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BB(CreatinekinaseBB,CK-BB)的动态变化以及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分)分成两组,观察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患者血浆CK-BB变化,并两组于伤后6个月按GOS预后评分评定预后,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意识好转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浆CK-BB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恢复良好率(17/30)与对照组(8/3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清醒23例,而对照组l3例,两组清醒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清醒时间比较,观察组为(14.56±6.56)天,对照组为(20.85±10.92)天。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能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CK-BB的水平,并且不仅能加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清醒,还能促进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安全有效的药物,可以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插管的时机和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将9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气管插管,观察组采用早期气管插管,比较2组疗效、生理指标、上机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心率(HR)、呼吸频率(RR)均有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上机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插管可更好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缺氧症状,缩短上机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神经节苷脂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2例,分为常规组和神经节苷脂组。分析比较昏迷时间、死亡率、GOS等神经功能指标。结果:神经节苷脂组昏迷时间和GOS明显优于常规组,死亡率低。结论:神经节苷脂可缩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昏迷时间,有助于降低其死亡率和致残率,是值得推广的一种神经保护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插管抢救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01—2018-11间在西平县人民医院ICU行气管插管的5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依据不同插管时机分为2组,各28例。在脱水降颅压、抗感染等对症处理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在入住ICU 24 h内行气管插管,对照组在患者具有相关指征时行气管插管。比较气管插管前后2组患者的呼吸生理指标。结果气管插管前2组患者的PaO_2、PaCO_2、SaO_2及RR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后观察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早期气管插管,有助于保证患者的供氧和通气功能,是抢救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帕金森病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单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UPDRS总评分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UPDRS总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脑蛋白水解物能够显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UPDRS评分,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时机的选择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时机,并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74例行气管切开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气管切开时间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早期气管切开组(测定组)和非早期气管切开组(对照组),分别计算两组患者1周后的GCS评分变化,低氧血症、肺部感染和死亡的发生率,评价患者预后。本文所有数据用SPSS 11.0软件包完成统计。结果 测定组患者1周后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显著性(t=2.292,P〈0.05);测定组低氧血症、肺部感染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正确把握气管切开的适应证,及早行气管切开对于保持呼吸道通畅及肺呼吸功能有积极作用。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在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分阶段早期康复护理对非手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阶段早期康复护理对非手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0例接受非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分阶段早期康复护理。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和入院后30d行GCS、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入院后30d观察组GCS、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非手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分阶段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和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机械通气对颅脑损伤合并呼吸衰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6月~2011年9月收治的106例颅脑损伤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机械通气组、早期机械通气组。比较三组通气前后PaO2、PaCO2、SaO2等血气指标及GCS评分、LIS评分、ALI指数变化。结果三组抢救成功率分别为59.34%、64.26%和70.67%,其中早期机械通气组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常规机械通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但早期机械通气组治疗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期机械通气组与对照组、常规机械通气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早期机械通气可改善低氧血症,减轻脑水肿和颅内高压,对改善疾病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常压高浓度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 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将6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两组均予脑损伤常规治疗,对照组机械通气时持续给予低浓度氧,治疗组间断给予常压高浓度氧加低浓度给氧。比较两组入院时、入院14天及28天Pa O2(动脉血氧分压)变化,以及入院前、入院14天及28天GCS变化,及28天病死率。结果两组入院时PaO_2无统计学差异,但治疗组入院14天及28天PaO_2较对照明显升高,两组入院前、入院14天及28天GCS评分及28天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积极主动间断吸入高氧浓度可提高动脉血氧分压,但患者预后并未能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脑氧耗指标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 。纳入研究对象53例,观察组(镇静组)28例,对照组25例。研究两组患者术后转入重症监护室(ICU)后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以及0 h、24 h、48 h、72 h脑氧耗指标,计算颈内动脉与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AVDO2)、脑氧摄取率(CERO2),追踪分析近期预后、远期预后。结果 观察组在入ICU后24 h、48 h、72 h的心率(HR)、呼吸频率(R)、平均动脉压(MA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4 h、48 h、72 h的AVDO2,CERO2,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近期预后即两组患者28 d病死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的远期预后即术后6个月预后良好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镇静治疗可以降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脑氧消耗,效果确切,但对近、远期预后无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病人气管切开术后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5年3月~2017年10月我院重症颅脑损伤病人行气管切开术后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病人82例(感染组),同期重症颅脑损伤病人行气管切开术后无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病人82例(对照组),分析两组病人一般资料、用药情况、真菌感染及耐药情况;对影响重症颅脑损伤者气管切开术后发生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结果显示,低蛋白血症、入院时GCS评分、入院时肌酐清除率、气管切开辅助通气时间、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碳青霉烯类药物、全身糖皮质激素与肺部真菌感染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结果显示,低蛋白血症、入院时GCS评分、入院时肌酐清除率、气管切开辅助通气时间、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碳青霉烯类药物、全身糖皮质激素与肺部真菌感染发生有关,为肺部真菌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入院肌酐清除率低、低蛋白血症、气管切开辅助通气时间过长、抗真菌药使用过长及联合用药、糖皮质激素、碳青霉烯类药物是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早期使用胰岛素泵治疗重型颅脑损伤高血糖反应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测定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的血糖,随机分成胰岛素泵治疗组和常规胰岛素强化治疗组,观察1个月后的疗效。结果重型颅脑损伤后血糖水平显著升高,其与格拉斯哥昏迷记分(GCS),预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胰岛素泵治疗组预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测定血糖有助于了解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估计患者的预后,用胰岛素泵治疗重型颅脑损伤高血糖反应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不同时间段呼吸道的菌群变迁,分析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8年7月至2020年7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57例,采集入组患者气管切开第1、4、7、10、14天的痰液进行培养,观察呼吸道菌群的变迁,同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入院格拉斯哥评分(GCS)、昏迷持续时间、早期营养支持、留置空肠管、质子泵抑制剂、激素、癫痫、颅内感染、脑梗塞、严重低蛋白血症、机械通气时间、肝肾功能等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纳入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157例,其中肺部感染126例,检出的前8位菌群在气管切开7天出现菌群变迁,气管切开第10天、14天与第7天时的菌群相似。耐药菌的变化也出现在气管切开第7天。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二组患者年龄,入院GCS评分、昏迷时间≥2周、早期营养支持、留置空肠管、严重低蛋白血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率高,气管切开7天时菌群出现变迁。老龄、GCS评分低、昏迷时间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对危重颅脑损伤患者脑氧代谢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本院颅脑损伤患者160例,依据气管切开时间分为早期组(7天)和延迟组(7天),每组80例,两组均采用同一方案治疗,比较两组脑氧代谢、血气指标、感染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情况。结果早期组治疗48小时后颈内静脉血氧浓度(Cjv O2)、脑氧摄取率(CERO2)水平高于延迟组,脑动脉-静脉氧浓度差(Da-jv O2)水平低于延迟组(P0.05)。早期组治疗48小时后动脉血氧分压(Pa O2)、血氧饱和度(Sa O2)水平高于延迟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水平低于延迟组(P0.05)。早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延迟组,早期组治疗48h后的GOS评分明显高于延迟组(P0.0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气管切开能够改善危重颅脑损伤患者脑氧代谢和血气变化,减少肺部感染,建议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插管时机及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按常规指证气管插管,观察组选择最佳时机尽早插管,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不同时机气管插管后,2组患者的血液动力学指标均比插管前有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上机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择最佳时机尽早插管可更好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缺氧症状,缩短上机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4例,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80mg,对照组给予胞二磷胆碱注射液0.75g,两组均同时给予阿司匹林和洛伐他汀行抗血小板聚集和调脂、稳定斑块治疗。治疗前和治疗14d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减少更明显(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9%(29/33)、51.6%(1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肯定,能减少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基于鹿特丹CT评分评估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2月至2021年10月本院收治的78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入院后均行鹿特丹CT评分,根据患者受伤后3个月的GCS评分,将其预后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分析不同预后与鹿特丹CT评分要素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比和受伤部位比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的鹿特丹CT评分低于预后不良组,预后良好组患者的GCS评分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的病死数和预后不良数和患者的鹿特丹CT评分存在显著关联鹿特丹CT评分越高患者的预后越差,P<0.05。中线结构异位(r=-0.687,P<0.05)、基底池消失(r=-0.593,P<0.05)、硬膜外血肿(r=-0.746,P<0.05)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r=-0.773,P<0.05)与预后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差异均显著。结论 鹿特丹CT评分能够用于评估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为患者的预后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颅脑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效果。方法将32例颅脑重症损伤病人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EEN)组和延迟肠内营养支持(DEN)组各16例。EEN组入院后给予肠外营养支持(PN),早期24 h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EN)。DEN组伤后立即给予PN支持,72 h后根据情况给予EN支持。在入院第1天和第7天监测病人的营养指标。结果入院时2组患者营养指标无显著差异,治疗7 d后2组患者营养指标均下降,EEN组白蛋白明显高于DEN组(P0.05)。结论颅脑重症损伤患者早期进行均衡EN支持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两步吸痰法在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60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法,即插管时关闭负压,当吸痰管插到气管深部(15cm)时再后退0.5~1.0cm后打开负压将痰液吸尽。观察组采用两步吸痰法,即第1步带负压插管将气管套管内的痰液吸尽,第2步更换吸痰管后按常规吸痰法吸尽气管深部的痰液。结果两组吸痰时患者HR、R、Sp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痰培养中铜绿假单胞菌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应用两步吸痰法能保持患者吸痰过程中的生命体征稳定,提高安全性,并能降低肺部感染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分析急诊早期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血清VEGF、S100β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为急诊早期TBI患者的判断病情及预后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于本院急诊治疗的84例早期TBI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依据患者入院时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将84例患者分为轻、中、重型组,比较三组患者的血清学指标并探讨其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然后,通过分析患者发病30 d后的GO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74例)和不良组(1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学指标并探讨其预测急诊早期TBI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 所纳入的84例急诊早期TBI患者经GCS评分评估分组,轻、中、重型组患者分别为28、32和24例,随着病情的加重,其血清VEGF和S100β水平逐渐升高(P<0.05),且急诊早期TBI患者血清VEGF、S100β水平均与GCS评分呈现负相关(r=-0.827、-0.656,P<0.01)。所纳入的84例急诊早期TBI患者发病30 d后应用GOS评分进行预后评估,预后良好组和不良组分别为74和10例,其中预后良好组患者的血清VEG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