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治疗症状性基底动脉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Apollo支架治疗18例症状性基底动脉严重狭窄(〉70%)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1个月,以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为基础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对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支架,16例患者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改善;18例中,14例mRS评分≤2分,4例mRS评分〉2分。结论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治疗症状性基底动脉狭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TurboHawk旋切系统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股腘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3例股腘动脉支架植入术后ISR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n=28)接受TurboHawk旋切联合DCB治疗,对照组(n=35)接受单独DCB治疗,对比2组临床效果及预后。结果 63例治疗均获成功,无死亡或截肢病例。术前、术后7天及6个月2组踝肱指数(ABI)差异,术前、术后即刻及6个月靶血管最小管腔直径(ML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ABI、MLD均高于对照组,晚期管腔丢失率(LLL)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术后3、6、12个月靶血管一期通畅率分别为100%(28/28)、89.29%(25/28)及78.57%(22/28),对照组分别为91.43%(32/35)、71.43%(25/35)及51.43%(18/35),2组术后3、6个月靶血管一期通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28)。结论 血管腔内斑块旋切术联合DCB治疗股腘动脉ISR效果较好,近中期效果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血管内支架植人术和球囊扩张术对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对37例反复发生短暂性脑缺血(TIA)的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根据Mori和治疗路径分型选择手术方式:路径I、Ⅱ型且MoriA型行支架植入术;路径III型或MoriB、C型采用球囊扩张术。结果21例行支架植入术,16例行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组成功扩张20例,狭窄率由76%降至12%;1例术后因血管破裂而死亡。球囊扩张术组成功扩张14例,狭窄率由69%降至15%,1例由于路径过度纡曲失败。术后随访,支架植入组17例TIA症状消失,2例症状有明显改善,2例TIA复发;球囊扩张术组12例TIA消失,4例TIA复发。结论两种方法治疗MCA狭窄均有效,根据Mori及手术入路分型合理选择介入手术方式可能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较好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球囊扩张器联合钬激光治疗尿道狭窄的整体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2011年1月和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尿道狭窄患者60例。治疗医师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行球囊扩张器联合钬激光治疗,对照组行传统输尿管镜筋膜扩张法。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拔管即刻、术后4个月、8个月的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最大尿流率的平均指标情况;不同狭窄的长度和术后恢复情况;不同部位的尿道狭窄治疗后临床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拔管即刻、术后4个月、术后8个月的前列腺症状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拔管即刻、术后4个月、术后8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拔管即刻、术后4个月、术后8个月的最大尿流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组内比较,最大尿流率分在术前、拔管即刻、术后4个月、术后8个月均逐渐增加(P<0.05);狭窄长度小于1cm,观察组治疗后好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2.1745,P>0.05);1~3cm,观察组治疗后好转率明显优于对照组(χ~2=2.0114,P>0.05);大于3cm,观察组治疗后好转率优于对照组(χ~2=1.7281,P>0.05);阴茎部,观察组治疗后好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2941,P>0.05);球部,观察组治疗后好转率明显优于对照组(χ~2=3.2947,P>0.05);膜部,观察组治疗后好转率优于对照组(χ~2=1.9482,P>0.05);前列腺部,观察组治疗后好转率优于对照组(χ~2=3.2946,P>0.05)。结论球囊扩张器联合钬激光治疗尿道狭窄的效果显著,适合临床医师及患者广泛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5.
药物涂层球囊PTA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 观察药物涂层球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3例LEAOD患者(43条患肢)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2例)。对观察组给予药物涂层球囊PTA治疗,对照组行普通球囊PTA。记录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7天Fontaine分期,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3、6个月统计靶动脉段股浅动脉血管内径、再狭窄率及踝肱指数(ABI),术后6个月时靶动脉段股浅动脉血管狭窄情况。结果 术后7天2组Fontaine分期均较术前降低(P均<0.05)。观察组术后1、3、6个月时靶动脉段股浅动脉内径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再狭窄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3、6个月观察组ABI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6个月时,观察组14例靶动脉段股浅动脉血管狭窄率<30%、4例30%~50%、3例>50%(无100%者),对照组2例狭窄率<30%、10例狭窄率30%~50%、10例>50%(2例1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药物涂层球囊PTA治疗LEAOD安全、有效,能够降低再狭窄率,且近期疗效优于普通球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动脉狭窄(TRAS)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介入治疗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TRAS患者22例,其中单纯球囊扩张治疗10例(球囊组),内支架治疗12例(支架组)。对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2年内血压、肾功能以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并与同期接受单纯药物治疗的6例TRAS患者(药物组)进行比较。结果球囊组技术成功率90.00%,支架组技术成功率100%。术后在血压及肾功能改善方面,球囊组和支架组均取得显著疗效,两组近期疗效未见明显差异,药物组疗效不满意。术后随访6个月~2年,支架组再狭窄率16.67%,除1例不明原因治疗无效外,其余11例均能比较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球囊组手术失败1例,再狭窄率达40.00%。结论内支架植入术可作为TRAS特别是I型及Ⅱ型狭窄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药物洗脱支架和球囊扩张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87例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球囊扩张组44例和支架植入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及术后狭窄内径、透析血流量和术后6个月、12个月初级通畅率以及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所有患者临床成功率100%。支架植入组和球囊扩张组技术成功率分别为100%和91.0%。2组患者术后狭窄内径及透析血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支架植入组和球囊扩张组术后6个月初级通畅率分别为79.1%和45.5%,支架植入组6个月初级通畅率优于球囊扩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支架植入组和球囊扩张组12个月初级通畅率分别为30.2%和9.1%,支架植入组12个月初级通畅率优于球囊扩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药物洗脱支架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安全、有效,与球囊扩张术相比,可以提高术后初级通畅率,为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肝移植术后静脉流出道梗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肝移植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肝移植术后出现胸、腹水和肝功能异常时,应用CT、磁共振(MR1)或超声波检查,若提示下腔静脉狭窄或肝静脉梗阻,则行静脉造影确定狭窄部位,并对其进行球囊扩张或支架治疗。治疗后随访1个月~5年,观察临床效果。结果静脉造影发现1例为单纯肝静脉狭窄;13例为下腔静脉狭窄,其中3例合并肝静脉狭窄。4例患者接受球囊扩张,10例接受支架治疗。接受治疗后患者多在短期内临床症状消失,未见明显并发症。1例肝静脉狭窄经球囊扩张8个月后再次出现狭窄,给于支架治疗;另1例球囊扩张2年后再次发生狭窄,接受再次球囊扩张,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结论下腔静脉狭窄或肝静脉流出道狭窄可通过球囊扩张或支架等介入治疗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比较和分析球囊扩张术与自膨式支架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临床疗效来探讨两者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80例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按照治疗方法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分别为40例。其中对照组行球囊扩张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自膨式支架治疗。术后给予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氯吡格雷治疗,并加强康复训练;评价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不同Rutherford分级变化;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段时患肢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情况;随访12个月,记录两组预后。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成功率95.0%(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32/4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Rutherford分级较治疗前显著变化,而观察组治疗后Rutherford分级变化较对照组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时ABI指数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而观察组各时间点ABI指数升高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随访12个月,观察组患者术后再狭窄、闭塞发生率及再手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2个月内死亡及截肢率相比较,P0.05。结论相比球囊扩张术来说,采用自膨式支架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药物涂层球囊和支架置入治疗股腘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远期效果。方法 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行腔内治疗的股腘段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剔除死亡和失访的,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支架置入术(n=54)和药物涂层球囊组(n=52),研究1年、2年的症状复发率和临床驱动的靶病变重建率。结果 两组患者技术成功率均为100%,支架置入术和药物涂层球囊组的1年症状复发率和1年临床驱动的靶病变重建率相同,分别为7.41%和7.69%(P>0.05),2年症状复发率分别为29.63%和11.54%(P<0.05);2年临床驱动的靶病变重建率分别为14.81%和11.54%(P>0.05)。结论 在股腘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中,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术的2年临床驱动的靶病变重建率与支架置入术的结果相当,而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术的2年症状复发率低于支架置入术,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术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球囊渐进扩张法用于医源性胆管损伤一期修复的效果.方法 将76例医源性胆管损伤患者分为球囊组(36例)与对照组(40例).球囊组采用一期胆肠吻合及球囊置入术,术后进行球囊渐进扩张3个月;对照组采用传统一期胆肠吻合术,术后T管支撑6个月.结果 术后球囊组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2.8%,1/36)显著低于对照组(15.0%,6/40)(P〈0.05).对照组与球囊组术后胆漏的发生率分别为5.0%(2/40)与8.3%(3/36),胆道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2.5%(1/40)与2.8%(1/36),胆管炎的发生率分别为10.0%(4/40)与8.3%(3/36),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球囊渐进扩张的治疗方法用于医源性胆管损伤的一期修复是安全的,且可以有效预防术后吻合口狭窄.  相似文献   

12.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41例接受腔内治疗的非血栓性髂静脉受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单纯球囊扩张组(20例)和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组(21例)。两组均获30个月以上随访。两组12个月内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0%比4.8%, P>0.05)。但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经皮腔内肾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与经皮腔内肾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移植肾动脉狭窄(TRAS)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纳入39例接受腔内治疗的TRAS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经皮腔内肾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组(球囊组,n=21)及植入肾动脉支架组(支架组,n=18);比较组间治疗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血肌酐、移植肾动脉峰值血流速度(PSV)及段间动脉阻力指数(RI)变化,以及并发症率、手术成功率和术后6个月一期通畅率。结果 2组治疗成功率均为100%,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1、6个月,2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1、6个月,2组血肌酐、PSV均较术前降低,RI均较术前升高(P均<0.05);治疗后6个月2组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术前及术后1个月降低(P均<0.05)。治疗后6个月支架组一期通畅率高于球囊组(94.44%vs. 66.67%,P<0.05)。结论 经皮腔内肾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与经皮腔内肾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TRAS均安全、有效;相比前者,采用后者治疗后肾动脉再狭窄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直视下球囊扩张术治疗继发性输尿管狭窄的效果。方法以在西京医院就诊的85例继发性输尿管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治疗方法将其分为重复扩张组(球囊扩张时间为3min,扩张次数为2次)、单次扩张组(球囊扩张时间为5min,扩张次数为1次)和对照组(仅留置双J管),分析输尿管镜直视下球囊扩张术治疗继发性输尿管狭窄的效果差异。结果共纳入85例患者,其中重复扩张组32人,有效率84.38%;单次扩张组29人,有效率62.07%;对照组24人,有效率25.00%。各组的手术时间较短,出血量极少,3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别,且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其中狭窄段>2cm的患者扩张的成功率(47.06%)远低于狭窄段≤2cm(84.09%)的患者。结论输尿管镜直视下球囊扩张术是治疗继发性输尿管狭窄的有效方式;同等气压条件下适当缩短扩张时间,增加扩张次数,可提高治疗有效率;狭窄段长度影响扩张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影响输尿管镜下逆行球囊扩张术治疗良性输尿管狭窄(US)预后的相关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行输尿管镜逆行球囊扩张术治疗的单侧单发的良性输尿管狭窄患者临床资料,总共40例患者,其中男、女各20例,年龄25~76岁,输尿管狭窄段位置位于盂管交界处12例,输尿管上段8例,中段3例,下段17例。输尿管狭窄段的长度0.2~2 cm。均应用U30球囊扩张器扩张,所有患者术后常规留置双J管或者海马管6个月至1年,每3个月更换一次,术后随访1年。 结果手术时间45~90 min,平均60 min。术后2~3 d出院,平均住院日2.5 d,无严重并发症,血尿及尿路刺激征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术后随访1年,有效患者25例(62.5%),无效患者15例(37.5%)。单因素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输尿管狭窄段的长度及术前患侧肾积水程度是影响输尿管镜球囊扩张术预后的主要因素(P<0.05),而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输尿管狭窄的位置以及狭窄的原因对手术治疗预后无显著影响(P>0.05)。 结论输尿管镜下逆行球囊扩张术是治疗良性输尿管狭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股浅动脉首期置入自膨式支架与球囊扩张成形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股浅动脉狭窄闭塞长段病变一期置入自膨式支架与一期球囊扩张成形的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2月至2007年2月收治的症状性股浅动脉硬化狭窄或闭塞10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支架组53例(73条肢体)首期置入自膨式支架;扩张组56例(76条肢体)首期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比较患者术后6、12及24个月的再狭窄、再闭塞率及临床分级改善程度.结果 支架组与扩张组的治疗段平均长度分别为(16±8)cm和(15±7)cm;经血管超声检杳支架组与扩张组术后6个月再狭窄率分别为13.7%(7例)和30.2%(16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9,P<0.05);12个月分别为25.5%(12例)和46.9%(23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5,P<0.05);24个月分别为38.1%(16例)和65.9%(29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6,P<0.01);且支架组较扩张组临床分级改善显著而持久.结论 对于股浅动脉硬化狭窄或闭塞长段病变,首期置入自膨式支架的中期疗效较单纯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裸支架与覆膜支架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瘘(AVG)静脉端吻合口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1月中日友好医院收治的上肢AVG患者因静脉端吻合口狭窄及血栓形成而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共40例患者符合条件,其中男性16例,女性24例。所有患者行Fogarty导管取栓+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术后随访1年,观察术后6、9、12个月的动静脉瘘初级通畅率、累积次级通畅率。结果 32例患者行Fogarty导管取栓+球囊扩+裸支架植入术(裸支架组),8例行Fogarty导管取栓+球囊扩张+覆膜支架植入术(覆膜支架组)。临床成功率和技术成功率均为100%。围术期死亡率为0。裸支架植入后6、9、12个月的初级通畅率为与覆膜支架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68.8%、59.4%、56.3%与75.0%、75.0%、62.3%,P=0.209);而裸支架植入后6、9、12个月的的累积次级通畅率为87.5%、84.3%、78.1%,覆膜支架为87.5%、87.5%、87.5%;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342)。结论对于AVG术后血栓性静脉端吻合口狭窄患者,裸支架和覆膜支架植入后12个月的初级通畅率及累积次级通畅率无明显差异。需要前瞻性随机对照实验进一步证实以及新的治疗手段提高移植物内瘘的通畅率。  相似文献   

18.
颈动脉狭窄患者接受颈动脉支架(CAS)植入术后可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SR),发生率约5%~20%;药物洗脱球囊(DEB)技术用于治疗CAS植入后再狭窄已取得显著成效。本文对DEB治疗CAS植入术后ISR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肝移植术后多种并发症的介入治疗。方法回顾性的分析肝移植术后出现各种并发症并进行介入治疗的82例患者,胆管病变62例;肝动脉病变8例;下腔静脉病变13例;肝静脉狭窄7例;门静脉病变9例。胆管并发症采用经T管置入引流管、经皮肝穿刺胆管行胆汁引流或球囊扩张术。球囊扩张成形术或(和)金属支架植入术处理血管狭窄的患者;局部溶栓治疗用于术后血管内血栓形成的病例。结果在胆管并发症患者中,41例经T管置入引流管,34例行经皮穿刺胆汁引流(PTBD),球囊扩张胆道成形术9例。3例肝动脉狭窄的患者接受了球囊扩张成形术或支架植入术,1例肝动脉形成血栓者行插管溶栓,效果良好。9例下腔静脉狭窄患者行支架植入术,1例接受了球囊扩张成形术。5例肝静脉狭窄患者接受了球囊扩张成形术或支架治疗。门静脉狭窄患者中6例接受支架治疗,1例门脉血栓形成行局部溶栓,治疗不满意。结论介入治疗是处理肝移植术后胆管和血管并发症不可或缺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球囊扩张术对颈椎前路术后吞咽障碍疗效及机制。方法 对本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84例颈椎术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2)。对照组给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吞咽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球囊导管扩张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食道括约肌(UES)开放最大幅度、舌骨移位情况以及舌骨下肌群和颏下肌群峰值、平均振幅、时限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UES开放最大幅度、舌骨移位情况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颏下肌群、舌骨下肌群峰值、平均振幅明显增大,时限明显缩短,且观察组峰值、平均振幅明显高于对照组,时限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球囊扩张术对颈椎前路术后吞咽障碍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后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