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宫腔镜冷刀切除术在治疗子宫肌瘤中应用效果,并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治疗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60)及观察组(n=40),其中对照组采用宫腔镜电刀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宫腔镜冷刀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月经恢复时间、卵巢功能及复发率,采用Logistics多因素分析影响子宫肌瘤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 观察组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月经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患者LH、E2及FSH水平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在年龄、子宫肌瘤直径、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及治疗方式方面相比有所差异(P<0.05);Logistics分析结果得出,年龄较大、子宫肌瘤直径较大及采用宫腔镜电刀治疗均为影响患者复发的相关因素。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肌瘤均对患者卵巢功能影响较小,但宫腔镜冷刀切除术治疗术中造成创口较小,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并有利于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宫腔镜冷刀微剪分离术治疗重度宫腔粘连(IUA)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医院收治的重度IUA患者62例,根据治疗术式将62例患者分成分为宫腔镜冷刀(HCK)组和宫腔镜电切(HE)组,每组纳入31例。比较HCK组和HE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膨宫液吸收量以及术后6个月的月经改善、宫腔再粘连、宫腔形态恢复。结果 HCK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膨宫液吸收量明显少于HE组(P<0.05);术后6个月,HCK组患者的月经改善率与宫腔形态恢复率明显高于HE组,宫腔再粘连率明显低于HE组(P<0.05)。结论 与HE比较,HCK治疗重度IUA有助于患者术后月经恢复、宫腔形态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超声引导宫腔镜技术对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卵巢储备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9年6月至2023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6例子宫肌瘤患者资料,按照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划分为观察组(超声引导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和对照组(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各43例,分析对比其临床资料。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42.51±3.58) min、初次排气时间(18.68±2.11) h、下地时间(23.42±2.49) h及住院时间(7.08±0.59) d均较对照组[(51.27±4.37) min、(23.42±2.49) h、(27.83±3.12) h、(8.14±0.62) d]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35.74±4.21) mL低于对照组(45.38±5.22) mL,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阻力指数(0.72±0.11)及搏动指数(0.74±0.12)优于对照组[(0.78±0.10)、(0.82±0.09)],收缩末期最大血流速度(39.55±3.45) cm/s和舒张末期最小血流速度(18.53±2.11) cm/s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宫腔镜冷刀术应用于有生育要求的黏膜下肌瘤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本院收治的80例黏膜下肌瘤患者,依据不同手术方法将其分为两组,一组接受宫腔镜冷刀系统切除黏膜下肌瘤术,设为冷刀治疗组(40例),另一组接受等离子电刀电切系统切除黏膜下肌瘤术,设为对照电切组(40例)。将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肌瘤切净率、妊娠情况、宫腔粘连发生率、炎性因子等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电切组、冷刀治疗组中肌瘤直径3~5 cm与肌瘤直径≤3 cm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妊娠方式占比、妊娠结局发生率、肌瘤切净率组内、组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冷刀治疗组中肌瘤直径≤3 cm患者的月经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电切组≤3 cm患者(P<0.05);冷刀治疗组中肌瘤直径3~5 cm患者的月经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电切组3~5 cm患者(P<0.05)。冷刀治疗组的总妊娠率高于对照电切组(P<0.05)。术后6、12个月,冷刀治疗组的总粘连率低于对照电切组(均P<0.05)。对照电切组术后1个月的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  相似文献   

5.
宫腔镜手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直视下诊治妇科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一项多人合作的技术。在行宫腔镜检查治疗时,宫腔镜连接管的一端需连接膨宫液,另一端连接宫腔镜的内镜进水阀,继而输入多瓶膨宫液以扩大子宫进行检查及手术。  相似文献   

6.
张伟  冯爽 《腹腔镜外科杂志》2010,15(6):424-424,429
宫腔镜电切术是用膨宫液将宫腔膨大,通过摄像监视系统,利用高频电刀进行操作的手术方式。宫腔镜仪器、设备处于最佳状态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前提,手术器械的灭菌是患者安全的保障,熟练的医护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宫腔镜刨削系统对子宫内膜息肉及黏膜下子宫肌瘤的干预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本院行手术干预并在6个月内在本院行复查的子宫内膜息肉及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66例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为33例。对照组行电切手术,研究组行宫腔镜刨削(in-trauterine BIGATTI shaver,IBS)系统治疗。出院时,比较两组手术状况、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灌注介质吸入量、灌注介质总量明显短/低于对照组,临床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BS系统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及黏膜下子宫肌瘤可显著降低手术时间,减少灌注介质吸入量及总量,同时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宫腔镜切除大子宫黏膜下肌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宫腔镜切除大子宫黏膜下肌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宫腔镜黏膜下肌瘤切除术116例.根据切除最大肌瘤径线分为2组:对照组最大肌瘤径线<5 cm,研究组≥5 cm.比较2组的临床特征、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膨宫液用量、并发症和术后疗效. 结果 94.4%(101/107)的患者术后月经恢复正常,术中并发症发生率2.6%(3/116).对照组、研究组手术时间分别(29.8±11.9)min、(57.7±28.4)min(t=7.483,P=0.000);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5~150 ml(中位数50 ml)和5~200 ml(中位数15 ml)(Z=-6.151,P=0.000);膨宫液用量(2 857±1 625)ml、(5 171±2 238)ml(t=6.220,P=0.000);并发症发生率0、8.8%(3/34)(χ2=4.338,P=0.037);2组术后月经紊乱恢复率和肌瘤复发率分别为100.0%(32/32)和92.0%(69/75)(χ2=1.411,P=0.235),9.4%(2/32)和13.3%(10/75)(χ2=0.063,P=0.802). 结论宫腔镜切除大子宫黏膜下肌瘤,创伤小,疗效确切,但手术难度大,容易发生术中并发症,需要准确的术前评估,熟练的操作技能和完善的术中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宫腔镜手术患者发生空气栓子的诱因.方法 择期椎管内麻醉下行宫腔镜手术患者35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22 ~ 59岁,体重指数18~25 kg/m2.术中用单极或双极电刀行电切和电凝止血,采用logic vivid Ⅰ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仪监测患者髂总静脉和上腔、下腔静脉及心脏空气栓子的发生情况.根据术中是否发生空气栓子分为空气栓子组和无空气栓子组,分析发生空气栓子的可能因素.结果 15例患者发生了空气栓子,发生率为43%,发生时间为膨宫液灌注后(19±10)min.其中少量空气栓子(气泡数量<10个/s)4例(27%)、中等量空气栓子(10个/s≤气泡数量≤20个/s)7例(47%)、大量空气栓子(气泡数量>20个/s)4例(27%).与无空气栓子组比较,空气栓子组电刀使用时间延长(P<0.05).结论 宫腔镜手术患者发生空气栓子的原因可能与电刀使用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分析宫腔镜电切术治疗不同分型较大黏膜下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02—2014-04间就诊的120例较大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根据子宫肌瘤类型分为0型(16例)、I型(36例)、II型(68例)。观察统计不同类型子宫肌瘤实施宫腔镜电切术的治疗效果。结果 II型肌瘤患者术前血红蛋白水平、膨宫液用量与0型和I型肌瘤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类型肌瘤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水平等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获随访1 a,三种类型肌瘤患者月经过多控制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不同类型较大黏膜下子宫肌瘤,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好。  相似文献   

11.
宫腔镜下电切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28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应用宫腔电切镜切除子宫黏膜下肌瘤的2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将应用开腹手术方式治疗的22例患者作对照组。比较分析2组手术及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28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均1次完成手术,无子宫穿孔、出血及肠管损伤发生。术后随访4~24个月,有效率100%。观察组手术时间(16.4±4.6)min,对照组为(106.5±36.9)min,(P0.01)。观察组术中出血(20.2±6.6)ml,对照组为(96.1±49.5)ml,(P0.01)。观察组术后住院天数(4.3±0.8)d,对照组为(8.3±2.5)d,(P0.01)。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7.3±4.8)h,对照组为(35.3±15.7)h,(P0.01)。结论宫腔镜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恢复快、无远期后遗症、能保留生育功能,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最佳方法 。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宫腔镜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60例接受宫腔镜手术治疗的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围手术期的护理资料。结果 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宫腔镜手术,手术时间25~80 min,术中出血量25~30 ml,住院时间4~8 d,患者均获随访1~3个月,未出现切口感染等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病例症。结论对接受宫腔镜手术的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给予围手术期规范护理,可提高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3.
经多年临床实践.宫腔镜电切手术已被公认为治疗宫腔内各类病变的有效手段。而此项技术的实现必须是在液体膨宫的前提下完成,膨宫液再吸收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机体内环境的稳态。因此,准确记录患者膨宫液出入量,对防止患者发生内环境紊乱尤为重要。传统方法膨宫液直接从阴道口和宫腔镜外鞘向外流出.流出量不能准确记录;另一方面术野周围的无菌巾易浸湿污染。鉴此,笔者于2003年10月至2004年8月将脑外护皮膜用于此类手术收集膨宫液,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将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用于子宫肌瘤治疗中,探究其临床价值。方法 对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66例子宫肌瘤患者以手术方案不同分组研究,均行腹腔镜手术,对照组33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33例在此基础上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对两组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长为(91.25±13.25) min,与对照组(88.96±12.01) min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出血量为(90.23±5.23) mL,较对照组(110.91±8.12) mL少,观察组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2.16±1.85) h、(6.72±0.76) d,较对照组(30.75±3.12) h、(7.93±0.92) d短(P<0.05);观察组术前E2、LH、FSH水平分别为(78.96±2.34)ng/L、(6.78±0.86) U/L、(5.69±0.87) U/L,与对照组(78.91±2.28) ng/L、(6.85±0.89) U/L、(5.64±0.84) U/L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E2、LH、...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开腹手术、高频电刀与超声刀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探讨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方式以及腹腔镜治疗肠粘连的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6月至2010年6月应用超声刀治疗粘连性肠梗阻27例及高频电刀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30例开腹手术对比分析。结果平均手术时间超声刀组为(62.1±17.7)min,高频电刀组为(98.0±37.0)min,开腹手术组为(115.0±20.2)min。与另外两组比较,超声刀组手术时间显著降低;与开腹手术组比较,高频电刀组手术时间显著下降(P〈0.01)。3组平均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3.9±4.4)ml、(35.0±6.4)ml和(150.0±35.0)m1.超声刀组低于另外两组,高频电刀组低于开腹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2±0.5)d、(6.1±1.0)d和(11.8±4.0)d,超声刀组与高频电刀组显著低于开腹手术组(P〈0.01)。超声刀组无一例发生并发症,高频电刀组发生2例,开腹组发生7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刀及高频电刀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具有创伤小、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超声刀治疗效果优于高频电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多次宫腔镜及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应用于Ⅲ型剖宫产瘢痕妊娠(CSP)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2月至2016年6月确诊CSP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其中Ⅲ型患者共41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20例)先后行两次宫腔镜CSP病灶切除术;B组(21例)行宫腔镜探查术+腹腔镜CSP病灶切除术+子宫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成功率、术后恢复情况及再次妊娠结局。结果与A组相比,B组累积手术时间显著延长[(71.2±9.5)min vs.(59.2±6.9)min](P0.05),月经恢复时间[(32.1±4.6)d vs.(39.3±6.8)d]及术后血HCG下降至正常范围时间[(27.3±5.1)d vs.(34.7±5.6)d]显著缩短(P均0.05)。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成功率等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共随访到7例患者再次妊娠,均无再次CSP发生。结论多次宫腔镜手术及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对于Ⅲ型CSP患者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中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疗效及手术安全性。方法2000年1月~2004年12月168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根椐肌瘤类型,选择不同的电切方式进行切割,对出血严重、年龄大于45岁的患者同时行子宫内膜电切。结果168例子宫黏膜下肌瘤宫腔镜电切术均成功完成,手术时间5~65min,(27.6±12.1)min;术中出血量8~50ml,(40.1±10.2)ml。子宫穿孔2例,低钠血症3例,术后一过性发热5例。168例随访1~24个月,(16.0±5.3)月,术后月经改善情况满意率95.2%(160/168)。结论宫腔镜电切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前预处理,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术中严密监测及娴熟手术操作,是预防并发症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65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120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采用官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之对照组短,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之对照组少,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电切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均能获得较好疗效,但宫腔镜手术更具优势,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宫腔镜双极电切除子宫黏膜下肌瘤3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应用双极电能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优势和安全性。方法应用官腔镜双极电切除子宫黏膜下肌瘤300例,其中0型212例,Ⅰ型54例,Ⅱ型34例。结果术中膨宫液总用量500~2000ml,平均626ml,手术时间20~50min,平均25min,术中出血量10—20ml。1例术中心脑综合征,经及时处理缓解。无一例因疼痛而中止手术。切除肌瘤直径3—5cm,平均3.8cm。1例术后病理为平滑肌肉瘤,术后10天行广泛全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277例术后随访1—24个月,40例(Ⅰ型12例,Ⅱ型28例)需再次宫腔镜手术。结论宫腔镜下双极电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具有安全、损伤小、恢复快、高效率等特点,宜于推广。  相似文献   

20.
经多年临床实践,宫腔镜电切手术已被公认为治疗宫腔内各类病变的有效手段.而此项技术的实现必须是在液体膨宫的前提下完成,膨宫液再吸收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机体内环境的稳态.因此,准确记录患者膨宫液出入量,对防止患者发生内环境紊乱尤为重要.传统方法膨宫液直接从阴道口和宫腔镜外鞘向外流出,流出量不能准确记录;另一方面术野周围的无菌巾易浸湿污染.鉴此,笔者于2003年10月至2004年8月将脑外护皮膜用于此类手术收集膨宫液,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