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5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心理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放疗、化疗及最佳支持治疗,心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EORTC-QLQ-C30量表对患者进行焦虑抑郁状态及生活质量的测定.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时SDS及S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心理干预组第6周SDS及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后可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较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干预能够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焦虑、抑郁情绪对癫患者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应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及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对60例癫患者(癫组)及60名健康自愿者(对照组)进行评定,并对生活质量与焦虑、抑郁作相关分析。结果癫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4个维度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SAS及SDS评分则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生活质量总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4个维度分均与SAS及SDS评分呈显著性负相关。结论癫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差,焦虑、抑郁情绪明显;其生活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焦虑、抑郁情绪对癫(癎)患者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 应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Zung焦虑自评量表 (SAS)及Zung抑郁自评量表 (SDS)对60例癫(癎)患者(癫(癎)组)及60名健康自愿者(对照组)进行评定,并对生活质量与焦虑、抑郁作相关分析.结果 癫(癎)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4个维度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SAS及SDS评分则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生活质量总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4个维度分均与SAS及SDS评分呈显著性负相关.结论 癫(癎)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差,焦虑、抑郁情绪明显;其生活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慢性心衰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对于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影响.方法 通过随机抽样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间收治2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依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依次分为参照组(n=130)与整体组(n=130).参照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整体组患者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予以整体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情绪、生活质量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2017年01月~2019年12月本院妇科收治的120例宫颈癌患者根据电脑随机分组法,分成两组,常规组(n=60)施行常规普通护理,研究组(n=60)则在常规普通护理之上加强心理护理.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SDS评分、SAS评分以及并发症低于常规组(P<...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癫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对163例成人癫患者在抗癫治疗的同时实施为期3个月的心理干预;采用中文版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和3个月进行评定。结果:163例癫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后焦虑和抑郁情绪改善显著,并随干预时间延长而显著下降。与干预前比较,干预1周,SAS及SDS评分与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9、0.272);干预1个月和3个月,SAS及SDS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F=15.196、16.207,P均<0.001)。结论:癫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明显;心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干预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焦虑、抑郁情绪对癫(癎)患者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 应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Zung焦虑自评量表 (SAS)及Zung抑郁自评量表 (SDS)对60例癫(癎)患者(癫(癎)组)及60名健康自愿者(对照组)进行评定,并对生活质量与焦虑、抑郁作相关分析.结果 癫(癎)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4个维度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SAS及SDS评分则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生活质量总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4个维度分均与SAS及SDS评分呈显著性负相关.结论 癫(癎)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差,焦虑、抑郁情绪明显;其生活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对于骨科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以及生活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100例骨科患者,将100例骨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前后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SF-36健康调查量表评分以及护理干预后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HAMA,HAMD和SF-36评分,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HAMA评分与HAMD评分均降低,SF-36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HAMA评分与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患者予以心理护理可及时疏导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改善疾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其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其焦虑、抑郁情绪的关系。方法 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对80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80名健康人(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生活质量与其焦虑、抑郁情绪作相关分析。结果 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3个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SAS及SD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3个维度评分均与SAS及SDS评分呈显著性负相关。结论 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差,焦虑、抑郁情绪明显;其生活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心理干预对老年疾病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以2010年2月-2012年8月在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科和重庆沙坪坝区人民医院治疗的100例老年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采用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并在入组时、心理干预后3个月、6个月时分别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结果心理干预3个月和6个月后,干预组HAMD和HAMA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能有助于改善老年疾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白日嗜睡和睡眠质量对宫颈癌患者手术后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爱泼沃斯嗜睡量表(ES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患者的白日嗜睡严重程度和睡眠质量水平,比较不同白日嗜睡严重程度和睡眠质量水平患者的焦虑(HAMA)、抑郁(H...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骨折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及其对预后的影响,为骨折患者的心理康复提供参考。方法将2016年9月-12月某医院骨科收治的各种骨折需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干预组在术前及术后接受心理干预(包括手术室音乐治疗、认知心理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呼吸放松训练),共3个月。在基线期及治疗3个月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治疗3个月后,采用肌肉骨骼功能评分简表(SMFA)评定患者整体健康状况和功能。结果两组性别、年龄及基线期SDS、S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3个月后,干预组SDS及SAS评分均低于基线期(t=17.673、13.431,P均0.01),且低于对照组(P均0.01);干预组与对照组SMFA功能指数及烦恼指数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21、40.837,P均0.01)。结论与单纯手术治疗相比,手术联合心理干预不仅有助于改善骨折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还可促进患者躯体的康复和骨骼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20例,依据护理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干预组(n=60)和常规护理组(n=60),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及生活质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生活质量评定问卷GQOLI-74总分及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功能单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及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5.
解秋兰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22):50-52
目的 探讨认知疗法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20例,对照组按心内科护理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认知疗法干预.结果 2组病人在Hamilton焦虑量表评分和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认知疗法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心理剧治疗对强迫症患者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在两组均给予足量足疗程的药物治疗及接受一般健康教育的基础上,仅对研究组辅以心理剧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生活质量测评工具SF-36量表、Yale—Brown强迫症量表(Y—BOCS)、17项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效果评定。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Y—BOCS总分和HAMD17HAMA总分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的SF-36量表各维度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剧治疗可巩固患者的疗效,并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能显著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手段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8.
成年癫痫患者抑郁、焦虑状况及生活质量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调查成年癫痫患者抑郁、焦虑的患病率及可能的危险因素;评价抑郁及焦虑对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Beck抑郁问卷(BDI)、贝克焦虑量表(BAI)及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31(QO-LIE-31中文版),对200例成年癫痫患者的抑郁、焦虑情况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在200例癫痫患者中43.5%伴发抑郁,28.5%伴发焦虑,23%伴发抑郁及焦虑。发作频繁、无有薪职业是癫痫患者伴发抑郁的重要危险因素,无有薪职业是癫痫患者伴发焦虑的危险因素。抑郁组及抑郁伴焦虑组的QOLIE-31总分及各项评分均低于非抑郁非焦虑组(P=0.000);焦虑组的QOLIE-31总分(P=0.004)及发作的担忧(P=0.019)、认知功能(P=0.009)方面的得分均低于非抑郁非焦虑组。结论抑郁和焦虑是癫痫患者常见的精神共病,严重影响了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积极控制发作、为癫痫患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是改善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20.
刘凤花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7)
目的观察临床干预对颈椎病患者抑郁情绪和睡眠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2015年住院接受治疗的颈椎病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使用数字表法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焦点解决护理,观察2组睡眠质量和抑郁情绪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后,2组抑郁情绪与睡眠质量均得到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颈椎病患者实施焦点解决护理,可有效提高睡眠治疗,同时使得患者的抑郁情绪得到明显改善,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