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炎症标志物与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炎症反应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病理基础。故各种炎症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白介素6、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血清淀粉样蛋白A等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对这些炎症标志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它们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血清淀粉样蛋白A作为急性反应时相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中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血清淀粉样蛋白A通过刺激炎症因子的释放导致炎症的产生,与脂蛋白结合改变高密度脂蛋白的生理功能,引发血管内皮和平滑肌功能障碍,还会引起血栓形成,这些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血清淀粉样蛋白A与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过程,血清淀粉样蛋白A在急性炎症期的增高,伴随着血清脂蛋白的变化,可能是冠脉病变的炎症标记物,对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判断和预后估计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半数心肌梗死发生于血脂水平正常的人。基于粥样硬化是一炎症过程的认识,曾评估几种血浆炎症标记物作为预测冠脉事件工具的可能性,其中包括肝内产生的全身炎症标记物如高度敏感的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细胞因子如白介素-6;和粘附分子如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该研究在大批健康妇女中评估几种指标的相对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Chait  A  Hart  CY  Oram  JF  Heinecke  JW  谭玉林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5,13(5):570-570
在人类,循环系统长期的高C反应蛋白(一正性急性期反应蛋白)水平,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个发现引起了人们对炎症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所起作用的关注。本综述论述由脂蛋白携带的炎症诱导蛋白在人血管疾病中的潜在作用。血清淀粉样蛋白A主要由高密度脂蛋白携带,其蛋白水平在动物或人体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中均明显增加。在人类,增高的淀粉样蛋白A水平可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近期的动物实验也支持淀粉样蛋白A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起作用。分泌型磷脂酶A2(高密度脂蛋白相关蛋白)、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PAF-AH)(人类主要与低密度脂蛋白相关,动物主要与高密度脂蛋白相关)也可能在人类动脉粥样硬化发挥标志物和介导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动脉粥样硬化与2型糖尿病关系密切,70%的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最近的观点将2型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都归为代谢综合征,具有全身性炎症的特点。在炎症中,一种被称为NLRP3炎性体的蛋白复合物对细胞因子白介素-1β有促进生成及成熟的作用。胆固醇结晶以及胰岛淀粉样多肽均可激活炎性体。炎症所导致的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对大血管内皮及血管壁平滑肌亦有复杂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已成为老年脑梗死独立危险因素,血清P-选择素(P-selectin,Ps)作为血小板活化的标志及炎症反应的介质,在介导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发展的各个时期中发挥了主要作用[1].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为急性炎症反应时的一种主要时相蛋白,研究发现其在糖尿病患者的肾血管病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2].最近研究表明,Ps和SAA与冠状动脉硬化发病密切相关[3].本研究对合并颈动脉狭窄的老年脑梗死患者的Ps和SAA进行检测,分析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AA型淀粉样变性,也称为继发性或反应性淀粉样变性,是一些慢性炎症性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病机制是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聚集形成不可溶性淀粉样纤维,沉积于细胞外间质导致的多器官损伤.在炎症因子的刺激下,肝细胞持续产生高浓度SAA是其发生的先决条件,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感染、肿瘤等多种疾病与SAA的形成有关.虽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急性时相血清淀粉样蛋白A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49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和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空腹抽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和炎症细胞因子.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比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显著升高(P<0.01).颈动脉粥样硬化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显著降低(P<0.05)和甘油三脂(TG)显著升高(P<0.05)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BMI、腰围与SAA、IL-6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CRP、TNF-α元显著相关性.SAA与TNF-α(P<0.01)、IL-6(P<0.01)显著正相关,而与CRP无相关性.结论 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2型糖尿病患者炎症细胞因子血清淀粉样蛋白A明显升高.炎症细胞因子SAA与肥胖和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炎症与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脂蛋白的交互作用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进程,白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核心信号传递通路的直接抑制因子和上述通路的非直接抑制因子延缓炎症进展。已有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证实抑制白介素-6核心信号传递通路炎症,降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再发心血管事件。无论一级预防还是二级预防领域,临床医生应重视心血管事件炎症的预测和评估。高敏C反应蛋白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事件总体风险评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白细胞介素(IL)-6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其作为前炎症细胞因子,在炎症反应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被认为是慢性炎症过程,IL-6不但参与了糖尿病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疾病发生的危险性。本文主要涉及IL-6在糖尿病及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在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选择32例代谢综合征(MS)合并冠心病(CHD)患者(MS+CHD组)、22例单纯MS患者(MS组),另选2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B超测定三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ELISA方法测定SAA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水平。结果CHD+MS组和MS组IMT及hs-CRP、SAA水平高于对照组;CHD+MS组IMT及hs-CRP、SAA水平高于MS组。SAA与hs-CRP和IMT呈正相关;hs-CRP与IMT呈正相关。结论SAA、hs-CRP等炎性因子不仅是AS标志物,还有可能参与了AS形成。  相似文献   

13.
白介素-37是新近发现的白介素-1家族的一新成员.相关研究发现,白介素-37表达于人类的冠状动脉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泡沫细胞,可抑制促炎因子的生成,在炎症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动物模型中发挥保护性作用.本文就IL-37的基本生物学效应及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作以下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与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关系.方法 对88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A组)、62例无症状颈动脉硬化患者(B组)和30例健康对照者(C组)进行研究,使用64排CT检测颈动脉斑块的形态、性质特征,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SAA含量,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CRP含量.结果 SAA、CRP含量在A、B和C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患者颈动脉斑块以软斑块(51.5%)为主,B组以钙化斑块(40.8%)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nman分析显示,SAA与CRP呈正相关.结论 SAA、CRP参与炎症反应是影响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重要原因,在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效应性T细胞亚群Th17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效应性T细胞亚群Th17是新近发现的效应性T细胞的又一亚群,因分泌细胞因子IL-17而得名。Th17通过分泌多种效应分子如白细胞介素17、17F、21和肿瘤坏死因子-α等与慢性炎症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等疾病密切相关。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也与Th17功能的异常密切相关,现拟就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炎性因子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心室肥厚(LVH)中的作用及阿托伐他汀钙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EH患者96例,据其是否存在LVH将患者分为无LVH组46例(EH组)和伴LVH组50例(EH—LVH组)。并将EH—LVH组随机分为A、B亚组,各25例。另选取同期我院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所有受试者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另外,A亚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B亚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IL-6、hs—CRP和LVMI的变化。结果EH组IL-6、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EH—LVH组IL-6、hs—CRP水平高于EH组(P〈0.01)。EH—LVH组LVMI高于EH组(P〈0.01)。治疗前两亚组IL-6、hs—CRP、LV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亚组IL-6、hs—CRP、LVMI均低于B亚组(P〈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EH患者血清IL-6、hs—CRP与LVMI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45、0.493,P〈0.01)。结论EH所致LVH与血清IL-6、hs—CRP水平有明显相关性,阿托伐他汀钙可通过抑制炎性因子逆转LVH,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调节性B细胞(Bregs)主要来源于边缘区B细胞和B1细胞,炎症微环境是其分化/激活所必需的。Bregs通过产生白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等抑制性细胞因子和通过与T细胞等其他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来介导免疫耐受。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多发性硬化(MS)中,Bregs通过产生IL-10及抑制病理性Th1/Th17细胞的应答,增强Th2细胞的负性调节作用来控制疾病的启动和减轻疾病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研究观察外源性脂联素对体外培养的大鼠原代Kupffer细胞白细胞介素(IL)-10表达的调节作用,以阐明脂联素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两步胶原酶灌流、密度梯度离心和2 h选择性贴壁方法分离纯化大鼠肝脏Kupffer细胞。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脂联素作用下原代Kupffer细胞上清液中IL-10的表达水平。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脂联素作用下原代Kupffer细胞IL-10 mRNA表达。结果 0.5、1.0、1.5μg/ml脂联素处理Kupffer细胞4、8、12、16 h,与对照组相比,同一浓度的脂联素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Kupffer细胞IL-10分泌逐渐增加;而同一作用时间下,随着脂联素浓度的增加,Kupffer细胞IL-10分泌量并没有逐渐增加。1.0和1.5μg/ml脂联素作用Kupffer细胞16 h,IL-10基因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各处理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脂联素可上调大鼠原代Kupffer细胞IL-10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抗炎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is an inflammatory disease associated with premature atherosclerosis. We hypothesized that mediators of inflammation associated with atherosclerosis in other populations (interleukin‐6 [IL‐6], 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TNFα], serum amyloid A [SAA],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neutrophil count, IL‐1α, E‐selectin,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 [ICAM‐1], myeloperoxidase [MPO],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 and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 would be increased and associated with the severity of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in patients with RA.

Methods

Clinical variables, concentrations of inflammatory mediators, and 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were measured in 169 patients with RA and 92 control subjects. Differences in concentrations of inflammatory mediators were compared using median quantile regression. The relationship of inflammatory mediators with the severity of coronary calcification in RA and control subjects was examined using proportional odds logistic regression, allowing for interaction with disease status. Models were adjusted for traditional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Results

Median serum concentrations of IL‐6, SAA, ICAM‐1, E‐selectin, TNFα, and MPO and peripheral blood neutrophil count were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RA than controls (all P < 0.05), independent of Framingham risk score and diabetes mellitus (DM). IL‐6 (main effect odds ratio [OR] 1.72; 95% confidence interval [95% CI] 1.12, 2.66) and TNFα (main effect OR 1.49; 95% CI 1.16, 1.90) concentra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higher amounts of coronary calcium, independent of Framingham risk score and DM, and such main effects significantly differed from controls (P = 0.001 and 0.03 for interaction,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NFα and IL‐6 a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severity of subclinical atherosclerosis, independent of Framingham risk score, in RA.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来探讨牙周炎与冠心病(CHD)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选择我院CHD患者197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CHD+牙周炎组123例、单纯 CHD组39例、单纯牙周炎组35例,另外选择健康者(45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各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血清淀粉样 A蛋白(SA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含量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g)含量,比较4组间各炎性因子水平的差异。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HD+牙周炎组上述炎性因子均显著升高(P均<0.01),与 CHD组或牙周炎组比较, CHD+牙周炎组 hsCRP [(6.52±2.03)mg/L、(4.34±1.76)mg/L比(9.21±2.65)mg/L]、IL-6[(65.32±21.01)ng/L、(65.12±12.34)ng/L比(85.76±25.96)ng/L]、TNF-α[(9.75±3.74)ng/L、(9.34±4.55) ng/L比(13.46±8.12)ng/L],SAA [(2.25±1.2)pg/ml,(2.22±1.02)pg/ml比(2.85±1.45)pg/ml]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CHD组与牙周炎组比较血清炎性因子均无显著差异(P 均>0.05)。结论:牙周炎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显著升高,与冠心病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