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宫颈癌近距离治疗计划设计中,铱源驻留步长选择对计划评估及剂量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在安徽省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15例宫颈癌患者,均接受Fletcher型施源器植入的铱源高剂量率CT引导下近距离治疗。按照驻留步长大小分别为每位患者制定4组计划(Plan1 mm、Plan3 mm、Plan5 mm和Plan7 mm),对比治疗时长,靶区D100、D90和V100和危及器官D2 cc、SF系数等参数。模拟计算施源器发生脚向3 mm移位时剂量分布,分析施源器移位对不同驻留步长近距离治疗计划剂量学的参数影响。结果:不同驻留步长治疗计划的高危靶区(HRCTV)剂量学参数差异不明显(P>0.05),而Plan1 mm、Plan3 mm的中危靶区(IRCTV)的D100、D90、V100和治疗时长均大于P...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高级别脑胶质瘤(HGG)术后采用不同拉弧数量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和不同照射野数量逆向调强放疗(IMRT)在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及效率的高低。方法:收集HGG病例资料10例,采用Oncentra治疗计划系统对每个病例分别设计5、7、9野IMRT计划和单弧、双弧VMAT(VMAT1、VMAT2)计划,处方剂量为计划靶区(PTV):60 Gy/30 f。(1)比较5、7、9野IMRT计划间PTV和各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2)研究5野IMRT、VMAT1和VMAT2计划间PTV适形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和危及器官受照量等剂量学差异,比较机器跳数、优化时间和治疗时间等效率参数的差异。结果:(1)5、7、9野IMRT计划:3组计划PTV的CI、HI及各危及器官的最高受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5野IMRT、VMAT1和VMAT2计划:靶区CI分别为0.617±0.076、0.715±0.084和0.731±0.806,有统计学差异(P=0.007),VMAT1和VMAT2组相当,均好于5野IMRT组;靶区HI、最高剂量、最小剂量和D95%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危及器官的最高剂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3组计划的机器跳数有统计学差异(P=0.004);计划的优化时间:5野IMRT最快,但VMAT技术耗时;治疗时间:VMAT1最快,只需(3.7±0.5)min,3组计划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HGG术后放疗中,射野数≥5的IMRT计划在PTV和危及器官剂量分布差异不显著;与5野IMRT计划相比,尽管VMAT计划优化时间稍长,但显著提高PTV的CI,且VMAT1计划还具有机器跳数少、治疗时间短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双侧乳腺癌术后放疗的不同治疗技术下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探讨最佳治疗方案。方法:选择8例接受根治或者改良根治手术后的双侧乳腺癌患者,利用三维适形调强治疗系统为每例患者设计两种放疗方案。IMRT方案:设计10个野照射;VMAT方案:双侧胸壁同时进行两个Arc双弧照射。根据DVH图得出PTV的D_(mean)、V_(95)%、V_(107)%、V110%,靶区适形度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及正常组织(肺和心脏)受量体积差异来比较两种治疗技术。结果:两种治疗技术均能满足处方需求。靶区覆盖率都归至95%时,IMRT计划中PTV的Dmean优于VMAT计划中靶区的Dmean(P=0.04)。但是VMAT计划的V95%比IMRT提高了2.7 cm3(P=0.02),而V107%和V110%分别减少了2.93和0.05 cm~3,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P=0.03, 0.03)。而且,在计划HI和CI方面,VMAT计划比IMRT计划更好(P=0.03, 0.05)。危及器官肺的参数:相较于VMAT计划,除了V5高于IMRT计划以外,其余参数均低于IMRT计划;而心脏的参数VMAT除了V_(40)以外其他的所有参数均高于IMRT计划,但是变化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较于IMRT技术,VMAT计划靶区剂量分布更均匀,靶区和肺等受量优于IMRT计划,心脏的受量差于IMRT技术,但是仍在可接受范围内。因此,对于根治术后的双侧乳腺癌患者,使用VMAT双弧计划设计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收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并分析螺旋断层放疗系统(TOMO)在胸下段食管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6月~2020年6月在四川省肿瘤医院确诊并收治的胸下段食管癌患者105例,采用简单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52)。对照组患者给予医科达容积调强放疗(VMAT),观察组患者给予TOMO放疗。比较两组食管癌患者临床疗效、靶区剂量学参数和心功能参数。放疗后1年进行随访,记录两组患者生存率和肿瘤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62.2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38%(P<0.05);观察组GTV、PTV的D2、D50、HI均低于对照组,CI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左肺、右肺和双肺V5和Dmean均高于对照组(P<0.05),V30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V20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放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肌钙蛋白和脑钠肽水平均升高,但观...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动态适形弧(DCA)与容积调强(RA)两种放疗技术在肺部转移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中的剂量学差异,评估各自的优势及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肺转移瘤患者20例,分别采用RA和DCA技术设计SBRT计划,基于RTOG0813报告标准,对比两种技术的PTV剂量学参数及危及器官受量。另外比较了计划设计时间、MU值及出束时间以评估两类计划的执行效率。结果:所有RA和DCA计划均能满足RTOG0813报告规定的靶区覆盖率要求,RA计划比DCA计划在靶区适形度CI(0.998±0.039 vs 1.357±0.138)、剂量跌落梯度指数R50%(4.90±0.93 vs 6.04±1.09)及D2 cm(47.3%±6.7%vs 54.5%±10.8%)指标上表现更好(P<0.05)。在肺部V12.5 Gy[(148.60±114.24)cm3vs(176.25±152.16)cm3]、V13.5 Gy[(135.52±107.25)...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在胸中上段食管癌调强计划(IMRT)设计中不同能量的X线对肿瘤计划靶区PTV及危及器官的影响,探寻更适合的能量。方法:选择42例胸中上段食管癌患者,采用Pinnacle38.0 m治疗计划系统,对每例患者分别采用6MVX线和10 MVX线两种能量,在相同布野方案和优化参数情况下分别进行IMRT计划设计并进行剂量学比较。比较的参数有:PTV的95%体积的剂量(D95)和5%体积的剂量(D5)、适形指数(CI)、均匀指数(HI)和脊髓的最大剂量(Dmax),双肺的500 cGy、1000 cGy、2000 cGy、3000 cGy剂量体积(V5,V10,V20,V30)和平均剂量(Dmean),心脏的平均剂量(Dmean)和3000 cGy、4000 cGy剂量体积(V30、V40)等。结果:在靶区剂量参数方面,6 MVX线计划组与10 MVX线计划组PTV的Dmean、HI、CI、D95、D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危及器官,心脏的Dmean、V30,脊髓的Dmax,双肺的V20、V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正常组织B-P的V20、V3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中上段食管癌调强计划中,采用10 MVX线计划组的调强计划与6 MVX线计划组的靶区剂量分布相似,但心脏、脊髓、肺和皮肤等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较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放射治疗时甲状腺受照射剂量及放疗后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行放射治疗患者162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正常组)和试验组(桥本氏甲状腺炎组),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时甲状腺受照射V30、V40、V50的体积、组织所受平均照射剂量(Dmean);测定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6、12、24个月血清中TSH、TT3、TT4、TPOAb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时,甲状腺组织受到射线照射剂量体积范围:V30=74.06%~100%、V40=46.93%~63.00%、V50=24.54%~39.86%、Dmean=3 135.95~5 170.49 cGy;受照后两组患者TSH水平均升高(F=127.142、F=117.218,P<0.01),12、24个月试验组TSH升高较对照组明显(t=7.336、t=6....  相似文献   

8.
9.
罗丹  曾佳 《医学信息》2019,(9):82-84
目的 比较固定野调强(IMRT)和容积旋转调强(VMAT)在宫颈癌放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选取20例仰卧位放疗的宫颈癌患者,勾画计划靶区和危及器官后,给予计划靶区PTV 50 Gy/25次的治疗剂量,每例患者设计5野IMRT和2弧VMAT两组计划,采用相同的优化参数。评估两组计划的靶区VPTV105%、Dmin、均匀性指数HIptv、适形度指数CIptv;危及器官OAR平均剂量Dmean、V40、V30、V20;机器跳数(MU)及治疗时间(Time)差异进行评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计划中VMAT的靶区VPTV105%、Dmin、HIptv、CIptv优于IMR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计划中VMAT的膀胱平均剂量(Dmean)、V40、V30优于IMR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侧股骨头和直肠所受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计划中VMAT的MU和Time优于IMR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IMRT相比,VMAT在宫颈癌放疗的靶区剂量分布更优,膀胱的照射体积和平均剂量更小,两侧股骨头和直肠未见明显优势。治疗跳数大幅降低,对加速器的损耗相对更小,患者治疗时间明显缩。在不考虑治疗费用这一经济因素的情况下,VMAT治疗计划进一步地提高了靶区的剂量分布,对膀胱进行更好的保护,具有较好的剂量学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VMAT和dIMRT在鼻腔肿瘤放疗计划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利用瓦里安Eclipse10.0计划系统对8例鼻腔肿瘤患者,分别设计单弧、非共面双弧VMAT计划和非共面5野dIMRT计划,在计划满足临床要求的前提下,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统计比较靶区的相关剂量学参数、敏感器官(OARs)的剂量体积参数以及机器总跳数(MY)、总治疗时间(T)。结果:本研究中三种计划的靶区剂量学参数,只有CTV的D2、Dmean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危及器官中,全脑的Dmean、脑干的D2、Dmean、左眼的Dmean、右视神经的D2、视交叉的Dmean、左腮腺的D2、Dmean、右腮腺的Dmean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机器总跳数(MU)、总治疗时间(T)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三种治疗计划均能满足临床要求,危及器官的受量各有优缺点,VMAT计划能够明显减少机器总跳数和总治疗时间。综合考虑,笔者认为单弧VMAT计划应该是鼻腔肿瘤放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乳腺癌调强计划射野边界外放方法在常规和动态CT图像上对靶区和皮肤剂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乳腺癌保乳术后放射治疗的患者10例,年龄27~69岁,平均年龄46.6岁;病灶位于左侧3例,右侧7例;临床分期为T1~T2。根据患者的三维(3D)CT常规扫描,设计5野切线方向调强计划,在5野调强计划基础上分别采用不同边界外放方法(直接通量编辑和添加虚拟Bolus)设计出新的调强计划。将3种计划拷贝到同一患者四维(4D)CT动态扫描的10个时相中分别计算平均值。统计两种扫描方式(常规扫描和动态扫描)下3种计划方法的计划靶区(PTV)(V95)、皮肤Skin 0.3和Skin 0.5(V30、V40、Dmean)体积的评价指标,通过组内和组间对比,分析两种边界外放方法对靶区和皮肤剂量的影响。结果 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对比两种扫描方式下3种计划方法组内的评价指标变化,其中3D CT 3种计划方法各评价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4D CT下除PTV(V95)...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宫颈癌包含腹主动脉旁淋巴引流区的容积旋转调强(VMAT)计划设计中射野等中心位置对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于2018年至2021年在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行放射治疗的宫颈癌根治17例和术后7例患者的CT图像进行研究。患者年龄34~71岁,平均年龄51.8岁;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为Ⅱb到Ⅲb期,病理诊断为中低分化鳞癌。所有患者均需进行腹主动脉旁延伸野照射。对每例患者,按头足方向位置分别选择射野等中心位置为近靶区头侧(Y1M)、近靶区中部(MID)、近靶区足侧(Y2M),进行分组计划设计,比较剂量学参数。结果 MID组和Y2M组在计划靶区(PTV)的95%剂量覆盖率D95%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ID:(46.69±1.83) Gy;Y2M:(46.74±1.81) Gy],两者均高于Y1M组[(46.52±1.80) Gy]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及器官方面,Y2M组双侧肾脏、肝脏的平均剂量Dmean和剂量体积参数V6 Gy、V15 Gy等多项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3种不同射野方式在术后左乳腺癌放射治疗计划中对剂量学的影响分析。方法 选择25例左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患者,年龄28~76岁,中位年龄48岁。利用Monaco计划系统Auto Flash Margin技术,分别设计7野调强放射治疗(7FIMRT)、9野调强放射治疗(9FIMRT)、部分双弧的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的治疗计划,处方剂量均为50 Gy/25F,设计均满足临床要求。评估分析3组计划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参数,即靶区剂量、靶区适形度指数(CI)、靶区均匀性指数(HI)和危及器官剂量体积比,以及机器出束跳数和机器出束时间等。结果 部分双弧VMAT靶区Dmean[(52.74±73.00) Gy]高于7FIMRT[(51.65±28.00) Gy]和9FIMRT[(51.18±41.00) Gy](P均<0.05),9FIMRT靶区适形度和均匀性均优于7FIMRT和部分双弧VMAT(P <0.05);对危及器官,部分双弧VMAT在全肺、患侧肺及健侧肺的V5[(23.27±4.37)%、(51.60±5.16)%、(2.16±1.34)%],全肺和健侧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宫颈癌术后容积旋转调强治疗(VMAT)计划X轴方向两种铅门固定技术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择10例ⅠB~ⅡA期宫颈癌术后患者,年龄42~67岁,中位年龄51岁。靶区横向大于20 cm,分别进行X轴方向(X_1+X_2=15 cm)对称固定铅门技术(SFJT)和非对称固定铅门技术(ASFJT)VMAT计划设计,在95%体积的计划靶区(PTV)满足处方剂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危及器官的剂量。通过两组治疗计划的剂量-体积直方图,评估并比较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结果 PTV的适形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等剂量参数,ASFJT VMAT计划与SFJT VMAT计划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头的V_(45)和平均剂量(Dmean),两种治疗计划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FJT VMAT计划相比,ASFJT VMAT计划中膀胱V_(40)、V_(50)较低(P0.05),而危及器官的其他剂量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治疗计划的机器跳数(MU)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治疗计划在满足PTV及危及器官的临床剂量要求前提下,PTV的剂量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SFJT VMAT计划中膀胱V_(40)、V_(50)略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旋转容积调强技术和适形调强技术,配合主动呼吸控制技术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辅助放疗,探索旋转容积调强技术配合主动呼吸控制技术在乳腺癌放射治疗中的可行性及潜在优势。方法:选择10例右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拟放射治疗的患者.心肺功能较好的患者进行主动呼吸控制系统下扫描。将得到的CT图像分别制定旋转容积调强(VMAT)计划与适形调强计划(IMRT),由计算机系统列出两套计划结果进行计量学比较。比较参数有:PTV的最大剂量(Dmax)、平均剂量(Dmcan)、最小剂量(Dmin)、适形度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患侧肺500cGy、1000cGy、2000cGy、3000cGy剂量体积(V5,V10,V20,V30),心脏的500cGy剂量体积(V5),以及左侧乳腺的300cGy剂量体积(V3)。结果:在靶区剂量方面:VMAT计划组与IMRT计划组的PTV的Dmax、Dmin CI、H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危机器官:患侧肺的V5、V1- V30 心脏V5以及左侧乳腺的V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患者在使用主动呼吸控制系统下,采用VMAT计划组的调强计划在提高靶区适形度、均匀性的同时危机器官也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剂量学上比较三维适形(3DCRT)、适形调强(IMRT)和容积弧形动态调强(VMAT)3种放疗技术在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的优劣。方法:对10个病例统一标准勾画临床肿瘤靶区(CTV)、危及器官(OAR)、计划靶区(PTV)并做计划,比较3种技术间参数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MRT和VMAT计划的PTV剂量覆盖均较3DCRT改善(p〈0.05),而前两者间的PTV剂量覆盖、热点区域和不均匀指数(HI)均无显著差异(p〉0.05)。IMRT和3DCRT的心、左肺平均剂量无显著差异(p〉0.05)。VMAT的心脏和左肺放射暴露明显高于其它2种技术(P〈O.05)。结论:在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中,IMRT较3DCRT和VMAT有明显剂量学优势。CTV位移界定对胸部靶区和危及器官放射暴露影响显著,需对其进行个体化定量与最小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容积旋转调强(VMAT)和固定野动态调强放疗(DIMRT)技术在术前宫颈癌放疗中的剂量学差别。 方法:选取10例接受放疗的术前宫颈癌患者,勾画靶区,用Eclipse 11.0计划系统设计双弧VMAT计划和5野DIMRT计划,比较两者靶区的适形度指数(CI)和均匀性指数(HI)、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别、加速器跳数和照射时间。 结果:双弧VMAT计划与5野DIMRT计划的CI(0.78±0.05,0.84±0.03; P>0.05)和HI(0.05±0.00, 0.05±0.00; P>0.05)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膀胱的V40、V45、V50和小肠的V20、股骨头、骨盆剂量有显著性差异之外,其它指标未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VMAT和DIMRT技术两者均能很好达到临床剂量学的要求,但在保护正常器官方面,VMAT比DIMRT技术更优或相当,VMAT技术在减少加速器跳数和照射时间方面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螺旋断层放射治疗(Helical Tomotherapy, HT)技术和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技术在晚期鼻咽癌放疗中的剂量学特点。方法:使用TomoHD~(TM)计划系统对随机选取的10例已行VMAT的晚期鼻咽癌患者制定HT计划。在满足相同处方剂量要求的情况下,评价和比较两种治疗计划中计划靶区(PGTvnx、PGTVnd、PTV1和PTV2)的最小剂量、最大剂量(D_(max))、中位剂量、适形指数、均匀度指数、V_(107)(%)和危及器官受量(脊髓、脑干、晶体、视神经、视交叉、垂体D_(max),颞叶D_(max)和V_(60),腮腺V_(30),颞颌关节V_(50)),并比较两种治疗计划的正常组织B-P受量和总机器跳数。结果:对两种计划的靶区、危及器官以及正常组织剂量学指标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1)对于靶区剂量学指标,HT计划与VAMT计划相比,靶区PGTVnd的D_(max)和中位剂量略有下降(t=-4.734、-3.341;P=0.001、0.009);HT计划的适形指数好于VMAT计划(t=-0.403, P=0.026);靶区PGTVnd的其它剂量学参数无统计学差异。靶区PGTVnx、PTV1和PTV2的所有剂量学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2)对于危及器官剂量学指标,HT计划与VMAT计划相比,脑干D_(max)有所降低,有统计学意义(t=-2.309, P=0.046);对侧视神经的D_(max)有所升高,有统计学意义(t=0.050, P=0.002);两侧颞叶的D_(max)有所降低,有统计学意义(t=-4.929、-3.480;P=0.001、0.007);两侧腮腺的V_(30)有所降低,有统计学意义(t=-5.971、-5.603;P=0.000、0.000)。其它危及器官受量,两组计划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3)正常组织B-P受量比较显示,HT计划相比于VMAT计划,V_5、V_(10)、V_(15)、V_(20)、V_(25)略有增高,有统计学意义(t=9.141、8.409、7.100、5.883、3.560;P=0.000、0.000、0.000、0.000、0.049)。其它剂量学指标无统计学意义。(4)HT计划和VMAT计划单次计划中各射野机器跳数累加之和分别为6 345±210、821±38,有统计学意义(t=-20.234, P=0.000);治疗传输时间分别为(9.1±0.4)、(6.9±0.3)min,有统计学意义(t=-10.236, P=0.000)。结论:根据HT和VMAT方案的剂量学特点,一般情况下,复杂程度高的计划应考虑选择HT方案,而复杂程度一般的计划应考虑VMAT方案。在临床实践中,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案。当患者耐受性较差时,可选择VMAT方案;而当患者对保护正常器官(如腮腺)的要求比较高时,可选择HT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构建一种深度学习网络模型预测食管癌调强放疗的三维剂量分布。方法:取100例中上段食管癌术后患者的调强放疗计划为研究对象,以患者计划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图像、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勾画图像以及适形射束信息作为输入数据,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的三维剂量分布作为输出数据,通过搭建的3D U-Res-Net混合网络进行训练并得到预测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测试集进行三维剂量预测。采用平均预测偏差-δ、平均绝对误差(MAE)、戴斯相似性系数(DSC)和豪斯多夫距离(HD95)评价预测结果的精确性。结果:测试集的平均预测偏差为-0.23%~0.78%,MAE为1.67%~3.07%,两组计划等剂量面DSC均值大于0.91,尤其30 Gy以下的DSC达到0.95以上,平均HD95为0.51~0.73 cm。预测计划的剂量学参数均在临床允许的范围之内且相对剂量偏差小于2%,除靶区D2、脊髓Dmax、全肺V30差异有统计意义外(P<0.05),其余剂量学参数差别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非共面容积旋转调强(nVMAT)技术与容积旋转调强(VMAT)技术在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加锁骨区放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10例临床上接受VMAT的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采用nVMAT技术重新计划,比较靶区剂量学参数,危及器官心脏、全肺、对侧乳腺的Dmean,脊髓、冠状动脉Dmax,心脏V20、V30,左肺V5、V20以及气管V30、V40。结果:nVMAT计划在临床靶区(P-CTV)均匀性、心脏Dmean、全肺Dmean、对侧乳腺Dmean、冠状动脉Dmax方面优于VMAT计划,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靶区(P-CTV、P-GTV)适形度及心脏V30,左肺V20,气管V30、V40方面略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机器跳数明显增加(P<0.05);脊髓Dmax略有增加,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nVMAT技术可使靶区剂量更均匀,并改善危及器官的剂量,其中心脏Dmean及冠状动脉Dmax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