.参照美国加利福尼亚牙科医师协会全瓷修复体的临床标准进行效果评价,并以牙龈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以及附着丧失3项指标对修复体的牙周状况进行评价.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瓷冠患者初戴3个月后,2例出现牙龈炎,其余均未出现边缘着色和继发龋.初戴后6个月,2例出现轻微牙龈炎症;初戴后12个月,未出现牙冠裂纹和断裂、边缘着色和继发龋,3个冠修复体出现颜色不匹配.所有患者在3、6、12个月时间点的龈沟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以及附着丧失指标与治疗前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氧化锆全瓷冠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良好的美学效果和良好的稳定性,是理想的临床美学修复体.  相似文献   

8.
牙列重度磨耗(牙合)重建中的固定修复治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应用固定修复治疗牙列重度牙合磨耗的疗效。方法 :对 5 8例牙列重度磨耗病例共制作 2 3 5个冠桥牙合重建修复体。结果 :重建后牙列形态与咬合、面下 1/ 3高度获得适度恢复 ,咀嚼功能良好。结论 :固定修复是一种用于牙列重度磨耗 牙合重建的治疗方法。修复中应重视基牙及对颌牙的治疗和调牙合、及暂时修复体的戴用  相似文献   

9.
CAD/CAM氧化锆全瓷冠桥随访4年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分析评价CAD/CAM氧化锆全瓷冠桥的修复效果.方法:为267位患者制做CAD/CAM氧化锆全瓷冠或桥681件,随访了205例患者的562件全瓷冠桥,随访时间2-6年.对修复体的崩瓷、全瓷冠的颜色与修复体的边缘密合度进行评价.结果:CAD/CAM氧化锆全瓷冠的崩瓷率3.31%,与修复体部位有明显相关性(P<0.01),不同技术员完成的CAD/C氧化锆全瓷冠的颜色效果有明显不同(P<0.001),不同颜色预备体的修复体后颜色效果没有明显差异(P>0.05),CAD/CAM全瓷冠颜色达到好以上90.8%,CAD/CAM全瓷修复体的边缘密合度达到好的99.2%,长桥边缘密合度欠佳,修复体松动脱落0.35%,随访期间没有发现CAD/CAM全瓷修复体基底冠或桥支架折断.结论:CAD/CAM全瓷冠颜色接近天然牙,特别是预备体变色时是115床旨选的美学修复体,CAD/CAM全瓷冠边缘密合度好,整体崩瓷率可接受,但长桥边缘密合度需进一步提高,且磨牙的崩瓷率须进一步研究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金合金高嵌体在重度磨耗并牙本质敏感症磨牙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4例磨牙(牙合)面重度磨耗并牙本质敏感症的患者,平均年龄66岁,备牙硅橡胶取模,制作金合金高嵌体,用3M易混型玻璃离子粘接剂粘接.结果:56颗金合金高嵌体无松动、脱落和磨耗,牙齿无疼痛,牙敏感症状好转或消失,牙龈无红肿、牙髓活力正常,咀嚼功能良好、咬合关系恢复.结论:金合金高嵌体是治疗磨牙重度磨耗简单易行微创的修复方法.不仅磨除牙体组织少,而且可保护牙髓活力,减少牙敏感症状,较快恢复咀嚼和咬合功能.  相似文献   

11.
PurposeTo analyse fatigue damage of monolithic computer-aided-designed/computer-aided-manufactured (CAD/CAM)-materials after loading with high masticatory forces in standardized posterior crowns in a mouth-motion-simulator.MethodsFor manufacturing of test specimens (5 groups, 16 specimens each), two corresponding Standard-Tessellation-Language-(STL)-data-sets (one for the teeth and one for the crowns) were designed. The teeth were CAD/CAM-milled of human third molars and the crowns of three different CAD/CAM composite blocks (Lava Ultimate,‘LU’; Brilliant Crios‘BC’; Cerasmart,‘CS’), one polymer-infiltrated-ceramic network (Vita Enamic,‘VE’) and a control group of lithium disilicate ceramics (IPS e.max CAD,‘EM’). Crowns were adhesively cemented with their corresponding luting system on the human teeth. Half of the specimens were light-cured (‘LC’) and the others were chemical-cured (‘CC’). A mouth-motion-simulator (WL-tec, 2 Hz, 37 °C) applied dynamic cyclic loading between 50–500 N for a period of 1 million cycles. Afterwards, a dye penetration test (aqueous basic-fuchsine) revealed damage of test specimens. Each specimen was sectioned into four equidistant slices and the area without damage was measured with a digital microscope (Zeiss) and radial cracks at the cementation surface were assessed. Data were subjected to Tukey’s test.ResultsAll specimens showed fatigue damage in the occlusal contact area. LU, BC and CS exhibited a significant greater area without damage compared to VE and EM (p < .05). EM and VE showed additional radial cracks at the cementation interface in both curing modes, whereas LU, BC and CS showed only radial cracks with chemical-cured luting cement.ConclusionsMonolithic CAD/CAM composite crowns showed significantly lower fatigue damage, particularly if the luting system was light-cured.  相似文献   

12.
种植体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导板精度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利用三维重建软件设计并制作基于CT数据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CAD/CAM)导板,评价导板的精度。方法选择4个下颌骨标本,制作石膏模型,设计并制作基于CT数据的CAD/CAM导板。在导板辅助下于下颌骨标本的后牙段植入14枚种植体,再次行CT扫描,采用点对点配准技术实现扫描前后CT三维重建模型的配准,测量实际种植体位置与虚拟放置的种植体位置间的偏离值,评价导板的精度。结果14枚种植体植入后头部偏差量为(0.47±0.12)mm,颊舌向和近远中向以及垂直向偏离值分别为(0.22±0.08)mm、(0.25±0.06)mm、(0.30±0.11)mm。尾部偏差量为(0.19±0.07)mm,角度偏差量为1.79°±0.68°。结论在CAD/CAM导板辅助下于下颌骨模型植入种植体具有较高的精度,对于辅助临床种植体植入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辅助技术在下颌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和计算机辅助制作(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ed,CAM)技术在下颌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7例下颌骨肿瘤切除后患者行血管化腓骨移植,16例下颌骨缺损患者行牵引成骨(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术,术前均行螺旋CT扫描,采用CAD—CAM技术制成与患者骨组织缺损完全相同的个体化实体模型,在模型上设计最佳手术方案,并根据模型预制钛板和成骨牵引器。术中按术前设计切除下颌骨病灶区骨段,血管化腓骨移植的患者根据术前设计进行腓骨塑形并固定;行DO患者根据术前设计制作传送盘和安装牵引器位置。结果:实体模型病变区测量数据与术中所见病变范围完全一致,预制的下颌骨重建钛板及牵引器形态与术中下颌骨外形匹配,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并改善术后效果。术后X线片显示23例重建的下颌骨形态对称,面部外形恢复正常。结论:CAD—CAM技术为下颌骨病变的术前手术范围设计、移植骨形态设计和牵引器的个体化制作提供了实体模型,提高了手术的精确性,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具有良好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二次扫描在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作(CAD-CAM)氧化锆全瓷冠中的临床效果,并对比不同扫描系统在此过程中的可操作性,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二次扫描完成氧化锆全瓷冠40件,其中Proeera全瓷冠10件(使用接触式扫描仪),Everest全瓷冠30件(使用光学扫描仪).利用二次扫描制作不同形态的基底冠.修复后1 d、3、6、12、24个月进行临床检查,内容包括边缘适合性、颜色、固位、折断或破损情况.结果 40件全瓷冠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临床检查中40件全瓷冠的各项检查结果均为满意.结论 二次扫描可以完成复杂形态的CADCAM氧化锆基底冠的制作,保证氧化锆全瓷冠饰瓷厚度均匀适度.应用二次扫描时,光学扫描仪相比接触式扫描仪更适合于完成复杂形态的氧化锆基底冠.  相似文献   

15.
义齿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与计算机辅助制作(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e,CAM)是口腔修复的最大进展之一,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义齿制作方法,被称为义齿制作史上的一场革命。基本方法为对预备好的基牙或人工种植牙上部结构进行三维形态测量,然后对获得的三维数据进行计算机图像化分析与设计,模拟修复体的形态,再通过数据仿真加工完成义齿的制作。  相似文献   

16.
牙体缺损修复体的椅旁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作(computer aided design/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D/CAM)在临床的工作流程和技工加工环节均与传统间接修复不同,主要表现在数字化印模的获取和应用计算机软件设计修复体并由数控机床切削制作。牙体预备的质量和预备体呈现的参数可直接影响口内扫描获取信息的准确性和效度,修复体自动化的设计和制作也存在一些限制因素,这些影响均可降低修复体对患牙牙体缺损的适合性,尤其是修复体边缘更是敏感的关键部位。本文围绕影响椅旁CAD/CAM修复体边缘适合性的相关因素,梳理并探讨各操作环节中的应对策略和质量控制细节,以促进椅旁CAD/CAM修复临床疗效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口腔修复学最大的特点是医师与技师配合,通过各自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患者设计和制作具有特定形态并能恢复患者生理功能的修复体。各种个性化及多样化的义齿、颌面赝复体、夹板、矫治器的设计与制作是口腔医疗活动基本内容和疗效的直接体现。因此,如何为患者精确、完美、高效地设计和制作各种修复体,一直是口腔修复学工作者长期努力追求的目标和理想。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烤瓷贴面和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与计算机辅助制作(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e,CAM)瓷贴面修复3年后的临床观察和比较,评价CAD—CAM瓷贴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3例患者制作CAD—CAM瓷贴面65个,25例患者制作烤瓷贴面105个。修复3年后采用改良加利弗尼亚牙科协会一瑞格标准对两种贴面的各项临床指标、存留率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烤瓷贴面和CAD—CAM瓷贴面3年存留率分别为96.2%和93.8%;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2.4%和90.8%。两种贴面在颜色匹配、边缘着色、边缘适合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D—CAM瓷贴面表面质地优于烤瓷贴面。结论CAD—CAM瓷贴面是一种成功的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制作(CAD/CAM)技术具有知识密集、更新速度快、综合性强、初期投入大等特点。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发展,CAD/CAM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文就应用于口腔修复的CAD/CAM系统的工作原理、应用以及优缺点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Cerec2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作(CAD-CAM)系统制作的全瓷冠进行8年随访,评价其远期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Cerec2 CAD-CAM系统对22例患者的24颗牙体缺损的患牙进行CAD-CAM全瓷冠修复,定期随访,末次随访时参照改良美国加州牙科协会评价标准对CAD-CAM全瓷冠进行评价,同时对患者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并进行Kaplan-Meier生存率分析.结果 除3件CAD-CAM全瓷冠失败外,其余21件CAD-CAM全瓷冠随访82个月~102个月.除费用外,患者对其余指标的满意度达100%.Kaplan-Meier生存率分析显示,CAD-CAM全瓷冠的8年留存率为88%.结论 Cerec2 CAD-CAM系统制作的全瓷冠可在口腔环境中长期保存并行使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