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L3~4及其以上节段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而导致的疾患。该病发病率低,临床症状复杂,误诊率、漏诊率较高。且因其解剖位置特殊,位于脊髓圆锥或马尾神经圆锥起始部,手术治疗较为困难,容易发生手术失败,手术翻修比率达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正中旁侧入路单侧腰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3月至2011年1月,采用正中旁侧入路单侧腰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9例,男29例,女10例;年龄45~67岁,中位数56岁;病程8d至6个月,中位数3个月;L3 ~44例,L4~527例,L5S18例;椎间孔型23例,椎间孔外型12例,混合型4例.均有单侧下肢放射痛、下腰痛及棘突旁压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12例,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25倒,单侧膝反射减弱或消失22例,足拇背伸肌肌力减弱2例,第1足趾背伸肌肌力减弱10例.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2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价患者疼痛和腰椎功能情况;并在术后2年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术后随访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3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5~36个月,中位数31个月;切口均愈合;病变节段上下位椎体均融合,融合时间4~9个月,中位数4.5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术前(7.7±1.0)分,术后1周(3.0±0.8)分,术后2年(2.8±0.9)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术前(41.7±3.1)分,术后1周(14.3±2.8)分,术后2年(12.8±2.9)分.本组疗效优29例、良8例、可2例.无硬膜撕裂、脑脊液漏、神经血管损伤及融合器移位、下沉和钉棒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正中旁侧入路单侧腰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有效缓解疼痛,椎间融合率高,可维持腰椎力学结构的稳定,有利于腰椎功能的恢复,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孙宜保  杨勇  梅伟 《中医正骨》2014,(3):206-208
目的:观察术中即时三维导航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0年2月至2012年8月,采用术中即时三维导航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26 ~55岁,中位数43岁.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1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5例,椎间盘源性下腰痛10例,腰椎不稳8例,腰椎滑脱6例.均为腰椎单节段病变.L3~L42例、L4~L523例、L5~S115例.病程2~28个月,中位数16个月.观察记录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评价患者腰椎功能改善情况,采用JOA下腰痛评分系统评定疗效.结果:手术时间110~ 185 min,中位数145 min.术中出血量210 ~320 mL,中位数265 mL.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7个月,中位数12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愈合.手术节段椎体均于术后9个月内获得骨性融合.均无神经损伤、椎间隙感染、硬脊膜损伤和脑脊液漏等并发症.6例腰椎滑脱患者中,2例术后残留Ⅰ度滑脱,其余均恢复正常.术后12个月复查时,JOA评分由术前(8.5±4.1)分升至(23.9±2.5)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由术前(26.8±5.0)分降至(7.6±2.7)分.根据JOA下腰痛评分系统标准评定疗效,优21例、良15例、可4例.结论:术中即时三维导航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植骨融合率高、并发症少、疗效好等优点,有助于促进患者腰椎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辛陆军 《中医正骨》2011,23(7):55-56,58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ar lateral lumbar discherniation,FLLDH)指椎间盘突出物压迫了自同一椎间隙水平发出的神经根,约占腰椎间盘突出症总数的1%~11.7%[1]。其治疗方法各家不一致,各有利弊。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31~72岁,中位数54岁。病变节段L4~519例、L_5S_111例。病程3个月至7年,中位数4年。比较手术前后腰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hort form 36 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SF-36)评分,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切口长度(0.48±0.12)cm,手术时间(61.32±6.78)min,术中失血量(47.83±12.41)mL。术后1例出现切口感染,加强换药后切口乙级愈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46个月,中位数12个月。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的腰部疼痛VAS评分、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23±1.27)分,(1.02±0.24)分,(0.65±0.12)分,F=17.832,P=0.000;(45.37±4.35)分,(15.42±2.87)分,(7.76±1.19)分,F=29.931,P=0.000];术后1个月及3个月的腰部疼痛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00,P=0.000),术后3个月的腰部疼痛VAS评分较术后1个月降低(P=0.000);术后1个月及3个月的ODI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00,P=0.000),术后3个月的ODI评分较术后1个月降低(P=0.000)。术后3个月SF-36量表评分中的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精神健康、精力和一般健康状况评分,均较术后1个月增高[(58.37±7.16)分,(71.28±5.25)分,t=7.964,P=0.000;(56.42±4.79)分,(73.14±6.28)分,t=11.595,P=0.000;(56.57±7.19)分,(76.19±4.35)分,t=12.788,P=0.000;(64.39±7.14)分,(78.91±5.64)分,t=8.741,P=0.000;(65.73±8.29)分,(76.54±6.58)分,t=5.594,P=0.000;(60.12±4.64)分,(69.83±6.57)分,t=6.612,P=0.000;(54.62±6.56)分,(67.28±5.87)分,t=7.877,P=0.000;(58.28±8.19)分,(70.85±5.45)分,t=6.998,P=0.000]。结论: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有效减轻患者腰部疼痛症状、改善腰椎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随着脊柱融合固定技术和器械的发展以及脊柱手术的逐渐开展,脊柱的固定牢固程度越来越高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并发症,邻近节段病(ASD)就是其中之一。自2005年2月至2007年2月,作者采用腰椎融合术配合激光汽化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获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技术在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PETD治疗的67例巨大型L...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1-6月,采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9例,男7例,女12例.年龄19~68岁,中位数46岁.L4~5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4例、旁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3例,L5S1旁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9例,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3例.单纯腰痛者4例,腰痛伴一侧下肢放射痛者14例,腰痛伴双下肢放射痛者1例.病程2~ 12个月,中位数6个月.随访观察症状缓解、并发症发生及腰椎功能恢复等情况.结果:手术时间60~120 min,中位数75 min.术中出血量10~40 mL,中位数15 mL.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个月,中位数3个月.均无脊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腰痛、下肢放射痛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术后1周[(3.1±1.5)分]、术后1个月[(2.3±0.9)分]、术后2个月[(1.3±0.6)分]均低于术前[(7.5±1.9)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评分,术后1周[(29.8±11.6)分]、术后1个月[(24.6±10.1)分]、术后2个月[(18.4±14.6)分]均低于术前[(75.2±7.6)分].参照侯树勋等制定的疗效评价标准评定疗效,优11例、良6例、可2例.结论: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术中出血量少、组织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有效缓解腰腿部疼痛症状,促进腰椎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经椎板间针刀松解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椎板间针刀松解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椎板间针刀松解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同期单纯牵引治疗32例,两周为一疗程。结果:经1-2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总优良率87.5%,对照组总优良率62.5%,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采用经椎板间针刀松解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改善腰椎生物力学平衡失调与生物化学平衡失调,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规范、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腰椎退行性变常可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和腰椎滑脱等,是导致腰腿疼痛的重要原因。临床上治疗除了中医中药等非手术疗法外,目前可采用腰椎后路减压、椎体间融合术进行治疗。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具有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操作相对简便、安全性高、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等优势,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被许多临床研究所证实,近年来在国内外逐渐广泛开展,我院骨科自2011年开始开展此类手术,现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极外侧椎间融合术(extreme lateral interboy fusion, X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患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应用单节段XLIF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病例资料,观察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的改善情况,摄腰椎片并评估内植物及椎间融合情况。结果:40例患者中,手术时间为35~65min,平均45.5±16.7min;术中出血量30~100m L,平均63.7±35.2m L;术后住院日3~7天,平均4.5±2.1天;所有患者术后VAS和ODI评分均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且在随访过程中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或消失。结论:XLIF作为一种微创脊柱融合技术,可获得良好的短期疗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但其中远期的随访结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小针刀加椎间孔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1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290例,采用小针刀加椎间孔神经根阻滞治疗,对照组A170例,采用针灸牵引推拿治疗,对照组B150例,采用单纯椎间孔神经根阻滞治疗。3种方法进行对照,观察近期及远期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68.1%,有效率28.9%,无效率3%,总有效率97%,随访复发率4.7%;对照组A治愈率47.4%,有效率35.1%,无效率17.5%,总有效率82.5%,随访复发率29.5%;对照组B治愈率45.8%,有效率为42.1%,无效率为12.1%,总有效率87.9%,随访复发率32.4%。结论:小针刀加椎间孔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明显优于针灸牵引和单纯椎间孔神经根阻滞治疗,近期和远期疗效均较好,且有持久不易复发的特点;2个对照组均治愈率较低,复发率反而较高,且二组之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陈平国  汤卫红  李敏 《河北中医》2020,42(3):452-454
目的 观察督灸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艾灸盒灸法治疗,治疗组40例予督灸治疗。2组均治疗4周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中医证候评分。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 5%(37/40),对照组总有效率75. 0%(30/40),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疼痛VAS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腰部重痛、受寒加重、转侧不利评分及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督灸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并能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陕西中医》2015,(4):433-435
目的:对腰腿康方配合后路腰椎间融合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行后路腰椎间融合术,术后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服自拟腰腿康汤剂(杜仲、狗脊、威灵仙、独活、山药、熟地黄、香附、全蝎、三七)治疗本病,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疼痛情况、躯体功能情况及临床疗效,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2d、术后5d治疗组患者VAS评分均较对照组患者明显降低,而JOA评分则较对照组患者明显增加,组间差异明显(P<0.05);而CODI评分两组患者仅于术后2d存在明显差异,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腿康汤剂配合西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有效减轻疼痛程度,改善临床症状体征提高患者术后短期内的躯体功能。  相似文献   

15.
颜峰 《中医正骨》2016,(1):38-40
目的:观察椎间融合术配合中药外敷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采用椎间融合术配合中药外敷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49例,男7例、女42例。年龄52~68岁,中位数57岁。均为腰椎单节段滑脱,其中L3~413例、L4~536例。合并腰椎关节突增生20例、侧隐窝狭窄29例。病程6个月至7年,中位数2年。随访观察患者腰椎疼痛改善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中位数20个月。治疗前腰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为(4.87±1.02)分,治疗后为(0.97±0.52)分。治疗前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下腰痛评分为(10.43±1.22)分,治疗后为(16.08±2.15)分。参照JOA评分改善率评价疗效,临床控制14例、显效22例、有效10例、无效3例。结论:椎间融合术配合中药外敷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操作简单、疗效好,可以有效促进腰椎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胸腰椎疾病的效果。方法:将到本院治疗的20例退变性胸腰椎疾病患者作为TLIF组,行经腰椎间孔椎体融合术(TLIF)治疗,将以往行前路椎间融合术(ALIF)、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前后路联合椎间融合术(CAPF)治疗的退变性胸腰椎疾病患者各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系统(JOA评分)对改善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TLIF组在术后JOA改善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均优于ALIF、PLIF、CAPF三组。结论: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的临床疗效满意,创伤小安全系数大,并发症及后遗症少,符合当今微创外科技术的一种新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特殊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上比较少见。是指腰椎间盘突出在椎间孔内或椎间孔外缘,压迫相应节段神经根而引起的症状和体征。作者自2004年5月至2007年5月共诊治此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13例,经采用相应节段腰椎间孔神经根阻滞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8年11月至2013年1月,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1例,男17例,女14例.年龄14 ~ 20岁,中位数18岁.均为经非手术疗法治疗3个月无效的患者.病变累及L3~4者5例、L4~5者19例、L5S1者7例.腰椎间盘突出Pfirrmann分级,Ⅲ级18例、Ⅳ级13例.病程3~24个月,中位数12个月.术后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及腰椎功能恢复等情况.结果:手术时间1~2h,中位数1.5h.住院时间3~7d,中位数5d.术后下床时间6~48 h,中位数27 h.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7个月,中位数6个月.均未出现切口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痛评分术前为(1.62±0.42)分,术后为(9.15±0.33)分.术后腰椎间盘突出Pfirrmann分级,术前Ⅲ级18例中2例恢复至Ⅰ级、5例恢复至Ⅱ级,其余11例仍为Ⅲ级;术前Ⅳ级13例中1例恢复至Ⅰ级、3例恢复至Ⅲ级,其余9例仍为Ⅳ级.采用改良Macnb标准评定疗效,优22例、良6例、可2例、差1例.结论: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术后下床时间早、并发症少、疗效好等优点,有助于促进患者腰椎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郑氏中医非手术疗法治疗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ruptured lumbar dis cherniation,RLDH)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7年10月至2020年3月,采用郑氏中医非手术疗法治疗RLDH患者258例。男167例,女91例。年龄18~60岁,中位数43岁。病变部位位于L3~45例、L4~594例、L5S1159例。所有患者均表现为严重的腰痛,且伴有严重的下肢根性症状,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影像学检查均显示椎间盘突出明显并在椎管内上移或下移。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腰痛疗效评价量表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问卷表评价临床疗效,在站立位脊柱侧位X线片上测量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和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通过MRI评价突出椎间盘的变化情况,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腰痛VAS评分,治疗前(7.3±0.8)分、治疗结束后(2.4±1.0)分;JOA评分,治疗前(10.2±5.5)分、治疗结束后(23.5±4.0)分;ODI评分,治疗前(30.1±10.6)分、治疗结束后(9.4±6.6)分。5例失访;25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3~25周,中位数24周。治疗结束后6个月,仅有78例患者复诊时行X线和MRI检查。PI,治疗前48.35°±6.46°、治疗结束后6个月49.53°±5.46°;LL,治疗前23.28°±5.79°,治疗结束后6个月29.19°±4.13°;突出椎间盘消失8例、缩小43例、无变化22、增大5例。11例因临床症状加重而接受手术治疗;23例仍有严重腰痛,其中15例再次接受郑氏中医非手术疗法治疗后腰痛缓解;132例有轻微腰痛,继续坚持郑氏运动疗法后腰痛缓解;87例基本无腰痛。均未出现药物过敏等不良反应。结论:采用郑氏中医非手术疗法治疗RLDH,可有效缓解腰痛,促进腰椎生理曲度的恢复、突出椎间盘的重吸收以及腰椎功能的恢复,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