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甲地孕酮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缓解期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观察食欲刺激剂甲地孕酮(megestrolacetate,MA)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缓解期患者营养状况、呼吸肌力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将3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6例,口服MA160mg/d;对照组15例,口服多酶片3片。治疗前后测定饮食营养指标、肺功能、呼吸肌力和有关免疫学参数。2周后发现每日摄入热能和蛋白质有显著增加;人体测量值如体重、理想体重百分比、三头肌皮褶厚度、血清蛋白测定值、最大口腔吸气压、最大口腔呼气压、握力、6分钟行走距离、淋巴细胞直接计数、淋巴细胞转化率和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等的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15例患者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用药后仅1例患者有轻微恶心呕吐。说明MA可改善COPD缓解期患者营养状况、呼吸肌力及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呼吸肌康复训练对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呼吸肌康复训练在临床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中的疗效。方法选择46例处于缓解期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治疗组进行3个月的呼吸肌康复训练,包括缩唇呼吸、膈式呼吸、控制性深慢呼吸等,并配合长期家庭氧疗(LTDOT)12—15h/d。对照组仅进行相同时间的LTDOT治疗,分别于治疗开始前及治疗3个月后观察患者的运动能力、血气、肺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的运动能力、血气、肺功能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呼吸肌康复训练能改善处于缓解期合并慢性呼吸衰竭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呼吸肌功能变化及其意义山东省胸科医院(250013)曲仪庆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于钦凤薛玉文许仁和我们采用RMSE-Ⅱ型呼吸肌功能微电脑测定仪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缓解期的呼吸肌肌力和耐力,旨在探讨COPD患者呼吸肌功能的... 相似文献
4.
肿瘤坏死因子α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模型呼吸肌蛋白质分解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大鼠呼吸肌蛋白质分解代谢率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90只,分为模型组70只,对照组20只,采用反复熏香烟和气管内注入猪胰弹性蛋白酶的方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模型建立成功2周后,以低于对照组大鼠平均体重的90%作为判断发生营养不良的标准,随机抽取已出现营养不良的大鼠10只,采用尾静脉注射TNF-α单克隆抗体0.1mg/kg进行干预,连续干预4d,继续饲养动物10d,处死全部动物。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膈肌及肋间内肌匀浆中TNF-α含量;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膈肌和肋间内肌匀浆中3-甲基组氨酸(3-MH)及酪氨酸含量。结果营养不良组大鼠膈肌和肋间内肌的TNF-α含量[(125±11)和(119±11)pg/g]显著高于对照组[(64±5)和(59±5)pg/g],营养不良组大鼠膈肌和肋间内肌匀浆中3-MH含量[(7.1±0.6)和(7.4±0.6)nmol/g]和酪氨酸含量[(639±24)和(660±25)nmol/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0±0.5)、(4.2±0.3)和(557±24)、(579±26)nmol/g],膈肌和肋间内肌TNF-α含量与蛋白质分解代谢率呈阴显正相关(r=0.854。P〈0.01)。TNF-α单克隆抗体干预后,蛋白质分解代谢率降低。结论COPD大鼠模型呼吸肌蛋白质分解代谢率增高,这种现象在COPD大鼠模型中发生营养不良的大鼠表现更为明显。TNF-α是引起COPD大鼠呼吸肌蛋白质分解代谢率增高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患者二氧化碳潴留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呼吸衰竭患者二氧化碳潴留与遗传因素的关系。方法对9例COPD呼吸衰竭患者和其子女(30例)进行呼吸驱动反应性测定及人白细胞抗原(HLA)分型和遗传连锁分析。结果伴二氧化碳潴留患者的低氧呼吸驱动反应性明显低于不伴二氧化碳潴留者,其子女(14例)低氧呼吸驱动反应性也低于不伴二氧化碳潴留者的子女,并与亲代HLA单倍型有明确连锁关系(θ=0.05,Z=3.24)。结论人类低氧呼吸驱动反应受基因控制,有明确遗传倾向。伴二氧化碳潴留的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低氧呼吸驱动反应性基因存在某种异常,这种基因异常可遗传给子代。基因异常所致低氧呼吸驱动反应性降低是致COPD呼吸衰竭患者二氧化碳潴留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营养状态对运动心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营养状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运动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43例COPD患分为营养不良组(15例),营养正常组(28例)和健康志愿(20名)进行负荷连续递增的运动心肺功能试验。运动行营养评价和常规肺功能检查,结果:(1)COPD营养不良组最大氧耗量(VO2max)、最大运动负荷(Wmax)、最大氧脉搏(O2pulsemax)和无氧阈(AT)低于营养正常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性(P<0.05)。通气氧耗(VO2/W/VE)和最大运动时的气急指数(DImax)与营养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性(P<0.05)。(2)COPD患理想体重百分比(IBW%)与VO2max占预计值百分比、Wmax占预计值百分比、O2pulsemax占预计值百分比,AT呈正相关(r=0.696,0.432,0.717,0.822,P均<0.01)、与DImax,VO2/W/VE呈负相关(r=-0.450,-0.640,P均<0.01)。结论:营养不良可以导致COPD患肌肉有氧代谢能力和运动耐力降低。 相似文献
7.
氧疗及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夜间低氧血症的疗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观察夜间氧疗及加用持续正压通气对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夜间低氧血症的治疗效果,用脉搏氧饱和度仪对58例患者进行监测描记,并作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表明,白天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基础脉搏氧饱和度(SpO2)与夜间平均脉搏氧饱和度(MSpO2)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r=0.702,r=0.613,r=0.605,P值均<0.01),与夜间呼吸空气时比较,37例患者夜间氧疗效果良好,夜间平均SpO2、平均最低SpO2(mSpO2)升高(P<0.01),氧降累计时间百分比(CTNOD%)降低(P<0.01)。其余21例患者疗效不佳,改用夜间氧疗加持续正压通气(BiPAP)后效果极好,夜间MSpO2、mSpO2与CTNOD%三项指标均显著改善(P<0.01),且睡后PaO2升高(P<0.01),PaCO2降低(P<0.01)。证实夜间氧疗能纠正多数COPD患者的夜间低氧血症,对疗效不良者加用无创持续正压通气可获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8.
吸氧及尼可刹米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患者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实验对900℃呼吸机进行改装,测定1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患者在呼吸空气时、吸35%氧一小时后及静脉点滴尼可刹米后的口腔阻断压(P0.1)、分钟通气量(VE)、肺泡通气量(VA)、及动脉血气(PaO2、PaCO2)等指标。结果显示,此类患者P0.1显著高于正常人;吸氧后P0.1、VE降低,而VA、PaCO2无明显改变,提示吸氧后P0.1的降低不一定伴有VA的降低和PaCO2的上升。静点尼可刹 相似文献
9.
应用超声显像观察氨茶碱对慢性阻塞性肺病膈肌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2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静脉注射氨茶碱0.125g,发现注射后1分钟血清氨茶碱已达有效浓度。于注射前,后超声显像观察膈肌运动力学变化。发现注射后,即引起膈肌吸气期幅度增加,呼气1期速度下降,呼气2期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10.
11.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呼吸肌疲劳的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无创正压通气(NPP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呼吸肌疲劳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32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Ⅰ组为常规治疗+NPPV,Ⅱ组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呼吸困难评分、肺功能、动脉血气、口腔闭合压和膈神经运动传导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均存在呼吸困难和辅助呼吸肌参与,口腔闭合压明显高于健康人,膈神经传导的潜伏期与健康人无显著差异,但动作电位的波幅明显低于健康人.治疗第8天,2组患者的症状均改善,Ⅰ组PaCO2降低了(31.0±17.6)mm Hg(1 mm Hg=0.133 kPa),与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组患者肺功能亦显著改善,而Ⅱ组仅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有增加.Ⅰ组患者的口腔闭合压下降了(2.8±1.0)cm H2O(1 cm H2O=0.098 kPa),Ⅱ组仅下降了(0.3±0.5)cm H2O.Ⅰ组患者的膈神经动作电位的波幅亦较Ⅱ组显著增高.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肌疲劳,应用NPPV能改善气体交换,迅速缓解呼吸肌疲劳. 相似文献
12.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瘦素在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COPD)患者体内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3 4例稳定期COPD患者及 16例健康人的血清瘦素水平及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水平 ,同时测定各营养指标 ,包括理想体重百分比 (IBW % )、三头肌皮褶厚度 (TSF)、上臂中点肌肉周径 (AMC)、肌酐身高指数 (CHI% )、总淋巴细胞计数 (TLC)及血清白蛋白 (ALB)。比较患者与健康人各参数的差异 ,瘦素与各参数的相关性。 结果 COPD患者各营养指标均明显低于健康人 (P <0 0 1) ,瘦素水平亦低于健康人 (P <0 0 5 ) ,TNF α水平高于健康人 (P <0 0 5 )。瘦素水平与各营养指标IBW % (r =0 69,P <0 0 1)、TSF(r =0 5 4,P <0 0 1)、AMC(r =0 5 2 ,P <0 0 1)、CHI% (r =0 5 8,P <0 0 1)呈显著正相关 ,与TNF α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 COPD患者存在营养不良 ,瘦素水平低于健康人 ,瘦素对COPD营养不良患者有调节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原地区老年慢性肺心病缓解期患者营养状态与呼吸肌力量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老年慢性肺心病缓解期营养不良与呼吸肌力量的关系及营养补充对呼吸肌功能、肺功能和血气的影响。方法测定了46例高原地区患者的体重占理想体重(IBW)百分比(%IBW)、体重指数(BMI)、肱三头肌皮皱厚度(TSF)、上臂中点肌肉周径(MAMC)、口腔最大吸气压(PImax)、最大呼气压(PEmax)、最大跨膈压(Pdimax)、1s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和FEV1/用力肺活量(FVC)比值(FEV1/FVC)、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血清白蛋白(Alb)。分为营养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营养治疗组热量在正常基础上增加45%~50%,对照组维持原饮食。4周后重复上述测定。结果治疗前,治疗组FEV1%(38.1±9.9)、FEV1/FVC(49.3±10.1)%、PaO2(6.13±0.65)kPa、PaCO2(5.72±0.69)kPa、%IBW(81.8±6.8)、TSF(9.8±3.2)mm、MAMC(17.9±2.9)cm、PImax(3.11±0.95)kPa、PEmax(3.86±0.98)kPa、Pdimax(2.92±0.87)kPa与对照组〔分别为(39.1±10.5)%、(50.1±10.5)%、(6.28±0.68)kPa、(5.65±0.70)kPa、82.3±7.3、(10.1±3.5)mm、(18.1±2.7)cm、(3.08±0.92)kPa、(3.87±1.02)kPa、(2.85±0.81)kPa〕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Imax、PEmax、Pdimax分别与FEV1%、FEV1/FVC、PaO2、IBW、TSF、MAMC、Alb呈显著正相关(P<0.01或P<0.05),与PaCO2显著负相关(P<0.01)。营养治疗组4周后,%IBW(86.7±7.0)、TSF(12.3±2.8)mm、MAMC(22.0±3.0)cm、Alb(39.7±2.6)g/L、PImax(3.96±0.98)kPa、PEmax(4.90±1.05)kPa、Pdimax(3.85±1.02)kPa,均有显著改善;而肺功能和血气指标无明显变化。对照组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高原老年慢性肺心病缓解期患者呼吸肌力量的降低与营养不良有明显关系,营养支持治疗后随着营养状态的改善,呼吸肌力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4.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深吸气量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深吸气量测定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气流阻塞变化和呼吸困难严重程度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1例中度稳定期COPD患者进行常规肺功能检测,以Borg指数判断受试者呼吸困难的严重程度。所有患者在吸入400μg沙丁胺醇后重复检测肺功能和呼吸困难分级,36例在进行6min步行试验(6MWT)后重复肺功能检测和呼吸困难分级。结果吸入沙丁胺醇后,COPD患者的深吸气量和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分别为(1.6±0.5)和(1.3±0.4)L,均显著高于吸入前的(1.4±0.5)和(1.1±0.4)L,深吸气量平均改善率为(20±16)%,FEV。平均改善率为(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70,P〈0.01);其中深吸气量改善率≥10%的占75.4%(46/61),FEV1改善率≥10%的占39.3%(24/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190,P〈0.01)。治疗后Borg指数(3.0±0.7)显著低于治疗前(3.9±0.8)。6MWT后,COPD患者深吸气量为(1.1±0.4)L,FEV1为(1.0±0.4)L,均显著低于6MWT前的(1.4±0.5)和(1.1±0.4)L,深吸气量平均恶化率为(26±8)%,FEV1平均恶化率为(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79,P〈0.01),其中深吸气量恶化率≥10%的占100%(36/36),FEV1恶化率≥10%的占72.2%(2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613,P〈0.01)。运动后Borg指数(5.6±1.0)显著高于运动前(3.9±0.9)。治疗前后深吸气量差值与治疗前后Borg指数差值、运动前后深吸气量差值与运动前后Borg指数差值均呈显著正相关。静息状态未吸入沙丁胺醇时深吸气量与功能残气量、治疗前后深吸气量差值与治疗前后功能残气量差值、运动前后深吸气量差值与运动前后功能残气量差值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与FEV1比较,深吸气量检出稳定期COPD患者气流阻塞变化的敏感性比较高,能较准确地反映患者呼吸困难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5.
如何做好无创正压通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陈荣昌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8,31(8)
目的 探讨COPD患者股四头肌肌力下降的特点及其功能测试的方法.方法 对2007年6月至10月在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门诊的71例(男54例,女17例)COPD稳定期患者(COPD组)和同期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中心的60名(男21名,女39名)老年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常规进行肺通气功能测定、人体学测量和日常活动评分.股四头肌功能测试包括最大主动收缩力(QMVC)、耐力以及最大磁刺激强度时的肌颤搐张力.应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分级后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各指标间采用线性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COPD组男性的QMVC、耐力和肌颤搐张力分别为(23±6)kg、(51±18)s和(7.0±2.3)kg,明显低于对照组男性的(42±8)kg、(81±27)s和(13.9±6.7)ks(t值为5.89~10.73,均P<0.01);COPD组女性的QMVC、耐力和肌颤搐张力分别为(16±4)kg、(56±8)s和(4.2±0.9)kg,明显低于对照组女性的(29±5)kg、(83±32)s和(7.4±2.1)kg(t值为3.47~9.35,均P<0.01).COPD组的QMVC与FEV1、体重指数和股部肌肉周径均呈显著正相关(r值为0.27~0.76,均P<0.01).结论 COPD患者的股四头肌收缩力和耐力均明显下降,以QMVC下降更为明显,且与肺功能气流阻塞程度呈正相关.肌颤搐张力可客观评价股四头肌肌力的变化,采用肌颤搐张力与QMVC和耐力3项指标相结合,可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血红素氧合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血红素氧合酶(HO)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变化。方法 设COPD组、COPD合并肺癌组、单纯肺癌组及正常健康组。4组均进行血气分析和肺功能测定。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间接测定动脉血一氧化碳血红蛋白(COHb)含量和肺脏HO-1的活性。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肺脏和肺动脉组织HO mRNA表达水平。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肺脏组织HO蛋白的表达。结果 COPD组和COPD合并肺癌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低于60mm Hg(1mm Hg=0.133kPa),提示这两组患者均为Ⅰ型呼吸衰竭患者。与正常健康组比较,这两组患者的肺一氧化碳弥散量、肺一氧化碳弥散量/肺泡通气量及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均显著降低,残气容积/肺总量显著升高,提示这两组患者均患有中度COPD(Ⅱ级)。这两组患者的COHb明显高于单纯肺癌组和正常健康组(P<0.01),单纯肺癌组和正常健康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COPD合并肺癌组患者胆红素生成量、肺脏及肺动脉组织HO-1mRNA吸光度值明显高于单纯肺癌组和正常健康组。HO-1免疫组化染色显示,COPD合并肺癌组非癌变肺组织肺泡壁细胞、肺内小血管和支气管壁细胞胞质HO-1的表达显著增强。结论 COPD患者HO-1表达增多。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营养支持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运动能力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COPD稳定期伴体重指数小于18.5的患者共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对比研究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年患者的营养状况,肺功能,六分钟步行距离(6MWD),并随访两组急性加重再住院例次。结果 1年后治疗组营养状况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肺功能,6MWD较治疗前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差异更显著。急性加重再住院例次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营养支持治疗能有效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运动能力及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8.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呼吸力学和炎症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老年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呼吸力学和炎症状态,为对稳定期 COPD 患者使用相应药物持续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健康对照组老年受试者40名;COPD 患者42名,均为3个月内无发作的老年稳定期随访患者,测定其肺功能和呼吸阻力指标、呼吸驱动诸项指标、血气指标及白细胞介素(IL)-8和干扰素(IFN)-γ。结果最大吸气压(PIMAX)[(4.48±2.11])kPa 和(6.10±2.91)kPa]、最大呼气压(PEMAX)[(6.30±3.20)kPa 和(9.15±3.30)kPa]、0.1s 口腔阻断压(P_(0.1))及其校正指标、气道阻力、顺应性及血气指标,以及 IL-8和 IFN-γ在COPD 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_(0.1)及其校正指标和气道阻力及血气指标,以及 IL-8[(218.46±91.14)ng/L和(161.85±14.40)ng/L]和 IFN-γ[(2435.82±639.92)ng/L 和(1652.40±95.08)ng/L]之间明显相关。结论老年 COPD 稳定期患者的呼吸驱动、气道阻力、气道顺应性、呼吸肌力学和体液内炎性物质方面均有明显改变,对于相对稳定的 COPD 患者也应予以持续的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