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19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声像图表现及其病理基础的研究,结果表明: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典型声像图特点是具有包膜反射的形态规则的低回声肿块。随着肿瘤内部结构的不同,其回声强弱有变化。肿瘤的回声强弱取决于肿瘤细胞、血管、纤维组织的含量多少和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17岁,颈部疼痛、双手麻木,时感眩晕3年余,加重并双下肢无力,易猝倒半年。查体:四肢肌力差,胸10以上平面感觉减退;颈胸部皮温略高,立毛反射消失。  相似文献   

3.
嗜铬细胞瘤不同声像图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旨在探寻嗜铬细胞瘤(PHEO)声像图规律,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方法:观察整理了66例-84枚PHEO的声像图。结果:42例肾上腺PHEO中5例为恶性,23例肾上腺外PHEO中8例为恶性。经统计学处理肾上腺内外恶性PHEO发生率的差异性(G=4.75,P=0.03)有意义。肿瘤最大径1~18cm,瘤体重3~1700g。声像图表现:实质性肿瘤44枚占52.38%(44/84),混合性39枚占46.43%(39/84),囊性1枚占1.19%(1/84)。根据瘤体形态是否规则,包膜是否完整以及边界是否清晰与恶性PHEO发生率的关系,作统计学处理(G=26.2,P<0.001)有显著差异。结论:PHEO声像图尽管有某些特异性,但更重要的是声像图的广泛性  相似文献   

4.
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附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该院2004年10月~2008年5月后腹腔镜手术治疗8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手术全部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30~150min(平均55min),术中出血量40~120mL(平均60mL),均未输血,瘤体直径2.5~7.5 cm(平均4.5 cm),术后住院时间5~10 d(平均7 d).病理检查报告均为嗜铬细胞瘤.随访3个月~4年,患者血压均恢复正常,无需服用降压药物,肿瘤局部无复发.结论 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损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临床应用前景广泛.直径超过6cm的肿瘤也可以被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顺利切除.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50岁,\"心累、气促1年余,加重10天余\"入院。院外B超提示右肾上腺占位。本院腹部MR平扫+增强检查:右肾上腺类圆形占位,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后呈轻度强化,考虑肾上腺原发性肿瘤可能性大(图1)。遂于全麻下行\"右侧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术中见右肾上腺约7.00cm×6.00cm×5.00cm占位,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表面无出血坏死,切除肿瘤过程中无血压升高及心率加快现象。术后病理示右肾上腺神经节细胞瘤(图2)。  相似文献   

6.
目的讨论骨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病理、X线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分析8例骨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病理、X线表现。结果病理上由多种细胞成分构成以成纤维细胞和组织细胞为主。X线表现为单发溶骨性破坏为主要表现,肿瘤周围的骨皮质有不同程度膨胀,可形成软组织肿块,骨膜反应或病理性骨折等。结论诊断主要依据于病理检查和X线表现。  相似文献   

7.
韩英 《浙江临床医学》1999,1(4):262-262
神经节细胞瘤(副节瘤)是起源于交感神经节的一种良性肿瘤,位于后腹膜。这种肿瘤常合成儿芬酚胺.但其释放量并不多.与嗜铬细胞瘤不同。可能是大部分儿茶酚胺在肿瘤内被灭活的缘故,因此临床上心血管无明显症状表现。但全麻诱导、体位变动、麻醉过浅.尤其是在翻动或挤压肿瘤时,可能释放大量儿茶酚胺.使血压急剧上升.在麻醉手术中必须引起注意。现将本院2例神经节细胞瘤除水的麻醉处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46岁.因突发头痛、头晕15天,伴恶心呕吐,双眼视物模糊,并进行性加重收入院.神经系统查体:神清语利,精神尚可,双侧视乳头边界欠清,四肢活动可,共济检查正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行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29例.肿瘤位于左侧17例、右侧12例.肿瘤直径3.5~8.0 cm,平均(4.6±2.0)cm.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者25例;无症状经体检发现者4例.29例均行内分泌常规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术前常规扩容、降压及对症处理.术中术后严密监测血压变化并给予相应处理.结果 29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65~220 min,平均(58±22)min,术中估计出血量20~400 mL也,平均(82±36)mL,术后住院时间4~8 d,平均(5±1)d.术中术后来发生重大并发症.术后病理报告均为嗜铬细胞瘤.随访2~36个月,27例患者术后1个月内血压恢复正常,2例仍需口服降压药物.肿瘤局部无复发.结论 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具有微创、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充分的术前准备、正确的术中操作是手术安全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声像图及病理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19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声像图表现及其病理基础的研究,表明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典型声像图特点是具有包膜反射的形态规则的低回声肿块。随着肿瘤内部结构的不同其回声高低变化。肿瘤的回声高低取决于肿瘤细胞、血管、纤维组织的含量多少和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11.
超声诊断腓肠神经节细胞神经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特征性超声表现,以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18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为节细胞神经瘤的超声检查资料。12例仅行灰阶超声检查,6例行灰阶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超声检查观察并记录肿块的部位,大小,回声,边界,有无包膜及钙化。彩色多普勒记录血流形态,测量阻力指数,观察肿瘤与周围血管及脏器的关系。结果:手术证实的18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中,14例位于右侧肾上腺,4例位于左侧肾上腺。超声检出16例(检出率88.9%),其中右侧13例,左侧3例。最大肿块90mm×80mm×25mm,最小肿块35mm×18mm×6mm。16例中5例见强或高回声,伴后方回声衰减,病理证实有钙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3例肿块内见点状血流,3例肿块未测及血流。1例超声诊断为肾上腺恶性肿瘤,其余诊断为肾上腺良性肿瘤。结论:节细胞神经瘤的超声表现有一定的特异性,观察肿瘤内有无钙化灶以及嵌入式生长,将有助于该肿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Pheochromocytoma and ganglioneuroma form rare composite tumours of the adrenal medulla comprising less than 3% of all sympathoadrenal tumours. We present a case of intraoperatively detected adrenal medullary tumour of composite pheochromocytoma and ganglioneuroma diagnosed on histopathology, in a normotensive patient. A 50-year-old male with a past history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presented with abdominal pain and significant weight loss since one month. Ultrasound and contrast-enhanced computed tomography abdomen revealed a large lobulated lesion in the distal body and tail of pancreas suggestive of solid and papillary neoplasm of body and tail of pancreas. Intra-operatively, a 15 cm × 10 cm solid lesion with cystic areas was seen arising from the left lower pole of the adrenal gland pushing the pancreas which appeared unremarkable. In our case, exploratory laparotomy with tumour excision was done. Extensive sectioning and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of this adrenal tumour confirmed a diagnosis of composite Pheochromocytoma with Ganglioneuroma on histopathology. Immunophenotyping with S-100 further supported the diagnosis. The goal of this report is to increase the awareness of this rare disease and to further identify its variable presentation.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23岁.主因\"3年前无诱因出现右腰部酸痛,1个月前症状加重\"就诊,酸痛呈持续性,伴腹胀、腹部闷痛,反复发作.CT:右侧腹膜后腰大肌前方见2.9 cm×4.3 cm×7 cm的囊样低密度影,边界清楚,包膜完整,周围组织受压稍向外侧推移(图1),CT值为27 HU,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椎管内节细胞神经瘤的MRI征象,以提高术前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累及椎管的节细胞神经瘤MRI资料,观察肿瘤位置、形态、大小、信号和强化程度等。结果 共纳入9个病灶,其中位于颈椎4个,胸椎2个,腰骶椎3个;7个累及椎管内外,呈哑铃状,2个位于椎间孔区,呈结节状;9个病灶T2WI均呈均匀或不均匀高信号,1个病灶内见囊变坏死。8个接受增强扫描的病灶中,3个呈明显强化,5个呈轻中度强化,4个病灶内见条状强化。所有病灶均伴有受累椎间孔扩大,但骨质未见破坏。结论 椎管内节细胞神经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术前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腹膜后神经节细胞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分析8例经手术证实的腹膜后神经节细胞瘤CT表现。结果8例病灶呈类圆形或卵圆形,平扫呈低密度肿块,密度均匀,边界均较清晰,增强后动脉期8例病灶均无明显强化,静脉期轻度强化3例,无明显强化5例。结论明确腹膜后神经节细胞瘤的CT特征有助于对腹膜后肿瘤的准确诊断和鉴别。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胸部神经节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部神经节细胞瘤的影像学资料(其中18例接受CT检查,8例接受MR检查,2例同时接受CT及MR检查),并与组织病理学特征相对照分析。结果 18例神经节细胞瘤CT平扫呈低密度,CT值20~42 HU,5例见钙化,2例可见小斑片状脂肪密度;增强后动脉期增强差值0~15 HU,延迟后逐渐强化,增强差值12~35 HU。接受MR检查的8例中,6例T1WI呈均匀低信号,2例低信号病灶内夹杂斑片状高信号;8例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其中2例可见漩涡征;增强后动脉期呈轻度不均匀强化,延迟后逐渐进行性强化。病理示肿瘤组织主要由神经纤维、施万细胞、神经节细胞及黏液基质组成。免疫组化结果示肿瘤波形蛋白(+)、S-100(+)、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神经丝蛋白(+)及髓磷脂碱性蛋白(+)。结论 胸部神经节细胞瘤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是动脉期不强化或轻微强化,延迟期逐渐强化;病理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诊治。方法依据B超、CT及MRI等影像学检查结果对7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患者进行诊断,开放手术或腹腔镜手术切除肿瘤。结果手术顺利,仅1例术中血压波动。术后病理报告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术后血压正常,恢复良好,随访6个月~5年,未见复发。结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多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手术切除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