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郭素梅 《山东医药》2004,44(35):37-37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具有创伤小、安全、疗效肯定等优点,临床上已广泛应用。1999年10月~2004年6月,我们对32例冠心病患者实施介入术,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冠心病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但对于有些病人,药物治疗效果欠佳,不能挽救那些濒死的顿抑心肌和冬眠心肌,使病人的生活质量受到限制。自从1977年Gruentzig进行了第1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后,冠心病的治疗从此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20多年来,冠心病的介入治疗迅速发展,无论从技术上还是设备上都有了很大的改进。本文就这方面的发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患者应用介入诊疗术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心病的介入性诊断和治疗技术主要包括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CS)。随着此项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护理工作的相关性研究亦有较大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1977年Gruentzig在世界上开展了第一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 ,开创了介入心脏病学新纪元。在此后的 2 0多年中 ,以PTCA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为主体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推广。近年来PCI技术在我国发展亦十分迅速 ,每年完成例数以 3 0 %~ 40 %的速率增长。根据本期发表的“全国第三次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例注册登记资料分析” ,2 0 0 1年全国完成PCI1 63 45例 ,总成功率达 97 0 % ,并发症发生率总体上仍保持在较低水平。不少医院还开展了左主干病变PCI。对经过严格选择的左心…  相似文献   

5.
<正>我院于1997年11月开展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CAG),1999年12月随之进行了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以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Stenting),现将其临床应用42例资料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42例均为住院患者,男性34例,女性8例,年龄28-76岁,平均56.50±11.70岁。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闷,胸痛,ST-T改变,或有典型心绞痛,急性心梗的临床表现。其中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AMI)1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3例;心绞痛(AP)10例;不典型胸痛19例。42例中合并高血脂22例;各种心律失常16例;高血压14例;糖尿病1例。1.2 造影方法:CAG采用意大利Mecall公司生产的ARCOS-1000mA多臂心血管造影机,常规使用Judkin’s法作左、右冠状动脉造影。冠脉管腔狭窄≥50%诊断为冠心病。  相似文献   

6.
全国第三次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例注册登记资料分析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目的:分析1999-2001年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PCI)的发展趋势。方法:凡开展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医院,均填写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统一印发的表格,根据表格提供的资料对1999-2001年我国完成的PCI病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999-2001年共注册PCI病例总数26098例,来自全国范围内112所医院,其中1999年8000例,2000年11753例,2001年16345例,总成功率97.0%。共扩张病变53695处,其中43304处(80.6%)病变置入支架,支架置入成功率90%。30339例择期PCI的主要并发症包括冠状动脉痉挛(2.4%)、严重冠状动脉夹层(2.2%)、冠状动脉急性闭塞(0.8%)、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0.6%)、急性心肌梗死(0.5%)、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0.07%)、死亡(0.31%)。随访中靶血管重建术7.0%。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较上次注册资料有较大增长,共5759例,其中直接PCI 4417例,补救性CI这1342例,总成功率96.3%。左主干PCI共完成551例,总成功率98.4%,手术死亡率0.9%,随访期中死亡8例(1.5%),靶血管重建术8.2%。此次参加注册的医院中,每年完成PCI<75例的医院占46.0%,每年完成PCI>200例的医院仅占20.1%。结论:近3年来我国PCI仍迅速发展,每年完成例数以40%左右的速率增长,PCI成功率及燕发症发生率与国外献报道相似。在严格选择的左主干病变,PCI也取得较好效果。但我国各地及各医院之间PCI发展仍极不平衡,继续加强技术培训及规范化管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和健康卫生事业的发展,人们的平均寿命在延长,社会老龄化已在许多西方国家及亚洲国家(例如中国、日本)形成.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从最初的球囊扩张成形术到随后的金属裸支架植入术,再到近年来的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已经历了30多年的快速发展历程。PCI治疗以其操作简便、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独特优点,已逐渐成为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手段。[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   总被引:228,自引:3,他引:228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在近 2 0多年中取得迅速发展。 1 977年Gruentzig首先将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应用于临床 ,开创了介入心脏病学新纪元。随着经验的积累、器械的改进和技术的提高 ,PTCA的适应证不断扩大 ,并发症逐渐减少 ,其对冠心病的治疗价值及与药物治疗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疗效的比较已经多个随机临床试验所证实。在PTCA的基础上 ,为了克服其不足又相继开发了球囊导管的替代和辅助性器械 ,派生了一些新的介入治疗技术 ,如定向性斑块旋切术、斑块旋切吸引术、斑块旋磨术、激光血管…  相似文献   

10.
亚洲冠脉介入治疗的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AndreasGruentzig进行第一例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以来 ,我们已经走过了一段较长的路程。现在我们也应该再评估一下这种治疗模式对冠心病的患者带来的好处和我们今后的方向。毋庸质疑 ,球囊、支架的应用 ,以及抗血小板疗法如血小板GPⅡb/Ⅲa拮抗剂等 ,是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里程碑。这些技术和发明亦使得介入治疗技术变得安全和相对简单 ,使成千上万的缺血性心脏病的患者受益。尽管如此 ,PTCA的软肋 ,再狭窄 ,还是困扰着我们。它也是使得我们的PTCA治疗冠心病不那么尽善尽美。假如冠脉介入治疗 (PCI)的再狭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造影后即刻支架术与择期支架术的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探讨即刻支架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5年1—12月在我科行冠状动脉造影后即刻支架术(即刻组,n=115例)和择期支架术(择期组,n=172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A型和B型病变的成功率和并发症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型病变的成功率即刻组低于择期组(P〈0.01),而并发症率高于择期组(P=0.05)。结论A型和B型病变冠状动脉造影后即刻支架术是临床可行的,而C型病变不宜冠状动脉造影后即刻支架术。因此,冠状动脉造影后即刻支架术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正> 随着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不断发展成熟,严重、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介入治疗成为可能.本文探讨我院近2年来完全、次全闭塞性冠状动脉病变PTCA及支架置入术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1997年9月至1999年11月我院循环内科对45例冠心病患者行PTCA及支架置入术.年龄38~74岁,平均57.4±9.1岁,男34例,女11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陈旧性心肌梗死及不稳定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患者PTCA术后康复护理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近年来 ,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 (PTCA)治疗冠心病已引起医学界的广泛重视 ,并取得了显著成果。我院收治冠心病 PTCA术后病人 8例。现将康复护理的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 8例中 ,男 5例 ,女 3例 ,年龄 4 9~ 76岁 ,平均 6 2 .5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诊断标准 ,确认为陈旧性心肌梗死 2例 ,心绞痛 6例 (不稳定性心绞痛5例 ,自发性心绞痛 1例 )。1.2 方法1.2 .1 术后康复护理 :1病情观察 :术后 1~ 2天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 ,注意有无感染及出血倾向或再梗死、心律失常、心衰等临床表现。如发现上述…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介入治疗操作简便、创伤小、疗效好,成为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技术之一。作为基层医院,我们2001年11月开展介入治疗,至2003年10月共收治临床诊断的冠心病815例(其中急性心肌梗塞108例,静脉应用尿激酶溶栓69例),其中34例患者接受了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7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7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37例,应用常规方法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或)支架术。结果 病例成功率为94.6%,病变成功率为87.7%,32例患者接受支架术,共置入支架47枚。住院期间,介入治疗成功的患者都无心绞痛发作或症状减轻,死亡2例。33例患者接受6~42月随访,平均(24±9)月,15例无心绞痛发作,9例心绞痛明显减轻,2例非致命性心肌梗死,1例因支架内再狭窄行冠脉搭桥术,3例死亡。结论 高龄冠心病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成功率高并且安全,近期和远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足血管内介入治疗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例血管节段性狭窄者行介入治疗(13例经皮血管内球囊成形术,6例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术),术后6月血管造影复查。结果:19例行血管内介入治疗者下肢动脉血供均得到明显改善,通过控制血糖、局部换药等治疗措施,糖尿病足部溃疡愈合较快,近期疗效令人满意。结论:DSA检查可以准确了解血管阻塞部位及程度,糖尿病足下肢动脉血管内介入治疗疗效满意,可以降低患者的病残率。  相似文献   

17.
血管内超声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冠状动脉造影一直是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主要方法和标准,病理研究表明冠状动脉造影所提示的影像与病理解剖结果有很大差异。其原因之一是冠状动脉造影仅提供被造影剂充填的管腔,而不能显示管壁的病变;其二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常是偏心性或不规则性斑块;另外,冠状动脉在粥样斑块形成时通常发生代偿性扩大。在这些情况下冠状动脉造  相似文献   

18.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防治冠心病无心肌梗死患者的电风暴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针对冠心病无心肌梗死者的电风暴,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防治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以电风暴为主要表现的冠心病患者,按标准方法行冠状动脉造影和支架置入术,术后定期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6例患者(男5例,女1例),平均年龄(49.5±9.1)岁。1例运动时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颤动(室颤),2例晨起反复晕厥,动态心电图示多形室速/室颤,3例胸痛、胸闷,反复心脏骤停急诊入院,心电图示ST抬高和反复室颤,电击除颤后ST段恢复正常。6例患者术前晕厥/室颤发作,平均(16.5±5.3)次,共置入8枚冠状动脉支架,5枚为金属裸支架,3枚为药物洗脱支架,全部患者残余狭窄均≤10%,靶血管血流达TIMI3级。置入支架解除狭窄后,电风暴与STT改变消失,症状缓解。最长随访6.5年,最短随访4个月,平均(47.7±30.7)个月,4例均无不适和心律失常,1例2年后胸闷,动态心电图示心动过缓,行冠状动脉造影未见异常。1例出院后6年内无特殊不适,间断服药,置入心脏自动转复除颤器仅有1次剧烈运动窦性心动过速触发的不恰当电击。结论对于冠心病无心肌梗死者,置入冠状动脉支架解除狭窄,可消除缺血性电风暴的病理基础,有效防治心脏性猝死。  相似文献   

19.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置入支架的长期预后分析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和PTCA+支架治疗对我国冠心病患者的远期疗效。方法对1986年12月~1998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PTCA和PTCA+支架治疗的938例冠心病患者中的790例进行了随访,随访率84.2%。随访方式包括门诊随访和信访。随访时间为0.9-12.7(3.5±2.4)年。结果随访期中死亡4例(0.5%),非致命性急性心肌梗死22例(2.8%),重复PTCA98例(12.4%),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0例(1.3%)。以Kaplan-Meier法计算术后12年的生存率为99.5%,无心脏事件生存率1年为88.2%,12年为80.6%。Cox回归分析显示,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和是否放置支架与心脏事件呈负相关,而病变支数与心脏事件正相关。与单纯PTCA组比较,PTCA+支架组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和再次PTCA率均显著降低。结论PTCA、特别是PTCA+支架治疗对我国冠心病患者有良好的疗效,可作为血管重建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老年冠心病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伴随全球老龄化趋势,作为冠心病主要患病和死亡人群,老年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t intervention.PCI)值得关注。随着技术进步、器械完善以及辅助药物更新,PCI范围不断拓展,老年患者从介入治疗中获得了很大的益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