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陈洁平徐采朴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四川省重庆市630038SubjectheadingsHelicobacterinfections/therapyHelicobacterpylori主题词螺杆菌感染/治疗螺杆...  相似文献   

2.
幽门 螺杆菌感染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从1982年Marshall和Warren从胃粘膜中成功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以来,大量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实践证明Hp是慢性胃窦炎、消化性溃疡、胃粘膜相关性淋巴组织样淋巴瘤(MALTL)的主要致病因素,与胃癌亦有密切关系,被WHO定为第一类致癌因子.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感染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H.pylori感染的高发国家,由H.pylori感染造成的经济负担越来越沉重。本研究调查了银川市H.pylori的感染现状,并分析了其流行病学因素,旨在为H.pylori感染的预防提供参考。通过对银川市5个区域的居民进行14C-呼气试验及问卷调查,分析调查人群的一般特征、生活习惯、疾病状况等,发现H.pylori感染与居民的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且H.pylori感染不仅可导致慢性胃病、胃癌等胃肠道疾病,还与其他系统疾病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对人胃螺旋菌病例(GH)的随访中观察到5例病人近期出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并伴有胃窦的急性糜烂性炎症。复检日期在5~80天,平均24.1天,均未经服抗菌药治疗。病变为大小不等的片状糜烂,表面附黑苔,肿胀明显,HP菌体形态肥大、粗短、两端纯圆,在糜烂表面、糜烂间组织最多,而糜烂中心HP较少。这表明,急性HP感染可表现为糜烂性胃炎,可于感染后的1周内出现;菌体肥大的HP可能具有较强的致病性;HP感染可因胃镜活检而引起。  相似文献   

6.
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炎陈希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人体胃粘膜后,引起胃及十二指肠粘膜炎症。Hp感染引起的胃炎是发病率最高的消化道疾病,在世界某些地区及发展中国家的人群中发病率尤高。西方某些发达国家的50岁以上人群...  相似文献   

7.
超短波在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疾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1998年间对因上消化道症状行胃镜检查的患者选择200例进行了胃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检测,以了解我县HP感染情况及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从而为本地区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口腔幽门螺杆菌和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H.pylori)与上胃肠道疾病密切相关,口腔为上消化道入口,有学者提出口腔中亦有H.pylori的生存,并认为口腔H.pylori感染和胃H.pylori感染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口腔H.pylori感染可能是胃内H.pylori根除治疗后复发的一个潜在的再感染源。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Hecieobacter Pylori,HP)自1983年被人类发现以来,经大量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活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及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等密切相关[1~4]。因此,根除幽门螺杆菌,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现把国内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治进展作如下综述。1幽门螺杆菌感染常用的诊断方法1.1快速尿素酶试验该法具有费用低、诊断速度快、特异性高(95%~100%)的优点,其类型包括凝胶试验、纸试验、片剂试验三种,所有试验均通过胃镜取胃组织进行。1.2组织学诊断通过胃镜在不同部位取活检标本3~5块。此种…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残胃粘膜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的检测,探讨残胃病变与Hp的关系.方法将残胃组71例和对照组71例的Hp感染率进行比较,并对不同手术方式、有否胆汁返流及不同手术年限的残胃Hp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残胃组与对照组Hp检出率分别25.35%、57.7%(P<0.01).Billroth-Ⅰ式和Billroth-Ⅱ式残胃胆汁返流发生率分别为4.34%,60%(P<0.01)术后4月~5年,6~10年,>10年者Hp检出率分别为29.2%、23.5%、0,前二个年龄段与后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另有吻合口线结残留5例,胃息肉3例,残胃再生癌3例、后二者的Hp阳性率均为0.结论残胃的Hp感染有其自身的特点,Hp感染是残胃炎发生的重要病因.Billroth-Ⅱ式较Billroth-Ⅰ式的胆汁返流率为高(P<0.01).而伴有胆汁返流者的Hp感染率却较低.另外行胃大部切除术后的年限越长,其Hp的感染率也越低.  相似文献   

12.
幽门螺杆菌感染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寄生于人体胃内的螺旋形细菌,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Warron和Marshall首次在人胃粘膜结构组织中分离,培养出这种细菌,称弯曲菌样微生物,当时认为该菌与胃幽门部炎症有密切关系,故又称幽门弯曲菌(campylobacter pylori.cp)。1989年goodwin建议改为幽门螺杆菌,得到公认,通过20余年的研究发现,该菌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等上消化道疾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14.
15.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平行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外检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常用的方法是以胃镜检查为基础,以活检粘膜为标本进行检测,包括细菌培养、快速尿素酶试验、PCR和组织学检查等。由于活检时存在抽样误差以及试验本身的敏感性问题,这四种方法中的任一项都难...  相似文献   

16.
生姜产地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家庭聚集性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估农村人群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家庭内传播的比率以及家庭相关因素对其的影响。方法 通过抗Hp—IgG抗体确定Hp感染率,对生姜产地进行以家庭为单位的居民Hp感染情况调查。结果 Hp总的感染率为43.09%,双亲感染家庭的儿童Hp感染率为42.00%,显著高于单亲感染家庭(31.58%)和双亲未感染家庭儿童的感染率(21.43%),P<0.05。随着共同生活居住人口的增加,儿童Hp感染率也随之上升(P<0.05),家庭成员中喜食生姜者所占比例越高,儿童Hp感染率越低,呈负相关关系(x^2=7.04,P<0.05)。结论 在一个开放的人群中,Hp感染呈现明显的家庭聚集现象,密切接触可增加儿童Hp感染机会。Hp感染机会受人口密度、居住条件、饮食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喜食生姜对预防Hp传播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廖健 《内科》2007,2(3):430-431
自1982年澳大利亚学者首先从人胃粘膜中培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并确定它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发病有关以来,已经20多年了。有关Hp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Hp已被公认为是慢性胃炎、溃疡病、胃癌及胃相关性淋巴瘤的元凶之一[1,2]。在我国普通人群中H  相似文献   

18.
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调查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以了解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方法 对2244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进行血溥 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结果(1)功能消化不良病人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68.1%(1528/2244),其中男性756例,占33.96%,女性759例,占33.82%.(2)30-39年龄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最高,达72.1%,以后随增长有逐渐下降趋势,≥70年龄组阳性率为50.5%。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适合八桥社区乃至扬中地区控制幽门螺杆菌(却)感染的综合管理方法。方法以某社区为试点,第一阶段自行设计健康教育需求表评估Hp感染患者的健康需求信息并筛选出重点人群,作为切入点开展工作。第二阶段进行系统化全面健康教育,网络化动态监测综合管理前后坳感染人群的疾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接受治疗情况、规律服药情况、Hp感染控制情况等资料,并作为观察指标,对重点人群加强管理强度。第三阶段依托网络进行常态、动态、实时化的综合管理。结果实施“三阶段法”综合管理前后Hp感染患者的健康习惯、主要观察指标有明显改善(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符合社区实情,效果明显。结论“三阶段法”对Hp感染的社区综合管理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及医疗效果满意度,可在八桥社区进行全覆盖。对扬中及其他地区Hp感染的控制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幽门螺杆菌(Hp)急、慢性感染对小鼠胃黏膜环氧合酶(COX)表达的影响.方法清洁级BALB/C小鼠共40只,分为阴性对照组(10只)予0.4ml生理盐水灌喂,急性感染组(10只)予0.4 ml Hp菌液灌喂,共5 d,该两组小鼠在最后一次灌喂后2周处死;另20只小鼠予0.4ml Hp菌液灌喂,共5d,在最后一次灌喂2个月后将小鼠均分为两组,治疗组予克拉霉素按每天13.5 mg/kg分2次灌喂,连续7d(本组有1只小鼠死亡);慢性感染组予生理盐水,1个月后分别处死两组动物.取胃黏膜标本,用免疫组化半定量法测定上述各组胃窦黏膜COX-1及COX-2的蛋白表达.结果四组小鼠胃黏膜小凹上皮均可见COX-1蛋白表达,各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急、慢性感染组COX-2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其中慢性感染组治疗前COX-2阳性率明显高于急性感染组.慢性感染组治疗后阳性率与治疗前相比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感染导致胃黏膜COX-2表达增加,对COX-1表达无明显作用,清除Hp后COX-2表达仍高于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