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18F-FDG PET/CT在硬脊膜内转移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22年4月于江西省人民医院行18F-FDG PET/CT和MRI检查且确诊椎管内转移肿瘤患者的影像资料,对病灶代谢活性进行视觉分析,并测量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分析18F-FDG PET/CT诊断硬脊膜内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SUVmax诊断硬脊膜内转移的效能。结果 135例伴可疑椎管内转移症状的肿瘤患者中,硬脊膜内(软脊膜和髓内)转移18例,其他病变80例,脊髓无病变37例。18例硬脊膜内转移中,13例软脊膜转移,2例髓内转移,3例同时有软脊膜和髓内转移。转移表现为结节状(10例)或条片状(6例)18F-FDG摄取增高,对应CT上髓旁或髓内结节或脊髓肿胀。18F-FDG PET/CT比MRI发现了更多的病灶,包括亚厘米的病灶。基于患者,18F-FDG PET/CT诊断硬脊膜内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肾上腺淋巴瘤的CT及18F-FDG PET/CT影像学征象,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10例肾上腺淋巴瘤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及18F-FDG PET/CT检查,观察和比较肿瘤发生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MSCT表现(部位、最大径、形态、密度、边界、强化方式、腹膜后淋巴结等情况,并计算各期强化率)和计算病灶SUVmax。结果 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7例,继发性肾上腺淋巴瘤3例;双侧病灶者7例,单侧病灶者3例,共计17侧病灶;肿瘤最大径不等,平均5.6 cm;肿块呈椭圆形共13侧,三角形3侧,1侧呈结节状增生;13侧边界清晰,4侧边界模糊;病灶平扫CT值平均40.4 Hu;动脉期平均强化率为24.28%;静脉期平均强化率37.46%;大部分(14/17)CT平扫及(13/17)增强密度较均匀一致,动脉期呈轻中度强化,门脉期呈进行性强化;2例发现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均表现为18F-FDG高摄取,SUVmax为8.7~23.5,平均值为12.5。结论 肾上腺淋巴瘤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PET/CT 可准确显示肿瘤累及的范围和淋巴结,在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18F-FDG PET-CT检查在口腔鳞癌患者的诊断和淋巴结转移灶发现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了18例口腔癌(其中包括16例舌癌和2例口底癌患者)的临床和18F-FDG PET-CT影像学表现及CT平扫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1)原发病灶的发现全部病例中有5例患者是由PET/CT检查首次发现口腔癌的;PET/CT对原发部位肿瘤病变显示的灵敏度100%(15/15),特异性100%(3/3);CT对原发病灶显示的灵敏度为73.3%(11/15),特异性为66.7%(2/3).(2)18例口腔癌患者中PET/CT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灶共26个,大小介于0.8~1.5 cm之间,标准摄取值(SUV)介于2.5~3.2之间;其中仅有5个淋巴结经病理组织活检证实为淋巴结转移灶.(3)通过PET/CT检查新发现全身其他部位的侵犯和远处转移性病灶8个.结论 PET/CT对口腔鳞癌原发灶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比CT平扫高;全身PET/CT扫描对舌癌和口底癌的临床分期、术后复发的判定更具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肝细胞癌(HCC)TACE术后残留或复发病灶检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3例经TACE治疗后HCC残留或复发患者临床及PET/CT检查资料,患者均于TACE治疗后1.5~7个月行全身18F-FDG PET/CT显像,1周内行DSA造影并接受介入治疗。重点评价2种检查方法对肿瘤残留或复发的显示能力。结果全组2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PET/CT显像检查及DSA造影检查。DSA造影证实肝内肿瘤残留或复发灶46个,PET/CT显像检出肝内肿瘤残留或复发灶共45个。以DSA作为参考标准,PET/CT显示肿瘤残留或复发灶的灵敏度为97.8%(45/46),特异度为100%,准确率为97.9%(46/47);PET/CT与DSA检出肿瘤残留或复发灶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检出肿瘤灶的吻合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吻合度较强(系数k=0.657,P=0.000)。另外,18F-FDG PET/CT全身显像新发现肝外转移3例,其中双肺转移1例,右侧肾上腺及肝门区、腹膜后区淋巴结转移1例,左髂骨转移1例。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能够准确、直观地显示经TACE治疗后HCC残留或复发病灶,且真实性和可靠性好;同时18F-FDG PET/CT全身显像检查是肿瘤远处转移探测最有效的方法,可较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协助临床确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风湿免疫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PET-CT检查且经临床诊断标准证实的32例风湿免疫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18F-FDG PET-CT特征,观察病灶18F-FDG摄取情况。结果:32例中,痛风3例,类风湿关节炎(RA)5例,多发性大动脉炎(TA)6例,强直性脊柱炎(AS)4例,成人Still病(AOSD)9例(其中2例合并AS),皮肌炎2例,风湿性多肌痛(PMR)3例。PET-CT表现:痛风表现为患病关节邻近软组织肿胀、关节腔积液,伴FDG代谢升高;RA表现为双侧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腕关节及部分近端掌指关节FDG摄取升高;TA表现为主动脉及主要分支血管管壁不均匀增厚,伴FDG代谢弥漫性升高;AOSD表现为骨髓FDG弥漫性摄取升高,脾脏FDG代谢高于肝脏,全身部分淋巴结肿大伴FDG代谢升高,部分关节FDG代谢升高;皮肌炎表现为双侧肩部、双侧胸锁乳突肌、双侧臀部肌肉FDG代谢轻度升高;PMR表现为双侧肩、双髋、双膝、双踝关节、耻骨联合、坐骨结节周围FDG摄取升高;AS 4例中2例表现为骶髂关节FDG代谢升高,2例双髋FDG代谢升高。结论:18F-FDG PET-CT有助于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的早期诊断,可准确显示病变范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和增强多层螺旋CT(MSCT)检查评价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食管癌患者46例,均在18F-FDG PET/CT检查前1周内行MSCT检查,并在18F-FDGPET/CT检查后1周内接受手术治疗,切除组织均行病理检查.采用16层MSCT增强扫描和18F-FDG PET/CT显像检查颈、胸和上腹部,分别观察食管癌原发病灶、转移淋巴结的部位及转移淋巴结组数,其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比较18F-FDG PET/CT和增强MSCT诊断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46例食管癌中位于上胸段6例,中胸段32例,下胸段8例.手术清除326组淋巴结,病理检查证实其中83组内有肿瘤转移.18F-FDG PET/CT与增强MSCT诊断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1%(69/83),96.3%(234/243),92.9%(303/326),88.5%(69/78),94.4%(234/248)与72.3%(60/83),98.4%(239/243),91.7%(299/326),93.7%(60/64),91.2%(239/262).2种方法诊断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余诊断效能指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诊断食管旁淋巴结转移方面,18F-FDG PET/CT与增强MSCT的灵敏度分别为79.2%(19/24)与54.2%(1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结论 18F-FDG PET/CT诊断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尤其食管旁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高于增强MSCT,但MSCT增强扫描对于发现18F-FDG PET/CT显像阴性的淋巴结转移有重要价值,两者结合应用可明显提高对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判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18F-FDG(氧化脱氧葡萄糖)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中的临床增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期间313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病例,其中研究组为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辅助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病例105例,对照组为单纯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病例208例,比较2组穿刺成功率、诊断效能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穿刺成功率为98.1%,诊断灵敏度为97.9%,诊断准确度为98.1%。对照组分别为96.2%、91.4%和90.5%。2组穿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灵敏度和准确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均匀代谢病变诊断的准确性高于对照组。结论 将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图像中代谢活性较高的部位作为穿刺靶点,对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及准确性有较高的临床增益价值,尤其是肺内病变较大、多发病灶和(或)合并肺不张、炎症、坏死、纤维化等情况时。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在卵巢癌术后腹膜后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卵巢癌术后可疑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以病理及随访结果为标准,对照分析18 F-FDG PET-CT与常规影像学检查对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结果。结果: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灶在18F-FDG PET-CT上主要表现为病灶部分或全部呈放射性浓聚。PET-CT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7.8%、77.8%、77.8%、91.3%、53.8%,常规影像学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3.0%、33.3%、55.6%、73.9%、23.1%;二者比较,准确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6)。结论:18F-FDG PET-CT能准确诊断卵巢癌术后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开展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的作用。方法 选取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5例,均开展18F-FDG PET/CT显像检查,并采集病理组织标本开展病理检查,依据病理检查结果为患者实施临床分期,其中早期包含Ⅰ期和Ⅱ期患者,中晚期包含Ⅲ期和Ⅳ期患者。分析患者病理学检查情况;对比早期组与中晚期组患者临床资料、18F-FDG PET/CT显像参数;分析18F-FDG PET/CT显像参数诊断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情况。结果 在2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病理学检查提示Ⅰ期4例、Ⅱ期5例、Ⅲ期3例、Ⅳ期13例。9例属于早期组,16例属于中晚期组。中晚期组患者鳞状细胞癌抗原或癌胚抗原水平相较高于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晚期组肿瘤标准摄取值的最大值以及肿瘤代谢体积相较高于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F-FDG PET/CT显像参数联合检测诊断...  相似文献   

10.
PET/CT与增强CT检测乳腺癌及其腋淋巴结转移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与螺旋CT增强扫描检测乳腺癌及其腋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27例乳腺肿块患者于同日行^18F—FDG PET/CT显像与CT增强扫描。患者俯卧于乳腺专用泡沫垫上接受检查,前者图像由3位核医学科医师采用目测法结合半定量法进行诊断,后者图像由3位影像科医师分析诊断;最后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结果27例患者PET/CT与增强CT均发现31个乳腺肿块,病理检查证实其中21个为乳腺癌,10个为良性病变;发现腋淋巴结91个,共有66个转移(1例有双侧腋淋巴结转移);PET/CT显像检测乳腺癌原发灶的灵敏度为80.95%,特异性为90%,阳性预测值为94.44%;检测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89.39%,特异性为88%,阳性预测值为95.16%。增强CT检测乳腺癌原发灶的灵敏度为90.48%,特异性为60%,阳性预测值为82.61%;检测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86.36%,特异性为52%,阳性预测值为82.61%。^18F—FDG PET/CT和增强CT对腋淋巴结状态的诊断与病理检查结果的列联系数分别为0.64和0.37;两者对乳腺癌及其腋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特异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直径〈2cm的病灶,^18F—FDG PET/CT诊断准确性明显高于增强CT(P〈0.05)。结论^18F—FDG PET/CT对诊断乳腺癌及其腋淋巴结转移的特异性均高于增强CT。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显像在老年女性卵巢癌中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变化中的价值,为患者早期诊断、更加有效全面的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按照患者年龄及卵巢病变形态分组,回顾性分析我院78例卵巢癌患者PET/CT显像肿瘤病灶代谢及全身组织脏器转移情况。结果 中年对照组单侧卵巢肿块样病变患者所占比例最多,但该组发生转移比例最低,老年组以单双侧卵巢斑片病变样病变患者占比最多,所有转移病灶中以盆腔淋巴结转移最多见。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可以更全面地反映卵巢癌发生发展过程,老年女性在发病时有更高比例的转移性病变,特别是卵巢呈斑片样病变的老年女性患者转移比例达到100%。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11C-胆碱PET/CT动态脑显像对海马硬化难治性颞叶癫癎(HS-RTLE)致癎灶的定位诊断价值,并与18F-FDG、11C-氟马西尼(FMZ)PET/CT进行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0年6月间北部战区总医院经病理证实为海马硬化(HS)的62例患者[男39例、女23例,年龄(30.3±11.2)岁],术前均行多核素(18F-FDG、11C-FMZ、11C-胆碱)PET/CT脑显像。11C-胆碱PET显像采用动态连续扫描技术,绘制11C-胆碱在双侧海马区域的时间-放射性曲线(TAC)。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比较3种显像剂对HS致灶的阳性检出率及定位准确率。另对2019年5月至2020年8月间该院46例临床可疑HS-RTLE患者[男27例、女19例,年龄(32.9±11.9)岁]行前瞻性研究,检查方法同回顾性研究,以颅内植入电极或术后病理为"金标准",验证11C-胆碱TAC对致灶的定位诊断效能,应用ROC曲线评价3种显像剂定位致灶的诊断效能。采用χ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和Delong检验分析数据。结果:回顾性研究示18F-FDG PET/CT对致灶的阳性检出率高于11C-胆碱PET/CT[100%(62/62)与85.48%(53/62);P=0.003],11C-胆碱及11C-FMZ PET/CT对致灶的定位准确率高于18F-FDG PET/CT[100%(53/53)、96.61%(57/59)与33.87%(21/62);均P<0.001]。前瞻性研究的46例患者中,25例为HS-RTLE,21例为非HS所致癫。11C-胆碱PET/CT诊断HS致灶的特异性为100%(21/21),11C-FMZ和18F-FDG PET/CT分别为90.48%(19/21)和33.33%(7/21)。11C-胆碱及11C-FMZ PET/CT的AUC高于18F-FDG(0.920、0.912与0.627;z值:4.93、5.16,均P<0.01)。结论:11C-胆碱PET/CT可用于癫致癎灶的术前定位。相比于18F-FDG、11C-FMZ PET/CT,11C-胆碱PET/CT特异性高,阴性显像患者更有排除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治疗前胃癌患者18F-FDG PET/CT显像特征,并分析影响胃癌原发灶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 SUVmax)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并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经病理学证实的70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在本院行PET/CT全身显像,显像结果采用半定量分析及视觉分析。不同病理分型、性别、年龄、是否淋巴结转移、是否脏器转移组间原发灶SUVmax值比较采用t检验;不同原发灶部位组间SUVmax值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原发灶最大厚度值与原发灶SUVmax值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70例患者中66例原发灶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18F-2-fluro-D-deoxy-glucose,18F-FDG)显像阳性,灵敏度94.3%,SUVmax9.6±4.9;PET显像灵敏度肠型胃癌高于非肠型胃癌[3 3/3 3 (1 0 0%) vs2 7/3 1 (8 7.1%)]、非粘液腺癌高于粘液腺癌[5 4/5 5...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18F-PSMA-1007 PET/CT显像联合盆腔MRI对前列腺癌(PCa)患者术前评估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2年1月本院18F-PSMA-1007 PET/CT显像及盆腔MRI检查的46例可疑PCa患者资料。采用SPSS 22.0及MedCalc软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结果 18F-PSMA-1007 PET/CT对PCa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100%、40.0%、77.5%、100%、80.4%,二者联合可将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提高至80.0%、91.2%、93.5%,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参数[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ADC、胆碱(Cho)+肌酸(Cre)枸橼酸盐/(Cit)比值]诊断PCa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63、0.895、0.928。另外,18F-PSMA-1007 PET/CT发现骨盆外淋巴结转移5例,骨转移8例,肺转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宫颈癌放疗后骶骨衰竭骨折(sacral insufficiency fracture, SIF)的18F-FDG PET/CT图像特征。方法 选取行18F-FDG PET/CT检查诊断为SIF并经随访证实的10例宫颈癌放疗后患者的图像资料。结果 10例患者中SIF发生于骶骨左侧6例、骶骨右侧2例,骶骨双侧2例。骶骨受累范围为S1-3椎体。病灶均位于骶髂关节面下,与骶髂关节平行分布,呈不均匀斑片样或片条样18F-FDG摄取增高,边界不清,一般不超越骶髂关节,SUVmax为2.5~5.5,相应CT显示局部骨质密度不均匀增高,部分骨皮质局部骨质不连续,见低密度骨折线。10例患者均未经任何肿瘤相关治疗,在12~36个月的临床随访过程中疼痛情况明显缓解。结论 宫颈癌放疗后SIF在PET/CT图像上也表现为18F-FDG摄取增加,可能会被误诊为转移性疾病,熟悉病变的位置、形态和代谢特征,有助于防止误诊导致的不适当的治疗以及不必要的骨活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11C-乙酸盐PET/CT局部显像对肝细胞癌(HCC)的辅助诊断价值,并与CT增强扫描进行对比。资料与方法对2015年6月—2021年1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经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呈阴性、临床疑诊为肝脏肿瘤样病变的23例患者(其中伴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病史22例,甲胎蛋白升高1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18F-FDG及11C-乙酸盐PET/CT显像,分析图像并收集其临床资料,计算双核素PET/CT显像及CT增强的敏感度、特异度等诊断效能指标。结果 最终诊断为HCC 13例,诊断为非HCC 10例。在诊断为HCC的13例中,4例经病理证实均为中分化HCC,9例经临床随访15个月以上临床确诊为HCC。诊断为非HCC的10例中,1例经病理证实,9例经临床随访15个月以上临床确诊。23例均行11C-乙酸盐局部显像,其对HCC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分别为84.6%、100%、0.846、100%、83.3%、91...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在诊断乳腺癌及其区域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7例疑原发性乳腺癌及经临床随访(>12个月)证实的12例单发乳腺良性病变患者行18F-FDG PET/CT显像,患者均为女性.对显像结果分别行定性、半定量分析.27例疑乳腺癌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结果 疑乳腺癌患者术后病理检查示24例为乳腺癌,共25个病灶;良性病灶7个.18F-FDG PET/CT显像定性分析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为76.0%(19/25),特异性为94.7%(18/19);以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2.5为界值,18F-FDG PET/CT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为72.0%(18/25),特异性为63.2%(12/19);以病灶SUVmax大于对侧正常乳腺腺体SUVmax的-x+2s为界值,PET/CT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为96.0%(24/25),特异性为63.2%(12/19),其灵敏度明显高于前2种分析方法(X2=4.15,4.14;P均<0.05).定性方法的特异性明显高于半定量分析(X2值均为5.7,P均<0.05).23例行区域淋巴结廓清术的患者病理检查示10例有淋巴结转移.18F-FDGPET/CT定性诊断乳腺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60.0%(6/10),特异性为84.6%(11/13);以SUVmax>2.5为界值,18F-FDG PET/CT诊断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60.0%(6/10),特异性为92.3%(12/13).结论 在18F-FDG PET/CT诊断乳腺癌中,以病灶SUVmax大于正常乳腺腺体sUVmax的-x+2s为界值的半定量分析有较好的灵敏度;定性分析的诊断特异性优于半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病人的 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表现及临床资料,提高对该病认识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HNL病人的 18F-FDG PET/CT资料,其中男4例、女4例,中位年龄26.5岁。分析HNL在 18F-FDG PET/CT成像上所示的受累淋巴结分布、形态、密度及摄取,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来确定淋巴结的 18F-FDG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与其长径、短径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8例HNL病人 18F-FDG PET/CT成像均有多部位淋巴结受累,位于颈部8例(6例双侧、2例单侧),腋窝7例(5例双侧、2例单侧),肺门及纵隔4例,腹部4例,盆腔3例及腹股沟区2例(均为双侧)。受累淋巴结大都呈椭圆形,无融合,密度较均匀,无钙化及液化坏死。受累淋巴结SUVmax为12.86±5.70,长径为(1.41±0.42) cm,短径为(0.84±0.26) cm,CT值为(44.77±9.59) HU。其中短径<1 cm的淋巴结约占63.4%,SUVmax为11.21±5.80。受累淋巴结SUVmax与长径呈低度正相关(r=0.349,P=0.025),与短径呈中度正相关(r=0.504,P=0.001)。 结论 18F-FDG PET/CT成像在HNL诊断、鉴别诊断及淋巴结活检定位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在探测和诊断卵巢癌术后复发、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卵巢癌术后患者的全身PET-CT结果.临床随访时间为3~ 57个月.确诊卵巢癌是否复发或转移的依据为手术病理学检查、多种影像学检查和临床随访.结果 65例患者中,55例有肿瘤复发、转移,10例无肿瘤复发.65例卵巢癌患者中,PET-CT图像共显示阳性灶180个,最后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确诊为复发和转移的病灶为165个,另15个病灶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18F-FDG PET-CT真阳性51例、假阳性1例、假阴性4例、真阴性9例,18F-FDG PET-CT对卵巢癌患者检出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7% (51/55)、90.0%(9/10)、93.8%(61/65)、98.1%(51/52)、69.2%(9/13).糖类抗原125 (CA125)水平与18F-FDG PET结果有较高的相关性,47例患者的CA125升高,其中,44例患者PET-CT阳性,PET-CT阳性率为93.6%.结论 PET-CT全身显像在检测卵巢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病灶方面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率,能够使卵巢癌术后再次分期更准确、更全面.同时,CA125升高时,PET-CT全身检查在发现隐匿及远处转移病灶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可为临床进一步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系统评价18F-FDG PET/MRI对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数据库从2010年1月—2020年5月公开发表的关于18F-FDG PET/MRI诊断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的中英文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并提取数据,采用诊断准确性研究质量评价工具-2(QUADAS-2)评价纳入文献质量,应用Meta-Disc 1.4软件进行分析。采用不一致指数(I2)和Cochran-Q检验进行异质性分析,并计算合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及相应95%CI,绘制汇总受试者操作特征(S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采用阈值效应和亚组分析探讨异质性的来源。亚组分析根据研究类型、原发肿瘤类型、是否合并有增强MRI进行分组分析。结果 共纳入25篇文献,包括1 347例肿瘤病人,18F-FDG PET/MRI诊断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合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AUC值分别为0.85(95%CI: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