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连生  尹航等 《江苏医药》2000,26(4):292-293
对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术后再狭窄 (RS)发生机制和防治手段的探讨 ,一直是冠心病介入治疗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近年来全世界对RS的防治进行了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新近血管内放射防治PTCA术后RS的初步结果为解决这一问题带来了新的希望 ,本文就血管内放射防治PTCA术后RS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一、血管内放射防治PTCA术后RS的机制PTCA术后RS形成的生物机制目前大多认为是血管对创伤性治疗的一种同伤口愈合过程相同的病理反应 ,主要包括 :内膜增生、血管重构 (remodel ing)和基质生成。内…  相似文献   

2.
3.
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由于冠心病患者对心肌缺血耐受性差,且多有年龄大和肥胖,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多脏器功能差等特点,术中病情复杂多变,药疗方案严谨,用药复杂、种类繁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房颤的处理措施。方法总结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1月我科行冠状动脉搭桥术18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有53例发生房颤,发生率28.3%,经过处理,房颤患者均得到很好控制,预后良好。结论房颤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分析原因,积极处理术后发生的房颤。  相似文献   

5.
1997年12月至2000年5月我科成功的为9侧患者施行了冠脉搭桥术,术后的监护起着关键的作用。现将冠状动脉搭桥术后9例的监护要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冠状动脉搭桥术是解决疾患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手术风险大术后并发症多,尤其高龄患者。应给予严密的监护,预防和及时处理并发症[1],帮助患者尽快恢复。现将术后早期的护理体会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丁丙诺啡和吗啡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丙诺啡为混合型阿片激动-拮抗剂,在多种动物模型中显示了较强的镇痛活性,作用强度比吗啡强数十倍至上百倍[1].本研究主要比较丁丙诺啡和吗啡对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患者术后的镇痛作用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报告18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病例。方法 常温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15例。其中冠状动脉搭桥加室壁瘤切除术5例,同期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例。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加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2例。结果 18例病人均治愈出院。结论 冠状动脉搭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之一。能有效缓解或消除心绞痛,改善心肌缺血,避免心肌梗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笔者曾护理1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反复出现室颤,2天内共行电击除颤23次的患者。现将护理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男,61岁,主诉心前区剧烈疼痛1小时余,而急诊住入CCU病房,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入院第2天行冠状动  相似文献   

10.
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观察60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ST、T波的改变。结果临床症状、体征有明显改善,心电图心电图ST、T波恢复正常。结论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有较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天津地区汉族人群白细胞介素(IL)-6-572C/G、IL-1β-511C/T及IL-10-592C/A的基因多态性及其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的影响。方法:437例接受PCI并进行冠脉造影随访的患者,按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再狭窄组(166例)和非再狭窄组(271例),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IL-6启动子(-572)、IL-1β启动子(-511)及IL-10启动子(-592)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结果:(1)2组IL-6-572C/G、IL-1β-511C/T及IL-10-592C/A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脂蛋白a、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术前狭窄程度、靶病变长度为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可能危险因素(均P<0.05),参照血管直径、支架直径为ISR的可能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IL-6-572C/G、IL-1β-511C/T及IL-10-592C/A基因多态性与天津地区汉族人群再狭窄的发病无关。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启动子区域5A/6A基因多态性是否参与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发生发展过程。方法入选行PCI治疗术后复查的冠状动脉造影患者437例。收集患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前、后临床资料及造影结果,并留取血标本进行血清MMP-3含量以及基因多态性分析。根据MMP-3基因表型不同,分为突变组(5A/5A+5A/6A,n=136)和野生组(6A/6A,n=301)。比较2组相关资料,分析基因多态性与再狭窄的关系。结果2组再狭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2.2%vs33.1%,P>0.05)。与突变组比较,野生组再狭窄程度[ (56.28±11.10)%vs (36.00±10.17)%]较高(P<0.01);2组血清MMP-3含量[ (13.38±3.00)μg/Lvs(12.33±2.96)μ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6A等位基因患者再狭窄率要高于携带5A等位基因患者(P<0.05)。携带野生基因型是PCI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结论携带6A等位基因患者再狭窄风险性明显高于携带5A等位基因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心绞痛复发患者桥血管造影特点,分析桥血管病变及危险因素。方法:分析CABG术后心绞痛复发的患者430例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按病变情况分为桥血管病变组253例和开通组177例,考察桥血管病变类型、桥血管病变时长、病变部位,靶血管直径等对其影响,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左内乳动脉-前降支(LIMA)、大隐静脉-靶血管(SVG)及桡动脉-靶血管(RA)的病变率和闭塞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LIMA体部病变率高于SV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远端吻合口病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靶血管直径≥2.0mm与直径<2.0mm病变组LIMA及SVG病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5年组,6~10年组SVG病变率高于LIM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脂蛋白a[LP(a)]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是SVG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而高密度脂蛋白(HDL)为其保护因素。结论:靶血管直径≥2.0mm,SVG患者行CABG术中应用体外循环者及序贯吻合术式者桥血管病变率会偏高。  相似文献   

14.
冠脉搭桥术再狭窄中c-myc蛋白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c -myc基因片段对冠脉搭桥术再狭窄的作用。方法 将 2 5只健康纯种新西兰大耳白兔按体重随机分 5组 ,每组 5只。将颈外静脉置于同侧颈总动脉 ,分别在术后 6h、2天、7天、14天、2 8天取材。应用免疫组化和形态学分析观察不同时间c -myc阳性细胞数的表达 ,采用计算机图象分析法测量管腔内膜、中膜厚度及其比值。结果 在 1周时内膜和中膜厚度较 6h明显增厚 (P <0 .0 1)。而在 14天、2 8天时内膜和中膜厚度较 7天没有明显变化 (P >0 .0 5 )。移植后 6h~ 7天 ,c -myc蛋白VSMC逐渐增多 ,于 7天达高峰 (P <0 .0 1)。在移植后 14天、2 8天c -myc蛋白VSMC开始下降 ,与 7天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c -myc阳性细胞数在移植后 7天达高峰。与内膜迅速增殖的高峰期相吻合。提示c -myc蛋白表达与内膜增殖有密切联系 ,可做为一个早期指标反应血管损伤后内膜的增殖。  相似文献   

15.
腔镜下获取大隐静脉在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报道我院在冠状动脉搭桥术中应用微创伤腔镜下获取大隐静脉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结果。方法自2000年8月至2002年4月,52例患者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按获取大隐静脉的方法不同分为腔镜组(n=21)和传统组(n=31)。将两组病人的术前资料、手术情况和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病人的术前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别。腔镜组获取静脉的时间明显长于传统组,但切口长度明显短于传统组,且能获得相似长度的静脉,静脉桥的数量无明显差别。腔镜组病人术后早期腿的疼痛和水肿明显少于传统组,伤口感染、局部皮肤坏死和皮炎等并发症的总例数亦少于传统组。结论腔镜下获取大隐静脉具有创伤小、术后腿的并发症发生率低和美观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中国药房》2017,(6):762-765
目的:比较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分别用于冠状动脉内膜剥脱并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血管再狭窄的预防效果和安全性。方法:11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疾病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55例)和氯吡格雷组(55例)。两组患者冠状动脉内膜剥脱并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均静脉微泵硝酸甘油注射液10 mg+5%葡萄糖注射液共20 m L维持48~72 h,必要时静脉泵入盐酸多巴胺注射液1~5μg/kg。术后拔除气管插管,给予注射用头孢呋辛钠1.5 g加入灭菌注射用水50 m L,静脉滴注,每日3次,连用2~3 d。同时,每日晚饭后30 min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8周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在此基础上,阿司匹林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首次负荷剂量300 mg,口服,每日1次,第2日起口服100 mg,每日1次,连用6个月;氯吡格雷组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首次负荷剂量300 mg,每日1次,第2日起口服75 mg,每日1次,连用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桥血管通畅率,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聚集达标率、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桥血管通畅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聚集达标率、Fg、D-D、PLT、t-P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Fg、D-D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血小板聚集达标率、PLT、t-PA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用于冠状动脉内膜剥脱并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均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维持桥血管通畅,预防血管再狭窄,且安全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17.
靳卫东  高宏伟 《天津医药》1999,27(11):665-667
目的:探讨用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携带反义酸进入CML细胞并作用于bcl-abl基因的方法。方法:反义序列用RT-PCR法,取自K562细胞系,使之成功地构建了正反义RNA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结果:与正义链相比无反义bcr-abl序列显著抑帛其抑制程度与剂量呈正相关,其细胞形态学改变支持其进入凋亡进程。结论:此反义核酸是探索CAL基因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为预防再狭窄发生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在本院作冠状动脉复查的226例患者的病历资料中随机选取无再狭窄病例45例(无狭窄组),与发生再狭窄的45例患者(再狭窄组)比较术前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血脂情况、是否吸烟)及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特征(包括病变部位、分型、病变血管支数、病变长度、狭窄程度),分析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结果男性、吸烟、有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病变长度、术前狭窄程度对支架内再狭窄有明显影响,经统计学分析(P<0.05);年龄、血脂水平、病变部位、分型、病变血管支数对支架内再狭窄发生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冠状动脉病变长度及狭窄程度对支架内再狭窄有明显影响;男性、吸烟者、有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的患者易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应尽早防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血清肌钙蛋白Ⅰ及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的变化,探讨两种术式心肌损伤的差异。方法选择36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其中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组18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组18例,分析两组肌钙蛋白Ⅰ、肌酸激酶同工酶的血浆浓度变化。结果两组术前临床资料无显著性差异;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组术后观察期内血浆肌钙蛋白Ⅰ及肌酸激酶同工酶较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组心肌损伤低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后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R)发生情况.方法:60例患者接受OPCAB手术,术前常规停用阿司匹林5~7 d,术后服用阿司匹林100mg/d,分别于术前、术后服药后第1天、4天以及10天检测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同时记录患者各项临床资料.结果:60例患者中,服用阿司匹林后第1天存在AR者17例(28.3%),第4天存在AR者9例(15%),第10天存在AR者2例(3.3%);术前及服用阿司匹林后第1、4、10天,60例患者整体血小板聚集率(%)水平分别为63(52,70)、13(11,22)、12(10,14)及12(11,14),其下降水平在服药4d后趋于稳定;术后未见AR的危险因素.结论:OPCAB术后早期,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受到抑制,部分患者出现AR,这一时期予以更为积极的抗凝及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