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西急诊蛇伤流行病学及救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西地处亚热带,内陆和海域蛇类资源十分丰富,蛇伤发病季节长、病例多,在全国属于蛇伤高发区,广西每年有3~4万人被蛇咬伤,而且随着城市绿化建设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及人工养蛇业的发展,蛇伤病例居高不下并出现了一些新特点。  相似文献   

2.
随着民众环保意识的增强,自然生态好转后,蛇咬伤病人日见增多。我科自2010年9月~2011年8月期间收治了16名蛇咬伤病例,根据患者捕获咬人的蛇,咬伤处牙痕及患者症状,诊断其中2名病例为无毒蛇咬伤,14名病例为毒蛇咬伤,经现场及时包扎,及时就诊给予抗蛇毒血清,咬伤  相似文献   

3.
整体护理在蛇咬伤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贺翠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2):1589-1589
蛇咬伤是一种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常见病,它不仅对人类的生命造成威胁,其后遗症常导致截肢残废,严重者还会影响心、肾功能,甚至休克或死亡。其中毒机制是当人被蛇咬伤后,伤口吸收了被蛇释放的毒素,从而产生了一系列中毒症状,其症状常因蛇毒种类不同而异,蛇毒分为三种:神经毒、血循毒、混合毒。蛇毒中毒的发生季节与蛇活动的规律有关,在南方蛇的活动期一般在4~11月间,其中以7~9月最活跃,因此蛇毒中毒在这一期间发病率最高。我科从2002年6月~2004年12月,收治了23例蛇咬伤患者,均成功地施行了整体护理,除1例因经费问题自动要求离院外,其余患者…  相似文献   

4.
朱美英 《上海医药》2013,(24):29-30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毒蛇咬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1月-2013年6月松江区车墩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蛇咬伤572例,采用抗蛇毒血清,季德胜蛇药片或"1号蛇伤散"内服治疗,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结果 :治愈546例,好转17例,转院9例,治愈率为95.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毒蛇咬伤疗效好,时间短,可在农村社区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5.
东北山林地蛇比较多,部队野外夏训,官兵被蛇咬伤多见。2008年6月在野外紧急处置蛇咬伤5例,给后续治疗争取了时间,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周丽丽 《现代医药卫生》2014,(16):2554-2554
世界上目前已知大约有2 200种蛇类,对人类有致病危害的毒蛇约195种。我国蛇咬伤发生率在0.3%左右,被毒蛇咬伤的患者每年可达10万人次,死亡率约为5%~10%。蛇咬伤发病急、病程短,如未得到及时救治易致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因此,研究和规范蛇咬伤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院2012~2013年共收治15例蛇咬伤患者,经过及时正确的急救和护理,全部治愈出院,现将急救与护理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杨睿  钟方财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4):2706-2707
蛇咬伤是外科夏季常见病,蛇咬伤时,由于蛇毒进入人体,在蛇毒素的作用下,伤口局部组织、人体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及心脏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不同的毒素对各系统的损伤程度有所不同。对我院两年来收治的蛇咬伤患者作细胞学检查时发现,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改变非常明显,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罗毅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13):2020-2021
广西处于我国南部地区,气候长期温暖潮湿.该省的桂中桂北地区蛇类资源多,蛇咬伤发生频繁且咬伤后危重症多.因此针对蛇咬伤正确处理及急救,能改善蛇咬伤病人的预后,甚至挽救性命.近年来,关于该地区蛇咬伤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及危重症的防治等方面已有不少报导,本文拟从以上方面综述,为以后的蛇咬伤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病例:患者,男,60岁,于2008年5月12日因被蛇咬伤1小时余到我院就诊,当即收治住院。查体:体温37.0℃,脉搏88次/分,呼吸20次/分,  相似文献   

10.
肇晖 《上海医药》2012,(19):1-2
进入夏季以来,对于缺乏抗毒血清导致患者抱憾终身的报道屡见不鲜。大家是否还记得他们:苏州小伙叶某,今年6月7日不幸被蝰蛇咬伤后因找不到抗蝰蛇毒血清,导致多脏器严重衰竭而不治身亡;家住甘肃皋兰的11岁男孩,今年9月9日在放羊时不慎被蛇咬伤脚,却被医院告知没有抗蛇毒血清,从网友发微博寻找抗蛇毒血清,  相似文献   

11.
聂虎 《现代临床医学》2007,33(Z2):234-236
全世界约有1/3的人口受到毒蛇咬伤的威胁,而且每年死于蛇伤者约有4~6万人.据文献报道,印度全年蛇咬伤人数达30~40万人,死亡3万多人.我国蛇伤发生率在0.3%左右,每年被毒蛇咬伤的患者达10万人次,其中73%为中青年,蛇伤死亡率为5%~10%.因此,研究和规范蛇咬伤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抗蛇毒血清治疗毒蛇咬伤206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毒蛇咬伤是山区农村医院夏秋季常见外科急诊之一,病情急,并发症多,一般均需住院治疗,且存在一定的死亡率。我院自1983年开始应用抗蛇毒血清为主综合治疗毒蛇咬伤,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抗蛇毒血清治疗组:206例,男142例,女64例,中位年龄35.5岁(7~71岁),其中确认为蝮蛇蛟伤者154例,五步蛇咬伤31例,竹叶青蛇咬伤9例,蛇种不清者12例(根据蛇蛟地点、典型临床表现,绝大多数仍可确定为蝮蛇咬伤);咬伤至就诊时间平均28h(0.5~96h);按“毒蛇蛟伤病情分型标准”[2]:轻型140例,…  相似文献   

13.
蛇咬伤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蛇咬伤的发病情况,为蛇咬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指导。方法调查185例蛇咬伤病人出院病案及相关报表资料,对蛇咬伤病例的性别、年龄、季节及病情转归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全年均有蛇咬伤发生,其中以6~10月份居多,2008、2009、2010年收治的蛇咬例数较多,被蛇咬伤人群以40~60岁居多;185例病人中,男106例,女79例。结论提高蛇咬伤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其危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蛇咬伤的诊断方法、临床表现及救治措施。方法对75例蛇咬伤的患者的诊断方法、临床表现、追踪救治方法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蛇种判定基本准确,治疗及时,总有效率100%,伤口、渗血肿胀明显减少。结论急诊救治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预测、早期治疗,早期诊断是重中之重。需要早期评估病情的发展,加强蛇伤知识的普及,提高对毒蛇的认识,建议群众尽可能把伤人之蛇打死带来医院以便于及早确诊。  相似文献   

15.
蓝娅  余良英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7):2669-2670
目的:探讨毒蛇咬伤的临床护理及对策.方法:毒蛇咬伤后准确鉴别毒蛇种类,尽早应用相应的抗蛇毒血清,对伤口进行消毒、冲洗,减少毒素的吸收并及时阻断毒液继续蔓延,积极手术治疗.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等情况,减轻全身中毒症状,即能提高治愈率.结果:通过对蛇咬伤患儿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并发症的预防观察及护理以及针对患儿的特点给予相对应的护理,患儿顺利康复,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痊愈出院.结论:加强蛇咬伤病人的救治与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抗感染药学》2016,(2):325-327
目的:分析注射用抗蛇毒血清分段稀释滴注对蛇咬伤患者的解毒疗效及其临床护理。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蛇咬伤患者76例,按给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传统脱敏注射法注射抗蛇毒血清治疗,研究组患者均给予分段稀释滴注法注射抗蛇毒血清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和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给药后过敏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抗蛇毒血清分段稀释滴注法对蛇咬伤患者解毒治疗,可避免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判断结果,发挥过敏试验、治疗和脱敏的三重作用,简化治疗和护理过程,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蛇类属脊索动物门爬行纲蛇目,据统计,世界上大约有2700余种蛇,我国有150种左右,其中毒蛇类约占1/3~1/4。蛇类喜温怕寒,绝大多数生活在热带或亚热带地区的深山密林中。我国有丰富的蛇类资源,广东、福建、湖南、云南、广西、浙江等省份是蛇类的主要栖息地,湖南、浙江、  相似文献   

18.
蛇年说蛇药     
今年是蛇年,蛇是十二属相之一,蛇在民间又称为"小龙",属蛇的人往往不说自己是属蛇,而说是属"小龙"。龙是中华民族至高无上的图腾。远古时代龙蛇同宗。历史神话传说中,人类的始祖伏羲氏、女娲氏都是人面蛇身。至今有些地方还保留有"蛇王庙"。世界大部分地区都有蛇的分布。现今世界上的蛇类,已知的有3000多种。其中,有毒蛇600余种。我国已发现的蛇类约200种(或亚种)。有资料统计我国的毒蛇约有50余种,如五步蛇、银环蛇、竹叶青、眼镜蛇、金环蛇等。这些毒蛇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北京历史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毒蛇咬伤患者凝血功能变化情况。方法:选择江西省分宜县人民医院外科2018年3月—2023年7月收治的112例毒蛇咬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蝮蛇56例,竹叶青28例,银环蛇16例,眼镜蛇12例。对不同毒蛇种类患者的各时段行凝血功能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不同蛇类治疗前、治疗后1 d、治疗后3 d的三个时期的指标进行F方差分析,发现只有竹叶青蛇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蝮蛇、银环蛇、眼镜蛇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竹叶青蛇组治疗前、治疗后1 d、治疗后3 d三个时期指标进行两两比较,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竹叶青蛇咬伤患者治疗前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i)、纤维蛋白原(Fbg)存在异常,治疗后指标得到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竹叶青蛇咬伤患者可引起较严重的凝血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20.
李堂江 《贵州医药》2016,(6):620-621
对儿童毒蛇咬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我科2014年5月至2015年9月收治蛇咬伤儿童26例,均治愈。现将其诊疗特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