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常规MRI检查评价非手术喉癌下咽癌同步放化疗疗效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喉癌下咽癌患者(仅接受放化疗,未行手术治疗)共25例,全部病例均于患病局部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常规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分析患者MRI特点、测量肿瘤最大横截面积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包括平均ADC值、最低和最高ADC值);治疗后(放化疗结束后1个月内)再次行MRI检查,测残留肿瘤面积及ADC值,并计算肿瘤缓解率。分析治疗前及治疗后肿瘤ADC值与肿瘤缓解率相关性;分析治疗后完全缓解患者(CR组)与非完全缓解患者(非CR组)治疗前、后ADC值及变化的差异。结果 25例喉癌下咽癌患者治疗前肿瘤面积4.81(0.83~14.12)cm~2,治疗后肿瘤面积2.42(0~7.92)cm~2,肿瘤缓解率为74.8%(6.0%~100%),其中有11(11/25,44.0%)例患者治疗后肿瘤消失。治疗前肿瘤平均ADC值及最高ADC值与治疗后肿瘤缓解率呈负相关(r=–0.922、–0.691,P0.05),治疗后平均ADC值与缓解率呈正相关(r=0.678,P0.05);非CR组治疗前肿瘤平均、最高ADC值高于CR组,CR组治疗后平均ADC值及治疗前后平均ADC值的变化高于非C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治疗前肿瘤ADC值以及治疗前后肿瘤ADC值的变化对评价非手术喉癌下咽癌放化疗后早期缓解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表现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宫颈癌分期、放化疗短期疗效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68例治疗前的宫颈癌患者,行常规MRI及DWI检查,将常规MRI分期、常规MRI结合DWI分期与病理分期进行对照,比较两种方法对宫颈癌分期准确性的差异。测量宫颈癌各期的ADC值,分析ADC值与宫颈癌分期的相关性。对38例行放化疗的宫颈癌患者进行追踪复查,将疗效分为完全缓解组(CR)组和部分缓解组(PR)组,比较两组患者放化疗前的ADC值的差异。结果(1)常规MRI序列漏诊1例Ib期,常规MRI结合DWI检出全部病例,常规MRI对IIa期分期符合率85%,而与DWI联合应用符合率达95%,但两种方法无统计学意义。(2)对宫颈癌各期的ADC值进行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宫颈癌的分期与ADC值无相关性。(3)38例行放化疗的宫颈癌患者,25例CR组治疗前ADC均值1.02×10-3 mm2/s,13例PR组治疗前ADC均值1.14×10-3 mm2/s,采用t检验法比较两组ADC值,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CR组ADC值低于PR组。结论常规MRI序列联合DWI对于宫颈癌的检出及分期更准确,ADC值对放化疗短期疗效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食管鳞癌(ESCC)患者放化疗近期疗效预测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4月至2020年3月承德市第三医院收治的120例ESCC患者,患者放化疗前后均进行DWI扫描,在DWI图像上对病灶表观扩散系数(ADC)进行测量。根据放化疗近期疗效将患者分为缓解组(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与非缓解组(进展+稳定),比较两组放化疗前后前后ADC值、ADC值变化量(ΔADC)及ADC值变化率(ADC%)的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治疗前ADC值对放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 120例患者,完全缓解31例(25.83%),部分缓解48例(40.00%),稳定32例(26.67%),进展9例(7.50%);缓解组共79例,未缓解组41例。120例患者放化疗治疗后ADC值为(2.13±0.26)×10-3mm2/s,显著高于治疗前[(1.45±0.18)×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缓解组ADC值显著低于未缓解组,治疗后缓解组A...  相似文献   

4.
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预测鼻咽癌同步放化疗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DWI中ADC值预测鼻咽癌同步放化疗疗效的价值。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并于我院接受同步放化疗的鼻咽癌患者65例,于治疗前行MRI及DWI,测量肿瘤平均、最高及最低ADC值,于治疗中(放疗剂量达50 Gy)、治疗末再次行MRI,计算肿瘤消退率。分析治疗前肿瘤ADC值与肿瘤消退率的相关性;比较治疗末完全缓解(CR)患者及非CR患者治疗前ADC值差异;绘制ROC曲线,评估治疗前ADC值预测疗效的效能。结果 治疗前肿瘤平均ADC值、最高ADC值与治疗中消退率呈负相关(r=-0.463、-0.552,P均<0.001)、与治疗末消退率呈负相关(r=-0.504、-0.481,P均<0.001);CR患者及非CR患者治疗前平均ADC值分别为(0.98±0.12)×10-3 mm2/s及(1.14±0.13)×10-3 mm2/s,最高ADC值分别为(1.16±0.21)×10-3 mm2/s及(1.42±0.23)×10-3 mm2/s,CR与非CR患者治疗前平均及最高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以肿瘤治疗前平均ADC值1.09×10-3 mm2/s为界值,其预测同步放化疗后CR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82.5%、76.0%及80.0%,曲线下面积为0.816。结论 治疗前肿瘤平均及最高ADC值可预测鼻咽癌放化疗疗效,有望为个体化治疗鼻咽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复发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IMRT)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3~2006年1月收治的42例采用全程IMRT治疗复发性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疗结束时近期疗效为完全缓解(CR)21例,部分缓解(PR)14例,总有效率为83.3%.经2~37个月随访,全部病例存活,有3例再复发,5例远处转移,无1例死亡.5例远处转移发生在治疗结束后5~24月,其中4例多发性骨转移,1例肝和肺转移.急性反应以1~2级为主,均可耐受.结果 IMRT是复发鼻咽癌再程放疗的一种有效方法,能被患者耐受,远期结果 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氧水平依赖成像(blood oxygenation level-dependent MRI,BOLD-MRI)预测鼻咽癌化放疗近期疗效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患者41例,所有患者接受诱导化疗(induction chemotherapy,IC)、同步放化疗(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CCRT)和辅助化疗(adjuvant chemotherapy,AC)三个阶段治疗。分别利用IC前和CCRT+AC后的MRI常规成像测量原发肿瘤长径、病理淋巴结短径和转移灶长径,计算病灶的退缩率;利用IC前、后的BOLD成像测量肿瘤的T2*值(T2*baseline和T2*IC)。参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1.1,将患者分为完全缓解组(complete response,CR组)及非完全缓解组(non-CR组)。采用卡方检验或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CR组和non-CR组的T分期、T2*baseline和T2*IC。将T分期、T2*baseline和T2*IC分别与退缩率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ROC曲线分析T分期、T2*baseline和T2*IC预测鼻咽癌化放疗近期完全缓解的诊断价值。结果 T分期、T2*baseline和T2*IC在CR组与non-CR组间存在差异(P均<0.05)。T分期、T2*baseline和T2*IC分别与退缩率呈不同程度相关(r分别依次为-0.481、0.748和0.617,P均<0.05)。T分期、T2*baseline和T2*IC预测鼻咽癌CR的受试者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依次为0.778、0.903和0.763,其中T2*baseline的受试者特征曲线下面积最大(P<0.05),T2*baseline诊断肿瘤完全缓解的最佳阈值为37.5 ms。结论鼻咽癌治疗前BOLD的定量参数T2*baseline值能够预测鼻咽癌化放疗的早期疗效,可作为传统T分期疗效预测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RI扩散加权成像(DWI)评价肺癌脑转移瘤放化疗配合中药治疗疗效的早期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5年8月本院32例经病理或临床及影像学确诊为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在放化疗配合中药治疗前1周、治疗后1个周期、治疗后2个周期行MRI及增强扫描,同时行DWI扫描,并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DWI诊断效能,获得ADC值变化率最佳阈值.[结果]32例患者共计39个肺癌脑转移病灶,在治疗后2个周期后,有效18例(有效组),包括6个PR病灶和12个CR病灶;无效21例(无效组),包括SD病灶14个和PD病灶7个.治疗前及治疗后有效组的ADC值与无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后,有效组ADC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67,P<0.05).治疗1个周期后,两组ΔADC值均有升高,有效组升高(28.12±20.29)%,无效组升高(3.38±10.68)%,有效组ΔADC值显著高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采用ROC曲线分析ΔADC界点为15.74%,应用ADC值检测肺癌脑转移的敏感性为72.22%,特异性为90.47%,ROC曲线下面积为0.868.[结论]DWI-MRI可作为一种早期、无创、无辐射损伤、可重复操作的检查方法,对脑转移瘤癌肿治疗疗效评估特异性较高,能够通过测量ADC值变化率反映肿瘤治疗后的早期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局部晚期鼻咽癌同步放化疗的近期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对收治的Ⅲ、Ⅳa期鼻咽癌84例,随机分为两组,同步放化疗组(A组)及对照组(B组),每组42例,两组放疗方法相同.治疗组在放疗基础上同步行进TP(PTX+DDP)方案化疗.[结果]A组原发灶放疗后3个月、6个月的完全缓解率为88.1%、90.5%;颈...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功能MR成像联合临床预后因素(CPF)预测宫颈鳞癌患者同步放化疗(CCRT)的疗效。方法 59例宫颈鳞癌患者CCRT治疗前在3.0T MR上进行常规MRI,DWI和DCE-MRI扫描。根据CCRT治疗后三个月的随访MRI并结合临床检查,将患者分为两组:有肿瘤残余和无肿瘤残余组。比较两组之间的功能MRI参数和CPF(肿块大小,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差异。结果 肿瘤残余组在治疗前肿瘤低强化区域的最大上升斜率(MSIL)和信号强化率(SERL)显著低于无肿瘤残余组,而ADC值和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高于无肿瘤残余组(P均<0.05)。将MSIL和ADC值结合预测CCRT治疗后肿瘤残余发生的诊断效能高于单个MRI参数;MRI多参数与CPF结合进一步提高了预测效能。结论 治疗前MSIL和ADC值是CCRT治疗后肿瘤残余发生的独立预后因素。MRI多参数与CPF结合预测CCRT疗效的诊断效能最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序列对鼻咽癌放化疗疗效的预测评估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并接受放化疗的鼻咽癌患者37例,于治疗前行MRI平扫及DCE-MRI增强扫描,分别测量肿瘤高强化区、低强化区及平均的动态增强半定量参数;于放疗中期(剂量达56 Gy时)再次行磁共振扫描,计算肿瘤消退率。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将患者分为CR组和非CR组,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分别评价肿瘤不同区域半定量参数与肿瘤消退率的相关性,并采用ROC曲线计算有相关性的参数预测CR组的诊断阈值,以曲线下面积最大者预测价值最高。结果半定量参数中肿瘤高强化区TTP诊断效能最好,我们以肿瘤高强化区TTP65.53 s为诊断治疗敏感组的阈值,其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43.33%,曲线下面积为0.843。结论 DCE-MRI多项半定量参数均可以预测鼻咽癌的放化疗疗效,对临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中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对原发性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放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09至2017年经临床和病理活检证实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20例原发性脑淋巴瘤患者(无免疫缺陷病史)资料,通过放疗前后轴位T1WI增强病灶强化最大径变化计算出肿瘤消退率进而将病灶分为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组和非完全缓解(非CR)组,测量病灶放疗前的最小ADC(ADC_(min))值、平均ADC(ADCmean)值、最大ADC(ADC_(max))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验证放疗前CR组与非CR间有无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价肿瘤ADC值与肿瘤消退率的相关性,进而利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求得ADC值的阈值。结果放疗前ADC_(min)值与ADCmean值在CR组与非CR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DC_(max)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DC_(min)值、ADCmean值与肿瘤消退率有相关性(r=0.630、0.460,P=0.000、0.005),且分别大于0.602×10~(-3) mm~2/s、0.800×10~(-3) mm~2/s时患者放疗疗效,能在放疗周期完成后达到CR的效果。结论 ADC_(min)值及ADCmean值可以作为预测原发性脑淋巴放疗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甘氨双唑钠对中晚期鼻咽癌放射治疗增敏作用的疗效及护理.方法 将48例确诊为T2~3N2~3M0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单放组,每组24例.研究组:CMNa 800 mg/m2,用100 ml 0.9%生理盐水稀释溶解,于30 min内完成静脉滴注,并在60 min内进行常规放射治疗,3次/w(周一、三、五),连续用药至放疗结束,6~7 w,18~21次.单放组:放疗方案同研究组.结果 鼻咽癌原发灶和颈淋巴结转移灶完全缓解时放射增敏比(SER)分别为1.26和1.20(P<0.05).研究组的鼻咽癌原发灶和颈淋巴结转移灶CR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鼻咽癌原发灶体积>50 cm和颈淋巴结转移灶体积>300 cm2时,研究组的CR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未发现严重毒性反应.结论 CMNa可以增加鼻咽癌原发灶及颈淋巴结转移灶的放射增敏比,对肿瘤体积较大者其放射增敏作用明显;放疗合并使用CMNa可以提高中晚期鼻咽癌近期疗效,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甘氨双唑钠对中晚期鼻咽癌放射治疗增敏作用的疗效及护理.方法 将48例确诊为T2~3N2~3M0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单放组,每组24例.研究组:CMNa 800 mg/m2,用100 ml 0.9%生理盐水稀释溶解,于30 min内完成静脉滴注,并在60 min内进行常规放射治疗,3次/w(周一、三、五),连续用药至放疗结束,6~7 w,18~21次.单放组:放疗方案同研究组.结果 鼻咽癌原发灶和颈淋巴结转移灶完全缓解时放射增敏比(SER)分别为1.26和1.20(P<0.05).研究组的鼻咽癌原发灶和颈淋巴结转移灶CR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鼻咽癌原发灶体积>50 cm和颈淋巴结转移灶体积>300 cm2时,研究组的CR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未发现严重毒性反应.结论 CMNa可以增加鼻咽癌原发灶及颈淋巴结转移灶的放射增敏比,对肿瘤体积较大者其放射增敏作用明显;放疗合并使用CMNa可以提高中晚期鼻咽癌近期疗效,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在食管癌放化疗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食管癌患者,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分为缓解组与未缓解组,比较两组患者放化疗前后病灶的长度、厚度及ADC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得出相应阈值及诊断灵敏度与特异度。结果:食管癌放疗后病灶的长度、厚度均缩小,ADC值升高。病灶的长度差值和厚度差值及变化率不能作为疗效预测指标,而ADC差值及变化率可作为疗效预测指标。ADC差值为0.630×10-3 mm2/s,变化率为0.559,两者可作为病变缓解的阈值,其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3%、85.7%和87.5%、85.7%。结论: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可用于食管癌患者放化疗效果的评估,通过ADC值可对疗效评价进行量化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联合扩散加权扫描(DWI)预测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同步放化疗敏感性。【方法】收集经病理确诊为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行同步放化疗患者60例,根据疗效分为治疗敏感组、治疗抗拒组,采用 DCE-MRI、DWI 测量两组治疗前原发灶、颈部淋巴结转移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容积转移参数(Ktrans)、血管内细胞外容积分数(Ve)、血浆空间容积分数(Vp )并比较。【结果】治疗敏感组30例,治疗抗拒组10例;敏感组除颈转移灶平均Ktrans显著高于抗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他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显示联合原发灶、颈部转移灶ADC、Ktrans、Vp、Ve预测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4,预测敏感性为61.5%,特异性100%。【结论】DCE-MRI联合DWI参数能够反映头颈部鳞癌同步放化疗敏感性,有望为头颈部鳞癌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FDG—PET)在鼻咽癌(NPC)诊断、疗效监测及转移灶判定中的临床价值。方法:41例共53次显像分为2组。组1(9例13次)为无NPC病史而PET提示鼻咽癌。组2(32例40次)为临床确诊NPC,经放化疗后PET用于疗效监测。以标准摄取值(SUV)≥2.0定为葡萄糖代谢增高。将PET所示结果与临床及其它影像资料比较,并对每一病例进行了充分的随访(6—24月)。结果:组1仅2例证实为NPC,余7例均为假阳性。组2中10例治疗后病灶完全消失。与同期和/或随后的CT/MR及随访结果一致,PET预测NPC完全缓解的准确性为100%,PET预测完全缓解的时间至少可达6个月以上。余22例PET共发现11例鼻咽局部残留/复发病灶,40处全身转移灶,综合分析表明,1例残留/复发病灶假阳性,2例转移灶假阳性。患者追加治疗后,1例病灶消失,5例病情改善。结论:PET诊断鼻咽癌,准确性较差。对疗效监测,转移灶判定,PET拥有独特的优势。PET与其它方法综合运用,将大大提高鼻咽癌的临床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酰胺质子转移(amide proton transfer,APT)成像在中短期随访中对鼻咽癌放化疗疗效预测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鼻咽癌放化疗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其中复发组14例,非复发组26例,并对这两组病例的癌灶进行APT值测量。运用秩和检验比较治疗中和治疗前复发组与非复发组的APT水平差异,并绘制ROC曲线计算其诊断效能。结果治疗前本研究的复发组和非复发组APT值的均数、中位数、第90%位数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2程化疗和5次放疗后,复发组和非复发组两者均数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数、第90%位数在复发组和非复发组分别为(2.08±0.26)%、(1.86±0.35)%,(4.45±0.86)%、(3.64±0.70)%,它们两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中位数和第90%位数的最佳阈值、敏感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95%置信区间分别为1.80%、85.7%、65.4%、0.753、0.605~0.901和3.92%、85.7%、69.2%、0.786、0.627~0.945。结论 APT的中位数结合第90%位数,可以较好地预测鼻咽癌放化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3.0TMR弥散加权成像评价食管鳞状细胞癌放化疗的疗效。方法对18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采用放疗行同步化疗,并于放化疗前及放化疗第1、3、5、10周行常规MRI平扫及DWI检查,测量并观察食管癌灶ADC值的变化。疗效根据RECIST标准评价。结果 18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除4例失访外,14例中完全缓解2例(14.3﹪),部分缓解9例(64.3﹪),病变稳定3例(21.4﹪),病变进展0例(0﹪)。除2例完全缓解患者因病灶消失无法测量ADC值外,12例治疗前,在b值分别取600、800和1000s/mm2时,食管癌灶ADC值分别是(1.62±0.23)×10-3mm2/s、(1.42±0.25)×10-3mm2/s、(1.21±0.27)×10-3mm2/s,同步放化疗后第10周ADC值分别是(2.77±0.46)×10-3mm2/s、(2.61±0.48)×10-3mm2/s、(2.37±0.49)×10-3mm2/s,ADC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3.0TMR弥散加权成像对食管鳞状细胞癌放化疗的疗效评价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甘氨双唑钠(CMNa)对鼻咽癌的放射增敏作用以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100例确诊为鼻咽癌的患者随机分为增敏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增敏组:将甘氨双唑钠800 mg/m2的剂量,30 min内静脉滴注后于1~3 h内行常规放疗,每周3次,连续用药至放疗结束,共21次.对照组:6MVX线常规外照射. 鼻咽原发灶DT:68~70 Gy/7周,颈转移灶DT:64~66 Gy/6.5~7.0周.结果 原发灶和颈转移灶达完全缓解(CR)时放射增敏比(SER)为1.53.增敏组和对照组CR率分别为90%(45/50)、64.0%(32/50).增敏组达到PR和CR的剂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黏膜、皮肤反应,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甘氨双唑钠可以增加鼻咽癌原发灶及颈淋巴结转移灶的放疗敏感性,提高鼻咽癌近期疗效,无严重不良反应,能否降低放疗总剂量仍需进一步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及化疗对放疗副反应的影响.方法 52例初治中晚期鼻咽癌患者按住院时间顺序非双盲法分为同步放化组及单放组各26例,两组放疗方法及剂量相同(鼻咽部70~74Gy,颈部淋巴结转移根治量64~70 Gy,颈部预防量50~54 Gy),同步放化组另在放疗开始前、中、后,采用顺铂+5-Fu+亚叶酸钙化疗4周期,21天/周期.结果 放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同步放化组的鼻咽原发灶及颈部淋巴结完全缓解率均比单放组高(P<0.05),但出现口腔溃疡、咽喉疼痛及需暂停放疗的发生率均比单放组高(P<0.05).结论 同步放化疗可明显提高晚期鼻咽癌原发病灶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病灶的消退率,但可加重放疗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