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应用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身麻醉对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老年下肢骨折患者78例,依据麻醉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行喉罩全身麻醉,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采用神经阻滞+喉罩全身麻醉,比较两组苏醒期躁动、生命体征,如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平均动脉压(MAP)。结果观察组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拔喉罩时HR与MAP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身麻醉利于提高苏醒期质量,稳定生命体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的效果及对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16年5月~2018年5月我院60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应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对照组(30例,应用喉罩全身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平均动脉压、术中心率、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T1、T2、T3、T4时刻,两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h、术后6h、术后12h、术后24h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33.33%),P0.05。结论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的效果更佳,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更短,且发生谵妄、认知功能障碍的几率更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喉罩全麻复合B超引导下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对老年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视觉模拟(VAS)评分及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老年胫腓骨骨折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4)、观察组(n=34),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照组采用喉罩全麻,观察组采用喉罩全麻复合B超引导下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对比术后1 h、6 h、12 h两组VAS评分、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结果:术后1 h两组VAS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6 h、12 h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较对照组短,丙泊酚用量较对照组小(P0.05)。结论:喉罩全麻复合B超引导下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应用于老年胫腓骨骨折患者,可减少全麻药使用量,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缩短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胫骨骨折手术应用超声引导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3月本院接收的行手术治疗的胫骨骨折患者90例,根据不同的麻醉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n=45)与对照组(n=45)。观察组手术时采用超声引导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身麻醉,对照组采用喉罩全身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瑞芬太尼用量、拔喉罩时(T2)与拔喉罩10 min后(T3)的心率(HR)、T2与T3时间段的平均动脉压(MAP)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0.5、2、4、8、16、24 h VAS评分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CIA按压次数低于对照组,PCIA剩余量高于对照组,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镇痛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胫骨骨折手术中应用超声引导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身麻醉,可以提高麻醉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镇痛效果较好,同时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手术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8月郑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按照入院顺序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喉罩全身麻醉,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麻醉前(T0)、置入喉罩时(T1)、切皮时(T2)、术毕即刻(T3)]指标、镇痛效果[术后4 h(T4)、术后6 h(T5)、术后12 h(T6)、术后24 h(T7)]、认知功能[术前(T8)、苏醒15 min(T9)、45 min(T10)、2 h(T11)]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心率(HR)、平扫动脉压(MAP)的时间、交互效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340、10.355,P<0.05)。T0时,两组HR、MAP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T1~T3时,对照组HR、MAP出现明显波动(P<0.05),观察组HR、MAP在T1、T2出现波动但在T3时恢复稳定;观察组T2时的HR小于对照组(P&l...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喉罩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在骨科老年患者髋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12月本院86例老年髋部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麻醉方式将其分为A组(喉罩全身麻醉+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与B组(气管插管静吸全身麻醉)、C组(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三组的HR、MAP、麻醉时间、苏醒时间、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及谵妄发生情况。结果 A组T1、T2、T3、T4、T5时的HR、MAP均低于B、C组(P<0.05);A组的苏醒时间短于B、C组(P<0.05);A组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及谵妄发生率均低于B、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的麻醉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老年患者髋部手术中联用喉罩全身麻醉与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60例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静吸复合全麻气管插管,观察组采取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比较2组麻醉、手术情况及麻醉前(T0)、气管插管或置入喉罩即刻(T_1)、手术切皮即刻(T_2)、假体植入时(T_3)、关闭切口时(T_4)、拔管或取出喉罩时(T_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统计镇痛药物及肌肉松弛药物使用剂量,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术后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恢复室停留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2组T_1时刻MAP、HR均显著高于T0时刻(P0.05),且观察组T_1~T_5时刻MAP、HR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舒芬太尼、丙泊酚、肌肉松弛药物使用量及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用药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6、12、24 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的效果满意,血流动力学平稳,并可减少镇痛药物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联合隐神经阻滞在小儿足踝部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择期行足踝部手术的患儿40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C组)和神经阻滞组(N组),每组20例,均采用七氟烷诱导并维持、喉罩-自主呼吸的麻醉方法。N组诱导后行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阻滞和隐神经阻滞,C组不作处理。术中调节七氟烷浓度维持麻醉。观察并记录麻醉诱导前即刻(T_0)、切皮时(T_1)、手术开始后30 min(T_2)、术毕即刻(T_3)、拔除喉罩即刻(T_4)、拔除喉罩后10 min(T_5)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挥发罐刻度线以计算七氟烷用量,苏醒时间,躁动情况及术后2 h、4 h、8 h、16 h的CHEOPS评分。结果与C组比较,N组于T_1~T_5时MAP、HR明显降低,七氟烷用量明显减少,苏醒时间明显缩短,术后烦躁例数明显减少,术后各时点CHEOPS评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小儿足踝部手术中,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联合隐神经阻滞可以使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七氟烷用量减少,患儿苏醒时间缩短,术后烦躁的发生减少,并能提供有效的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全身麻醉的基础上给予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不同时间点MAP、HR、全麻用药、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后疼痛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T1、T2时间点MAP、HR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T3、T4时间点观察组患者MAP、HR较对照组降低,观察组患者丙泊酚、瑞芬太尼使用量少于照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较对照组患者缩短,观察组患者术后30 min、2 h、4 h、8 h的VAS评分较对照组患者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可显著提高麻醉效果,降低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患者及早进行功能锻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股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在老年患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R)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行单侧TKR患者40例,美国麻醉协会(ASA)分级Ⅰ~Ⅲ级。随机分为股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组(T组),气管插管全麻组(C组),每组20例。记录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T1)、置喉罩(管)即刻(T2)、置喉罩(管)后3 min (T3)、拔出喉罩(管)前(T4)及拔出喉罩(管)后3 min(T5)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氧分压(SpO2)值。记录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全麻用药量(丙泊酚、瑞芬太尼、维库溴铵)、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苏醒期躁动情况。随访术后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术后咽喉疼痛发生率。结果 T组全麻药用量少于C组(P<0.05),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短于C组(P<0.05)。T 组苏醒期躁动、VAS评分大于4分及术后咽喉痛发生率均少于C组(P<0.05)。两组诱导后T1、T0时段HR、MAP均下降(P<0.05),但两组下降程度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MAP、HR在T3时段与 T0比较,均无明显变化(P>0.05)。 HR、MAP在 T2、T4、T5分别与T0比较,T组无明显变化(P>0.05),C组明显升高(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SpO2在手术前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TKR中应用股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可减少全麻药用量,降低应激反应,减轻术后疼痛,减少麻醉相关并发症,是一种更安全、更舒适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喉罩通气复合Narcotrend监测应用于下肢血管血栓超声消融术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拟行下肢股动、静脉血栓超声消融术的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喉罩组(S组,n=40)和气管插管组(T组,n=40).两组麻醉诱导和术中维持药物相同,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T0)、插管(罩)前(T1)、插管(罩)后1 min(T2)、插管(罩)后3 min(T3)、拔管(罩)前即刻(T4)、拔管(罩)后1min(T5)、拔管(罩)后3 min(T6)各时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NarcotrendI指数(NI),同时记录围术期呛咳、喉痉挛等呼吸道并发症情况及术中知晓例数.结果:在T2、T3、T4、T5各时点,T组的SBP、DBP、HR明显高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后NI指数明显下降,在T2、T4、T5、T6时点S、T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呛咳、苏醒期躁动、术后咽喉疼痛,T组明显高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术中知晓.结论:喉罩较气管插管可明显降低老年患者插管期和苏醒期的心血管反应及呼吸道并发症,Narcotrencl监测为麻醉深度监测提供量化指标,能明显提高老年患者下肢股动、静脉血栓超声消融术的麻醉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胫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应用超声引导股神经加腘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0例胫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股神经加腘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A0时各项应激指标水平无差异(P>0.05);A1、A2、A3时,观察组各项应激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丙泊酚用量少于对照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股神经加腘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应用于胫骨骨折内固定手术,能减少患者手术应激反应和麻醉药物用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咽气道流线型喉罩(SLIPA喉罩)在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通气效果及对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于该院择期行全身麻醉下腹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2组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置入SLIPA喉罩,对照组置入气管导管。比较2组患者麻醉诱导前1min(T0)、置入SLIPA喉罩或插管后即刻(T1)、置入SLIPA喉罩或插管后1min(T2)、置入SLIPA喉罩或插管后3min(T3)、置入SLIPA喉罩或插管后5min(T4)各时段激素水平、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以及拔管后1min(T5)、拔管后3min(T6)、拔管后5min(T7)、拔管后10min(T8)、拔管后30min(T9)各时段躁动评分及拔管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T1~T3Cor、E、NE、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水平明显低于同时段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各项指标在T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观察组T5~T9躁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观察组恶心/呕吐、咽痛不适、痰中带血丝、呛咳、胃肠胀气、嘶哑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IPA喉罩应用于老年腹腔镜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能够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性,降低术中应激反应,减少拔管后躁动,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股神经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膝关节镜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接受膝关节镜手术的5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观察组给予股神经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麻醉,对照组给予腰麻。比较2组患者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时间,麻醉前和麻醉药物注射后5、10、15 min心率和平均动脉压的变化。比较2组患者运动、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与持续时间。结果 2组麻醉前、麻醉药物注射后5、10、15 min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实施联合麻醉后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 0.05)。结论超声引导股神经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膝关节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显著,术后镇痛效果良好,可有效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9):3681-3682
探究喉罩保留自主呼吸全麻合骶管阻滞在小儿下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将下肢手术患儿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喉罩保留自主呼吸全麻合骶管阻滞麻醉患儿设为,对照组行喉罩保留自主呼吸全麻,比较麻醉效果。两组手术时间及拔管时间差异不明显,术后24h疼痛(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4、8h 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拔管后5min OA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睁眼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儿下肢手术中两种麻醉方式联合麻醉对术后短期镇痛效果显著,同时患儿苏醒时情绪、镇静程度更为优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腰骶神经丛阻滞(LPB)联合吸入麻醉在老年下肢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择期行外科手术治疗的88例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喉罩吸入麻醉,观察组采用LPB联合吸入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拔除喉罩时间、麻醉复苏室滞留时间、呼之睁眼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T1、T2、T3时,观察组HR、MAP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观察组VAS、MMSE、MoCA评分和S-100β蛋白、NSE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LPB联合吸入麻醉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减轻对神经细胞的损伤,改善认知功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评价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THA)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0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择期行单侧THA的老年患者(65~80岁) 7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超声引导组、常规组各35例,前者实施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后者实施常规静吸复合全麻气管插管。统计麻醉、手术相关数据,血流动力学监测数据,镇痛药物、肌肉松弛药物使用剂量,并评估镇痛效果及安全性。结果与常规组相比,超声引导组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恢复室停留时间明显短(P 0. 05)。超声引导组手术切皮时、假体植入时、手术切口关闭时、喉罩取出时(MAP)、心率(HR)逐渐接近于麻醉前基线水平,且整体上波动幅度较常规组更小(P 0. 05)。与常规组相比,超声引导组术中术中镇痛类药使用量,肌松类药使用量及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用药量均显著减少(P 0. 05),术后2 h、6 h、12 h、24 h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显著低(P 0. 05)。超声引导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常规组(17. 41%vs 31. 43%),但无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具有麻醉效果好、镇痛效果满意、血流动力学平稳、镇痛药物用药量少、安全性高等优势,适用于老年THA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小儿纤维支气管检查及肺泡灌洗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择期行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肺泡灌洗术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儿均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手术前10 min给予右美托咪定,对照组则给予生理盐水。观察2组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记录2组患儿入室时(T_0)、手术开始时(T_1)、拔喉罩时(T_2)、拔喉罩后5 min(T_3)、拔喉罩后15 min(T_4)、拔喉罩后30 min(T_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呼吸频率(RR),观察2组患儿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手术结束停药至喉罩拔除时间、躁动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同时记录喉痉挛、呛咳、恶心呕吐等围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儿T1时点的HR和RR无显著差异(P 0. 05);观察组T_2、T_3、T_4和T_5时点的MAP及HR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 2组患儿手术结束停药至喉罩拔除时间无显著差异(P 0. 05);拔管后,观察组躁动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苏醒期躁动者与躁动持续时间超过15 min者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 0. 05);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 0. 05)。结论将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伴肺泡灌洗术,可提高术中及术后镇静效果,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研究胫骨骨折手术应用超声引导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90例在2017年8月-2018年3月接收的胫骨骨折手术患者,根据不同的麻醉方式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n=45)与对照组(n=45)。将超声引导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身麻醉应用于观察组,喉罩全身麻醉应用于对照组,探究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观察组的瑞芬太尼用量和心率在T2与T3时间段、平均动脉压在T2与T3时间段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0.5、2、4、8、16、24小时的VAS疼痛评分均小于对照组,且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PCIA按压次数、PCIA剩余量以及恶心呕吐不良现象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而观察组的镇痛满意度则大于对照组,且P值均小于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胫骨骨折手术中应用超声引导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身麻醉,可以提高麻醉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镇痛效果较好,同时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胶浆对全身麻醉喉罩通气患者插管及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及咽喉舒适度的影响。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A,B 2组,每组40例。A组将盐酸利多卡因胶浆,B组将石蜡油均匀涂抹至喉罩背面及前端。2组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麻醉用药相同。观察2组麻醉前、后心率、血压,麻醉苏醒期呛咳、呕吐发生率,术后24~48 h咽痛发生率。结果 B组置入喉罩即刻、置入喉罩后1 min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高于置入喉罩前(P<0.05),置入喉罩后5 min与置入喉罩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各时间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与置入喉罩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低于B组(P<0.05)。A组麻醉苏醒期呛咳、呕吐发生率,术后24~48 h咽痛发生率均低于B组(P<0.05)。结论利多卡因胶浆涂抹喉罩可改善全身麻醉患者插管期及苏醒期咽部不适,且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