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鸟巢式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常见的静脉血栓 ,栓子脱落可导致肺栓塞 ,危及生命。经皮穿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引起肺栓塞的有效方法。[1] 本科自 1997年 6月至 2 0 0 0年 6月 ,对 2 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施行了鸟巢式下腔静脉滤器 (BNF)置入术 ,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有关治疗、护理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2 2例 ,男 14例 ,女 8例 ,年龄 42~ 6 4岁。均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左下肢血栓 16例 ,右下肢 6例 ,合并高血压 11例 ,冠心病 4例 ,其中 2例已合并肺栓塞。  鸟巢式下腔静脉滤器是用金属丝制成…  相似文献   

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少见的并发症 ,但如不及时治疗 ,栓子脱离原部位 ,可引起急性肺栓塞危及生命。我科自 1999年 12月~ 2 0 0 0年 4月先后有 7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 ,其中 6例诊治及时 ,恢复良好。 1例卵巢巨大肿瘤患者 ,只有轻度左下肢肿胀 ,当时考虑为肿瘤压迫引起 ,术后第 3天 (即肿胀第 6天 )早上活动后发生肺栓塞 ,经抢救无效死亡。现将本组病例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 7例 ,其中宫颈癌 3例 ,子宫内膜癌 2例 ,子宫肉瘤 1例 ,卵巢癌 1例。年龄 30~ 6 0岁。下肢深静脉血栓 2例发生在术…  相似文献   

3.
2009年3月以来,我们对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例,均为女性,年龄52~75岁.发病1~15 d.均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青紫,其中2例为左下肢,1例为右下肢,全部病例均经彩超证实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4.
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目前较为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取栓,但该法难以清除静脉内的附壁血栓。我们自2 0 0 3- 0 7~2 0 0 3- 12应用导管溶栓技术(Trellis)治疗14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患者14例,男8例,女6例;年龄35~73岁,平均5 6岁;左下肢深静脉血栓11例,右下肢深静脉血栓3例;病程1~10d ,平均6 0d。入院时查体患肢明显肿胀,皮肤色泽发绀,有压痛;患肢周长测量:大腿较对侧平均增粗6 5cm ,小腿较对侧增粗4 5cm ;患肢静脉造影显示:混合型深静脉血栓12例,周围型…  相似文献   

5.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并发症之一 ,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其后遗症可致残 ,使患者丧失劳动能力 ,栓子脱落可造成肺栓塞致患者猝死。我院自 1999年 12月至 2 0 0 2年 12月共收治缺血性脑卒中 12 0 9例 ,其中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8例。护理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8例 ,男 7例 ,女 11例 ;年龄 4 2~ 79岁 ,平均 6 0岁。均经头颅CT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均发生在卧床 2周以上。2 护理2 1 病情观察 除常规观察神志、瞳孔、头痛、肢体活动、生命体征等变化外 ,应充分注意下肢有无肿胀、疼痛、浅…  相似文献   

6.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在临床上并不少见。近年来,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我院自1998年7月至2000年12月共收治手术后LDVT患者17例,经溶栓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收治手术后LDVT患者17例,均为单侧下肢,外院术后发病转入的6例,本院术后发病的11例;男性6例,女性11例,年龄28岁~78岁,平均年龄58.75岁。病变部位均为原发于下肢的单侧股深静脉或髂一股静脉血栓形成。其中,剖腹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预防血液净化患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长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小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315例需要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患儿作为实验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护理措施包括评估筛查、血管保护、评估腿围、营养支持、体液管理、体温管理、肢体运动、体位管理等;选择2016年该小儿重症监护病房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患儿20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40例(12.7%)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中0~6岁36例(16.5%),7~14岁4例(4.12%);治疗时间≥24 h 22例(11.3%),治疗<24 h 18例(15%)。对照组49例(24.3%)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中0~6岁39例(30.7%),7~14岁10例(13.3%);治疗时间≥24 h 25例(22.5%),治疗<24 h 24例(26.4%)。两组血栓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血液净化治疗患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尤其对年龄>7岁,上机时长≥24 h的患儿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是妇产科术后常见并发症 ,可发生多部位栓塞 ,而肺栓塞常危及生命。早期下床活动可有效预防 ,而手术应激 ,术后强迫体位 ,输液及各种引流管道的存在常限制病人活动。我们采用术后 6h内被动肢体锻炼 ,效果确定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997~ 2 0 0 0年 ,剖宫产分娩 1 72 2例为对照组 ,年龄 2 3~36岁 ,体重 6 0~ 90kg。初产妇 1 6 1 1例 ,经产妇 1 1 1例。发生DVT 2 1例。其中 ,1 5例曾有下肢输液史 ,左下肢发病 1 7例 ,右下肢 3例 ,双侧同时发生 1例。 2 0 0 1~ 2 0 0 3年 ,剖宫产1 0 1 0例为实验组 ,年龄 2 2~ 3…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分析住院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现状,为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108例发生深静脉血栓的住院患者资料,统计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分析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年龄、科室、发生部位、手术情况、风险评估及预防护理等现状。结果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院内发生率为0.09%,发病年龄44岁的患者占87.0%,主要分布在骨科、急诊监护后病区、中医康复病区,好发部位为下肢,住院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易发生于卧床期间,深静脉血栓的风险评估率仅25.0%,基本预防措施、物理预防措施和药物预防措施的实施率分别为37.0%(40/108)、19.4%(21/108)、31.5%(34/108)。结论临床上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评估率较低,预防措施实施率较低,护理的关键是规范风险评估流程,落实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我院2003年2月~2005年12月收治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患者20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20例,共22条肢体,其中左下肢20条,右下肢2条.年龄25~41岁,平均29岁,其中大于30岁者10例.初产妇11例,经产妇9例.住院时间14~40 d,平均18 d.发病时间在剖宫产术后1~21 d,平均10 d.  相似文献   

11.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临床上较为多见 ,自 1997年3月~ 2 0 0 0年 10月我院共收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 95例 ,其中 6例为急性起病 (股青肿 ) ,经采用 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加尿激酶溶栓治疗 ,取得了良好的疗效。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例急性髂股静脉血栓患者均男性 ,年龄39~ 5 8岁 ,平均 5 2岁。右下肢 1例 ,左下肢 5例。发病距入院时间 8小时~ 3天 ,1例有下肢外伤史 ,1例有小腿丹毒及浅静脉炎史 ,4例为无明显诱因起床后发生。临床表现为患者肢肿胀明显 ,皮肤色深呈青紫色 ,下肢及同侧腹部皮下浅静脉显露 ,患肢皮温高于对侧…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科对一些无手术指征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了溶栓疗法。自1988年1月至1991年10月共收治了6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LDTV)患者,现将其发病因素,临床表现,治疗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临床资料 LDTV患者共62例,男40例,女22例,年龄22~73岁,平均43.71岁,发病时间3天内有4例,3个月内有26例,大于3个月患者32例。62例患者均经下肢深静脉造影确诊后收治我科,接受溶栓  相似文献   

13.
张健冰  严秋月 《全科护理》2016,(30):3171-317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应用新型产褥期护理管理模式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产科分娩的144例产妇根据产妇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2例,对照组采用产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新型产褥期护理管理,比较两组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情况。[结果]对照组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肿胀及疼痛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产妇掌握深静脉血栓知识情况低于观察组,对照组产妇对护理满意度低于观察组,与观察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应用新型产褥期护理管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预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胡洁媚  林芸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4):3915-3917
目的:分析妊娠期和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情况,探讨其高危因素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2例产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近7年我院产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1.79‰,剖宫产率越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越高(P<0.001)。剖宫产到发病的时间间隔要比顺产后到发病的时间间隔要短,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2例病例均治愈出院,其中仅药物治疗者20例,手术和药物治疗结合者2例。结论: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较妊娠期发病率明显升高,仅妊娠血液高凝状态不能独立致病,近年来剖宫产率升高是该病发病率升高的一重要因素。做好产前保健,降低剖宫产率,宣教及指导产后早期下床活动,可减少产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重视抗凝药物治疗,发生股青肿者要及时手术,防止肢体坏疽。  相似文献   

15.
创伤骨折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莉  黄素珍  陈玉梅 《护理学报》2009,16(13):39-41
目的 探讨创伤骨折患者中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提出护理对策.方法 收集2008年1-12月因创伤骨折当天人院拟行手术切开复位术的1 000例患者的相关资料, 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多元回归法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性别、年龄、骨折部位、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的关系.结果 1 000例创伤骨折患者中,术前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61例.年龄、合并糖尿病、不同骨折部位为创伤骨折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40岁以上年龄组血栓发生率显著高于40岁以下年龄组.多发骨折、股骨骨折发生率分别为胫腓骨骨折的12.255、3.283倍,合并有糖尿病患者发生率为未合并糖尿病患者的2.062倍.结论 针对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对高龄刨伤后骨折患者加强监测.合并有糖尿病患者术前加强血糖控制,并针对不同骨折部位加强护理可以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骨盆髋臼骨折患者术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70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为发生组,49例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为未发生组,收集患者年龄、性别、BMI、合并其他部位损伤、合并内科疾病、ISS评分、受伤至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大量输血、下肢功能锻炼,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0岁以上)、合并其他部位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2周以上)、下肢功能锻炼为影响骨盆髋臼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重要危险因素,且经观察多为近端血栓。结论对于骨盆髋臼骨折患者年龄超过60岁以上、合并其他部位损伤,且受伤至手术时间临近2周就诊者,术后应尽早指导患者进行下肢功能锻炼,促进静脉血液回流。  相似文献   

17.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下肢深静脉特别是腓肠部位深静脉血栓形成致血液运形障碍从而出现患肢肿胀疼痛等一系列症状和体征,产后DVT的发生率为0.61%~1.5%,一旦发病给患者带来心身痛苦,严重者可致肺动脉栓塞(PE)而危及生命。2005年1月~2006年12月本院收治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血栓患者15例,经实施综合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妇科手术后少见的并发症,但如不及时防治,栓子脱离原发部位,可引起急性肺栓塞危及生命。通过总结和吸取13例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教训,对术后病人采取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一年来未再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而预防了肺动脉栓塞。一、临床资料: (一)我院自1985年1月至1987年6月,共做妇科手术738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3例,发病率为1.76%。最大年龄50岁,最小年龄32岁。 13例的手术范围:行子宫全切及双侧附件切除术8例;子宫次全切及单侧附件切除术4例;单侧输卵管切除术1例。 (二)1988年始至10月底,共做妇科手术263例,最大年龄76岁,最小年龄22岁。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9.
杜宏玫  李洪娥 《现代护理》2002,8(3):186-186
随着创伤的增多 ,以及术后长期制动等因素 ,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有增加趋势 ,但目前有效的手术方法尚欠缺。为此我院自 1996年开始 ,设计了健侧大隐静脉与股深静脉吻合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手术方式 ,临床应用15例 ,取得了满意疗效 ,现就有关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 15例 ,其中男 9例 ,女 6例 ;年龄 2 3~ 6 3岁 ;发病时间 4天~ 13月 ;左侧 12例 ,右侧 3例 ;因创伤及手术后制动者 9例 ,产后 2例 ;原因不明者 4例 ;术前彩超及造影检查均证实一侧下肢为混合性深静脉血栓形成 ,且股深静脉通畅。2 手术方式取患侧腹股…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比较上海及西宁地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4年12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23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同时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28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分析两地病人的年龄、性别、深静脉血栓形成部位分布特征、内科基础疾病等临床资料。[结果]两地病人年龄存在差异(P0.05),性别、60岁以上比率、深静脉血栓形成部位及内科基础疾病经统计学分析均存在差异(P0.05)。[结论]上海和西宁地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的年龄、性别、深静脉血栓形成部位、内科基础疾病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