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9 毫秒
1.
颈部囊性肿物来源较为丰富,多为良性病变,但也有少数病例为恶性来源,如甲状腺癌。临床上,针对表现为颈部囊性肿物的病例,应加以详细的鉴别,以防漏诊及误诊。报道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形成巨大囊性变1例,简述其诊治过程及总结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收集初诊为成人侧颈区良性囊肿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探讨良恶性的鉴别要点,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1年12月北京友谊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诊治的成年患者,初步诊断为鳃裂囊肿或囊性水瘤。总结分析患者的临床、影像学以及病理学资料。结果 共37例初诊为颈部良性囊肿的患者中,最终总恶性率为13.5%(5/37),其中口咽鳞状细胞癌颈淋巴结转移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3例。颈部肿块存在分隔或囊壁局限性增厚是成人侧颈区孤立囊性肿块最终诊断为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独立危险预测因素(P<0.05)。结论 成人孤立侧颈区囊性肿块需要警惕为颈部不明原发灶转移癌。对于成人侧颈区孤立囊性肿块,尤其当颈部肿块存在分隔或囊壁局限性增厚时,需要结合多种诊断方法,排除颈部不明原发灶转移癌。  相似文献   

3.
颈部肿物诊断不易,最终依靠组织学诊断。原发灶不明的颈淋巴结转移癌发现率高,耳鼻喉科也常见。作者就1964~1985年癌中心——新泻医院,原发灶不明颈部转移癌33例加以讨论。将治疗前未能发现原发部位者定名为原发灶不明癌。其发病率为2.7%,男多于女,多于发现颈部肿物3个月内就诊。明确原发部位的有6例(其中喉癌和颈段食管癌分别为颌下、颈上、中淋巴结转移,与1981年Batsakis所述转移至颈上深、锁骨上窝淋巴结不符)。病理大部分为鳞状上皮癌和未分化癌。治疗以全摘、颈廓清术、放疗、化疗等方法并用或单用。作者认为淋巴结可因慢性炎  相似文献   

4.
例 1   男 ,46岁。因左耳间断性疼痛 1 0年 ,左耳前肿物 3年入院。左耳屏处可触及一约 5 cm× 3cm× 3 cm大小的肿物 ,质地硬 ,触痛明显。乳突 X线片及乳突 CT均示无骨质破坏。 1 989年 5月行左外耳道肿物切除及乳突根治术。术后病理诊断腺样囊性癌。术后 1年患者因左耳道前壁肿物及左颈肿大淋巴结再次手术 ,术后配合60 Co放疗。 2年后病灶再次复发 ,检查发现左耳前及腮腺区结节样肿物约 3 cm大小 ,胸片提示双肺弥散性片状影 ,痰检发现癌细胞 ,考虑肺转移。半年后死亡。例 2   女 ,5 5岁。因右耳疼痛 1 1年伴肿物 6年入院。右耳道前壁有…  相似文献   

5.
1病例资料患者女37岁,因颏下无痛包块4年,逐渐增大半年,~2012年10月收入院,无感染史。既往史:入院前4年前在外院(乡镇级)行“甲状舌骨囊肿切除术”,术后未送病理。术后半年肿物复发,缓慢生长,未行任何治疗,近半年肿物明显增大。专科检查:颌下区隆起,正中触及一个不规则肿物约6.0厘米×5.0厘米X3.0厘米左右,质硬,边界尚清,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略有粘连,可随吞咽或伸舌运动略有活动。颈部彩超:颌下肿物探及多个囊性回声,内可见大量点状钙化,甲状腺正常。胸部X线检查正常。入院诊断:甲状舌骨囊肿术后复发。全麻下行颌下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呈囊性,内为深褐色液体,有完整包膜,囊壁与上下舌骨肌群粘连较重,界限不清。与正常甲状腺组织及双侧颌下腺组织界限清楚,周围无淋巴结肿大。将肿物及舌骨切除,术后切口一期愈合出院。术后病理报告:甲状腺乳头状癌。据此最后诊断:异位甲状腺癌。术后随访中,状态良好。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1例病理证实为侧颈淋巴结转移而甲状腺无恶性病变的隐匿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例。患者25岁女性,因发现右侧颈部肿物1年,2周前肿物细针穿刺活检见乳头状结构入院,初步诊断为颈部淋巴结转移癌,进一步影像学检查未发现甲状腺恶性征象,全身未查见原发灶,于全身麻醉下行颈部右侧淋巴结取检术,病理回报为淋巴结转移性甲状腺乳头状癌,...  相似文献   

7.
颈部囊性淋巴管瘤患者术后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囊性淋巴管瘤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10例颈部囊性淋巴管瘤患者于1998-07-2008-03接受改良手术切除,即敞开囊腔后,在直视下行囊外切除。1例外院手术后腮腺深叶复发患儿及1例1岁患儿接受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结果:10例患者肿瘤完全切除,未出现神经损伤等明显并发症,随访0.5~9.0年无复发;2例局部注射治疗者,肿物基本消失。结论:颈部囊性淋巴管瘤应以手术治疗为主,开囊直视下手术有利于肿瘤完全切除而又不会损伤周围组织。  相似文献   

8.
1临床资料 患者,男,25岁。因左眼溢泪、流脓20天,于2000年1月以左眼“慢性泪囊炎”收治入院。既往双侧鼻腔通气好,无脓血性涕,无鼻面部肿痛。查体:左眼无突眼,视力正常,无复视。挤压左眼泪囊有脓性分泌物流出,泪道冲洗有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返流。鼻甲无肿大,中鼻道未见脓性分泌物及新生物,面颈部淋巴结未触及。三天后在局麻下行左眼泪囊鼻腔吻合术,术中见泪囊扩张,泪囊内壁光滑无肿物,鼻粘膜无增生肥厚,未见周边骨质破坏等。术后泪道冲洗通畅,“泪囊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影响cN0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及行预防性清扫的意义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济南军区总医院2008年2月至2012年9月术前诊断为cN0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行甲状腺全切并双侧中央区淋巴结及患侧Ⅲ、Ⅴ区(+)Ⅱ区淋巴结清扫162例的临床资料,统计年龄、性别、肿物大小、有无侵及甲状腺被膜情况、原发灶数目、肿瘤单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手术并发症,探讨临床特征与颈部淋巴结转移关系。结果 162例患者中74例(45.7%)患者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71例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阳性,转移率为43.8%,45例颈侧区(Ⅲ、Ⅴ区(+)Ⅱ区)淋巴结转移阳性,转移率为29.6%。年龄、肿瘤有无浸润包膜是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术后并发喉返神经麻痹发生率为0.62%(1/162),系肿瘤侵犯喉返神经切断喉返神经所致,其中1例(0.62%)术后颈部切口出血,行手术止血,2例(1.23%)皮下淤血,保守治疗治愈。2例(1.23%)术后乳糜漏,均为左侧清扫患者,行持续负压吸引、左颈静脉角局部加压包扎治疗后治愈。 59例(36.4%)患者术后出现低钙血症,血甲状旁腺PTH低于参考值下限,治疗后恢复正常。无永久性甲状旁腺损伤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cN0PTMC行甲状腺全切并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高危患者行患侧Ⅲ、Ⅴ区(+)Ⅱ区淋巴结清扫具有重要意义并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及鼻咽癌与颈部肿块的关系。方法:对246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6例鼻咽癌患者中有183例出现颈部肿块,其中101例为首发症状。颈部肿块位于病变同侧134例、对侧5例、双侧44例;累及颈深上淋巴结者172例。N0,N1、N2之间的EB病毒VCA-IgA、EA-IgA滴度水平差异无显著性;巨大颈部肿块与远处转移相关。结论:鼻咽癌患者大多数会出颈淋巴结转移,多位于病变同侧的颈深上淋巴结;EB病毒抗体滴度与颈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性;巨大颈部肿块者发生远处转移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1.
患者 ,女 ,1 5岁 ,因右颈无痛性肿物 3个月入院。无耳鼻症状 ,肿物增大不明显。检查 :鼻咽、口咽右侧壁隆起 ,粘膜光滑 ,右侧中上颈部肿胀 ,可触及肿物下界 ,上界不清 ,肿物表面软 ,深部较硬。CT示鼻咽、口咽右侧壁及右颈部巨大密度增高影 ,CT值856.7Hu。全麻下行颈部切口入路探查术。肿物位于右鼻咽、口咽旁间隙 ,下达右颈中段之椎旁 ,大小约 1 4.0 cm× 4.0 cm× 2 .8cm,有完整包膜 ,为囊性与实性混合 ,呈黄白色囊液 ,有砂粒感 ,可见毛发。切开囊壁吸除部分囊液使肿物缩小后沿肿物剥离包膜 ,经颈部完整摘除。 7d拆线 ,伤口一期愈合。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声门上型喉癌双侧颈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 :对 1987年至 1998年间治疗的有完整随访资料的 5 13例声门上型喉癌作回顾性研究。结果 :声门上型喉癌的生物学特性与颈淋巴结转移相关。随着原发肿瘤的逐渐增大 ,颈部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机率逐渐增大。组织分化程度与颈部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低分化鳞癌的双侧颈淋巴结转移率为 2 7.6 0 % ,高分化鳞癌的双侧颈淋巴结转移率为 10 .31% ,差异显著 (P<0 .0 5 ) ,浸润型生长的肿瘤比外生型生长的肿瘤颈部转移率明显增高。双侧肿瘤的双侧转移率为 2 4 .4 4 % (77/ 315 ) ,一侧肿瘤的双侧转移率为13.6 4 %。结论 :声门上型喉癌颈淋巴结转移与原发肿瘤的生物学特性相关 ,肿瘤越大 ,分化差及浸润型生长易发生颈部转移及双侧转移。肿瘤位于中线或越位中线者 ,双侧转移率增高  相似文献   

13.
报告 Pittsburgh大学医学院耳鼻喉科对喉癌治疗的经验体会。CT、MRI及超声等检查对颈部淋巴结大小判断是否为转移很有帮助 ,多数学者认为只能对转移淋巴结直径大于 10 mm做出诊断 ,颈部 N0 多数淋巴结小于10 mm;而良性淋巴结直径可在 2 mm到 2 cm。转移淋巴结中 74 %有中心坏死。而颈部 N0 的小淋巴结则极少有坏死。超声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USGFNAC)结合CT、MRI其特异性可达 10 0 % ,而颈部 N0 USGFNAC敏感性为 4 4 %~ 73%。囊外扩散 (ECS)是区域性或远处转移的主要指征。囊外扩散发现小于 10 mm直径的淋巴结为 2 3%。临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声门上型喉癌双侧颈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对1987年至1998年间治疗的有完整随访资料的513例声门上型喉癌作回顾性研究。结果:声门上型喉癌的生物学特性与颈淋巴结转移相关,随着原发肿瘤的逐渐增大,颈部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机率逐渐增大,组织分化程度与颈部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低分化鳞癌的双侧颈淋巴结转移率为27.60%,高分化鳞癌的双侧颈淋巴结转移率为10.31%,差异显著(P<0.05),浸润型生长的肿瘤比外生型生长的肿瘤颈部转移率明显增高,双侧肿瘤的双侧转移率为24.44%(77/315),一侧肿瘤的双侧转多率为13.64%,结论:声门上型喉癌颈淋巴结转移与原发肿瘤的生物学特性相关,肿瘤越大,分化差及浸润型生长易发生颈部转移及双侧转移,肿瘤位于中线或越位中线者,双侧转移率增高。  相似文献   

15.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颈淋巴转移规律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颈部淋巴转移的规律及临床阳性淋巴结(cN+)的颈部治疗模式;评价术前彩超在诊断甲状腺癌颈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7月-2005年7月诊治93例(113侧)cN+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术前颈部淋巴结触诊阳性患者(64侧)和术前颈部触诊阴性,彩超诊断为颈淋巴转移患者(49侧)两组。记录术后颈清扫标本中转移淋巴结的数量及在Ⅱ、Ⅲ、Ⅳ、Ⅴ、Ⅵ区的分布。结果93例患者中双侧颈转移占21.5%(20/93),113侧颈清扫标本中92侧(81.4%)为多分区转移;转移淋巴结在颈部的分布以Ⅱ、Ⅲ、Ⅳ、Ⅵ区为主,分别为60.2%(68/113)、70.8%(80/113)、61.9%(70/113)、58.4%(66/113);Ⅴ区较少分布22.1%(25/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597,P〈0.001)。颈部触诊阳性患者颈清扫标本中转移淋巴结数量(10.1个),多于颈触诊阴性、彩超检查阳性患者(6.9个);淋巴转移区域也多于后者(3.18区与2.61区);术前彩超检查可以发现43.4%(49/113)的颈部触诊漏诊的颈部淋巴转移。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的颈部淋巴转移为多分区分布,Ⅱ、Ⅲ、Ⅳ、Ⅵ区为主要的转移部位;彩超在甲状腺癌颈淋巴转移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对cN+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应进行包括Ⅱ、Ⅲ、Ⅳ、Ⅴ、Ⅵ区的改良性颈清扫术。  相似文献   

16.
Rosai-Dorfman 病误诊为鼻硬结症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男,39岁,因呼吸困难半个月于2008年12月11日以鼻腔肿物并颈部淋巴结肿大收入我院放疗科.既往史:10年前发现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无不适,未就诊.7年前在外院病理诊断为"鼻硬结症"转我院放疗科行鼻前野~(60)Co-γ线放疗,总量30 Gy,放疗后双侧鼻腔通气改善出院.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1例颌下腺米库利兹病(Mikulicz disease,MD)。患者女,65岁,因“发现双侧颌下淋巴结肿大半年余”收入聊城市人民医院。查体:双侧颌下淋巴结肿大,质硬,活动度差。淋巴结针吸不除外非霍奇金淋巴瘤。颈部强化CT:双侧颌下腺弥漫性肿大,双侧颈部见多发小淋巴结。在全麻下行右侧颈部肿物切除活检术。术中见右侧...  相似文献   

18.
复习 Mayo诊所 1970年 1月 1日~ 1997年 12月31日诊断治疗的儿童腮腺肿物 118例 ,以明确儿童腮腺肿物的发生率和治疗方法。男 6 0 ,女 58例 ,年龄 1~18岁 ,平均 10 .8岁。最常见症状和体征为隆起或逐渐增大的腮腺区肿物 (10 0 % ) ,1例有面神经麻痹 (诊断为腺样囊性癌 )。右侧 50例 ,左侧 6 4例 ,双侧 4例 (慢性涎腺炎 3例 ,第一腮裂囊肿 1例 )。常见部位为耳前区 ,次为腮腺后部。病变分类 :感染或炎性病变 4 3例(36 .4 % ) ,其中慢性腮腺炎 2 6例 ,慢性腮腺炎伴脓肿 9例 ,多发性炎性淋巴结 6例 ,单一巨大炎性结节 1例 ,Castleman病 1例 …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60岁。因气管切开术后不能拔管入院。患者10年前因痰中带血,双耳闭塞感就诊,经病理检查诊断为“鼻咽癌”,直线加速器行鼻咽部及双侧颈部根治性放疗。经治疗鼻咽部肿瘤及颈部转移淋巴结消失。1年前突然出现呼吸困难,立即前往当地医院,被诊断为“双侧声带麻痹”,紧急行气管切开术,术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47岁,无意中发现左颈部肿物7d于2005年11月30日入院。检查:耳鼻未见异常,双扁桃体不大。间接喉镜下见双声带色白、光滑、活动好;鼻内镜检查鼻腔鼻咽部无异常。颈部左下颌角下、左胸锁乳突肌前触及4cm×3cm肿物,光滑,活动好,无压痛,质韧。肿物超声检查示:3.4cm×2.0cm肿物,无回声,边界清,内可探及点片状低回声。B超报告:颈部囊实性占位。肺CT及全消化道钡造影检查未发现肿瘤。患者有乳腺癌病史17年,于1988年9月27日行乳腺癌根治术(左),当时病理为乳腺导管癌,腋窝淋巴结未见转移。乳腺癌根治术后系统放疗、化疗,复查至今未见复发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