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分析在桡骨远端骨折Melone分型及其术后效果评估中CT三维重建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5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进行X线及CT检查,以术中探查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在桡骨远端骨折Melone分型中的诊断阳性率,不同分型中的解剖复位、内固定置入质量及治疗后3个月时的腕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CT三维重建在桡骨远端骨折Melon分型中的诊断阳性率为91.38%显著高于X线检查的72.41%(P<0.05)。术后效果评估通过观察解剖复位及内固定置入质量的检出率,CT三维重建在各分型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X线(P<0.05)。术后3个月时,CT三维重建在腕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的检出率高于X线(P<0.05),而在可、差检出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CT三维重建在桡骨远端骨折Melone分型、术后解剖复位质量及内固定置入质量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同时,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与影像学的评估中,CT三维重建对腕关节功能的敏感性更强,更加能够准确的评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技术在踝关节骨折术前分期及术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为患者的诊断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40例疑似踝关节骨折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数字X线摄影术(DR)与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技术对患者骨折部位的情况进行检查,比较两种检查的结果的结果。结果 MSCT三维重建技术的Kappa值,手术最终确定结果的一致性,检测的特异度、灵敏度均明显高于DR检查结果,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三维重建检出分型的解剖复位率明显高于DR技术,MSCT三维重建分为旋前外展型(PAB)、旋前外旋型(PER)、旋后外旋型(SER)复位质量明显高于DR技术,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三维重建技术在踝关节骨折术前分期及术后评估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作为诊断踝关节骨折的有效依据,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运用生物可吸收螺钉治疗旋前外旋型(PER)、旋前外展型(PAB)Ⅰ~Ⅱ型踝关节骨折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市西海岸新区中心医院于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2年内收治的PER、PABⅠ~Ⅱ型踝关节骨折患者。纳入标准:单侧骨折,年龄18~55岁;排除标准:三角韧带断裂或下胫腓前韧带撕脱性骨折,开放性骨折,既往患侧下肢骨折,无法遵嘱功能锻炼。共纳入93例研究对象,PER组39人,PAB组54人。用Mann-Whitney U法比较2组患者术后3个月踝关节的背屈、跖屈角度变化,及踝关节内翻应力位下X线片前后位的踝穴宽度变化。用t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评分(AOFAS)。并记录异物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术后3个月,PAB组的踝关节的背屈(Z=-3.418,P<0.05)、跖屈(Z=-2.476,P<0.05)角度变化均小于PER组,PAB组的踝关节背屈、跖屈活动恢复较佳。2组患者的踝穴宽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96,P>0.05)。术后3个月,PER组踝关节AOFAS功能评分为(84±5)分、PAB组踝关节AOFAS功能评分为(83±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50,P>0.05),2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基本一致。PER组有2例(5.1%)、PAB组有1例(1.9%)患者出现轻度异物反应。所有观察对象均未发生断钉。 结论运用可吸收螺钉治疗Lauge-Hansen踝关节PER、PABⅠ和Ⅱ型骨折效果确切,PAB患者比PER患者的踝关节背屈、跖屈改善较佳。  相似文献   

4.
<正>踝关节骨折是需要骨科医生手术处理的常见损伤之一,其中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supination external rotation,SER)型骨折在外踝间接暴力引起的腓骨骨折中最为常见。超过30%的Lauge-Hansen SER型踝骨折病例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但骨折修复与胫腓韧带断裂的临床相关性目前尚不得而知。本研究针对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SER型踝关节骨折病例,通过中期随访比较固定和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行X线与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的临床价值对比。方法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踝关节骨折患者95例,所有患者均进行X线与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比较X线与螺旋CT三维重建Lauge-Hansen分型结果,X线与螺旋CT三维重建下对胫腓联合损伤检查准确率。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旋后-内收型灵敏度、准确性,旋后-外旋型灵敏度、准确性,旋前-外展型准确性,旋前-外旋型准确性等指标优于X线检查,但本次实验样本数据较少,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螺旋CT三维重建下对胫腓联合损伤检查准确率89.13%(41/46)高于X线63.04%(29/46),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踝关节骨折行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相比于X线检查能够更好的判断骨折分型及检出胫腓联合损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SCT三维重建与X线平片对踝关节骨折分型的评估价值比较。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踝关节骨折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MSCT三维重建与X线平片检查,以手术结果为对照。结果 MSCT三维检查的Lauge-Hansen分型符合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三维检查的Denis-Weber分型符合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三维检查的骨折损伤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X线比较,MSCT三维成像对踝关节骨折的Lauge-Hansen分型、Denis-W eber分型的评估价值高,且可有效提高骨折损伤的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旋后外旋(SER)Ⅳ型、旋前外旋(PER)Ⅳ型踝关节骨折三角韧带断裂修复治疗的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骨科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SER、PER Ⅳ型踝关节骨折患者。纳入标准:三角韧带断裂;随访超过1年。排除标准:年龄≥70岁、踝关节存在陈旧性损伤、内踝骨折、同侧下肢其他部位骨折、开放性骨折、无法配合功能锻炼、病理性骨折。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共有68例纳入本研究,SER组47人,PER组21人。评估两组患者术后1年后的踝关节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生活质量(QOL)评分,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 结果SER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于PER组(t=8.314,P<0.05);SER组的躯体健康优于PER组患者(t=0.766,P<0.05)、但精神健康方面两组患者基本一致(t=0.452,P>0.05),合计SF-36的总分后,发现两组患者的QOL无明显差异(t=0.172,P>0.05)。 结论踝三角韧带断裂行修复后,SER Ⅳ型骨折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躯体QOL比PER Ⅳ型患者好,但是两组患者的精神健康QOL、总体QOL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T三维重建在踝关节骨折的分型诊断和治疗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42例踝关节骨折均行X线及CT三维重建检查,比较两者的检查结果,并根据CT检查结果确定最佳手术治疗方案.结果 CT三维重建诊断符合率为97.6%,X线为59.5%,CT三维重建诊断结果优于X线(P<0.05).结论 CT三维重建对判断踝关节骨折移位、分型诊断优于X线,对手术路径和内固定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中下胫腓联合的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中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诊断与处理。方法2002年3月~2004年6月,38例踝关节骨折患,按Lauge-Hansen分型,20例为旋后外旋型损伤,通过摄应力X线片及术中固定内、外踝后摄片证实3例下胫腓联合分离,均行螺钉固定。结果16例患得到随访,随访4个月~2.3年,平均1.5年。根据Baird-Jackson评分,优11例,良2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1.1%。结论判断旋后外旋型踝部骨折中下胫腓分离最可靠的方法是固定内、外踝后摄X线片,以证实是否有分离。螺钉应在12周左右取出,防止折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踝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Lauge-Hansen旋后-内收型Ⅱ度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8-08诊治的41例Lauge-Hansen旋后-内收型Ⅱ度踝关节骨折。术中透视踝关节正侧位及踝穴位,将内踝支撑钢板置于踝关节内侧,置入近端螺钉,在内踝钢板的支撑挤压下,然后置入内踝支撑钢板远端的螺钉进行支撑。结果 3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4.2(12~20)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平均12.6(11~15)周。下肢完全负重时间为8~13周,平均11.4周。术后12个月踝关节活动度:背伸10°~27°,平均19.3°;跖屈28°~45°,平均38.6°。末次随访时踝关节AOFAS评分68~100分,平均92.5分;优31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4.7%。结论内踝支撑钢板能有效维持内踝纵形骨折块的解剖复位,防止复位关节面再塌陷,固定效果良好,是治疗Lauge-Hansen旋后-内收型Ⅱ度踝关节骨折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后踝骨折的损伤机制,并对33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33例单侧后踝骨折患者病例,分析患者术前X线片、CT结果,进行Danis-Weber分型、Lauge-Hansen分型、Haraguchi分型,并对后踝骨折的损伤机制进行判断。术后采用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根据患者影像资料,将骨折分型:Danis-Weber:A型0例、B型21例、C型12例;Haraguchi:Ⅰ型14例、Ⅱ型19例、Ⅲ型0例;Lauge-Hansen:旋后外旋19例、旋前外旋3例、旋后内收1例、无法分型10例。通过分析,作者认为后踝骨折的损伤机制可能有垂直应力、旋转应力、内收应力、混合应力等。术后随访9~14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末次随访Baird-Jackson评分:优21例、良8例、中4例。[结论]后踝骨折损伤机制复杂多样,临床治疗应依据损伤情况合理选择手术入路进行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中隐匿后踝骨折相关漏诊病例的原因及治疗。方法:自2002年3月至2010年6月,收治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103例,其中9例后踝骨折漏诊,男6例,女3例;年龄18~55岁,平均35.2岁;根据Lauge-Hansen分型均为旋前-外旋型损伤。术中经C形臂X线透视发现4例,术后住院期间发现2例,余3例为外院术后于门诊随访时发现。手术入路采用踝关节后外侧入路,直视下复位后采用空心螺钉或锁定钢板固定。手术后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进行功能评定。结果:9例术后均获随访,时间14~30个月,平均17个月。无切口感染,切口均I期愈合。末次随访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83.0±4.4,其中术中发现并处理4例平均分85.0±2.9,二次手术处理5例平均分81.0±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平均2.2个月经X线片证实全部病例骨性愈合,未发现内固定松动、退钉、断裂及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可能合并隐匿性后踝骨折,临床医师需充分了解其暴力传导机制,仔细阅读X线侧位片,对可疑后踝损伤者可行CT或MRI检查;同时,术中内外踝固定满意后附加侧位透视有助于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13.
带线锚钉治疗Ⅳ度旋前-外旋踝关节骨折的初步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重度旋前-外旋踝关节骨折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2005年7月-2007年4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带线锚钉修补治疗17例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旋前-外旋踝关节骨折.男13例,女4例;年龄21~56岁,平均36.5岁.均为闭合性损伤,不伴软组织缺损,关节活动受限.术前X线片及CT检查均可见外踝、后踝骨折,有明显外移的距骨,不伴内踝骨折.根据Lauge-Hansen分型均为旋前.外旋型Ⅳ度损伤,根据Danis-Weber分型均为C型.受伤至手术时间4~7 d,平均5.6 d.结果 术后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1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24个月,平均15.6个月.X线片示17例骨折均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1~16周,平均14.8周.按改良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评价:优5例,良9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2.4%.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X线片测得术后内踝间隙为(3.16±0.37)mm,与术前(4.87±0.43)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患侧重力应力位下内踝间隙为(3.55±0.44)mm,与健侧(3.47±0.43)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Ⅳ度旋前-外旋踝关节骨折,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同时应充分重视修复重建内侧韧带结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踝关节骨折33例。按照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Ⅳ度8例;旋前-外展型Ⅲ度(Dupuytren骨折)4例;旋前-外旋型Ⅲ度13例,Ⅳ度8例,其中Maisonneuve骨折4例。结果:随访6个月~4年,平均15个月。根据Baird—Jackson评分标准对其术后疗效进行评定:优16例,良15例,可2例。结论:下胫腓联合是维系踝关节的重要解剖结构,下胫腓联合损伤影响到踝关节的稳定性时应手术治疗,确保下胫腓联合得到解剖性修复。  相似文献   

15.
旋后-外旋型或Weber B型踝关节骨折存在稳定型和不稳定型骨折。不稳定性骨折通常在腓骨骨折的同时存在内踝的骨折或三角韧带的撕裂。现在的共识是对于不稳定型的踝关节骨折,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式能达到较好的临床疗效。对于内侧韧带撕裂的诊断有很多研究,但对于评估内侧韧带撕裂的最合适方法仍未达成共识。由于外旋引起的三角韧带断裂的患者数量要远比过去想象中的多。在Lauge-Hansen分型中,根据损伤的机制可以提供可能的韧带损伤的信息。通过X线的表现,运用Lauge-Hansen分型系统在评估三角韧带是否损伤具有重要的价值,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待考究。体格检查、应力位X线片、MRI、关节镜、B超现在已用于踝关节骨折中内侧副韧带的完整的评估,但是这些方法没有一种是便宜、简便、可靠的。现在临床医师习惯使用重力应力试验进行评估,对于可疑的病例,行关节镜探查是非常有价值的。最新的观点认为单纯腓骨骨折,可仅行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合并外踝骨折的三角韧带撕裂进行修复是没有意义的,也没有证据证明暴露并修复三角韧带对内踝结构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老年踝关节骨折治疗中腓骨远端内固定方法的个体化选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老年踝关节骨折治疗中腓骨远端内固定方法的个体化选择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5年4月手术治疗的68例老年踝关节骨折病例,其中男37例,女31例;年龄62~81岁,平均69.2岁。根据Danis-Weber分型:Weber A型19例;Weber B型31例,Weber C型18例。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22例,旋前外旋型18例,旋后内收型19例,旋前外展型9例。所有患者根据骨折类型和个体化差异对腓骨远端骨折采用不同的内固定方法治疗。观察术后临床检查、影像学指标,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进行手术疗效评价。结果:本组Herbert螺钉固定12例,克氏针张力带固定7例,1/3管型钢板固定5例,重建钢板固定6例,腓骨远端解剖复合钢板固定17例,腓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固定21例。术后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7.7个月。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及皮肤坏死,未出现骨不愈合、踝关节不稳、内固定松动断裂。骨折愈合时间为2.7~4.0个月,平均3.2个月。不同内固定组患者AOFAS评分、VAS评分、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踝关节活动度背伸为6°~18°,平均15°;跖屈26°~47°,平均37°。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88.4±4.3,其中优34例,良30例,可4例。结论:在老年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中,采用个体化内固定腓骨远端骨折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踝关节骨折临床上发生率很高,常需手术治疗。当伴随三角韧带损伤时,则多见于旋前以及部分旋后外旋Ⅳ度的踝关节骨折。临床上此类诊断常较困难,手术修复的时机及方法目前也无统一标准。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诊疗的研究进展。三角韧带损伤的诊断常需综合各项辅助检查及症状体征来判断,其中以应力试验及磁共振检查最为重要;术中骨折复位固定后发现踝关节不稳或三角韧带嵌顿阻止复位,则建议术中探查修复,修复的方法众多,目前以带线锚钉重建三角韧带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Lauge-Hansen分型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按Lauge-Hansen分型行手术治疗。术中按分型的损伤机制进行复位,根据骨折特征选择合适内固定。对踝关节术后疗效使用Baird-Jackson评分标准评价。结果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复位良好,踝穴形态恢复正常,内固定位置满意。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46个月。按踝关节Baird-Jackson评分标准评价:优20例,良7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0%。结论应用Lauge-Hansen分型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可指导术中骨折复位,选择合适内固定,判断下胫腓联合损伤情况,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治疗后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采用后外侧入路治疗后踝骨折患者34例,采用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26例;旋前-外旋型损伤8例。CT检查显示27例后踝骨折块占胫骨远端关节面积大于25%,7例大于10%,骨折移位程度均大于2 mm。术后采用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对患者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3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2.5个月。术后2周伤口一期愈合。复查X线检查,骨折对位满意,后踝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4例患者出现腓肠神经支配区麻木,2例患者术后半年完全恢复,1例有所好转,1例无明显改善。3例患者踝部疼痛明显,取出外踝钢板后症状消失。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优20例,良9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5.3%。结论:后外侧入路治疗后踝骨折便于骨折复位且固定牢靠,可同时处理腓骨骨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漂浮体位下采用后外侧切口联合前内侧切口手术治疗Lauge-Hansen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10—2017-01采用漂浮体位通过后外侧切口结合前内侧切口入路手术治疗24例Lauge-Hansen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结果 2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5(11~14)个月。术后X线片示骨折复位满意、踝穴对称、内固定位置良好。所有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平均14(12~16)周。末次随访时踝关节功能按AOFAS踝-后足评分量表评价:优17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87.5%,平均86.5(75~96)分。结论漂浮体位下后外侧切口联合前内侧切口手术治疗Lauge-Hansen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可良好显露骨折位置,直视下精准复位、固定骨折,内固定生物力学优势明显,配合镇痛及术后早期踝关节主、被动屈伸功能锻炼,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