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外感病辨证有伤寒六经辨证、温病三焦与卫气营血辨证三大理论体系,但在分析病机时三者均必须落实到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等进行具体分析,通过对六经病证、三焦病证与卫气营血病证的病因及脏腑经络病机分析,认为外感病三大辨证体系的辨证过程实质上也就是脏腑经络辨证,提出应重视探讨外感病中脏腑经络辨证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中医外感病辨证有伤寒六经辨证、温病三焦与卫气营血辨证三大理论体系,但在分析病机时三者均必须落实到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等进行具体分析,通过对六经病证、三焦病证与卫气营血病证的病因及脏腑经络病机分析,认为外感病三大辨证体系的辨证过程实质上也就是脏腑经络辨证,提出应重视探讨外感病中脏腑经络辨证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本文整理分析中医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辨证研究,分别从病因辨证、脏腑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及经络辨证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温病学辨证理论与脏腑辨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温病学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与脏腑辨证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卫气营血辨证及三焦辨证与脏腑辨证关系密切,温病发生发展过程的具体体现为三焦所属脏腑的卫气营血不同阶段的证候类型.在具体的辨证过程中,以卫气营血及三焦为纲,以脏腑为目,从而明确特定病程阶段的证候病机.  相似文献   

5.
服中药为何要用药引 ?祖国医学认为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它网络全身 ,通达表里 ,内联五脏六腑 ,外络四肢百骸、筋骨皮毛 ,使内外表里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故“药引”犹如导游 ,将诸药引向一定的经络脏腑 ,进行针对性治疗。若能辨证选用药引 ,则不仅有引药归经、增强疗效之功 ,而且还兼有调和、保护、制约、矫味之效 ,从而弥补了它的不足 ,还减少了毒副作用。药引是以药物归经理论为基础的 ,药物归经则以中医的辨证方法为依据 ,如脏腑辨证理论 ,六经辨证理论 ,卫气营血辨证理论等。根据以上辨证方法 ,药物的归经有以下几种方法。1 药…  相似文献   

6.
中药归经传统研究的原理、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综合阐述中药归经传统研究原理和方法的现状以及对其内涵的理解、分析,进而对归经原理提出主要是药物临床疗效,次为药物自然特性。研究方法有脏腑归经法、经络归经法、卫气营血归经法、三焦归经法。存在的问题是确定归经标准不统一与自然特性认识归经带有片面性。意在能为同道更好地研究归经理论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1 传统辨证方法之特点 中医传统的辨证方法包括病因辨证、脏腑经络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六经辨证等,具有四个特点。 1.1 适应性:各种辨证方法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其不同的适应范围。如卫气营血辨证,主要适应于外感热病,内伤杂病则多以脏腑经络辨证为主。故应根据疾病的性质,选用最佳辨证方法。 1.2 特异性:在具体应用时,不同的辨证方法有其特异的诊治思维方法。如六经辨证,四诊合参后以主症和脉诊为主要依据。综观六经病之提纲,概言主症与脉诊改变。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则重在辨舌、验齿、辨斑疹白等;病因辨证,以详问病史,审证求因;脏腑经络辨证,则重视抓主症以定位。  相似文献   

8.
学习管遵惠老师经络辨证经验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祖国医学之精髓在于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指导针灸临床诊治的基本法则.中医辨证方法主要有:经络辨证、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诸法各具特点,运用各有侧重,但就学术渊源及理论内容而论,经络辨证是基础,脏腑辨证是核心,八纲辨证是纲纪.导师在多年的针灸临床实践中,尤其重视经络辨证.现将导师经络辨证的学术经验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9.
辨证论治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历来重视辨证论治理论和临床的研究 ,笔者从以下 4方面概述辨证论治的研究。1 辨证论治体系的研究中医辨证体系中公认的辨证方法有 8种 ,即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朱氏[1] 通过分析各种辨证所包含的实质内容 ,认为辨证可以概括为辨病位 (包括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脏腑辨证、以及八纲中之表里 ) ;辨病因病性(包括气血津液辨证、六淫、痰浊虫食等 ,以及八纲中之阴阳、寒热、虚实 ) ;同时建立以定病位、审病性为目的、由 5 0项左右辨证基本内容组成的约…  相似文献   

10.
皮立宏  吴敏 《光明中医》2016,(6):758-760
目的探讨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内涵及外延。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对比、分析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六经辨证、脏腑辨证的关系,并从卫气营血概念、卫气营血辨证的传变及卫气营血辨证适用范围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卫气营血辨证与脏腑辨证相结合,存在理论基础及可行性。结论卫气营血辨证体系为中医论治外感疾病辨证方法之一,是中医辨证体系发展史上的一个阶梯,同时亦存在部分不足之处,其与脏腑辨证相结合,两者结合存在理论基础及可行性,可以更好阐释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内涵及外延。  相似文献   

11.
周语平  韩维斌 《河南中医》2008,28(11):21-23
卫气营血辨证的实质是气血层次之辨,三焦辨证重点揭示脏腑的功能失常及其实质损害,一定程度上涉及营卫气血的病机变化.从营卫气血的阴阳属性,辨析病变部位层次之浅深,阴阳偏衰之轻重,卫气营血辨证须横向看,三焦辨证须纵向看.所以对卫气营血辨证体系和三焦辨证体系的关系进行进一步探析,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学的基本指导思想。在该思想的指导下,临床常用的辨证方法有脏腑辨证、八纲辨证、六经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以及三焦辨证等。剖析上述众多辨证方法的精神实质,笔者认为,脏腑辨证与八纲辨证可谓中医治疗学的核心辨证纲领,二者可统合为五脏阴阳辨证,是中医辨证的“纲中之纲”。通过脏腑辨证,可以把握疾病的具体部位。通过八纲辨证,可以分辨疾病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性质。而六经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以及三焦辨证等,都可统一于五脏阴阳辨证之下,包容于五脏阴阳辨证之中。  相似文献   

13.
叶天士治疗温病在辨卫气营血的同时,还善于运用脏腑辨证、三焦辨证、体质辨证。对于湿温、暑温偏于湿热者,以三焦辨证为主,辅以卫气营血和脏腑辨证;对于风温、温燥、温热、暑温偏于热者,以卫气营血辨证为主,辅以三焦及脏腑辨证。温病病者主要有阴虚、阳虚、气虚、气阴两虚、酒客等体质类型,进行体质辨证,指导临床用药治疗。  相似文献   

14.
脓毒症以"热证"贯穿病程始终,中医辨证分型方法有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多为虚实夹杂证,合并腑实证、阳虚证者,或热入营血证者病情重,病情传变与温病学派提出的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的传变规律是吻合的。  相似文献   

15.
中医有独特的理论体系,这是众人所熟知和公认的。构成中医理论体系的内容很多,如脏腑学说、经络学说、五行学说、气血学说、命门学说、六经辨证、八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阴阳学说等等,组成了中医理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中医没有一套完整的辨证体系,曾经提出许多创建新的辨证体系的设想。《中医诊断学》五版教材总结前人不同的历史时期与疾病斗争的宝贵经验,提出八纲、病因、气血津液、脏腑、经络、六经、卫气营血、三焦等8种辨证方法。由于未系统阐明相互之间的联系,每一种辨证方法都有不同的适用病证,常使人感到中医的辨证方法支离破碎、零星无序。用于临床,让人迷茫、不知所措。  相似文献   

17.
中医内科杂病多用脏腑辨证,参以经络辨证、三焦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而对筋骨辨证的论述及应用较少.临床实践中,运用经筋理论,通过脉诊确立病机,治疗内科杂病高热、昏厥等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据此从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角度,对脉象与经筋疾病的关系进行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医学通过审证求因、推理思辨等方法创立了一系列的辨证论治的基本法则,包括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八纲辨证。本篇继上篇之脏腑辨证之后介绍六经、卫气营血、三焦、八纲辨证。  相似文献   

19.
卫气营血辨证虽为温热病的诊治主体,但必须得到三焦辨证的补充,才能更全面更深入地揭示温病的诊治规律。现就三焦辨证的补充意义从温病的定位,定性、定向诸方面分析如下: 一、经纬相辅准确定位三焦与卫气营血辨证纵横交织,构成了从上而下、由浅入深的辨证系统。但卫气营血辨证指全身的病机变化,侧重于判别邪正相争的不同阶段和深浅层次。不足之处是没有和脏腑定位紧密地结合起来。虽然急性热病是全身性疾病,但在每一发展阶段,均相应地表现出某些脏腑受损严重。据此,吴鞠通又创立了长于定位的三  相似文献   

20.
实习生掌握中医临床思维是从理论学习转入临床的关键环节。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决策思维的基本模式,中医辨证思维主要有比较、类比、归纳、演绎、反证以及模糊判断等基本方法,中医临床辨证思维的常用模式主要有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以及辨病因(六淫、疫疠等)病性(气、血、津液)等多种辨证归类的方法。文章对各种中医辨证思维和常用模式逐一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