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浓缩生长因子纤维蛋白膜联合Bio-Oss骨粉修复拔牙术后牙槽骨缺损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因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致第二磨牙远中骨缺损患者76例,予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Bio-Oss骨粉植入,38例)和观察组(CGF膜联合Bio-Oss骨粉植入,38例)。手术后3 d复诊观察患者术后疼痛、开口度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创面愈合情况以及术前、术后1个月和3个月牙槽骨密度、牙槽嵴高度及牙槽嵴宽度,记录术后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术后3 d VAS评分(3.35±0.47)分,观察组为(2.67±0.42)分,对照组开口度(2.75±0.46)cm,观察组(2.68±0.51)cm,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创面愈合情况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观察组牙槽骨密度、牙槽嵴高度、牙槽嵴宽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23.68%,高于观察组的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浓缩生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分析Bio-Gide生物修复膜及博特修复膜在牙种植GBR治疗牙缺失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牙缺损且需行牙种植GBR治疗患者共45例,治疗人员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45例患者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23例,行BioGide生物膜GBR治疗,对照组22例,行博特修复膜GBR治疗。结果术后半年观察组的成骨高度及厚度、水平骨生长及垂直骨生长比值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而2组的植骨厚度及高度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半年观察组的骨生长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牙种植GBR术治疗牙缺失的过程中应用Bio-Gide修复膜,可以有效促进引导骨缺损处的骨再生,成骨效果更好,适合临床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直径种植体种植修复后牙缺失的美学效果及对牙周健康指标和骨吸收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9月在笔者医院就诊的后牙缺失患者62例,根据植体直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直径种植体,研究组采用小直径种植体,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红色美学指数(Pink esthetic score,PES)、修复后的牙周袋深度(Pocket depth,PD)、骨吸收量、骨密度,观察种植体颈部根方1 mm、7 mm、10 mm点位与长轴垂直面的牙槽骨厚度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和种植成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美学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修复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的PD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组PD均有所降低;两组术后骨吸收量均低于术前(P<0.05),骨密度均高于术前(P<0.05),且研究组术后骨吸收量低于对照组(P<0.05),骨密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 h的1 mm、7 mm、10 mm点位与长轴垂直面的牙槽骨厚度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术后1 h的1 mm...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在成人中重度牙周炎错牙合畸形患者中实施牙槽骨再生正畸治疗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方法 纳入2020年5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30例中重度牙周炎错牙合畸形成人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予以牙 槽骨再生正畸治疗,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患者疼痛情况(VAS评分)、炎症因子水平(IL-5、IL-6、 IL-1β、TNF-α)、牙龈指标(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牙菌斑指数和附着丧失)、牙槽骨密度及骨 缺损高度。结果 治疗后总有效率高达96.67%。治疗后VAS评分以及IL-5、IL-6、IL-1β、TNF-α水 平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患者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牙菌斑指数、附着丧失指数低于治 疗前(P<0.05);治疗后牙槽骨密度高于治疗前,骨缺损高度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牙槽骨再生 正畸治疗成人中重度牙周炎错牙合畸形具有良好的效果,在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患者疼痛程度、炎症因 子水平,改善患者牙龈指标及牙槽骨密度及骨缺损高度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姚飞  吴鹏  余侃 《浙江创伤外科》2023,(6):1112-1115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骨与异体骨在微创拔牙术后即刻植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102例行微创拔牙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各51例,观察组73颗患牙在术后即刻植入同种异体骨材料,对照组75颗患牙即刻植入异体骨材料。拔牙后2周后拆线复查,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种植成功率、牙龈乳头高度及美学效果(PES)评分情况。采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BCT)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牙槽嵴顶下4、7 mm处作为牙槽嵴骨量宽度以及近中和远中牙槽嵴顶骨量高度拔牙前后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美学效果PES评分及种植成功率分别为(10.75±2.16)分、97.26%,对照组分别为(10.38±2.18)分、96.00%,两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牙龈乳头高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牙槽骨4 mm及7 mm处宽度、近中远中高度变化吸收值均为正,且观察组吸收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拔牙后即刻植入同种异体骨,有助于改善牙槽骨骨量丢失、保存牙龈乳头高度、提高美学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螺旋CT评价早期移动裂隙两侧的牙齿给予植骨区适当的功能刺激能否减少牙槽突裂植骨术后植入骨的吸收,增加新骨的形成,从而提高植骨手术成功率及植骨效果.方法 牙槽突裂患者12例,年龄9~13岁,分为两组:正畸牙移动组(A组),在牙槽突裂植骨术后早期进行正畸牙移动;对照组(B组)只是行自体骨牙槽突裂植骨术.在植骨前后和正畸治疗后进行三维CT扫描,并对获得数据进行重建分析,观察正畸牙移入植骨区域后,正畸牙位置及牙槽骨的形态及体积变化.结果 两组在术前裂隙宽度及牙槽突裂体积均未见明显差异.术后6个月A组的新骨成骨体积为(0.98±0.23) mm3,显著大于B组的(0.73±0.15) mm3.新骨形成率在A组为(72.5±11.9)%,显著大于B组的(53.2±9.7)%.牙槽突裂患者自体骨植骨术后,早期正畸牙移动可顺利使裂隙侧牙齿移入植骨区域,正畸牙的牙根尖位置发生明显的位移,CT断面未见明显牙根吸收.结论 早期正畸牙移动可明显减少牙槽突裂植骨术后植入骨的吸收,其对植入骨的改建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冲压法经牙槽突上颌窦底提升术后的成骨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94例行冲压法经牙槽突上颌窦底提升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使用骨替代材料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植入骨材料,对照组44例不植入骨材料。采用16排螺旋CT(Optima CT540)比较两组术后1年、3年的骨改建情况,并根据患者种植术后3年时的垂直骨增量情况分为优良组(n=87)和非优良组(n=7),采用广义线性回归(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冲压法经牙槽突上颌窦底提升术后成骨效果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术后1年、3年,观察组根尖骨高度、垂直骨增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良组患者的黏膜厚度、植骨病例数、种植体长度均厚于/多于/长于非优良组,剩余牙槽骨高度低于非优良组,上颌窦宽度窄于非优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性别、年龄、牙位、骨密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剩余牙槽骨高度>4 mm、上颌窦宽度较宽、黏膜厚度较薄、未植骨、种植体长度≤8 cm是术后3年影响垂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在促进牙周炎患者牙周组织再生和骨缺损修复中的作用。方法:纳入2017年9月-2019年5月笔者科室收治的60例重度牙周炎伴骨缺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引导骨再生技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Bio-oss人工骨粉植骨术,观察组采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引导骨再生技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Bio-oss人工骨粉植骨术;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牙槽骨指标[唇侧根尖1/3牙槽骨厚度(AAHBT)、唇侧根中1/3牙槽骨厚度(AMHBT)、唇侧根冠1/3牙槽骨厚度(ACHBT)、牙根长度(RL)、唇侧牙槽嵴顶的垂直向水平(AVBL)]、牙周指标[临床附着丧失(CAL)、牙龈萎缩深度(GRD)、探诊深度(PD)]、牙龈健康指标[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评估患者咬合度、咀嚼功能、固位能力及整体美观度。结果:在牙槽骨指标方面,观察组AAHBT、AMHBT、ACHBT、RL水平高于对照组,AVBL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周指标方面,观察组PD、CAL、GR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龈健康指标方面,观察组GI、SBI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牙齿咬合度、咀嚼功能、固位能力及整体美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F能够促进牙周炎伴骨缺损患者牙周组织再生,促进骨缺损修复,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美学区单颗牙即刻种植即刻修复和延期修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21年 12月于我院行单牙修复治疗的1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修复时间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66例。对照组给予延期种植修复,研究组给予即刻种植即刻修复,比较两组唇侧骨厚度、牙槽嵴骨吸收高 度及满意度评分。结果 研究组术后1年唇侧骨厚度高于对照组,牙槽骨吸收高度低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组色泽、咀嚼功能、附着高度、整体美观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美学区单颗牙即刻种 植即刻修复在提高软组织稳定性、促进咀嚼功能恢复及提高种植牙美观度等方面优于延期种植修复,有利 于减少唇侧骨厚度丢失,降低牙槽骨吸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威高(WEGO)植体后使用Bio-oss骨粉及CTi-mem钛网在口腔种植术中引导骨再生手术(Guidedbone regeneration,GBR)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9年1月在笔者医院接受WEGO植体种植修复、缺牙区域牙槽骨高度或宽度不足需GBR的单颗后牙缺损患者,按所使用的生物屏障膜分组。其中94例使用的生物屏障膜为Bio-oss骨粉及CTi-mem钛网,患者纳入观察组;71例使用Bio-oss骨粉及海奥生物膜进行GBR的患者纳入对照组。统计两组GBR及种植期间有无钛网暴露、软组织裂开现象等不良事件,并于术后7d评价两组术区黏膜颜色分级、黏膜肿胀度及黏膜出血指数,6个月后评价骨再生效果。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GBR及同期种植,不良事件发生率、术后7d时术区黏膜颜色、黏膜肿胀度、黏膜出血指数及植骨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成骨厚度及骨再生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顺利开展二期修复,未见不良反应,有效成骨并有正常负载,咬合功能良好。结论:WEGO植体后使用Bio-oss骨粉及CTi-mem钛网引导骨再生,在不良事件发生率、术区黏膜状态上与使用Bio-oss骨粉及海奥生物膜虽无显著性差异,但前者引导骨再生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海奥口腔修复膜在上前牙区超声骨刀骨皮质切开引导骨再生术(Guidedboneregeneration,GBR)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笔者医院收治的行上前牙区超声骨刀骨皮质切开GBR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Bio-Gide膜,观察组采用海奥口腔修复膜。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GBR成功率、水平与垂直骨生长有效率、植骨密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GBR成功率、植骨与成骨厚度、植骨与成骨高度、水平与垂直骨生长有效率、植骨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1.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6%(P<0.05)。结论:海奥口腔修复膜在上前牙区超声骨刀骨皮质切开引导骨再生术中具有良好的引导骨再生作用,且效果与Bio-Gide膜的临床效果基本相当,但海奥口腔修复膜可能会引发更多的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引导组织再生联合植骨修复治疗牙周骨内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笔者医院治疗的牙周骨内缺损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7)和对照组(n=45),观察组给予引导组织再生联合植骨修复治疗,对照组给予引导组织再生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6个月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和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分别为(4.87±1.32)mm和(5.02±1.21)mm,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6个月牙龈退缩量(gingival recession,G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美学修复效果满意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满意率为91.49%;观察组术后6个月牙龈美容形态评分为(6.89±0.7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引导组织再生联合植骨修复治疗牙周骨内缺损有较好的效果,可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不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疗效及其在位点保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12例后牙缺损患者,根据是否接受不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位点保存技术(填充Bio-Oss Collagen+覆盖Bio-Gide膜+延期植入种植体和骨替代材料);观察组:在实施位点保存技术的同时结合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不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牙槽骨高度缺损值、植入种植体后高度提升值、骨密度值、治疗周期、种植体稳定率、融合率、咬合功能满意率等指标的差异性。结果:手术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牙槽骨高度缺损值、植入种植体高度提升值、骨密度值、咀嚼功能评分明显改善,组间在牙槽骨高度缺损值、植入种植体高度提升值、骨密度值、咀嚼功能评分、种植成功率、自我满意程度、融合率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观察组治疗周期(9.2±2.3)周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5.6±2.9)周,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不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在位点保存近期效果中有较好的应用效果,长期效果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微创种植在老年牙列缺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老年牙列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植牙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微创植牙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及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14.19±3.27)分钟、术后疼痛持续时间(1.53±0.75)天、抗生素使用时间(1.89±1.15)天及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0.67±0.14)mm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种植成功率分别为100.00%和95.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感染率(5.0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平均疼痛评分为(1.97±0.5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4±1.4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患者满意度(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种植在老年牙列缺损治疗中的效果显著,可缩短植牙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疼痛,降低术后感染发生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拔牙位点保留后骨胶原联合自体软组织瓣植入对前牙拔牙后美学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7月笔者医院就诊的84例有前牙拔除需求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2例对照组(Bio-Oss Collagen植入),42例观察组(Bio-Oss Collagen+自体软组织瓣植入)。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拔牙位点愈合情况及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牙槽骨高度、牙槽骨宽度,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牙槽骨密度、垂直向骨吸收量、唇腭向骨吸收量,术后美学效果、满意度,随访1年,观察植后种植体周围骨高度、宽度吸收情况。结果:术后2周拆线,观察组可见拔牙位点愈合良好,无感染、坏死情况,硬腭带蒂结缔组织移植的成活率为100%,对照组拔牙位点愈合良好,但牙槽嵴呈现不同程度的萎缩。两组患者术前牙槽骨宽度、高度、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牙槽骨宽度、高度、密度均低于术前,观察组牙槽骨高度、密度、宽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垂直向骨吸收量、唇腭向骨吸收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美学效果、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高,随访1年,观察组种植体周围骨吸收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胶原联合自体软组织瓣植入可减缓拔牙后牙槽骨高度、宽度及骨密度的下降,在保留骨量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牙槽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测量不同唇、舌向倾斜度的下颌中切牙周围牙槽骨骨皮质及骨板厚度,分析下中切牙角度与该区牙槽骨形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口腔科的成人正畸患者150例,拍摄采集其下颌中切牙区CBCT影像,以下切牙-下颌平面的角度(IMPA)为依据,分为下切牙舌倾组(IMPA<87.7°)、下切牙正常组(87.7°≤IMPA≤100.1°)和下切牙唇倾组(IMPA>100.1°),分别测量各组釉牙骨质界下2 mm处、根中1/2处和根尖处牙槽骨骨皮质及骨板厚度,并对各组间及各测量平面间进行比较。结果:从釉牙骨质界下2 mm处至根尖,各组下中切牙区唇、舌侧骨皮质厚度和牙槽骨骨板总厚度(唇侧牙槽骨骨板厚度+舌侧牙槽骨板厚度)均呈递增趋势。骨皮质最薄区位于舌倾组釉牙骨质界下2 mm处的舌侧(0.29±0.31)mm,最厚区位于正常组根尖处的舌侧(1.81±0.48)mm。牙槽骨骨板总厚度在釉牙骨质界下2 mm处和根尖处均为正常组>唇倾组>舌倾组。釉牙...  相似文献   

17.
腭板HA复合人工骨植骨术对上颌骨生长发育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腭板HA复合人工骨植骨术对患者上颌骨三维方向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腭板骨缺损的先天性Ⅱ度腭裂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植骨组,植骨组腭板骨缺损利用HA复合人工骨修复,所有患者年满16周岁时复诊,行X线头影测量及牙颌模型测量对比分析。结果植骨组与对照组在上颌骨长度及高度发育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骨组与对照组在上颌骨后部宽度发育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植骨组上颌骨宽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腭板植骨术对上颌骨宽度的发育存在明显的促进作用,在提倡序列治疗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对硬腭骨缺损进行植骨修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骨组织水平种植体对后牙区早期边缘牙槽骨吸收的影响。方法本院于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共收治222例行后牙区牙列种植修复的患者(共356颗牙),共196颗牙选用瑞士ITI骨水平种植体进行种植修复(作为观察组),另外160颗牙选用ITI软组织水平种植体进行种植修复(作为对照组)。利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测量两组植入前以及植入1年后牙槽骨高度和密度的变化,评估两种种植体的骨吸收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在种植前其边缘牙槽骨密度和高度均不存在差异(P0.05),种植1年后观察组牙槽骨密度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种植1年后的牙槽骨吸收量低于对照组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组织水平种植体能够减少后牙区牙槽骨的吸收量,可以作为后牙区种植修复的常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胶原基纳米骨(nHAC)加自体骨修复中老年外伤性前牙牙槽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3例中老年因外伤前牙牙槽骨缺损需植骨者,用nHAC加术区游离的自体骨修复缺损,采用固定正畸技术对松动牙进行固定.术后1、2、3、6、12个月复诊,术前术后均对病损部位进行临床及X线检查,观察缺损程度及新骨形成和骨密度改变.结果 nHAC加自体骨修复中老年外伤性前牙牙槽骨缺损愈合成功率95.65%,脱位牙复位固定治疗成功率88.23%,所有患者无不良症状和体征,牙槽骨高度和宽度明显得到改善.X线片显示:胶原基纳米骨(nHAC)加自体骨植入区可见新生骨小梁,骨密度增强,骨质疏松有所改善,植入骨与宿主骨组织融为一体,牙槽骨缺损修复.结论 nHAC加自体骨修复外伤性前牙牙槽骨缺损可以增强牙槽骨密度,恢复牙槽骨的丰满度,保留了更多的牙齿,也为义齿修复提供了良好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美学区单颗牙"根膜种植技术"与I型即刻种植术后6个月唇侧牙槽骨尺寸变化。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选入3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行"根膜种植牙技术"(n=15)和对照组行传统不翻瓣即刻种植型即刻种植(n=15),利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评估分析两组美学区单牙种植术后6个月种植牙唇侧牙槽骨板尺寸的变化。结果:术后6个月两项指标平均值分别:实验组厚度(1.15±0.27)mm ,对照组厚度(0.83±0.13)mm;实验组高度(2.59±0.21)mm ,对照组高度(1.82±0.18)mm,术后6个月单牙唇侧牙槽骨高度和厚度两组平均尺寸变化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根膜种植牙技术"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在自然愈合中发生的颊侧骨板的吸收,对美学区单颗牙唇侧骨板有相对理想的保存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