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是老年患者肩部最常见的骨折之一,包括肱骨头、大结节、小结节、肱骨外科颈、肱骨解剖颈的骨折.由于骨质疏松,一般内固定材料固定不可靠,常出现钢板螺钉切出,肱骨头塌陷等并发症,是临床治疗上较为棘手的疾病之一,以往多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近年来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骨折端的稳定依靠钉板之间的成角稳定,固定强度增加,术后无需外固定制动,可行早期功能锻炼,对于老年性骨折伴骨质疏松患者效果较一般内固定钢板佳.目前对于老年性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人工肱骨头置换及锁定钢板内固定两种治疗方法仍存在广泛争议.通过对本院老年性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的回顾性研究,统计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及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两种治疗方案的不同治疗效果,进而分析两种方案的优、劣势及影响疗效的各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2.
将本院自2010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33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用肱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对于骨质疏松患者,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术后随访15个月,观察记录患者的恢复情况。随访15个月,患者肱骨近端骨折治疗情况均得到有效改善,依据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对患者恢复状况进行评价,恢复状况优秀者20例(60.61%),良好者9例(27.27%),较差者4例(12.12%),优良率为87.88%。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螺丝钉脱出、断裂、加压接骨板断裂、肱骨头缺血坏死或肩峰撞击综合征等并发症。应用肱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能够使患者获得良好愈合效果,并减少副发病症,使患者肩关节功能得到良好恢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是老年患者肩部最常见的骨折之一,包括肱骨头、大结节、小结节、肱骨外科颈、肱骨解剖颈的骨折。由于骨质疏松,一般内固定材料固定不可靠,常出现钢板螺钉切出,肱骨头塌陷等并发症,是临床治疗上较为棘手的疾病之一,以往多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9例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行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术后进行早期系统康复护理。结果本组患者随访3个月至2年,按Neer评分优16例、良9例、可4例。结论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实施康复护理,减少了肩关节僵硬、粘连、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有利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背景:以往对肱骨近端4部分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时常使用非锁定的解剖钢板,难以获得稳定的同定,固定后并发骨折再移位及肱骨头坏死的概率相对较高。目的:观察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4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肱骨近端4部分骨折的患者72例,其中无肱骨头脱位40例,肱骨头脱位32例,均给予切开复位、肱骨近端锁定钢板锁定系统固定,固定后3周内给予肩关节制动,之后逐渐开始功能锻炼。定期随访,通过Neer评分评价肩关节的功能。结果与结论:末次随访3,6,9,12,18,≥24个月的患者数分别为6,13,31,9,8,5例。术次随访〉/9个月的53例,骨折愈合率达98%(52/53),Neer评分中级以上达85%(45/53),肱骨头坏死率6%(3/53)。X射线榆金显永3例均为固定前肱骨头脱位患者,肩峰撞击综合症发生率9%(5/53),无内固定松动、螺钉断裂。固定前肱骨头脱位捌定后肱骨头坏死和Neer评分与同定前无肱骨头脱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说明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4部分骨折利于骨折块复位,吲定牢靠,阎定后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6.
肱骨近端骨折占全身骨折的4%-5%,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多数无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经非手术治疗效果良好,但对移位的、特别是伴有骨质疏松的肱骨近端骨折,保守治疗愈合多不理想,而以往的内固定技术又很难达到坚强的稳定使肩关节能进行早期安全的功能锻炼。作者自2006年8月至2008年7月应用解剖型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us Plate,LPHP)治疗28例肱骨近端骨折,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肱骨近端骨折在临床较为常见,约占全身骨折的4%~5%,多发于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其中大部分无移位或轻度移位骨折,以往作者多采用传统保守疗法,治疗效果较为满意。对于移位较明显的骨折脱位患者多需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是近年来AO设计的新一代接骨板,目前已在国内推广。2004年2月至2007年6月,本院应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PHP治疗36例老年移位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人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老年人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5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41例;平均年龄65.7岁;保守治疗18例,手术治疗38例。结果:5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32月,平均26.4月。骨折全部愈合,其中延迟愈合9例,因肱骨头坏死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6例。根据Neer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19例,满意27例,优良率为82.1%;不满意为10例,无1例失败。结论 :骨质疏松对骨折愈合有一定影响,但未引起骨折不愈合及畸形愈合,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应个体化,骨质疏松性骨折后期应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以预防骨折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9.
肱骨近端骨折占全身骨折的4%~5%,其中15%是复杂、不稳定型骨折,常需切开复位内固定,利于骨折复位,早期肩关节功能锻炼^[1]。而老年复杂性骨折由于骨质疏松且常为粉碎性,手术固定有难度。因治疗不当而致肱骨头坏死,肩关节功能障碍,临床上并不少见。作者自2005年12月至2009年5月采用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复杂性肱骨近端骨折32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32例,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13例,三部分骨折15例,四部分骨折4例,平均随访14.3个月(6—18个月),临床随访包括:功能评估和X线摄片。结果32例患者全部骨性愈合,无骨折再移位、骨折不愈合或内固定松动退出,1例出现肱骨头部分坏死。按Neer评分标准,优良率84.3%。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较为理想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应用肱骨近端髓内针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伴肱骨干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2月至2010年9月,收治12例肱骨近端两部分骨折伴肱骨干骨折的患者,皆给予骨折闭合复位肱骨髓内针内固定术。结果 所有患者皆在12 ~20周骨折愈合。按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7例,良3例,中2例,优良率83.3% (10/12)。肘关节HSS功能评分优12例。结论 对于肱骨近端两部分骨折伴肱骨干骨折患者,肱骨近端髓内针具有一次性解决多处骨折,减少手术创伤,不增加感染风险,临床应用优势明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背景: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治疗粉碎性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效果良好,但在临床应用中容易发生内固定松动、骨折再移位等并发症。目的:分析微创注射型硫酸钙强化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1)与实验组(n=29)。对照组在微创技术下使用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固定治疗,实验组在微创技术下使用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固定治疗,并使用微创注射型硫酸钙进行注射强化。结果与结论:随访11-25个月,两组骨折均愈合。两组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Neer评分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位丢失高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微创注射型硫酸钙强化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人工肱骨头置换的适应症及早期结果。方法对5例人工肱骨头置换患者进行随访、总结及分析,采用改良UCLA评分法评价。结果良好,改良UCLA评分在29 ̄33分,患者主观满意。结论复杂肱骨近端骨折、肱骨近端可切除的恶性骨肿瘤是人工肱骨头置换的适应症,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孙官文 《中国临床康复》2012,(13):2366-2369
背景:微创钢板接骨技术的开展及内固定物的改进,为老年骨质疏松肱骨近端骨折提供了可靠的治疗方式。目的:应用间接复位经皮微创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肱骨近端骨折。方法:采用肩外侧横小切口经三角肌入路,关节囊外手法将骨折复位后,将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从切口内插入固定技术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39例。置入内固定后应用Neer评分系统对肩关节进行功能评定。结果与结论:患者均获随访12个月以上,无再次移位、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及螺钉进入关节间隙、肱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所有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2.3周(10~16周),肩关节功能采用Neer评分:优良29例,可8例,差为2例,优良率75.3%。结果表明,微创经皮钢板植入接骨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具有血运破坏少和固定稳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回顾分析15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者均达到解剖复位或近似解剖复位,所有患者骨折均顺利愈合,无肱骨头坏死发生,优良率为86.7%。  相似文献   

16.
肱骨近端骨折是指肱骨外髁颈以远1~2cm至肱骨头关节之间的骨折,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损伤,约占全身所有骨折的4%~5%。尤其是三分骨折和四分骨折的治疗较为困难,手术难度较大,骨折的固定性差,术后肱骨头的坏死率、残疾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易敏  钟刚  岑石强 《华西医学》2009,(5):1092-1093
目的:回顾性研究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肩关节的情况,以进一步提高疗效。方法:对我院2004年至2007年27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肱骨头置换术治疗,术中修复关节囊和肩袖,术后随访5~38月,评价其肩关节功能。结果:采用半关节成形改良评分系统SSMH综合评分,优:5例,良:17例,可:5例,优良率:81.5%。肩关节活动:平均前屈上举:96°,外旋:36°,内旋至L2水平。X片示假体无松动断裂,位置良好。结论:对于复杂的肱骨近端骨折,人工肱骨头置换是有效治疗手段,能够最大限度恢复期肩关节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采取锁定钢板与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成人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Meta分析,探讨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知网(CNKI)及外文PubMed、Science Direct等数据库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发表的相关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各种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9篇,采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锁定钢板与人工肱骨头置换比较Neer评分优良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4,95%CI:0.33~2.14,P=0.72),在ASES评分优良率方面无显著差异(OR=0.80,95%CI:0.26~2.44,P=0.69)。结论目前认为锁定钢板与人工肱骨头置换对特定骨折类型各有利弊。对于高龄粉碎性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多数倾向于人工肱骨头置换。对于老年粉碎性的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现有文献中没有足够的对照试验证明人工肱骨头置换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肱骨近端复杂骨折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根据美国加州洛杉矶半关节成形改良评分系统(SSMH)对患肩术后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本组26例患者均Ⅰ期拆线,切口愈合良好。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6~20个月),均无伤口感染、神经损伤及假体周围骨折,无假休松动、关节脱位等并发症。按SSMH综合评分:27分以上(优)4例,24~27分(良)19例,14—23分(中)3例,〈14分(差)0例,优良率88.5%。结论在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把握良好的手术时机,精细缜密的手术操作并结合术后长期、完善的康复治疗,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PHP)在肱骨近端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2000年1月至2012年1月共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96例,均为闭合性骨折,采用LPHP治疗47例,采用其他常规手术方法治疗49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96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2~40个月,平均25个月.按Neer评分标准,LPHP组的治疗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89.3% (42/47)与71.4% (35/49),x2=3.28,P=0.04].LPHP组发生疼痛7例(14.9%),肱骨头坏死5例(10.6%);对照组发生断钉、断板8例(16.3%),感染4例(8.2%),肩峰撞击征10例(20.4%),疼痛17例(34.7%),肱骨头坏死10例(20.4%),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5%(12/47)与100.0% (49/49),x2=1.77,P=0.03].结论 LPHP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一种较好的内固定物,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