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卵圆孔未闭(PFO)封堵器介入治疗儿童多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的疗效和经验。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我院采用PFO封堵器进行介入封堵治疗儿童多孔型ASD的患儿共40例进行总结,术前经临床及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术中心导管结合经胸超声心动图及术后随访,观察术后右心房前后径,左右径,右心室内径变化,观察封堵器位置,有无残余分流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所有患儿均成功置入PFO封堵器,所有患儿术后未发现明显心律失常。术后封堵器位置良好,未出现移位,未出现心脏穿孔、封堵器脱落以及栓塞等不良反应。术后1、3、6个月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患儿右心房前后径,左右径,右心室内径,较术前均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封堵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39例完全闭合,1例术后6个月仍有少量残余分流,但对血流动力学无影响。结论:PFO封堵器对于封堵儿童多孔型ASD,具有封堵器效率较高,短期疗效可靠的特点,在把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具有较好的封堵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或卵圆孔未闭并发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同时行房间隔缺损或卵圆孔未闭联合左心耳封堵术的安全性、疗效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珠海市人民医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0例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或卵圆孔未闭并发房颤的患者的术前、术中及术后临床资料,评估术中安全性及即刻手术疗效,并于术后的第45天...  相似文献   

3.
房间隔缺损     
所有婴儿出生时心脏的左右心房存在着一个小洞.于是两个心腔通过这个小小的洞而贯通着。通常来说,这个洞在一年之内会自行闭合.然而几乎三分之一的人到了成年的时候.这个洞仍然没有关闭。临床上把这个洞称为卵圆孔.这种现象称为卵圆孔未闭。通常它对心脏的功能影响不大。然而,它是导致一些年轻人中风的一个显著的因素。现在一些新的资料表明.它可能和一些老年人的中风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4.
探讨经食道超声引导下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后出现心包积液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收集我科自2017年11月至2020年12月采用完全经食道超声引导下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及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患者共94例,回顾性分析经超声引导下卵圆孔未闭封堵与房间隔缺损封堵手术中超声影像,进而比较分析二者在手术过程中差异。结果 共31例患者接受经皮超声引导下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围手术期3例患者出现中等量以上心包积液,卵圆孔未闭均为长隧道型(≥8mm)。同期接受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患者63例,均为继发孔中央型房间隔缺损,缺损直径18±6.78mm,围手术期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对比术中食道超声双房切面图像可见因卵圆孔未闭特殊解剖结构使当导丝及鞘管通过房间隔水平并未出现显著表现,并且房间隔原发隔和继发隔在卵圆孔处均表现为超声回声增强,只有在左心房内探查到导丝影像后才可以确定过隔。结论 卵圆孔未闭因其特殊解剖结构,因此在经食道超声引导过程中,无法准确辨别导丝和鞘管穿过房间隔过程,采用常规超声引导下房间隔缺损封堵技术可能适合卵圆孔未闭封堵术,需改进该项技术以避免围手术期心包积液的出现。  相似文献   

5.
对卵圆孔未闭的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卵圆孔未闭在国外已成为一个深受重视的临床问题,本文综述了卵圆孔未闭的并发症以及诊断和治疗现状,内科封堵器治疗有可能成为首选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6.
自开展经导管房间隔缺损(ASD)及卵圆孔未闭(PFO)封堵术以来,先后有多种类型的封堵器应用于临床。封堵器的血栓形成及其临床过程的有关研究尚不多。该研究观察并分析了1000例ASD或PFO封堵术后封堵器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形态学、可能的预测指标及血栓形成的临床处理。  相似文献   

7.
经导管封堵术后房间封堵器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间隔缺损及卵圆孔未闭经导管封堵术后,封堵器血栓形成是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本文就经导管封堵术后,房间封堵器血栓形成的机制、临床诊断、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转归、抗血小板治疗和抗凝血治疗的不足之处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9.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超过18%女性和6%男性患有偏头痛(MA)[1].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MA和卵圆孔未闭(PFO)密切相关,而近几年采用导管封堵PFO以缓解或终止MA发作,但临床疗效仍有争议[2].现回顾综述PFO封堵治疗的临床研究资料,以提高对有MA的PFO患者行封堵治疗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Ebstein畸形,又称三尖瓣下移型畸形[1],在先天性心脏病中,这种畸形比较少见;由于三尖瓣的后瓣或/和膈瓣的附着点位置下移,右心室被分为\"心房化右心室\"和\"功能性右心室\"两部分[2],病人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心电图也表现出特征性的改变:右房大,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束支阻滞[3]。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边疆地区利用国产封堵器开展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安全性、临床效果、可行性及应用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边疆地区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33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35例动脉导管未闭,2例卵圆孔未闭)应用国产封堵器进行介入封堵治疗的方法 、治疗效果和医疗费用.结果 69例封堵成功,1例失败,术后无并发症.全部患者每人住院费用均在2万元以内.结论 国产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费用低廉,适合在边远经济落后地区应用.  相似文献   

12.
房间隔是先天性心脏病的好发部位之一,不少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是在房间隔部位完成的,如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封堵术、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封堵术等。尽管目前房间隔部位的介入治疗成功率较高,但临床仍面临诸多难点,现提出一些热点问题与思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心健TM封堵器介入治疗与外科手术治疗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介入组应用心健TM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29例,均为继发孔中央型;治疗动脉导管未闭23例,其中漏斗型9例、管型13例、窗型1例。介入病人在X线透视及经胸超声心动图监视下,按照常规方法行封堵术。同期外科手术治疗房间隔缺损41例,其中继发孔中央型5例、上腔型22例、下腔型12例、筛孔型2例;动脉导管未闭36例,其中漏斗型9例,管型27例。房间隔缺损外科修补术分别采用右前外侧小切口10例、胸腔镜下25例、正中切口11例;动脉导管未闭均采用左后外侧切口结扎术。结果全部病例无死亡。介入组即刻成功率98%(51/52),即刻完全封堵率96%(49/51);窗形动脉导管未闭并重度肺动脉高压1例,在术后有残余分流并血尿,另术后早期有少量残余分流1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4例,随访1个月~6个月症状均消失。外科组动脉导管未闭1例,在术中有大出血;ASD1例,术后有大量残余分流;动脉导管未闭3例,术后有极少量残余分流;心房扑动和肺不张各1例、胸腔积液4例、心包积液2例、切口感染1例。结论介入与外科手术治疗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的成功率无明显差别,介入治疗与外科治疗比较,并发症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人创伤少,痛苦轻,住院时间短,但费用偏高,非适应证的病人仍需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经导管关闭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和室间隔缺损的进展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王慧深,李渝芬自1967年Porstmann等[1]用导管法经股动脉置入塞子,成功堵闭第1例未闭动脉导管(PDA)后,介入性心导管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缺损的研究成为非开胸法...  相似文献   

15.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封堵治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Amplatzer封堵器可用于封堵各种类型PDA,效果佳、创伤小、安全性高。直径≥10 mm的巨大PDA术后易发生溶血、残余分流、封堵器脱落和封堵器脱位等严重并发症[1]。常规PDA封堵器最大直径为20 mm,若需更大直径的封堵器,多选择房间隔缺损封堵器(ASO)或肌部室间隔封堵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11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对卵圆孔未闭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患者,同期进行经皮卵圆孔封堵术联合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一站式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十堰市人民医院于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228例卵圆孔未闭合并冠心病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一站式联合手术组(n=98,34.03%)和单纯卵圆孔未闭(PFO)封堵组(n=190,65.97%)。术前完善经食道心脏彩超评估PFO各项参数;所有患者术后规律抗血小板治疗。并于术后随访24个月,记录卵圆孔封堵器的位置、血栓形成以及残余分流情况及患者临床表现,包括心源性反常栓塞事件再发、卒中、出血、心律失常、猝死等。Cox回归方法对所有封堵合并冠脉介入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一站式联合手术组97例患者置入卵圆孔封堵器及冠脉支架,1例因股动脉及股静脉解剖骑跨放弃手术。单纯行PFO封堵组190例成功置入卵圆孔封堵器,术后即刻封堵效果及PCI疗效满意,术中无器械表面血栓,无心包压塞及血管并发症:随访显示两组患者出血、卒中、封堵器残余分流、血栓、心肌梗死事件未见明显增多,两组器械成功率和手术相关并发...  相似文献   

17.
卵圆孔未闭是最常见的一种右向左分流通道,近年来对比经颅多普勒超声已成为检测卵圆孔未闭右向左分流和评估卵圆孔未闭术后残余分流的重要手段。该文就对比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卵圆孔未闭右向左分流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卵圆孔未闭(PFO)并发小房间隔缺损(ASD)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PFO并发小ASD患者18(男7,女11)例,其中不明原因卒中6例,偏头痛12例, 年龄21~58(36±13)岁,均行介入治疗。结果18例PFO并发小ASD患者,PFO直径2~4(2.7±0.8)mm,ASD直径3~5(4.0±0.9)mm,10例两孔间距离<7 mm,5例8~12 mm,3例>12 mm。15例患者置入单封堵器,3例置入双封堵器。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cTTE)静息状态均有右向左分流(RLS),Valsalva动作(VM)后大量RLS。术后18例患者静息状态下均无RLS,15例置入单封堵器者术后:1个月VM后均为大量RLS,3个月11例为少~中量RLS及4例为大量RLS,6个月4例为大量RLS,其余11例无RLS。3例置入双封堵器者术后1个月VM后为大量RLS、3个月为中量RLS,而6个月均无RLS。6例不明原因脑卒中患者复查头颅MRI无新发梗死病灶。12例偏头痛患者,封堵术后6个月1例无明显改善,11例患者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HIT-6评分较术前明显减少〔(66±10)分 vs.(42±10)分,P<0.01〕。结论介入治疗PFO并发小AS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短期内仍有部分患者存在RLS,尤其是置入单封堵器者。  相似文献   

19.
患者 ,女 ,3岁 ,体重 13kg。发现心脏杂音 1年余 ,一直无症状。体检 :发育营养稍差 ,呼吸平稳 ,心前区饱满 ,胸骨左缘第 2肋间可触及收缩期震颤 ,无抬举样搏动 ;胸骨左缘第 2肋间闻及连续性机器样杂音 ,向左颈部和左腋下传导 ,P2 亢进、固定分裂 ,肝脾无肿大。血压 90 / 4 0mmHg(1mmHg =0 .133kPa) ,脉压差 5 0mmHg ,有水冲脉、股动脉枪击音及毛细血管搏动征。X线胸片示肺血增多 ,肺血管影增粗 ,尤以肺门处明显 ,且粗细不均 ,心影呈“梨形” ,肺动脉段膨隆 ,左心室段稍延长。心电图无异常。经胸超声心动图 (TTE) ,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发泡试验联合经胸心脏超声(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发泡试验在不明原因脑血管病卵圆孔未闭筛查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100例不明原因脑血管病患者,行TCD发泡联合TTE发泡试验。结果 100例脑血管病患者中,30例患者TCD发泡检查栓子信号阳性,其中29例患者经TTE发泡试验检查存在卵圆孔未闭;70例栓子信号阴性患者中未发现卵圆孔未闭。结论 TCD发泡联合TTE发泡试验可作为不明原因脑血管病卵圆孔未闭有效筛查手段,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