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院1999年至2001年颅脑损伤手术治疗患者共1067例.其中二次或多次手术治疗患者44例,占4.1%.现将再手术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颅脑损伤患者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在我院救治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336例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智商、记忆商测试以及SCID-1/P、PDQC、SCICP对患者精神障碍情况进行评估。分析影响患者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满意度、家庭满意度、颅脑损伤性质、颅脑损伤程度、单纯额叶损伤、单纯颞叶损伤、额叶及颞叶损伤等是影响患者发生精神障碍的因素(P〈0.05或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颅脑损伤程度、单纯额叶损伤、单纯颞叶损伤、额叶及颞叶损伤是影响患者精神障碍的因素(P〈0.01)。结论年龄、颅脑损伤程度、单纯额叶损伤、单纯颞叶损伤、额叶及颞叶损伤是影响患者精神障碍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颅脑损伤(TBI)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及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以期明确TBI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高危人群,为TBI术后肺部感染防治方案的制定提供更多依据和支持。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200例TB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TBI患者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0.00%(60/200);经单因素结果:年龄、手术风险、术前GCS评分、手术次数、手术持续时间、气管插管或切开、机械通气时间、免疫抑制剂的使用、误吸、引流管、入住ICU时间、术后低蛋白血症均会影响TBI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P<0.05);多因素结果:高龄、手术次数≥2次、手术持续时间长、进行气管插管或切开操作、机械通气时间长、发生误吸、留置引流管、入住ICU时间长、术后合并低蛋白血症均为TBI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TBI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在患者入院后应对其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对于高危人群应尽早采取措施,以降低TBI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提升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5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的护理。结果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颅脑损伤患者需要认真细致的护理观察,对疾病的发展有预见性,及时处理,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颅脑损伤后急性创伤性凝血病的发生率,分析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单纯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定义创伤性凝血病为凝血酶原时间>18秒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60秒或国际标准化比值>1.6,计算急性创伤性凝血病的发生率,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急性创伤性凝血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48例(44.4%)发生急性创伤性凝血病.多因素分析显示,GCS评分(OR=0.278,95%CI=0.162~0.479,P=0.001)和血D-二聚体浓度(OR=8.253,95%CI=2.440~17.923,P=0.005)是急性创伤性凝血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急性创伤性凝血病发生率较高,GCS评分和血D-二聚体浓度可显著预测急性创伤性凝血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继发脑梗塞的危险因素。方法本院于2008至2010年共收治中、重型颅脑损伤病人756例,其中发生继发性脑梗塞病人45例,对756例颅脑损伤患者的年龄、休克、外侧裂池周围脑挫裂伤、颅内血肿、脑疝、血沉、D-二聚体等因素与外伤性脑梗塞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龄、休克、外侧裂池周围脑挫裂伤、颅内血肿、脑疝、血沉、D-二聚体等因素与外伤性脑梗塞关系密切。结论年龄、休克、外侧裂池周围脑挫裂伤、颅内血肿、脑疝、血沉、D-二聚体是颅脑损伤继发脑梗塞的相关因素,对外伤性脑梗塞的防治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院自2000年至2002年,共收治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伴创伤性休克的病人28例,现将救治体会报告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8例病人中,男性20例,女性8例;年龄在15~70岁,平均31岁,其中青壮年占70%。受伤到就诊时间在30分钟~3小时不等。1.2临床表现与诊断:来院30分钟内死亡者不在统计范围内。本组病员来院时均呈昏迷状态,GCS在5~8分。20例在急诊室救治过程中发生昏迷加深。有瞳孔改变者12例,其中双瞳散大者为5例,一侧瞳孔散大者7例。全部患者均行紧急头颅CT检查,表现有广泛脑挫裂伤12例、硬膜下血肿16例、硬膜外血肿12例、脑干损伤5…  相似文献   

8.
颅脑损伤后尿崩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9.
特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特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方法 ,总结治疗经验。方法 :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 68例特重型颅脑损伤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恢复 2 4例 ,良好 15例 ,中残 11例 ,重残 7例 ,植物状态 1例 ,死亡 10例。结论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手术、低温技术、适当脱水、积极防治并发症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老年急性颅脑损伤围手术期的风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与异体输血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行开颅手术后并发症及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行急诊开颅手术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199例,男161例,女38例,ASAⅠ~Ⅳ级,按是否使用自体输血分为自体血组(n=108)和异体血组(n=91)。均采用限制性输血策略,术中及术后通过回输自体血和/或输注RBC以维持Hb 70~100g/L。记录手术后并发症和输血不良反应,并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ore,GOS)判断患者临床转归情况。结果自体血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异体血组(33%vs.56%,P0.01),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异体血组(5%vs.14%,P0.05),GOS=4分的比例明显高于异体血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异体输血是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53,95%CI1.381~2.529)。结论自体输血能减少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输血风险,改善患者的临床转归。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社会进入老龄化,老年人的颅脑损伤发病率日趋增多.为进一步提高老年人颅脑损伤的诊治效果,笔者对本院近期收治的56例老年人颅脑损伤特征,作几点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障碍的护理干预措施和效果。方法对250例伴有神经功能障碍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和护理,总结其康复治疗效果和康复护理方法。结果经过住院的全面康复治疗和康复护理干预,患者的各项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均P<0.01)。结论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全面的针对性康复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建立时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及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国人民解故军联勒保障部队第九二二医院收治的110例重型颅脑损伤伴肺部感染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建立人工气道时机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伤后24 h内建立人工气道,共64例)与对照组(伤后24 h后建立人工气道,共46例)。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感染控制率、感染控制时间、病死率,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行单因素分析[性别、年龄、昏迷时间、吸烟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GCS评分、建立人工气道时机、激素使用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后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0.63% vs. 60.87%,χ2 = 4.389、P = 0.036);感染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0.77% vs. 53.77%,χ2 = 4.488、P = 0.034);感染控制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7.06 ± 2.77)d vs. (11.12 ± 3.62)d,t = 3.815、P = 0.001];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7.81% vs. 21.74%,χ2 = 4.408、P = 0.0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性别、激素使用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对重型颅脑损伤的肺部感染无显著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 = 0.294、P = 0.587,χ2 = 0.878、P = 0.349,χ2 = 0.572、P = 0.449)。年龄> 60岁、昏迷时间> 1周、有吸烟史、合并COPD、GCS评分≤ 5分、伤后24 h后建立人工气道患者的肺部感染率显著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5.583、P = 0.018,χ2 = 7.328、P = 0.007,χ2 = 4.994、P = 0.025,χ2 = 4.878、P = 0.027,χ2 = 6.114、P = 0.013,χ2 = 4.389、P = 0.036)。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 60岁、昏迷时间> 1周、合并COPD、GCS评分≤ 5分、伤后24 h后建立人工气道均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 = 0.024、0.015、0.019、0.007、0.011)。 结论伤后24 h后建立人工气道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昏迷患者早期高压氧治疗时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对策。方法应用空气加压舱,对52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昏迷患者早期进行高压氧治疗。结果 52例中症状、体征消失,神经功能恢复8例,占15.4%;症状、体征部分消失,神经功能部分改善30例,占57.7%;无效仍处于昏迷状态12例,占23%;放弃治疗自动出院2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昏迷患者早期高压氧治疗的重点为加强病情观察,做好入舱前的宣教,舱内防护措施到位。  相似文献   

16.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及最佳途径。方法 6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急诊手术后36-48h开始经不同途径进行额定热卡和氮量的营养支持,监测各项营养指标、代谢指标及营养支持并发症,计算营养费用。结果 EN与PN均有效地维持了各项营养指标,但PN组代谢指标、营养支持并发症及营养费用均是高于EN组。结论 早期积极的营养支持能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PN与EN均能获得满意疗效,而N更具有营养全面、简易安全、方便价廉等优点,应作为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重型颅脑损伤后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的重要因素及有效治疗策略以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 2010年5月期间收活52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骨窗压力、连续头颅CT扫描结果来确诊恶化因素并参照《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和《急性颅脑创伤手术指南》处理.结果:本组52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使病情进一步恶化主要因素有外伤性进展性颅内血肿22例占42%;弥漫性脑肿胀13例占25%;创伤性脑梗死15例占15%;创伤性脑积水14例占11%.入院后常规给予脱水、镇静、预防感染、脑保护剂、止血、维持血容量和水电平衡及促醒等药物治疗,全部行气管切开术,开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或加内减术,术后52例患者均行腰椎穿刺术,36例行腰大池穿刺持续引流术,脑积水早期行脑室外引流术,后期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出院时统计格拉斯哥结果分级( Glasgow Outcome Scale,GOS)预后的评价:良好12例(55.8%),中度残疾11例(9.6%),重残8例(8.3%),植物生存4例(5.1%),死亡17例(21.2%).结论:高度警惕颅脑损伤后恶化因素,强调连续CT扫描的重要性,积极防范,果断决策手术方案才能最大限度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TBIL、ALT、AST、ALP及γ-GT等肝功能指标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12月台州市中心医院诊治125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后分为两组,其中预后良好组83例,预后不良组42例。采集患者血清标本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TBIL、ALT、AST、ALP、γ-GT,并比较。结果 预后良好组TBIL、ALT、AST、ALP、γ-GT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ROC曲线分析得出,TBIL、ALT、AST、ALP、γ-GT、肝功能指标联合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809、0.858、0.789、0.748、0.813、0.873;在最佳临界值对应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TBIL为88.0%、59.5%;ALT为90.4%、73.8%;AST为100.0%、47.6%;ALP为100.0%,特异度为50.0%;γ-GT为66.3%、85.7%;肝功能指标联为88.0%、88.1%。结论 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TBIL、ALT、AST、ALP及γ-GT与预后相关,TBIL、ALT、AST、ALP及γ-GT...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单纯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创伤性凝血病(TC)的多因素。方法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回顾性分析TC的危险因素及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个月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GCS评分和D-二聚体浓度是术后T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GCS评分、瞳孔散大和TC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个月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期针对诱因防治TC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创伤性颅脑损伤病人凝血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变化,比较不同严重程度病人各指标水平差异。方法创伤性颅脑损伤病人80例,其中轻型组27例、中型组27例、重型组26例,对照组20例。动态监测4组对象血PT、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国际标准化比值(INR)、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定白细胞介素(IL)-6、 IL-8。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结果轻、中、重型组血PT、APTT、FG、INR、PLT、TT、D-D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型组IL-6、IL-8、TNF-α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后经(GOS)评估预后不良组18例,良好组60例,死亡2例,预后不良组血PT、APTT、FG、INR、PLT、TT、D-D与良好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后预后不良组IL-6、IL-8、TNF-α与良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凝血功能及炎性因子变化,有助于判断病人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