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止痛效果。方法对24例(30个椎体)OVCF进行PVP治疗;对24例(33个椎体)OVCF进行PKP治疗。结果PVP与PKP组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JOh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术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2组间各时间点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VP与PKP治疗OVCF均对止痛及功能障碍的恢复有明确的效果,且二者短期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steoporoticvertebralcompressionfractures,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0VCF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PVP治疗20例(PVP组),男8例,女12例,年龄54~81岁,平均(66.37±2.34)岁;采用PKP治疗20例(PKP组),男11例,女9例,年龄56-79岁,平均(65.12±3.21)岁。术后1、12周及1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法、巴塞尔(Barthelindex,BI)评分方法对术后患者疼痛缓解程度及日常生活功能的改善情况进行评定;通过影像学资料观察责任椎的前缘高度、后凸角度(Cobb角)的变化。结果:PVP组出现椎体后缘骨水泥渗漏1例,但无任何·临床症状,渗漏的骨水泥未用手术方法处理。两组均无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所有患者获得1年以上随访。术后两组VAS、B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疼痛缓解明显,日常生活功能改善显著。术后l、12周及1年各时间段的VAS、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12周及1年的责任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变化在PV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PK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12周及1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段的责任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VP和PKP均能明显缓解OVCF患者的疼痛,完全或部分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PKP在恢复责任椎前缘高度和矫正椎体后凸畸形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尤其是对压缩程度较大的椎体高度恢复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郭振鹏  尚晖  黄润强  李兵奎  邓磊  杨棋 《骨科》2016,7(3):159-163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burst fracture, OVB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63例单节段老年OVBF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PVP组(37例)和PKP组(26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住院费用及手术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及中央高度、椎管占位程度以及SF?36量表评分。结果 PVP组在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及住院费用方面明显低于PKP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VP组和PKP组的骨水泥渗漏率分别为10.8%、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12,P=0.034)。两组患者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各项指标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KP组患者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椎体前缘和中间高度、后凸Cobb角及椎管占位程度的改善显著优于PVP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PVP和PKP治疗椎管占位程度小于20%且无神经症状的老年OVBF安全可行,各有优势,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及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本组18例27椎, 对14例23椎行经皮椎体成形术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4例4椎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术前及术后3 d进行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活动能力评分;随访期间观察患者疼痛缓解及生活能力状况,并分析骨水泥渗漏、邻椎骨折等并发症.[结果]手术全部成功,术后早期疼痛明显缓解,VAS评分术后3d (2.5±0.6)较术前(7.5±0.7)明显下降(P<0.01);活动能力评分术后3 d(1.2±0.4)较术前(2.4±0.6)明显改善(P<0.01).经平均15.6个月随访,1例患者出院后因并发心脏病死亡;4例发生周围椎体骨折;3例发生骨水泥渗漏.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中精心操作,经皮椎体成形术及后凸成形术为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治疗的理想选择,但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在多节段椎体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PVP和PKP治疗21例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共69节胸腰椎。分析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采用模拟视觉评分(VAS)及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术前、术后疼痛缓解及日常活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9例一次手术完成3节椎体,2例一次手术完成6节椎体。1例术中出现一过性血压降低和呛咳。VAS评分术前为(8.75±1.32)分,术后1 d为(2.47±1.26)分,术后6个月为(2.03±1.98)分;OD I值术前为83.12±11.24,术后1 d为27.12±9.43,术后6个月为29.04±10.13,疼痛缓解及日常活动功能恢复明显。结论PVP和PKP是治疗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必须注意术中生命体征的变化,一次手术最多完成3-4节椎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发性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疗效. 方法 选取本院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86例多发性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观察术前和术后VAS疼痛评分,后凸Cobb角及椎体高度压缩率的变化情况. 结果 86例患者术程顺利,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50.5±10.6分钟,术中出血量40.5±12.6ml,平均住院时间为5.5±1.5天,所有患者术后VAS疼痛评分、椎体高度压缩率、Cobb角度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创伤小,止痛效果良好,能较好地恢复椎体高度,很好的矫正后凸Cobb角.  相似文献   

7.
8.
目的了解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另选本院同期收治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结果 2组患者接受治疗后,VAS评分均有显著下降,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Cobb角改善要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所需时间相对于对照组患者要短很多,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骨水泥渗漏事件概率为14.0%,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事件概率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操作简单且临床疗效显著,但相对于经皮椎体成形术而言费用较高,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应该综合考虑患者临床实际情况,对于椎体骨折时间在3个月内的患者可优先选择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27例(46椎)。结果17例(28椎)术中有典型的疼痛复制,8椎发生骨水泥渗漏,未引起临床症状。术后疼痛均明显缓解。术后椎体前缘、中缘、后缘高度及Cobb角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未发现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结论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经皮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椎体骨折并后凸畸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椎体骨折并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应用经皮后凸成形术治疗23例, 28个椎体。分别在术前、术后进行止痛药使用评分和活动能力评分,在脊柱侧位X线片测量椎体前缘丢失高度及后凸畸形Cobb角的比较。结果本组23例未出现神经损伤、骨水泥外溢、肺栓塞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15个月,平均12个月,患者上述四项指标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结论经皮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椎体骨折并后凸畸形可以迅速、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功能,纠正脊柱后凸畸形、恢复脊柱序列。  相似文献   

11.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的疗效。方法5例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平均年龄65.3(50-74)岁,外伤性骨折4例,病理性骨折1例。并发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各1例。均予PKP治疗。结果手术顺利,术中发生骨水泥漏2例,无神经损伤表现。手术前后X线片比较,椎体高度平均恢复86%(50%-95%)。疗效评价:优3例,良2例。术后除1例仍有疼痛外,4例疼痛消失。出院后平均随访2.3月,椎体高度无丢失,骨水泥形态无改变。结论对于老年人胸腰椎骨折而言,PKP是一种有效、安全的微创手术,能够迅速改善临床症状,重建脊柱稳定性,近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2-06—2013-06间经PKP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45例临床资料,分为骨折组和未骨折组,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在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术前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术后Cobb角及抗骨质疏松治疗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在术后Cobb角和抗骨质疏松治疗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后Cobb角和抗骨质疏松治疗是PKP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凸成形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椎体成形术(vertebroplasty)最初用来描述将凝固性材料骨水泥或骨经椎弓根或直接植入椎体内,以达到增强椎体生物力学强度、防止塌陷、缓解腰背疼痛的目的.1987年,法国的神经放射学医师Galibert和Deramond首先报道了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成功治疗1例长期疼痛的C2椎体海绵体状血管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MRI表现特征对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选择靶椎体的指导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根据术前MRI信号强度的改变将骨折椎体进行分类,通过观察患者手术前后压缩椎体前缘及中线高度恢复情况、局部Cobb角、VAS评分及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变化情况来评估不同类型之间手术疗效的差异,进而总结MRI表现特征对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选择靶椎体的标准.并利用这一选择方法前瞻性判断19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靶椎体,根据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及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变化情况来评估手术疗效.结果 利用总结的经验选择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靶椎体,术后所有患者的疼痛症状均得到迅速而有效地缓解,随访时VAS评分改善率为(71.96±9.43)%,与回顾性研究改善率(67.44±17.57)%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时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改善率为(65.92±7.31)%,与回顾性研究改善率(66.51±6.39)%之间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RI对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选择靶椎体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2007年10月~2009年4月收治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06例,其中61例82个椎体接受PVP治疗,男21例29个椎体,女40例53个椎体,年龄65~96岁,平均78.3岁;45例55个椎体接受PKP治疗,男17例21个椎体,女28例34个椎体,年龄68~90岁,平均77.1岁。术前及术后1d进行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测量伤椎高度,随访伤椎高度丢失情况,记录骨水泥渗漏及随访期间邻近椎体骨折情况。结果:PVP组术前和术后1d VAS分别为6.7±1.4分和2.1±0.7分,PKP组分别为6.9±1.2分和2.2±0.9分,每组术后VAS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间点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PVP组55例、PKP组4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平均18个月。PVP组和PKP组术后伤椎高度分别较术前增加2.4±1.8mm和9.2±2.2mm,术后12个月随访伤椎高度分别丢失0.8±0.5mm和1.9±0.8mm,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PVP组术中骨水泥渗漏28例33个椎体,PKP组15例17个椎体,PKP组骨水泥渗漏率明显低于PVP组(P<0.05)。随访期间PVP组发生相邻椎体骨折9例,PKP组6例,两组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VP和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止痛效果均较好;PKP的复位效果优于PVP,较少发生骨水泥渗漏,但术后椎体高度再次丢失较明显;两者术后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对35例(79个椎体)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PKP治疗,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及随访。结果骨水泥渗漏率达15.19%,但均无明显神经、血管损伤或压迫症状。35例原有胸腰背部疼痛均在术后第2天即明显减轻,随访3个月-3年,疼痛缓解明显,无复发。结论PKP治疗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效果。方法将3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5例。观察组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照组给予经皮椎体成形术。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前2组患者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及JO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随访复查,2组患者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可更好促进患者椎体功能与椎体高度的恢复,效果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方面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来本院就治的72例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分为2组,PVP组40例,PKP组32例。观察两组手术前后VAS评分、椎体压缩率、伤椎Cobb角、骨水泥注入量、术后伤椎增加高度、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前后,其VAS评分均显著下降,患者疼痛缓解明显,但两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KP组椎体压缩率和Cobb角与术前比较显著降低,但PVP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KP组治疗后的椎体压缩率和Cobb角要低于P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PVP组比较,PKP组手术时间较长,骨水泥注入量较多,术后伤椎高度增加较大,骨水泥渗漏情况较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果]PVP、PKP两种手术方法均具有显著止痛效果,PKP较PVP椎体高度恢复及脊柱后凸畸形矫正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或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多节段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对30例OVCF患者(108椎)行PKP或PVP术,于术后当天、术后24周、术后48周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价。结果术后当天、术后24周、术后48周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PKP或PVP治疗多节段OVCF能有效缓解疼痛,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cous kyphoplasty,PKP)都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脊柱微创技术, 有止痛和恢复椎体的强度、硬度的作用,PKP还可恢复椎体的高度,从而矫正脊柱的后凸畸形.目前两者已被国内外广泛应用于治疗脊柱转移瘤、骨髓瘤、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VCFs)和症状性脊柱血管瘤等[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