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细胞肺癌是肺癌中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分型,病情进展迅速,预后差,是临床上最难治愈的疾病之一。目前,含铂化疗仍然是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足剂量化疗是获得最佳疗效的保证,一线治疗有效率达60%~80%(足剂量情况下),但化疗带来的骨髓抑制仍然是阻碍化疗的主要原因。目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在临床上常用于预防性升白治疗,但这种传统治疗手段可能造成骨髓造血储备功能耗竭,对患者正常骨髓造血功能产生损害。目前,曲拉西利已获批用于ES-SCLC骨髓抑制的预防治疗,能够从源头上保护造血干细胞/祖细胞(HSPCs)而起到保护骨髓的作用。本文特报道1例我科经治的ES-SCLC患者应用曲拉西利联合化疗进行骨髓保护的病例,以期提供进一步临床参考及依据。  相似文献   

2.
小细胞肺癌(SCLC)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约2/3的患者在确诊时已发生远处转移,疾病进展迅速,复发率高。目前,以拓扑替康为主的化疗方案仍然是SCLC二线治疗的标准方案,但疾病缓解时间短,受益于其疗效的患者不足1/4。骨髓抑制(CIM)是肿瘤化疗中最常见的毒副反应,严重的骨髓抑制会降低化疗的剂量强度和抗肿瘤疗效。曲拉西利是一种短效、可逆的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4/6抑制剂,2022年7月已获批用于SCLC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预防治疗。已有研究表明,曲拉西利具有较好的骨髓保护作用,其抗肿瘤作用仍需进一步探讨。本文报道1例伴有多发转移的晚期SCLC患者采用“曲拉西利联合拓扑替康二线治疗方案”获得超过1年无进展生存时间的病例。  相似文献   

3.
细胞周期调控异常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 CDK)家族负责细胞周期调控,其中CDK4和CDK6的活化使细胞从G1期进入S期启动有丝分裂。CDK4/6的过度激活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是抗肿瘤的可能靶点之一。CDK4/6抑制剂可以通过作用于细胞周期阻滞肿瘤生长,同时影响肿瘤微环境、增强免疫活性,辅助抗肿瘤治疗。曲拉西利是一种小分子、高效、选择性、可逆的CDK4/6抑制剂。曲拉西利在化疗前给药可将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和髓系及淋巴系祖细胞暂时阻滞于G1期,降低化疗引起的细胞毒性损伤,从而保护骨髓及免疫功能。2021年2月,曲拉西利已被美国FDA首次批准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xtensive stage small-cell lung cancer, ES-SCLC)的含铂/依托泊苷或含拓扑替康的化疗方案前使用,以减少成人患者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发生率。2022年7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也批准了曲拉西利应用于既往未接受过系统性化疗的ES-SCLC患者。另外,研究表明曲拉西利联合化疗可显著延长转移性三阴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4.
目前,化疗仍然在肿瘤综合治疗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化疗导致的骨髓抑制(chemotherapy-induced myelosuppression, CIM)是化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严重影响化疗质量及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增加患者的治疗负担,同时消耗更多的医疗资源。曲拉西利是一种高效、选择性、可逆的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cyclin-dependent kinase 4/6,CDK4/6)抑制剂。临床数据显示,曲拉西利可将骨髓细胞暂时停滞在G1期降低CIM发生率,减少化疗剂量调整和延迟的比例,增加化疗的耐受性以及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本文就目前CIM带来的危害、CIM的临床预防、CIM治疗现状以及曲拉西利预防CIM及其药物经济价值进行系统阐述及探讨,为患者选择合理的CIM预防以及治疗方案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5.
骨髓抑制(chemotherapy-induced myelosupression, CIM)是化疗药物最常见的毒性反应,80%以上的化疗药物都会导致CIM。CIM通常表现为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及红细胞减少等。CIM会导致化疗药物减量、延迟给药,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化疗的整体抗肿瘤效果。作为全球首个具有全系骨髓保护作用的药物,曲拉西利是一种高效、选择性、可逆的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 CDK)4/6抑制剂,可将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免疫细胞等细胞周期短暂阻滞在DNA合成前期(G1期),以降低化疗引起的损伤,从而发挥骨髓保护及免疫调节的作用。2021年4月,曲拉西利在美国获批上市。2022年7月,曲拉西利在我国获批上市,首个获批适应证为“适用于既往未接受过系统性化疗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接受含铂类药物联合依托泊苷方案治疗前预防性给药,以降低化疗引起的CIM的发生率”。本文拟对曲拉西利的作用机制、药动学、药物相互作用机制、临床评价及安全性等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系统阐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进一步的参考及依据。  相似文献   

6.
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癌症之一。2020年研究数据表明,全球新发肺癌病例约220万,占所有新发恶性肿瘤的11.4%。2020年,全球肺癌死亡人数约180万,约占恶性肿瘤相关死亡的18%。在中国,肺癌仍是发病率和死亡率第一的癌症。尽管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日益普及,化疗目前仍然是肺癌(特别是小细胞肺癌)最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然而,目前临床常用的化疗药物缺乏特异性,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杀伤正常细胞,特别是对增殖或代谢比较活跃的细胞。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是最常见的化疗非特异性毒性,也是影响化疗疗程及剂量的关键因素,接近90%的化疗药物可出现骨髓抑制情况。骨髓抑制是肿瘤化疗的最大障碍,骨髓抑制严重影响了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的依从性,延迟治疗,甚至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应得到临床充分的重视。目前,针对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促进中性粒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生成药物及输血等。作为全球首个获批的具有全系骨髓保护作用的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4/6抑制剂,化疗前使用曲拉西利可从源头上有效降低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发生率。本综述拟通过探讨骨髓抑制相关机制、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相关治疗措施等总结近年...  相似文献   

7.
含紫杉醇方案化疗致Ⅲ°以上骨髓抑制22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娟 《淮海医药》2006,24(1):61-61
紫杉醇是临床常用化疗药,广泛应用于乳腺癌、卵巢癌、肺癌、胃癌、食管癌的治疗中.临床治疗时除了预防过敏性反应需预处理外,骨髓抑制是其最常见的毒副反应,特别是Ⅲ°以上骨髓抑制常常影响化疗的顺利进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我科近2年来运用含紫杉醇方案化疗致Ⅲ°以上骨髓抑制者22例,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安全度过骨髓抑制期,圆满完成了治疗任务.  相似文献   

8.
化学治疗是当前小儿血液系统肿瘤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化疗的主要副作用是骨髓抑制。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作为造血生长因子对改善化疗后的骨髓抑制状态具有重要价值,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们应用国产rhG-CSF(特尔津)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淋巴瘤化疗所致的粒细胞减少症,并与进口同类产品(惠尔  相似文献   

9.
程凯  蒋刚 《中国药业》2014,(12):50-51
目的探讨化学治疗(简称化疗)后Ⅳ度骨髓抑制发生、发展的规律,为预防和治疗Ⅳ度骨髓抑制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2年医院不良反应报告中化疗后发生Ⅳ度骨髓抑制的病例,分析Ⅳ度骨髓抑制的发生原因、发展情况、治疗情况及转归。结果共分析了91例化疗后Ⅳ度骨髓抑制的病例,多种化疗方案均可引起Ⅳ度骨髓抑制,其中以多西他赛+铂类居多,共39例,占42.86%。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和/或血小板减少,其中81例出现了白细胞Ⅳ度减少,17例出现了血小板Ⅳ度减少,7例同时出现了白细胞和血小板Ⅳ度减少,血小板减少发生时间(平均为第11天)略滞后于白细胞减少发生时间(平均为第7.5天)。针对骨髓抑制,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等治疗,除1例患者死亡,其余患者的骨髓抑制均得到纠正。约1/3的患者出现发热,经抗感染治疗后,感染症状有效缓解。结论多种化疗方案可导致Ⅳ度骨髓抑制,其中以多西他赛+铂类居多,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和/或血小板减少,约1/3患者伴有发热,对于Ⅳ度骨髓抑制伴发热的患者应高度重视,积极采取适当措施治疗。  相似文献   

10.
长春瑞滨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晚期食管癌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长春瑞滨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33例均为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为晚期食管癌、且经铂类和5-氟脲嘧啶联合方案化疗失败的患者,采用长春瑞滨25mg/m^2,静脉滴注,第1、8天;多西紫杉醇35mg/m^2,静脉滴注,第1,8,15天;28天为一周期,连续用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化疗48h后,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防骨髓抑制。结果33例均完成2个周期以上化疗,治疗结果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12例(36.4%)、无变化4例(12.1%)、进展17例(51.5%),有效率为36.4%;肿瘤进展时间3.5月,中位生存时间10.2月;不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周围神经毒性,多为Ⅰ~Ⅱ度。结论长春瑞滨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晚期食管癌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1.
薛青  尤建良 《北方药学》2012,9(6):48-49
目的:观察中药芪脂固本方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TP方案化疗患者骨髓抑制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中药芪脂固本方+化疗)30例,对照组(单纯化疗组)30例。对两组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血象(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和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值)观察对比。结果:治疗组T淋巴细胞免疫活性高于对照组(P<0.05),骨髓抑制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芪脂固本方配合化疗治疗肺癌患者,减轻化疗骨髓抑制毒性,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对化疗患者骨髓抑制和免疫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吉西他滨 顺铂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可评价疗效的晚期食管癌病人31例,吉西他滨,d 1,8,1000 mg/m2静脉滴注;顺铂,d 1~3,80mg/m2;21 d为一个周期.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可评价疗效者31例,其中CR1例(3.2%),PR 16例(51.6%),总有效率为54.85%.毒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治疗有效的病人进食困难和胸痛均缓解.结论 吉西他滨 顺铂治疗晚期食管癌可获得较高疗效,临床获益率高,毒副反应能耐受,为晚期食管癌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程斌  翁琳  王增 《中国药房》2010,(14):1310-1312
目的:探讨化疗引起Ⅳ度骨髓抑制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68例恶性肿瘤患者288例/次因化疗引起Ⅳ度骨髓抑制的治疗方法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ANC)<0.5×109·L-1出现的中位时间为化疗后至第9天,12例/次血小板最低至5×109~24×109·L-1,6例/次血红蛋白最低至5~6.4g·100mL-1,37例/次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无效后改用三线抗生素或联用抗生素才控制感染;12例/次在住院期间ANC没有恢复正常。结论:对于化疗后Ⅳ度骨髓抑制患者,及时采取保护性隔离,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抗菌药物及支持治疗等综合处理,患者基本可安全度过化疗的危险阶段。  相似文献   

14.
化学治疗是当前小儿血液系统肿瘤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化疗的主要副作用是骨髓抑制。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 CSF)作为造血生长因子对改善化疗后的骨髓抑制状态具有重要价值,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们应用国产rhG CSF(特尔津)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淋巴瘤化疗所致的粒细胞减少症,并与进口同类产品(惠尔血)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资料特尔津组:1999~2 0 0 3年住院患儿2 6例,其中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 2 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6例。对照组2 4例,其中ALL 2 0例,NHL 4例。白血病患儿均按M…  相似文献   

15.
恶性肿瘤化疗中,白细胞减少是常见不良反应之一。因为化疗后可影响骨髓的造血机能,使白细胞下降,临床上应用的注射制剂(如集落刺激因子)价格昂贵,不利于广泛应用。近三年来,我们应用自拟方剂生白汤,配合西药利血鲨肝醇治疗白细胞减少症55例,收到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恶性肿瘤化疗后发生骨髓抑制的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联合生血宝合剂治疗的临床效果,进一步分析生血宝合剂在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中的作用.方法 84例化疗后出现Ⅳ度骨髓抑制的恶性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两组患者根据肿瘤类型制定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正>笔者所在科从2008-05~2009-12收治了晚期结、直肠癌患者10例,均使用爱必妥加伊立替康化疗,化疗导致Ⅳ度骨髓抑制(白细胞低于1×109/L)共8例,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平均5 d白细胞恢复至正常参考值以上(4×109/L)以上。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造血生长因子)对小细胞肺癌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疗效.方法 对解放军总医院2002年至2006年来222例小细胞肺癌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采集其中62例化疗后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进行治疗的病例,并对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以有效缓解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的骨髓抑制反应,使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目明显升高,平均恢复时间3天,有效率为95.2%.结论 rhG-CSF对治疗小细胞肺癌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作用好,不良反应少;但对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应调整剂量和用法.  相似文献   

19.
《中国药房》2019,(13):1826-1830
目的:对比长、短效粒细胞刺激因子预防和治疗肺部恶性肿瘤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成本-效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使用长、短效粒细胞刺激因子预防和治疗肺部恶性肿瘤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132例病例,其中使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短效,A组)60例,使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长效,B组)7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骨髓抑制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计算两组治疗方案的成本,进行成本-效果分析,并以下调药品价格20%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A、B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1.7%、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骨髓抑制情况的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成本分别为(335.91±180.34)、(1 982.75±603.15)元,A组成本明显低于B组(P<0.05),成本-效果比分别为4.69、26.44。以A组为参照,B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494.55。敏感性分析结果与成本-效果分析结果无差异。结论: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和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预防和治疗肺部恶性肿瘤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有效性相当,但前者的成本-效果比低于后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人工合成的成骨生长肽羧基端片段(OGP(10~14))及其衍生物G38I、G38K对环磷酰胺化疗后骨髓抑制小鼠外周血象和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均给予环磷酰胺(CTX)腹腔注射诱导骨髓抑制。分别给予OGP(10~14)、G38I、G38K或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未给予治疗的CTX组为阴性对照。实验中多次采集小鼠外周血测定外周血象并于注射CTX后第7天处死。观察骨髓有核细胞数的变化。结果 CTX组小鼠注射CTX后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出现骨髓造血抑制。注射CTX前OGP(10~14)及其衍生物对小鼠外周血象无明显影响。注射CTX后OGP(10~14)组和G38I组外周血白细胞较CTX组显著升高,疗效与G-CSF接近,G38I组和G38K组血小板升高。OGP(10~14)及其衍生物G38I、G38K和G-CSF处理使小鼠骨髓有核细胞数增多,OGP(10~14)和G38I疗效更优于G38K。结论 OGP(10~14)及其衍生物G38I、G38K促进骨髓抑制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升高,刺激骨髓造血干细胞活性,加速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