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男性骨质疏松与血清睾酮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32例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和31例非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以及血清睾酮水平的回顾性分析,探讨男性骨质疏松与血清睾酮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血清睾酮水平在骨质疏松组与非骨质疏松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睾酮水平是引起男性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瘀量化评分与老年男性骨密度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提供更好的中医理论参考及有效治疗法则。方法:选择109例年龄≥60岁的老年男性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腰椎和股骨骨密度T值。取L2~L4骨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腰椎总体骨密度;取左股骨颈、大转子及W ard’s区骨密度平均值作为股骨总体骨密度。同时对所有研究对象参照陈可冀血瘀证诊断标准中的项目进行检查,计算其血瘀评分。分别对患者的年龄、血瘀评分与骨密度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腰椎骨密度与年龄、血瘀评分呈负相关(r=-0.327,P=0.001;r=-0.405,P=0.000),股骨骨密度与年龄、血瘀评分呈负相关(r=-0.601,P=0.000;r=-0.716,P=0.000)。结论: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发生与血瘀密切相关,随着血瘀程度加重,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程度亦会加重。  相似文献   

3.
任小娟  李江涛 《河南中医》2014,(12):2374-2375
目的:观察骨痿方对老年维吾尔族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酸性磷酸酶(ACP)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老年维吾尔族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骨痿方治疗,对照组给予碳酸钙D3片(钙尔奇片)口服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骨密度值均有提高,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酸性磷酸酶(ACP)明显降低,且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降钙素(CT)明显升高,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痿方能明显改善老年维吾尔族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质疏松情况,增加骨密度、降低ACP和升高CT,其机制可能与降低ACP和升高CT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瘦素(Leptin)、一氧化氮(NO)、白介素-6(IL-6)、骨钙素(BGP)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患难者体内的变化以及相关联系。方法:选择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30例,绝经后无骨质疏松症者30例,另外选择绝经前妇女3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测定其血清中Leptin、NO、IL6、BGP及雌二醇(E2)含量以及L2~L4椎体正位骨密度(BMD)。结果: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及血清E2、Leptin、NO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OP组又明显低于NOP组;绝经后妇女血清IL-6、BGP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IL-6在OP组又明显高于NOP组,BGP在OP组和NOP组间无差异。Leptin、NO、E2与BMD之间两两成较强程度正相关,IL-6与Leptin、NO、E2及BMD成中等程度负相关,BGP与Leptin、NO、E2及BMD成弱负相关,IL-6与BGP之间成弱正相关。结论:绝经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分泌IL-6细胞的活化,使IL-6分泌增多,从而刺激骨吸收,骨吸收超过骨形成,同时NO、Leptin水平降代,综合导致骨质疏松的出现。  相似文献   

5.
《陕西中医》2016,(4):481-483
目的:探讨电针结合补肾健脾方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及血钙和血清OPN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原发性老年骨质疏松患者16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电针组、中药组和西药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联合补肾健脾方治疗,电针组采用电针治疗,中药组采用补肾健脾方治疗,西药组口服骨化三醇软胶囊治疗,均连续治疗3个月。结果:治疗后四组的骨质疏松症症状分级的得分和血清OPN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骨密度和血钙则较治疗前升高(P0.05)。与治疗组比较,电针组、中药组和西药组治疗后的各骨质疏松症症状分级的得分和血清OPN水平均升高,骨密度和血钙则降低(P0.05)。与西药组比较,电针组和中药组治疗的各骨质疏松症症状分级的得分和血清OPN水平亦均降低,骨密度和血钙则升高(P0.05)。四组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电针结合补肾健脾方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OPN水平并提高其骨密度和血钙水平且副作用少,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服用钙尔奇D和骨化三醇,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及无痛率高于对照组(P〈0.05),骨密度T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质疏松治疗仪可有效、迅速地缓解骨质疏松症的疼痛症状,显著提高患者骨密度水平,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福善美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骨保护素水平及骨密度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福善美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机理。方法:将符合要求的8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患者口服福善美、阿法迪三及钙尔奇D;对照组患者口服阿法迪三和钙尔奇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治疗12个月时测定患者的血清骨保护素水平和骨密度。结果:①2组之间血清骨保护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93,P=0.031)。时间因素与处理方法存在交互效应(F=90.608,P=0.000)。不同的时间点之间存在时间效应(F=48.717,P=0.000);治疗组治疗6个月及治疗12个月时血清骨保护素水平低于治疗前(P=0.000,P=0.000);对照组治疗6个月及治疗12个月时血清骨保护素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5,P=0.120)。治疗组血清骨保护素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而对照组无显著变化。②2组之间骨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92,P=0.046)。时间因素与处理方法存在交互效应(F=48.361,P=0.000)。不同的时间点之间存在时间效应(F=29.826,P=0.000);治疗组治疗6个月及治疗12个月时骨密度高于治疗前(P=0.000,P=0.000);对照组治疗6个月及治疗12个月时骨密度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P=0.830)。治疗组骨密度呈逐渐升高趋势,而对照组无显著变化。结论:福善美可降低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血清骨保护素水平,明显增加骨密度。福善美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机理可能是它能直接和间接抑制破骨细胞活性。  相似文献   

8.
乔立红  徐慧连  王小伟 《新中医》2021,53(19):122-125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活血方联合八段锦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钙、磷、25 羟维生素D[25(OH)D] 与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86 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八段锦联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肾健脾活血方治疗。观察2 组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分,股骨颈、腰椎正位、Wards 三角区的骨密度,血清钙、磷、25(OH)D、骨代谢相关指标以及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 组VAS 评分,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 (TRAP-5b)、I 型胶原羧基端肽β 特殊序列(β-CTX) 水平均降低(P<0.05);股骨颈、腰椎正位、Wards 三角区骨密度,血清25(OH)D 水平,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 水平,Harris、Salvati-Wilso评分均升高(P<0.05);观察组血清骨钙素(BGP) 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VAS 评分,TRAP-5b、β-CTX 水平均较低(P<0.05);股骨颈、腰椎正位、Wards 三角区骨密度,血清25(OH)D 水平,BALP、BGP 水平,Harris、Salvati-Wilso 评分均较高(P<0.05)。结论:补肾健脾活血方联合八段锦治疗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骨密度,提高体内维生素D 水平,促进骨的形成,提高患者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对男性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与相关因素的认识。方法:按WHO的T-Score法随机抽样,应用(CUBA clinical)跟骨定量超声质量分析系统对丽水地区查体的老年人103例进行骨密度(BMD)与骨质疏松症的测定。结合生活规律调查,如吸烟、饮酒及日照等,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CUAB clinical)测定男性骨质疏松发生率为48.6%,吸烟与年龄跟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有关,体重、饮酒、日照等与骨质疏松的发生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男性老年骨质疏松症发生率较高,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0.
绝经后妇女活性氧与成骨细胞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活性氧与成骨细胞的相关性,以进一步阐明活性氧与骨质疏松症的内在联系,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绝经后妇女,测定其骨密度(BMD),根据骨密度分为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及正常组各30例。检测各组研究对象的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骨钙素(BGP),比较各组之间的MDA、SOD及BGP的不同,并分析MDA、SOD与BGP的相关性。结果显示,MDA与BGP呈负相关(r=-0.404,P〈0.01),SOD与BGP呈正相关(r=0.333,P〈0.01);骨质疏松组的MDA较骨量减少组及正常组升高而SOD含量降低(P〈0.01);骨质疏松组的BGP较骨量减少组及正常组降低(P〈0.05和P〈0.01)。表明活性氧与成骨细胞密切相关,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体内的活性氧水平较正常人增高,而成骨细胞的活性降低,提示活性氧能抑制成骨细胞的活性,活性氧可能参与和促进了骨质疏松症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益肾健骨汤治疗乳腺癌继发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90例乳腺癌继发OP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碳酸钙咀嚼片治疗,研究组给予自拟益肾健骨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椎、股骨颈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钙素(osteocalcin,OC)及血清钙水平。结果:研究组有效率为92.4%,对照组有效率为78.7%,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腰椎、股骨颈BMD、OC及血清钙水平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用药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益肾健骨汤治疗乳腺癌继发OP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升骨密度和血清钙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男性代谢综合征(MS)患者骨代谢水平的特点。方法:采用双能X线法检测216例新疆维吾尔族老年男性代谢综合征患者和258例汉族老年男性代谢综合征患者骨密度,空腹抽血检测血清总睾酮(T)、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钙(Ca)、25羟维生素D(25OHvit D),血红蛋白(Hb)、测量血压(SBP、DBP)、计算体质指数(BMI)。结果:MS组与非MS组间T值、BMI、SBP、Hb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代谢综合征患者Hb水平高于于非代谢综合征患者,在男性维吾尔族男性代谢综合征患者中,MS组空腹血糖高于非MS组。MS组中BMI值与FBG存在民族差异;同样在OP组中,BMI值与FBG存在民族差异。MS组中骨质疏松患者中睾酮水平有民族差异,OP组中MS患者有民族差异;均提示相关分析及协方差分析亦提示睾酮对骨密度值均有影响。结论:维、汉民族间BMI越大,骨密度越高;血糖控制与BMI相关;维吾尔老年男性代谢综合征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睾酮水平高于汉族男性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补肾活血胶囊对老年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患者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老年男性原发性OP患者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治疗组100例以补肾活血胶囊加钙尔奇D口服,对照组100例以福善关加钙尔奇D口服治疗,疗程1年。治疗前后比较两组中医症状积分、生活质量积分(QUALEFFO-41)、腰椎(L2-L4)、左侧股骨颈骨密度(bonemineral density,BMD)、游离睾酮(freetestosterone,FT)、雌二醇(estradiol,E2)。结果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生活质量积分,治疗组FT、E2均明显改善(P〈0.05,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两组腰椎(L2-L4)、左侧股骨颈BMD均有所提高(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胶囊能改善老年男性原发性OP患者生活质量,考虑与其改善BMD、调节性激素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4.
孙戴  王睿  孙栋  陈珺 《新中医》2021,53(4):210-213
目的:观察坐式八段锦功法锻炼治疗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OP)所致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OP所致下腰痛老年男性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经过为期6个月的治疗及随访,部分患者因失访、治疗依从性较差、八段锦功法练习欠规律等原因剔除,最终纳入研究43例。对照组25例,给予优化生活方式、补充钙剂、维生素D及抗骨质疏松药物综合治疗。治疗组1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坐式八段锦功法锻炼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各时段下腰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改良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L1~4、股骨颈骨密度(BMD)水平。结果:治疗1、2、3、4个月后,2组下腰痛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6个月后,治疗组下腰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改良OD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改良ODI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2组L1~4及股骨颈BMD均较治疗前增大(P<0.05);治疗组L1~4及股骨颈BM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规律性地练习坐式八段锦可以有效缓解老年男性OP所致下腰痛患者的腰背部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15.
一氧化氮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观察一氧化氮(NO)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中的作用,选择绝经后妇女64例,测定其血清中NO含量、雌二醇(E2)含量以及L2~4椎体正位骨密度(BMD),结果显示NO、E2含量均低于正常参考值,且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NO、E2同BMD三者之间呈正相关,且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E2的水平可以影响NO在血清中的含量,两者共同参与骨质疏松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6.
ET、NO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患者E2、ET,硝酸还原酶法测量NO的含量,应用回归相关统计方法分析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ET-1、NO与BMD、E2的关系.结果显示ET-1与NO、BMD、E2均呈显著性负相关,NO与BMD、E2均呈显著性正相关,BMD与E2呈显著性正相关.表明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机理中,内皮素和一氧化氮与病情关系密切且互相影响.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内皮细胞功能障碍,ET和NO分泌失调,破骨细胞活性增强,骨吸收增加,骨密度下降,从而形成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17.
岳建彪  苟静  魏翾娣  薛敏 《陕西中医》2022,(10):1380-1383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联合运动干预治疗老年绝经后骨质疏松症(O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5例老年绝经后OP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n=38,抗骨质疏松膏方+肾腧穴、脾腧穴埋线+运动干预+利塞膦酸钠片治疗)、对照组(n=37,运动干预+利塞膦酸钠片治疗)。治疗6个月后,评估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腰背疼痛、腰膝酸软、下肢疼痛、下肢痿弱、步履艰难)、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骨代谢指标[骨钙素(OC)、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I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生活质量[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水平及不同部位骨密度(BMD)(腰椎L1~4、股骨颈)水平。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7.37%,高于对照组的83.78%(P<0.05)。治疗前,两组各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各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血清OC、PINP、β-CTX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 治疗组SF-36评分和腰椎L1~4、股骨颈BM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联合运动干预治疗老年绝经后OP患者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疼痛,提升骨代谢水平,增加BMD,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友病性关节炎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40例男性血友病性关节炎患者(血友病性关节炎组)和60例门诊健康体检男性(健康体检组)的病例资料.比较2组受试者的血清骨代谢指标及血液生化指标,前者包括25-羟基维生素D、甲状旁腺激素、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total ...  相似文献   

19.
补肾活血胶囊治疗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补肾活血胶囊治疗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入选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60例,平均年龄(73.65±5.6)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以补肾活血胶囊,对照组以钙尔奇 罗钙全治疗,服药1年。结果:补肾活血胶囊能显著提高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骨密度(P<0.05),明显改善其腰背疼痛(P<0.01)、下肢疼痛(P<0.01)、腰膝酸软(P<0.01)、下肢痿弱(P<0.05)、步履艰难(P<0.01)等临床症状,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同时提高其骨钙素(P<0.01)、血清总雌二醇(P<0.05)、睾酮(P<0.05)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P<0.01)水平,降低白介素-6(P<0.01)、尿吡啶酚(P<0.0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意义(P<0.05或P<0.01)。治疗中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补肾活血胶囊通过改善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的性激素水平和骨调节相关的细胞因子,改善其骨重建微环境,从而促进其骨形成,抑制其骨吸收,使骨密度显著提高,全身状态明显好转,综合效果良好。其治疗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安全,有效,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骨折患者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水平的变化、骨密度及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了T2DM合并骨折患者和单纯骨折患者及正常人血清adiponectin水平,采用美国NORLAND双能X线BMD仪测定L2~L4腰椎骨密度(BMD),分析了血清adiponectin水平BMD及相关指标等的关系。结果:T2DM合并骨折患者血清adiponectin水平明显低于单纯骨折和正常对照(P〈0.05)。单纯骨折血清adiponectin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P〈0.05)。T2DM合并骨折患者血清adiponectin水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BMD和护骨素(OPG)呈正相关,与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和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呈负相关(P〈0.05)。ad-iponectin和OPG是影响T2DM合并骨折组BMD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血清adiponectin水平与糖脂代谢及骨代谢有关,并可能在T2DM合并骨折患者发生和发展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