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体动静脉内瘘局部血流动力学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71例,横断面分析,应用彩超测量自体动静脉内瘘瘘口直径,双侧上肢桡动脉、尺动脉、肱动脉内径及血流量,分析动静脉内瘘对双侧上肢局部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动静脉内瘘手术后1-144个月,术侧头静脉内径(6.67±2.18)mm;术侧肱动脉内径(5.59±1.24)mm,对侧肱动脉内径(3.81±0.72)mm;术侧桡动脉吻合口近心端内径(4.12±1.13) mm,吻合口远心端(2.84±0.90)mm,对侧桡动脉内径(1.93±0.46)mm;术侧尺动脉内径(2.21±0.86)mm,对侧尺动脉内径(1.64±0.58)mm;术侧和对侧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术侧肱动脉血流量(2164.18±1413.06)ml/min,对侧肱动脉血流量(538.90±326.90)ml/min;术侧桡动脉血流量(1172.75±718.20)ml/min,对侧桡动脉血流量(106.50±75.83)ml/min;术侧尺动脉血流量(245.95±184.09)ml/min,对侧尺动脉近心端血流量(81.34±68.80)ml/min;术侧和对侧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自体动静脉内瘘建立后,术侧肢体的肱动脉、尺动脉、桡动脉内径相应增粗,血流量增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通路相关缺血综合征及窃血现象发病率,对缺血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选取2012年1至3月在北京市海淀医院以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自体动静脉内瘘为通路行维持性血液透析者71例,询问并检查患者是否存在内瘘侧肢端发凉、发绀等缺血症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动静脉内瘘吻合口桡动脉近心端、远心端是否存在反向血流,测量内瘘吻合口、桡动脉、肱动脉内径及血流量;记录入组患者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和动脉硬化等,对上述指标进行量化后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透析通路相关缺血综合征发病率为19.7%(14/71).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桡动脉远端血流方向及频谱方向均为反向者42例(59.2%).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内瘘口径大小、肱动脉血流量、女性、糖尿病、动脉硬化不是缺血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动静脉内瘘后,缺血综合征发生率不低,目前尚不能通过控制内瘘口径大小等方法预防其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管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将1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84例)和对照组(96例).观察组采用木瓜酒湿敷的方法保护自体动-静脉内瘘,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方法对自体动-静脉内瘘保护上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流量不足、血管闭塞和血管硬结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木瓜酒保护自体动-静脉内瘘疗效显著,制作简单且费用低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木瓜酒保护动-静脉内瘘血管护理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管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将1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84例)和对照组(96例).观察组采用木瓜酒湿敷的方法保护自体动-静脉内瘘,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方法对自体动-静脉内瘘保护上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流量不足、血管闭塞和血管硬结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木瓜酒保护自体动-静脉内瘘疗效显著,制作简单且费用低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管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将1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84例)和对照组(96例).观察组采用木瓜酒湿敷的方法保护自体动-静脉内瘘,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方法对自体动-静脉内瘘保护上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流量不足、血管闭塞和血管硬结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木瓜酒保护自体动-静脉内瘘疗效显著,制作简单且费用低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个性化束臂运动对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养成期内瘘成熟的影响.方法 采用历史对照研究设计,以2018年11月至2019年5月的3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对照组,在动静脉内瘘术后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功能锻炼;以2019年6~12月的39例患者为观察组,实施个性化束臂运动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内瘘的临床成熟及超声成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4周、6周、8周内瘘肱动脉流量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8用I型狭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内瘘静脉最小穿刺内径、动脉最小穿刺内径、可穿刺血管长度显著长于对照组,内瘘成熟时间和内瘘成熟率显著短于和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个性化束臂运动功能锻炼能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养成期的成熟率,减少内瘘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180例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静脉内瘘(AVF)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其血流充足、安全、使用方便,已常规作为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AVF的好坏直接影响血透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长期存活,因此维护血管通路的通畅保证足够的血流量尤为重要。为保证血液透析有充足的血流量(250~300ml/min)且能够长期使用的血流通路,临床上一般将血液透析患者桡动脉和邻近静脉做血管吻合,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但是要维持长期血管通路通畅较为困难。由于终末期肾病患者常合并严重贫血、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心功能不全、血压不稳定等,极易造成动静脉内瘘的闭塞。我们分析了我院部分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危险因素及处理,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8.
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不同手术方式对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13,他引:11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不同手术方式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58例动静脉内瘘手术及非动静脉内瘘手术血液透析病例,对其心功能变化进行分析。观察其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吻合口直径及吻合口血流量的变化。结果 相关分析表明术后心输出量和心脏指数值明显增高,吻合口直径,吻合口血流量与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呈正相关。结论 动静脉内瘘术对血液透析病人的心功能有一定影响,不同动静脉内瘘方式,影响程度不一样。以端侧吻合最佳,侧侧吻合次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大口径自体动静脉内瘘在糖尿病慢性肾衰患者透析通路中的运用.方法 将86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各组内再随机平均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均行腕部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术式为头静脉与桡动脉端侧吻合;实验组桡动脉纵向切开约1.0cm~1.1 cm,对照组0.7 cm~0.8cm.结果 手术成功率实验组(90.9%、95.2%)明显高于对照组(77.3%、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1例发生心衰.结论 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时,可适当增加吻合口内径,即可满足血液透析对血流量的需求,又不至于引起心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大口径自体动静脉内瘘在糖尿病慢性肾衰患者透析通路中的运用.方法 将86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各组内再随机平均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均行腕部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术式为头静脉与桡动脉端侧吻合;实验组桡动脉纵向切开约1.0cm~1.1 cm,对照组0.7 cm~0.8cm.结果 手术成功率实验组(90.9%、95.2%)明显高于对照组(77.3%、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1例发生心衰.结论 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时,可适当增加吻合口内径,即可满足血液透析对血流量的需求,又不至于引起心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行肘部动静脉内瘘的手术方法及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行肘部动静脉内瘘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8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所有患者术后血流量都能满足血液透析需要,无感染、皮下血肿等并发症。随访至今,未发现血管内血栓形成、造瘘口狭窄等。结论对于腕部自体动静脉不能行造瘘术时,肘部动静脉内瘘为血液透析患者提供了一条新的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动静脉内瘘功能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功能评估的预测模型.方法:选择本院血液净化中心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的MHD患者84例,根据内瘘血流量是否达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收集并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间在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应用抗血...  相似文献   

13.
正在维持性血液透析和肾移植术后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心血管并发症是造成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1])。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作为目前血液透析患者永久血管通路的最佳选择,在维持性血液透析和肾移植术后患者中有大量应用。动静脉内瘘因动脉直接注入宽敞低阻静脉,当吻合口5 mm或因穿刺损伤,每分钟血流量可达300~2 000 ml,由于血液未经掌部毛细血管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使用情况,为进一步规范化选择建立和使用维护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单中心横断面调查及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统计分析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新入血液透析患者156例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0例人口统计学资料、血管通路类型,并对自体动静脉内瘘与长期血液透析导管患者原发病种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首次血液透析血管通路为临时血液透析导管的占84%,成熟的自体动静脉内瘘占16%,无长期血液透析导管;②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为自体动静脉内瘘251例(占90.9%),长期血液透析导管14例(占5.1%),动静脉直接穿刺及其他11例(占4.0%),无动静脉移植血管内瘘.自体动静脉内瘘吻合血管依次为桡动脉-头静脉占96%,桡动脉-贵要静脉占2%,尺动脉-贵要静脉占2%;自体动静脉内瘘瘘管吻合方式端侧吻合占54%,端端吻合占46%,无侧侧吻合.自体动静脉内瘘发生并发症17例,血栓12例(占并发症总例数70.6%),其余依次为缺血(占10.2%),狭窄(占10.2%),肿胀手(占0.9%).长期导管年平均感染率为0.1次/1 000导管日.结论①新入血液透析患者中,选择临时血液透析导管比例较大,预先行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准备的血液透析患者比率仍较低,但较前明显提高,需要积极专科宣教提高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认识和依存性;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使用率与文献报道接近,但尚无移植物和人造血管内瘘病例,尚有一定比例的患者直接选择穿刺;③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失败与年龄无关,基础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及反复血管穿刺是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自体动静脉内瘘是通过手术,吻合患者的外周动脉和浅表静脉,使得动脉血液流至浅表静脉,达到血液透析所需的血液流量要求,便于血管穿刺,从而建立血液透析体外循环。内瘘的通畅与否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都有极大的影响,可以说,自体动静脉内瘘就是血透患者的生命线。本文所定义的内瘘闭塞标准为内瘘完全闭塞,听诊无血管杂音,触诊无血管震颤,B超检查示动静内瘘吻合口处无血流通过。总结分析我院近3年所有内瘘闭塞患者的闭塞原因。  相似文献   

16.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赖以生存的“生命线”,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管多有粥样硬化、弹性差、血管内膜钙化、内外膜分离、血管管径小等特点,极易引起动静脉内瘘吻合口狭窄、血栓形成,进而造成血液透析血流量不足,直接影响到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因此获得足够的血流量,保证有效的透析效果,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关键。本文对疏血通注射液改善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内瘘血管血流量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吻合口径的高位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1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36例,其中男21例,女15例,36例患者均无法再行常规动静脉内瘘手术,需重新建立高位动静脉内瘘继续行血液透析治疗。重建术后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测定吻合口径,以吻合口径在6 mm为临界值,设定4~6 mm为A组20例,吻合口径大于6 mm为B组16例,观察比较2组内瘘成熟时间、开始应用时间、内瘘血流量,以及内瘘闭塞、血栓形成、心力衰竭、假性动脉瘤、窃血综合征及肿胀手综合征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36例患者均一次性成功建立高位动静脉内瘘,术后即时内瘘血管通畅率100%,均未发生伤口感染。2组内瘘成熟时间、开始应用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B组的内瘘血流量明显高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内瘘闭塞、血栓形成、窃血综合征、肿胀手综合征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A组心力衰竭及假性动脉瘤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位动静脉内瘘具有内瘘血流量充足、通畅率高等优点,为无法再行前臂动静脉内瘘患者建立血管通路的最佳选择,而严格控制高位动静脉内瘘吻合口径的大小,保证血液透析血流量的同时又减少了心力衰竭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脉管复康片对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85例首次使用动静脉内瘘的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给予脉管康复片口服,对照组予安慰剂组口服,治疗3年,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在3年内血流量不足及内瘘狭窄、内瘘闭塞、血管硬化及动脉瘤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流量不足、内瘘狭窄、血管硬化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内瘘闭塞及动脉瘤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管复康片预防动静脉内瘘并发症效果显著,可延长内瘘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9.
动静脉内瘘术用于血液透析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0,他引:16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的手术方法并总结其临床效果。方法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施行动静脉内瘘术985例,其中前臂动静脉内瘘术中,前臂动静脉703例,头静脉与桡动脉端-侧或端-端连续外翻吻合;肘部自体动静脉内瘘198例,头静脉、贵要静脉或肘正中静脉与肱动脉行端-侧连续外翻吻合;PTFE人造血管内瘘84例,前臂作“U”形皮下隧道,置入PTFE人造血管20—35cm,动脉端人造血管与肱动脉行端-侧吻合,静脉端与肱静脉、头静脉或贵要静脉采用端-端或端-侧吻合。结果术后瘘口均可扪及震颤或闻及血流杂音,术后1周内瘘口震颤消失52例,彩超发现瘘口狭窄,有血栓形成,行二次手术,重新吻合后均获成功。应用人造血管内瘘术后肢体肿胀较明显。内瘘3周后开始使用,首次穿刺透析血流量大于200ml/min,血液透析效果满意。结论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是动静脉内瘘术的首选术式,吻合口径5mm较合适,人造血管内瘘对上肢血管条件差的患者,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内瘘血流量(Qb)及再循环率(R%)测定,了解血液透析患者的内瘘功能状态。方法在患者血液透析开始后30min及结束前1h采用超声稀释法测定内瘘功能。对内瘘血流量过低(Qb〈600ml/min)及过高(Qb〉1800ml/min)的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内瘘头静脉内径、桡动脉内径、肱动脉内径及平均血流速度并排除血管腔有无狭窄。结果180例患者中的163例成功进行了内瘘功能测定,3例再循环率〉0,占0.02%。平均Qb(1010.3±662.6)ml/min,40例Qb〈600ml/min(24.5%,低流量组),104例Qb为600-1800ml/min(63.8%,正常流量组),19例Qb〉1800ml/min(11.7%,高流量组)。多普勒超声检查低流量组10例,高流量组7例。两组比较在头静脉内径、桡动脉内径、流速、肱动脉流速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稀释法评定血管内瘘功能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血管通路(包括自身血管和人造血管)功能监测的一种良好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