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正>我国血液恶性肿瘤患者确诊和临床诊断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 IFD)发生率在接受化疗人群中为2.1%[1],在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cell transplantation, HSCT)人群中达7.7%[2]。曲霉与念珠菌是血液病患者IFD最常见致病菌,毛霉则相对少见[2-3]。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国产静脉用两性霉素B去氧胆酸盐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两性霉索B第1、2,3天剂量5、10、20 mg,第4天起每天25-40 mg,稀释后静脉滴注12 h以上,144例用药7-66 d,平均25 d,累积剂量平均670 mg,结果 两性霉素B治疗IFI临床有效率78.4%,不良反应发生率寒颤、发热39.1%,低血钾42.2%,消化道反应24.5%,肾功能受损9.5%.结论 国产两性霉素B抗真菌谱广,疗效好,每天剂量稀释后静脉滴注12 h以上,注意监测血钾水平和肝肾功能变化,是较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国产两性霉素B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国产静脉用两性霉素B对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使用华北制药厂生产的两性霉素B,剂量为5 ̄50mg/d,用药天数8 ̄66d,中数22d。结果两性霉素B临床总有效率为75%,真菌清除率63.6%,不良反应发生率中寒战、发热57.5%,低血钾40%,消化道反应20%,肾功能损害15%。结论两性霉素B抗菌谱较广,且疗效好,为治疗IFI的高效药物,但因其不良反应较大,限制其使用。研究表明:只要合理用药,定期监测肝肾功能,该药仍是一相对较为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4.
国产两性霉素B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1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静脉用国产两性霉素B对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择121例血液病患者静脉使用两性霉素B,剂量为5~50 mg/d,用药时间5~101d,中位数为19 d,并对用药前后患者肝、肾功能及电解质进行监测.结果 静脉使用两性霉素B临床总有效率为67.3%,真菌清除率为66.7%.不良反应包括寒战、高热、低钾血症、肝肾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静脉炎和皮疹.结论 只要合理应用,对其不良反应进行积极防治,两性霉素B仍是较为安全有效的一线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小剂量两性霉素B治疗恶性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接受治疗的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98例,应用计算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47例,两性霉素B维持剂量为50 ~ 60 mg/d;实验组51例,两性霉素B维持剂量为25~ 30 mg/d.比较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性霉素B中位累计剂量对照组为725(175,1595) mg,实验组为735(225,1485) m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834);治疗中位时间对照组为19(8,34)d,实验组为29(11,5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治疗14 d对照组与实验组可评估疗效者分别为37例和48例,两组总有效率、无进展率、热退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因不良反应终止治疗者对照组14例(29.8%),实验组6例(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对照组肝肾功能损害发生率高于实验组[27.7% (13/47)与11.8%(6/51),P=0.047].结论 两性霉素B维持剂量25 ~ 30 mg/d临床疗效不低于维持剂量50~60 mg/d,不良反应少,临床可操作性强,具有可实践性.  相似文献   

6.
注射用两性霉素B胆固醇酰硫酸钠治疗30例深部真菌感染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评价进口注射用两性霉素B胆固醇酰硫酸钠(ABCD)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以本药(成人每日2.5-3.5mg/kg)非对照开放试验治疗下呼吸道真菌感染,隐球菌脑膜炎,败血症等深部真菌感染30例。其中隐球菌性脑膜炎及肺炎的部分患联合应用氟胞嘧啶。结果:痊愈15例,显效14例,无效1例,有效率96.7%,痊愈率50%,真菌培养阴转率96.8%,涂片阴转率93.5%。作安全性评价的34例中,出现不良反应24例,33例次,实验室异常18例,23例次,2例因不良反应中止治疗。结论:注射用ABCD治疗念珠菌避,隐球菌属等真菌性下呼吸道感染,脑膜炎,败血症等深部真菌感染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并非少见,但多数程度较强,患尚可耐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两性霉素B联合利福平复方溶液治疗耳真菌病的临床疗效,进而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1)运用棋盘式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两性霉素B联合利福平对白色念珠菌标准菌株(编号ATCC90028)的体外MIC值,在此基础上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依据FIC值判断两药联用是否有协同作用;(2)经真菌培养及鉴定确定为耳真菌病60例患者中,根据临床症状与体征轻重的得分标准,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用两性霉素B(A组)、两性霉素B联合利福平复方溶液(B组)、3%水杨酸酒精滴耳液(C组)外耳道局部治疗1周、2周后,观察三组愈显率;并随访1年。结果:(1)两药联用的FIC指数小于0.5;(2)三组愈显率比较,第1周:B组愈显率最高,较其他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2周:A、B组愈显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A、B组分别与C组愈显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1年,C组复发率比其它两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两性霉素B联合利福平对真菌有协同作用;(2)两性霉素B联合利福平复方溶液外用制剂是治疗耳真菌病较理想的外用药物,且具有便于取材、配制简单、使用方便、起效快等优点,值得向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从两性霉素B治疗侵袭性肺曲霉病寻找临床切入点的途径.方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患者使用两性霉素B治疗过程中发生肾损害案例进行分析,提出适时药学监护.结果:及时根据肾功能指标调节药物剂量和处理两性霉素B相关不良反应,患者好转出院.结论:两性霉素B不良反应多,治疗过程中应加强药学监护,临床药师应从细节方面协助临床医师,保障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PICC在11例两性霉素B治疗肺真菌病患者中应用的护理经验。认为PICC置管应用于两性霉素B治疗肺真菌病患者,能确保用药的及时、准确及持续性,减轻药物对静脉的刺激性,避免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是应用两性霉素B治疗肺真菌病患者的有效静脉通路。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4):539-540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治疗白血病化疗后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患儿的临床疗效,分析对炎症因子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白血病化疗后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患儿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两组患者均在化疗后根据粒细胞缺乏情况进行抗真菌药物治疗,其中对照组使用米卡芬净,观察组采用两性霉素B。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观察比较化疗前后的中性粒细胞数、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64.29%,低于观察组的89.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hs-CRP、IL-6水平、中性粒细胞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s-CRP、IL-6水平均提高,中性粒细胞数均减少,且对照组变化幅度大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高于观察组,但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滴注两性霉素B治疗白血病化疗后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患儿可有效抗感染、抑菌,提高免疫力,降低炎症因子,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米卡芬净单药及联合两性霉素B对小鼠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环磷酰胺骨髓抑制、烟曲霉孢子滴鼻接种构建中性粒细胞减少小鼠IPA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为4组:模型对照组(NS+5%GS,A组)、米卡芬净治疗组[5mg/(k&#183;d),B组]、两性霉素B治疗组[1mg/(kg&#183;d),C组]和米卡芬净[5mg/(kg&#183;d)]加两性霉素B[1mg/(kg&#183;d)]治疗组(D组),治疗从接种第2天开始,每天1次,共7d。①动物生存期观察:每组15~16只小鼠,接种后每天观察1次至第21天。共进行2批次实验,分别给予2&#215;10^5和6&#215;10^6个孢子/小鼠。②肺的真菌负荷:每组9只小鼠,给予1.5&#215;10^4个孢子/小鼠。治疗结束后取肺,匀浆后梯度稀释培养,记取菌落数并计算肺的真菌负荷量。结果①生存分析:第1批次,米卡芬净、两性霉素B单药及联合用药治疗均能延长小鼠生存期,但3种治疗方案在延长生存期方面差异无显著性(B组、C组分别与A组比较均有P〈0.05,D组与A组比较P〈0.01)。第2批次,联合用药组生存期长于其它各组,米卡芬净及两性霉素B单药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D组与A组比较P〈0.01;D组分别与B组及C组比较均有P〈0.05)。②肺的真菌负荷:两性霉素B单药及联合用药均能降低肺的真菌负荷,米卡芬净单药不降低肺的真菌负荷(C组与A组比较P〈0.01;D组与A组比较P〈0.05;B组与C组比较P〈0.05;B组与D组比较P〈0.01)。结论单独应用米卡芬净或两性霉素B及联合用药均能够延长中性粒细胞减少IPA小鼠生存期,当孢子接种量为6&#215;10^6/小鼠时,联合用药优于单独应用米卡芬净或两性霉素B。单独应用米卡芬净不降低肺的真菌负荷,联合用药或两性霉素B单药在降低肺的真菌负荷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及米卡芬净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米卡芬净单药及联合两性霉素B对小鼠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环磷酰胺骨髓抑制、烟曲霉孢子滴鼻接种构建中性粒细胞减少小鼠IPA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为4组:模型对照组(NS+5%GS,A组)、米卡芬净治疗组[5 mg/(kg.d),B组]、两性霉素B治疗组[1 mg/(kg.d),C组]和米卡芬净[5 mg/(kg.d)]加两性霉素B[1mg/(kg.d)]治疗组(D组),治疗从接种第2天开始,每天1次,共7 d。①动物生存期观察:每组15~16只小鼠,接种后每天观察1次至第21天。共进行2批次实验,分别给予2×105和6×106个孢子/小鼠。②肺的真菌负荷:每组9只小鼠,给予1.5×104个孢子/小鼠。治疗结束后取肺,匀浆后梯度稀释培养,记取菌落数并计算肺的真菌负荷量。结果①生存分析:第1批次,米卡芬净、两性霉素B单药及联合用药治疗均能延长小鼠生存期,但3种治疗方案在延长生存期方面差异无显著性(B组、C组分别与A组比较均有P<0.05,D组与A组比较P<0.01)。第2批次,联合用药组生存期长于其它各组,米卡芬净及两性霉素B单药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D组与A组比较P<0.01;D组分别与B组及C组比较均有P<0.05)。②肺的真菌负荷:两性霉素B单药及联合用药均能降低肺的真菌负荷,米卡芬净单药不降低肺的真菌负荷(C组与A组比较P<0.01;D组与A组比较P<0.05;B组与C组比较P<0.05;B组与D组比较P<0.01)。结论单独应用米卡芬净或两性霉素B及联合用药均能够延长中性粒细胞减少IPA小鼠生存期,当孢子接种量为6×106/小鼠时,联合用药优于单独应用米卡芬净或两性霉素B。单独应用米卡芬净不降低肺的真菌负荷,联合用药或两性霉素B单药在降低肺的真菌负荷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及米卡芬净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米卡芬净单药及联合两性霉素B对小鼠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环磷酰胺骨髓抑制、烟曲霉孢子滴鼻接种构建中性粒细胞减少小鼠IPA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为4组:模型对照组(NS+5%Gs,A组)、米卡芬净治疗组[5 mg/(kg·d),B组]、两性霉素B治疗组[1 mg/(kg·d),C组]和米卡芬净[5 mg/(kg·d)]加两性霉素B[1mg/(kg·d)]治疗组(D组),治疗从接种第2天开始,每天1次,共7 d.①动物生存期观察:每组15~16只小鼠,接种后每天观察1次至第21天.共进行2批次实验.分别给予2×105和6×106个孢子/小鼠.②肺的真菌负荷:每组9只小鼠,给予1.5×104个孢子/小鼠.治疗结束后取肺,匀浆后梯度稀释培养,记取菌落数并计算肺的真菌负荷量.结果 ①生存分析:第1批次,米卡芬净、两性霉素B单药及联合用药治疗均能延长小鼠生存期.但3种治疗方案在延长生存期方面差异无显著性(B组、C组分别与A组比较均有P<0.05.D组与A组比较P<0.01).第2批次,联合用药组生存期长于其它各组.米卡芬净及两性霉素B单药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D组与A组比较P<0.01:D组分别与B组及C组比较均有P<0.05).②肺的真菌负荷:两性霉素B单药及联合用药均能降低肺的真菌负荷,米卡芬净单药不降低肺的真菌负荷(C组与A组比较P<0.01;D组与A组比较P<0.05;B组与C组比较P<0.05;B组与D组比较P<0.01).结论 单独应用米卡芬净或两性霉素B及联合用药均能够延长中性粒细胞减少IPA小鼠生存期,当孢子接种量为6×106/小鼠时,联合用药优于单独应用米卡芬净或两性霉素B.单独应用米卡芬净不降低肺的真菌负荷,联合用药或两性霉素B单药在降低肺的真菌负荷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及米卡芬净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机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8月至2012年2月,COPD合并IPFI的28例患者应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临床资料,其诊断标准参见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病诊治规范2007修订版》和《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观察并探讨了不同时机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COPD合并IPFI有效性及治疗时机选择等,治疗期间监测肺影像学、肝肾功能电解质、体温等变化,以观察两性霉素B脂质体不良反应.结果 临床诊断、拟诊各22、6例;抢先/经验治疗组有效率为76.47%,高于挽救/目标治疗组的4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比较方面:挽救治疗组疗程为(22.32 ±5.45)d,长于抢先治疗组的(13.40±4.3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挽救治疗组不良反应率(57.14%)高于抢先治疗组不良反应率(39.29%),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性霉素B脂质体是治疗COPD合并IPFI安全有效的药物,抢先治疗能提高疗效,且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工作中值得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6):3672-3673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11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雷尼替丁注射液治疗,治疗组采用注射用奥美拉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18%,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射用奥美拉唑治疗后,可以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是临床中经济又有效的药物,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增高,尽管全世界医学真菌研究者着力推进诊断技术的进步和抗真菌药物的研发,但IFD的诊治策略仍有待完善,且目前尚无对念珠菌和曲霉等重要致病真菌的有效疫苗,IFD已成为临床重要问题。最近的抗真菌免疫研究进一步阐明了宿主-真菌相互作用的复杂机制,而多重病原体检测系统及基因组学、代谢组学方法在  相似文献   

17.
血液病,尤其是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造血系统恶性肿瘤,临床上常应用化疗或大量的免疫抑制剂,不可避免地会引起骨髓增生抑制、自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及免疫功能减退,常合并严重感染。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及二重感染,使得近年来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IFI)逐年增多。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两性霉素B雾化吸入加局部灌注联合伏立康唑治疗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IPF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常规采用伏立康唑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两性霉素B雾化吸入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局部灌注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时间为(14.82±3.36) 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1.49±5.07) d(P 0.05);研究组临床总显效率为8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P 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2.50%,低于对照组的32.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两性霉素B雾化吸入加局部灌注联合伏立康唑是治疗IPFI的安全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由于大剂量化疗药物、高强度免疫抑制剂及广谱抗生素的应用,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实体器官移植的广泛开展,以及各种导管的体内介入、留置等,临床上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也日益成为导致恶性肿瘤患者、器官移植受者以及其他危重病患者的死亡原因之一[1].……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由于大剂量化疗药物、高强度免疫抑制剂及广谱抗生素的应用,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实体器官移植的广泛开展,以及各种导管的体内介入、留置等,临床上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也日益成为导致恶性肿瘤患者、器官移植受者以及其他危重病患者的死亡原因之一[1]。两性霉素B是多烯类抗真菌剂,通过选择性地与真菌细胞膜的麦角固醇结合而致真菌死亡。它是目前抗菌谱最广的抗真菌药物,是多种真菌感染的首选药物[2]。但两性霉素B毒副作用巨大,限制了它在临床的应用,使用两性霉素B时需密切观察并处理它的毒副作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