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逆向设计单侧入路与弯角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VP)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于本院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308例的临床资料,依据穿刺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154例,使用逆向设计单侧入路穿刺)与对照组(154例,使用弯角单侧穿刺)。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术中射线暴露、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状况、骨水泥弥散状况及术前与术后2 d、6个月伤椎相对高度、Cobb角、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术中射线暴露、骨水泥注入量明显低/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水泥渗漏状况及骨水泥弥散状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2 d、6个月,两组伤椎相对高度、Cobb角、ODI及V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及6个月,两组伤椎相对高度、Cobb角、ODI及VAS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逆向设计单侧入路与弯角单侧穿刺PVP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单侧和双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对老年胸腰段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的疗效。方法 将86例本院的OVCF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分为单侧组和双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骨水泥量、骨水泥渗漏率、骨水泥分布情况,椎体高度重建、Cobb角改善、邻近椎体骨折发生情况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 单侧组的手术时间、骨水泥量和骨水泥渗漏率均显著低于双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骨水泥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年,两组的椎体高度重建和Cobb角改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邻近节段新发骨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VAS评分和ODI评分随着术后时间延长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同期VAS评分和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侧经椎弓根外入路PVP由于骨水泥渗漏率更低,更适用于胸腰段OVCFs。  相似文献   

3.
背景:目前,后路复位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TBF)Denis B型存在椎体稳定性差、Cobb角易丢失等缺点,新型板棒复合固定系统(PRCFS)已逐渐应用于临床。目的:比较后路复位椎弓根内固定和新型PRCFS前路单节段固定(ASF)治疗TBF Denis B型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TBF Denis B型患者78例,根据前路和后路手术适应证,其中43例行后路复位椎弓根内固定纳入对照组,35例行PRCFS ASF纳入PRCFS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输血量及手术时间,术前以及术后1个月、1年椎体高度、Cobb角、ODI评分及VAS评分,术前及术后1年神经功能分级等情况。结果:PRCFS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输血量及手术时间均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术后1年的椎体高度、Cobb角、ODI评分及VAS评分均优于术前(P<0.05);术后1年时,PRCFS组患者的椎体高度、Cobb角、OD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神经功能分级分布均优于术前(P<0.05);术后1年时,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分级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型PRCFSASF治疗TBF Denis B型可有效提高椎体稳定性,避免Cobb角丢失,快速恢复胸腰椎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分析中上段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在手术机器人辅助与徒手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35例中上段胸椎OVCF患者作为观察组(“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行PVP治疗)和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35例中上段胸椎OVCF患者作为对照组(徒手PV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指标(手术时间、骨水泥用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骨水泥渗漏、感染、血管栓塞),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椎体后凸角度(Cobb角)。结果 两组在一般资料比较上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手术指标方面,观察组在手术时间、骨水泥用量、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方面,观察组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均未出现感染及血管栓塞。临床疗效方面,两组术后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指数及Cobb角较术前比较均有所下降(P<0.05),而两组在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组间比较,均无...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骨水泥在椎体骨折线内弥散情况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9月~2011年12月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住院并行PVP治疗的45例患者,男14例,女31例,年龄53~88岁,平均72.18岁,病程2h~4个月,平均17.36d。均为胸腰段(T10~L2)单一椎体骨折。根据术前多平面重建CT或MRI评估椎体骨折线位置,参考术后X线、多平面重建CT判断骨水泥在椎体骨折线内的弥散情况,将患者分成两组,A组(n=30):骨水泥充分弥散在骨折线内,B组(n=15):骨水泥在骨折线内弥散不佳。记录术前、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局部后凸Cobb角,末次随访时与术后3d局部Cobb角之差定义为后凸纠正丢失量,对比分析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并记录相关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椎体成形术,无严重并发症出现。除骨密度外两组患者术前基线特征无显著性差异,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3d时的VAS评分、ODI相比术前值的改善程度(术前-术后)A组优于B组(VAS:5.03±1.33 vs 3.53±1.13,ODI:26.17±2.10 vs 24±2.03,P<0.05),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ODI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3d局部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纠正(P<0.05),A组术后3d时的Cobb角与末次随访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末次随访时的后凸Cobb角较术后3d时显著增大(P<0.05)。A组后凸纠正丢失量显著小于B组(1.08°±0.38° vs 3.58°±0.37°,P<0.05)。A组8例出现骨水泥渗漏,B组6例出现骨水泥渗漏,总体渗漏率为31.1%,骨水泥渗漏均未引起临床症状。结论:PVP可有效缓解胸腰段骨OVCF患者的疼痛,改善功能障碍;骨水泥在骨折线内弥散不佳会影响近期疗效,也可能是骨折椎体接受PVP术后仍发生进展性后凸畸形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椎体扩张器后凸成形术(DKP)与Sky骨膨胀器后凸成形术(EKP)治疗骨质疏松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及优缺点.方法 2004年10月至2008年5月,对29例(29椎)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患者行 DKP(DKP组),对22例(27椎)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患者行EKP(EKP组).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射量,观察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法(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情况,测量伤椎前、中部高度和Cobb角改变.结果 所有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以每个椎体计算,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KP组注入骨水泥的量[(5.7±0.5)mL]与EKP组[(3.6±1.6)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疼痛VAS评分、ODI评分、椎体前缘、中部高度和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ODI评分、椎体前缘、中部高度及Cobb角的改善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KP组1例(1椎)出现椎体旁骨水泥少量渗漏(3.4%);EKP组9例(11椎)出现骨水泥渗漏(40.7%),均无临床症状.结论 DKP和EKP治疗疼痛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均可有效恢复椎体前缘、中部高度和Cobb角,DKP在椎体前缘、中部高度恢复及Cobb角矫正方面优于EKP,但骨水泥渗漏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磷酸钙伤椎强化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及影像学结果,评价其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9例胸腰段骨折患者,23例采用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并结合磷酸钙骨水泥伤椎内注射强化手术治疗(磷酸钙骨水泥注射强化组),26例采用单纯经皮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术(单纯内固定组)。对患者的术前、术后1 w及末次随访时的VAS疼痛评分、腰椎ODI评分,伤椎前缘压缩比及Cobb角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49例患者均获得满意随访,随访时间12~1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3.5±2.2)个月,随访率100%。两组患者的出血量及平均住院日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磷酸钙骨水泥注射强化组手术时间长于单纯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81,P=0.001)。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显示:在伤椎前缘压缩比、Cobb角、ODI评分及VAS评分方面,组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39,F=17.830,F=3.351,F=3.840,P<0.05),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2.923,F=352.555,F=956.735,F=347.468,P<0.05)。随时间延长两组伤椎前缘压缩比均较术前增加,末次随访时较术后下降,且磷酸钙骨水泥注射强化组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压缩比优于单纯内固定组(P<0.05)。两组Cobb角均较术前减小,末次随访较术后增加,磷酸钙骨水泥注射强化组术后和末次随访Cobb角均优于单纯内固定组(P<0.05)。两组ODI评分逐步降低,且磷酸钙骨水泥注射强化组末次随访ODI评分低于单纯内固定组(P<0.05)。两组VAS评分逐渐降低,且磷酸钙骨水泥注射强化组末次随访VAS评分低于单纯内固定组(P<0.05)。 结论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磷酸钙骨水泥伤椎强化治疗胸腰段骨折,可有效的恢复椎体高度,增强早期椎体内支撑强度,改善患者功能,防止术后椎体高度丢失,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下腰椎骨折术前胸腰椎损伤分类及严重程度(TLICS)评分对术后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8年9月收治的37例下腰椎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患者术前TLICS评分分组:A组TLICS评分 4分(22例),B组TLICS评分≤4分(15例)。记录2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矢状位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并计算改善率。结果 2组患者术后3个月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矢状位Cobb角、VAS评分和ODI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术前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术前和术后VAS评分及术后ODI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和VAS评分改善率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下腰椎骨折患者术后近期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矢状位Cobb角、VAS评分及ODI均有良好恢复,且手术对术前TLICS评分 4分的患者在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和疼痛减轻程度上的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伴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05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伴后凸畸形,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的患者。其中,PVP组44例、PKP组61例。于术前和术后1 d、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评估患者Cobb角、ODI指数、伤椎前缘高度和VAS评分,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水泥注射量、术后骨水泥渗漏和再发骨折例数。结果术后两组患者各时间点Cobb角、ODI指数和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PKP组术后各时间点Cobb角和ODI指数均低于PVP组(P0.05),伤椎前缘高度高于PVP组(P0.05),术后1 d时的VAS评分低于PVP组(P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及骨水泥注射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PVP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及继发性椎体骨折发生率均明显高于PKP组(P0.05)。结论 PKP组患者Cobb's角、ODI指数、伤椎前缘高度和VAS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PVP组,且未增加手术创伤和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及与脊神经后支阻滞联合使用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治疗效果,为此类骨折提供更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 本研究分析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期间于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骨科就诊的103例诊断为OVCF的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PKP组和PKP联合脊神经后支阻滞组(即PKP+阻滞组),比较两组之间基线资料(年龄、性别、骨密度、手术节段),比较术前、术后1天、术后7天及术后3个月的临床功能量表评估(VAS评分、ODI评分、MBI评分)等指标。结果 与PKP组相比较,PKP+阻滞组术前的资料(年龄、骨密度、VAS评分、ODI评分、MBI评分)等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1天评估中,PKP+阻滞组的临床量表评估(VAS评分、ODI评分、MBI评分)均优于PKP组(P<0.05);术后第7天评估中,PKP+阻滞组的临床量表评估(VAS评分、ODI评分)优于PKP组(P<0.05);术后3个月评估中,PKP+阻滞组的临床量表评估(VAS评分、ODI评分、MBI评分)也均优于PKP组(P<...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影响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ADS)患者术后2年功能性预后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基于脊柱矢状面平衡的手术策略。方法 纳入2018年5月—2020年5月应急总医院采用后路融合内固定术矫形的ADS患者79例,记录其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等一般资料,采集患者术前及术后2年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2项患者问卷(SRS-22)评分、腰背部和下肢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测量术前及术后2年的骨盆倾斜角(PT)、骨盆投射角(PI)、腰椎前凸角(LL)、矢状面垂直偏距(SVA)、冠状面平衡、T1骨盆角(T1PA)及PI-LL,记录并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术后2年ODI将患者分为功能最佳组(ODI≤15%)和功能最差组(ODI>50%),比较2组患者各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术后功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79例患者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41.8%(33/79),术后2年ODI、SRS-22评分、腰背部疼痛VAS评分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功能最差组21例,功能最佳组30例。功能最差组患者BMI、术后重症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功能最佳组;术前ODI、SRS-22评分差于功能最佳组,术前矢状面失衡(SVA≥5 cm)患者比例高于功能最佳组;术后2年ODI、SRS-22评分、腰背部和下肢痛VAS评分差于功能最佳组,矢状面失衡患者比例、PI-LL和T1PA高于功能最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BMI、术前高ODI、术后2年SVA≥5 cm和术后2年高T1PA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 手术矫形能够改善ADS患者的功能和生活质量,BMI、术前ODI、术后2年SVA和术后2年T1PA影响术后功能恢复,故应基于脊柱矢状面整体平衡状态制订ADS手术策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机器人联合显微镜辅助MIS-TLIF术在腰椎退变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2020年9月本院收治的96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采用机器人联合显微镜辅助MIS-TLIF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显微镜辅助MIS-TLIF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下地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优良率及椎弓根螺钉置钉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术后1年的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ODI评分明显低于术前,Cobb角明显大于术前(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 d的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O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Cobb角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1年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机行走模型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改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改良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的伤椎高度及VAS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59例OVCF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改良PKP组(n=29)和改良PVP组(n=30),改良PKP组接受改良PKP治疗,改良PVP组接受改良PV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腰椎功能、伤椎高度以及伤椎Cobb角。结果 PKP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X线照射次数均较PVP组高(P<0.05),两组的骨水泥注入量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ODI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且改良PKP组低于改良PVP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伤锥前缘高度、伤锥中部高度、伤锥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伤锥前缘高度、伤锥中部高度有一定的增加,且改良PKP组高于改良PVP组(P<0.05),而伤锥Cobb角则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且改良PKP组低于改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4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8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实验组采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Cobb's角和ODI评分均显著小于术前(P〈0.05),实验组术后6个月VAS 评分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3 d和术后6个月的Cobb's角和ODI评分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骨水泥渗漏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可以作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新鲜与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1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骨折新鲜程度分为新鲜组对比手术前后和随访期间患者视觉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伤椎后凸角(Cobb's角)的改变。结果 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但新鲜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陈旧组(P〈0.05);新鲜组术后Cobb's角平均矫正幅度大于陈旧组平均矫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鲜组术后ODI下降程度大于陈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骨水泥渗漏、神经损伤、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PKP可有效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其治疗新鲜性骨折的疗效显著优于陈旧性骨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不同骨水泥弥散程度下骨水泥分布类型对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2021年6月—2022年10月采用PVP治疗的142例OVCF患者资料,参照既往研究中骨水泥弥散程度等级和分布分区方法,将患者分为弥散充分组(n=56)和弥散不良组(n=86)。在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上测量并记录术前、术后2 d伤椎前缘高度、伤椎中部高度、伤椎局部后凸Cobb角,并计算手术前后变化值。术前、术后2 d、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疼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椎功能。结果 2组术后VAS评分与ODI较术前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较术后2 d进一步改善,且Ⅰ、Ⅱ、Ⅲ型患者改善情况优于Ⅳ型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弥散充分组Ⅰ、Ⅲ型患者VAS评分和ODI较弥散不良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Ⅰ、Ⅱ、Ⅲ型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部高度改善值优于Ⅳ型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弥散充分组Ⅳ型患...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R扩散张量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with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MRI-DTI)在确定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 ADS)患者责任节段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9月本院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36例纳入研究,均行常规MRI及MRI-DTI检查,比较有症状神经根及无症状神经根FA值的差异,采用ODI、JOA、VAS评分及影像学参数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ADS患者症状神经根与无症状神经根FA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MRI-DTI神经根定位与患者症状或神经阻滞定位基本相符。随时间推移,患者的ODI、VAS-BP、VAS-LP评分显著降低(P<0.05),而JOA评分显著增加(P<0.05)。术后不同时间的JOA、ODI、VAS-BP、VAS-LP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测量方面,术后Cobb角、LL角、SS角、PT角、椎间隙高度和椎间孔面积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MR...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OTLICS评分系统与OF评分系统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治疗方案选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9-01—2020-01诊治的20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由2名研究者通过OTLICS系统和OF系统相关培训后对患者行OTLICS评分及OF评分,然后根据评分结果分组比较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与ODI指数。结果 OTLICS评分<4分、OTLICS评分=4分患者治疗后疼痛VAS评分与ODI指数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TLICS评分>4分患者中,按推荐方法治疗组术后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改善程度高于未按推荐方法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F评分<6分、OF评分=6分患者治疗后疼痛VAS评分与ODI指数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F评分>6分患者中,按推荐方法治疗组术后ODI指数改善程度高于未按推荐方法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管是采用OTLICS评分系统还是OF评分系统,未按推荐方法治疗组再手术率高于按推荐方法治疗组,差异有统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椎间隙截骨(trans-intervertebral space osteotomy,TIO)联合椎间融合器(cage)植入治疗陈旧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伴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20年8月符合选择标准的59例陈旧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0例接受TIO联合cage植入(A组),21例接受单纯TIO(B组),18例接受经椎弓根椎体截骨(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C组)。3组患者性别、年龄、受伤至手术时间、骨折节段以及术前后凸Cobb角、脊柱矢状位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脊柱功能单位(functional spinal unit,FSU)平均高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影像学复查观察植骨融合情况,测量后凸Cobb角、FSU平均高度、SVA;采用VAS评分、JOA评分以及ODI评价腰背痛程度及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多节段胸腰椎体压缩骨折的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骨质疏松性多节段胸腰椎体压缩骨折的老年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6例。观察组予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照组予以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骨折椎体前缘压缩率、脊柱后凸Cobb’s角、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与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见明显的术中或术后并发症。术后7天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的前缘压缩率、Cobb’s角、ODI、VAS均不同程度的降低(P〈0.01或心0.05);且观察组前缘压缩率、Cobb’s角、ODI、VAS均低于对照组相应水平(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30%、84.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多节段胸腰椎体压缩骨折确切的恢复了脊柱解剖结构,改善了生物力学,缓解了患者疼痛等,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是目前一种比较优化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